在中國石油石化工業的發展中,以“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艱苦奮鬥”、“老四嚴”為核心的石油精神始終是石油石化工業的靈魂和基礎。在進入新時代的今天,他作出了大力弘揚石油精神的重要指示。他強調,“石油精神”是戰勝困難、奪取勝利的寶貴財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
事實確實如此。只要我們仔細想壹想,就會發現石油的精神從未遠去。
石油精神在“中國石油師”堅實的腳步中。
“為什麽羌笛要抱怨柳樹呢?春風不過玉門關。”共和國的石油工業,就起源於王之渙詩中這片荒涼淒慘的沙漠。
甘肅玉門油田早在1939就投入勘探開發。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產量最高、從業人數最多、技術領先的現代化油礦。解放前,其產量占舊中國石油產量的95%以上。
8月1952,1,解放軍19軍57師近8000名戰士改編為“中國石油師”,集體轉入石油戰線,翻開了石油工業史上的第壹頁。
面對無數挑戰,這個“石油師”發出錚錚誓言:“我們是不穿軍裝的人民解放軍,我們不怕死,更不怕苦。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我們沒有壹個是逃兵。”
其他:
石油精神在哪裏:在石油前輩的手中和肩上,浴血奮戰!
建國初期,國家經濟建設如火如荼。當時尋找石油經常要走在大漠戈壁,風霜萬裏,生活條件極其艱苦。
對於石油人來說,面臨著技術人員缺乏、石油設備落後、後勤供應短缺等壹系列問題。但是,困難嚇不倒石油人。
沒有食物,他們挖老鼠洞,剝樹皮,挖野菜,開墾土地;如果沒用,他們會“拉肩膀”;不,他們住在簡單的帳篷、牛棚和馬廄裏...
“沒有創作條件就去吧”“我寧願活不到20年,也要拼盡全力拿下壹個大油田”成了當時石油工人的真實寫照。他們以不屈的意誌和單薄的肩膀扛起了共和國工業的“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