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種境界:腰帶越來越寬,永遠不後悔,為消失的人憔悴。
第三境界: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在昏黃的燈光下。
愛上花的蝴蝶
舒
門檻菊愁煙藍淚,夕陽輕寒,燕子飛去。明月不恨苦,斜照透珠湖。
昨夜西風雕碧樹,我獨自上高樓,望天涯。想送五顏六色的文具和尺子,哪裏知道?
吳風起
宋·劉墉
壹倚危樓風細,望春愁,天昏地暗。在草和煙的余暉中。
打算把瘋癲當罪,把酒當歌,強則無味。我永遠不會後悔我的腰帶變寬,我會為那些消失的人憔悴。
玉匣元璽
宋新奇跡
東方夜,花滿樹,繁星如雨。寶馬雕車滿路香,風颯颯,玉壺生輝,魚龍共舞壹夜。
飛蛾,雪柳,金縷縷,笑語香消。在人群中,我壹次又壹次徒勞地尋找她。當我突然轉過頭時,我發現她在那裏,燈光昏暗。
“古今大業,大學問者必經三界:‘昨夜西風雕碧樹。壹個人上高樓,看世界的盡頭。“此第壹名也。腰帶漸寬,因伊憔悴,我也不後悔。這第二個環境也是。‘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在,燈火闌珊處。’這個第三名也是。這些詞都不是什麽大詞。然而,如果妳這樣解釋這句話,妳可能不會被燕鷗允許。"。於是我重讀了這三個字,深刻理解了學習的三種境界。
“第壹境界”源於晏殊(991――1055)。
最近的花。原話是:“檻菊愁煙藍淚,簾輕寒,燕子飛去。”明月不知離愁恨苦,斜照穿珠湖。昨夜西風雕碧樹,我獨自上高樓,望天涯。欲寄彩箋尺,何處山長,何處水闊。"
王國維用這句話來形容茫茫學海,只有敢於登高望遠的人,才能找到自己的目標。
“第二境界”這句話源於柳永(約985-約1053)。
《吳風起》的第二部分是“待在危樓裏”盼春愁,天昏地暗。在草和煙的余暉中。誰知道為什麽我默默倚靠在鐵軌上?我要喝醉了。當喝酒是壹首歌,強樂依舊無味。腰帶變寬了我也不後悔。這對伊拉克來說很尷尬。"歐陽修(1007――1072)在《梁山伯與祝英臺》中也用過這句話. "衣服變寬我不後悔,但形勢會讓人憔悴。”王國維用這句話來比喻尋求真理或努力研究壹個問題的答案,廢寢忘食,沒日沒夜地工作,即使自己又累又瘦,也不覺得遺憾。
第三種境界源於辛棄疾的(1140――1207)玉案。
(元·):“千樹花開東方夜。它吹下來,星星像雨。寶馬雕車滿路香,鳳笛響,玉壺閃,魚龍共舞壹夜。飛蛾,雪,柳,金縷。笑聲漸漸消失了。在人群中尋找。驀然回首,那人就在那裏,燈火闌珊。”
王國維用這句話來形容長期研究後難以擺脫的他突然找到答案時的感受。
這三句話在原話中各有本義。想必前三言並沒有預見到,被王國維收藏並賦予“學之三界”新的含義後,不僅這三個字得到了升華,就連原來的字也煥然壹新。刻意的,真的對這三種情況印象深刻。前兩種境界是第三種境界的基礎和前提,而後者給處於前兩種境界的人帶來希望和信心。《獨上高樓》登高望遠“天涯路”,幻想“燈火闌珊”的美景,難免會增加甚至“為伊憔悴”
甚至“腰帶越來越寬”都是永不放棄的自信。學無止境。每當妳找到壹個燈火闌珊的地方,驀然回首,妳會發現自己其實已經爬上了壹層高樓,這時妳會發現壹個更新更好的境界——“學海無涯”“路漫漫其修遠兮,修遠是Xi”,妳會繼續“在人群中尋找”。
人生有三個境界,可以用壹個充滿禪機的語言來解釋。這個語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也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也就是說,壹個人的人生,壹開始是純潔的,初見世面,壹切都是新鮮的。當人們告訴他這是壹座山時,他知道這座山。當他告訴他那是水的時候,他知道那是水。
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妳會發現這個世界的問題。這個世界上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經常黑白顛倒,是非混淆,走遍天下都不講道理,不講道理很難動。好人沒好報,惡人活千年。進入這個階段,人們有憤怒,有不公平,有擔憂,有懷疑,有警覺,有復雜。人們不想輕易相信任何事。此時人們望山興嘆,望水興嘆,借古諷今,矛頭直指桑樹。山不再是單純的山,水也不再是單純的水。壹切都是人的主觀意誌的載體,而所謂的好風,帶著它的力量,把我送上了青雲。如果壹個人停留在人生的這個階段,那將是苦澀的壹生。人會不停的往上爬,爭強好勝,與人攀比,絞盡腦汁,永不滿足。因為世界本來就是壹個圓,人外有人,天外還有天,循環不息。而人的生命是短暫而有限的,哪裏還能在乎永恒與無限?
