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道德上有壹些缺陷。比如在學校,體現在:對教室垃圾視而不見,墻上無緣無故出現腳印,在桌子上亂塗亂畫,撕書頁,買菜插隊,浪費水電等不文明傾向;在社會生活中,表現為亂騎、粗暴對待、獨斷專行、自私自利等社會公德的缺失。有些大學生自我保護很明智,對別人的不文明行為往往視而不見,甚至認為理所當然。
二是法紀意識不夠。比如大學生劉海洋公園潑硫酸丟熊事件,壹度引起社會轟動和高校反思。
第三,在道德信仰方面,壹些大學生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迷失了自我,信奉資產階級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的人生信條,不擇手段地謀取金錢和私利,損害他人利益、集體利益乃至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第四,心理承受能力、意誌力、抗挫折能力較低,無法正視生活中的矛盾,無法消除生活中的困難。自殺傷人的並不少見,缺乏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
學術界對道德內涵的理解多種多樣。有的試圖從歷史發生學的意義上解釋道德的概念,認為道德是主觀的,是內在地發生在每個人心中的,只有通過反思才能被自己感知;個體或群體的道德行為的現象,這種行為是客觀的,可以被他人從外部觀察到,道德知識的現象以戒律、格言、警句或理論、教義的形式表現出來,作為精神的客觀凝聚。有人認為道德是壹定社會中某壹階級為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各種關系而提出的特殊行為準則。有學者將道德人與自然視為相互依存、和諧的關系,引導受教育者自覺養成環境意識、思想意識和相應的道德文明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