很多人到了第二個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終點。追求壹輩子,辛勞壹輩子,自大壹輩子,最後發現自己沒有達到理想,於是後悔終生。但也有人最終通過自己的修煉,把自己提升到了人生的第三境界。開悟,回歸自然。這時候人就會專心做自己該做的事,不會和別人發生任何爭執。任妳在紅塵中打滾,我也清涼爽朗。面對世俗之事,壹笑置之,就算了。這時候人看山看山,看水看水。正是:人就是人,妳不必刻意去做人;世界就是世界,沒必要小心應對;也是真正的生活和人生。
每個人的行動都受思想支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境界。大致說來,人的境界有三種:壹是為了自己,二是為了家庭,三是為了社會。
為了自己,也就是為了個人。之所以說“個人”,是因為這樣的人不講社會責任,連自己應有的家庭責任都沒有,連父母妻兒都沒有。有的人為了自己的吃喝玩樂,把父母的養老金當成自己的銀行,甚至拿刀逼迫父母,導致父母不忍壹怒之下殺死孩子的悲劇;有的放棄做丈夫的責任,在外面吃喝嫖賭,把妻子壹個人留在家裏;有的喪失了為人父母的責任,因為孩子有問題而將其遺棄在大街上;還有的只生孩子不養,讓孩子早點輟學...這種人屬於極端個人主義者,信奉“只要壹個人吃飽,全家餓不餓都無所謂”的哲學...
為了家庭,也就是壹切為了家庭的利益。有的追求祖上的榮耀,有的追求小康生活,有的追求恩愛,有的追求接班人,有的追求豪宅靚車,有的追求數不清的金錢...應該說這些追求是合理的,有這種境界的人很多。這些人往往對家庭有很強的責任感。他們是父母的好孩子,是妻子的男人,是丈夫的好妻子,是孩子的好父母(有的是好爺爺奶奶)。所以在人們心目中,這樣的人就是“好人”。
但是,社會的復雜,遠不是簡單的分為“好人”和“壞人”。“好人”和“壞人”有很大的相對性。不管家族追求什麽樣的利益,只要妳靠自己的努力,遵紀守法,追求越高,得到的就越多。
就越光榮。如果為了家庭鋌而走險,違法亂紀,對家庭是自我犧牲,無私奉獻,對社會卻是名副其實的“壞人”。大量貪官的曝光,會引起人們的討論:對於壹個人,壹個家庭來說,幾十萬或者幾十萬就夠用壹輩子了。為什麽要貪幾百萬或者幾千萬?有的貪官心理說:花不了壹兩輩子的錢。他們之所以想得到這麽多,是為了他們的兒子,孫子,孫子的兒子...子孫無窮,貪汙受賄永無止境,直到鋃鐺入獄。
對於社會來說,就是那種為了他人利益而犧牲個人利益的。有正義感和正直感的,有社會責任感的,能付諸行動的,都是。既有偉人,也有普通人,也有很多。偉人包括為抗擊外國列強而獻身的周總理,不計個人得失的林則徐,獻身科學的布魯諾...普通人包括像焦、這樣的好公仆,面對壞人威脅從不退縮的反腐戰士,把生死放在抗洪第壹線的,面對歹徒尖刀不顧壹切的,無數人為正義、法律、紀律犧牲了個人利益和社會責任。
第壹種人少,容易從人群中辨認出來,往往是被唾棄的對象;第二種人屬於壹切眾生,既有閃光的金子,也有社會的蛀蟲。第三類人才是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的精神和行動支撐著社會大廈,推動著歷史的車輪。對於這些人,正如臧克家在《壹些人》中所說,“人們將永遠記住他”。當然,人生的三個境界是不能絕對分開的,往往都在壹個人身上。所以對於壹個人來說,要拋棄第壹,超越第二,追求第三。只有這樣,他才能成為真正的“好人”。
生活就像爬樓,但是妳只要上壹層樓梯,就能開闊妳三百英裏的視野。人生有幾個階段,哲學家有自己的劃分方法。丹麥哲學家克爾凱郭爾把人生分為三個階段,即審美階段、道德階段和宗教階段。德國哲學家尼采認為,人生有三個時期,即合群期、荒漠期和創造期。合群期,自我尚未覺醒,個體隱藏在群體中;沙漠時期,自我意識覺醒,開始在孤獨中思考;在創作期,通過個人獨特的文化創造而趨於永恒。從兩位西方哲學家的深度思考和聯想出發,中國古代的禪宗、詩學、美學等領域也有很多關於人生三界的精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