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丁玲;被動選擇:女性意識;城鄉文明;女性形象;
《阿毛小姐》是丁玲早年的壹部重要作品,蘊含著作者獨特的人生哲學和人生體驗。但作者並不僅僅滿足於以獨特的女性視角反映壹個農村女性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城鄉文明碰撞下的異質欲望,而是試圖讓壹個被動選擇生活在那個時代的女性無法徹底釋放自己的欲望,從而在這種扭曲的欲望中不斷期待和失望,走向自我毀滅。這個悲劇四分五裂,我們甚至能感受到這個弱小的靈魂覺醒後不敢掙紮的痛苦。這種痛苦主要由三個因素造成,這也是悲劇發生的主要原因。通過這些原因,我們可以深入分析這個悲慘女人背後的文化意蘊及其塑造價值。
第壹,對生活的被動選擇
為了擺脫貧困,當阿毛從荒涼的山野嫁到西湖邊的葛沽壹個“非常富裕”的婆家時,她無法選擇的生活迫使她接受了這場“美麗”的婚姻。膽小懦弱的去融入這個新的不同尋常的“幸福”世界,接受壹個不愛自己的老公的愛撫。她的婚姻是壹種被動的選擇,來源於中國根深蒂固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當阿毛想到那個“神話仙境”時,他需要丈夫的許可。被老公支配的阿毛,沒有經濟主權,做衣服壹塊錢都是老公給的。雖然阿毛對丈夫給的金額頗為不滿,但自始至終也沒說什麽,連抱怨也只能放在心裏。當她瞥見城市的繁華,羨慕別人的祝福時,那就是悲劇的開始,因為她對生活的被動選擇不允許她張開堅強的翅膀去抵抗,現實也不允許。當嫁給軍官當小老婆的三姐過上了富裕的生活,她明白了人因為錢被分成了許多階級,“現在她認為女人的生活,好的壞的,都和丈夫綁在壹起。”當她意識到這壹切都是為了錢的時候,她非常努力,只是想更多地幫助丈夫。所以,我把很多希望建立在老公小二身上,為了她的遠大誌向,日夜努力。但最後,她還是被丈夫侮辱了。“在她心目中,阿毛是看不起女人的,同時,她又把女人的壹切優點加在男人身上。她似乎是這樣認為的;壹個人是好是壞,是自己造成的,還是天生就有壹定程度的。而女人只把自己的命運和男人綁在壹起。”但可悲的是,她的丈夫給了她無盡的失望。在這樣的社會和觀念下,阿毛的幸福生活也是壹種被動的選擇。她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男人身上。可悲的是,她無法選擇自己想要的男人,夫權觀念和物欲也迫使她走向自我毀滅。
當她準備走進漂亮的房子,走向會畫畫的男人時,婆婆當場扇了她壹巴掌,老公打了她壹晚上。每個人似乎都在指責她。她恨丈夫卻又怕他,所以無法選擇生活的自由。甚至連在石頭地上哭泣的自由都和丈夫綁在壹起。
無法選擇的人生,是黑色的悲劇。在這種無法選擇的生活中,不想要的欲望似乎成了悲劇的助燃劑,讓這種頹廢的生活似乎越燒越旺,被動地選擇在男權社會中死去。其實壹個人的人生壹旦被動選擇,那個人就沒有所謂的自由,那就是這個社會最底層的存在。在中國的封建禮教中,女性壹直處於被動地位。不可能控制自己的婚姻,實現自己的主權獨立。直到今天,人們仍然認為女人“做得好,不如嫁得好。”阿毛的死看似悲傷,但她用自己的自暴自棄告訴我們,把壹個女人的生命和丈夫綁在壹起是多麽可笑。當發現自己被喚醒,無法逃避現實時,阿毛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
第二,女性意識和自我約束的初步覺醒
阿毛在那個自由幽靜的山谷裏長大,那裏的人和他們的父親壹樣只是壹個淳樸的耕耘者,在嫁給這個“富樂”西湖之前,她也只是壹個快樂淳樸的孩子。嫁到最容易沾染財富的西湖,跳到大富大貴的社會。看到這麽熱鬧的婚禮,她知道自己錯了,於是有了第壹次覺醒和理解。她還在三姐的誘惑下求老公帶她去看奇觀。壹個沒有知識的女孩,看到城市裏的奇景後,被街上女人的打扮所吸引,羨慕別人的祝福。她不知道世界開始改變。壹些婦女擔任辦事員和壹等官員,以寫作為生。在她的世界裏,
女人依附於男人,是她淺薄無知的壹面。但是現代文明促進了阿毛女性意識的初步覺醒,明白了錢可以把人分成很多階層,明白了有錢就要讀點書,這才讓女人與眾不同。但他們被狹隘的封建教條束縛,所以鬥爭不斷。這種最初的女性意識並不具備與存在了幾千年的封建牢籠抗衡的力量。但因為這種意識的覺醒萌芽,阿毛明白了丈夫並不愛自己,幸福總是短暫的,自己也從未幸福過。他也明白這樣的生活沒有任何意義,於是他吞下火柴,在夜晚毀滅自己。作者通過對女主人公阿毛的心理描寫,反映了被壓迫的中國婦女對封建社會的反抗精神,她們要鬥爭,要反抗。
誠然,阿毛在小說中的地位是家中最弱的。在她的認知中,丈夫的權力永遠淩駕於她的人身自由之上,甚至她的欲望也只能淩駕於男權之上。她最初的女性意識壹直在不斷地與物欲和固有認知作鬥爭,所以她也在不斷地煎熬。阿毛被打了之後就不想出去玩了,壹次又壹次的陷在那個虛幻的希望裏,但是阿毛覺得自己和阿昭嫂是壹個檔次的。她從來沒有被照顧過。她恨她的丈夫,但她的丈夫只是壹個安靜而粗心的農民。在他的傳統觀念中,她認為這是他妻子的錯。阿毛的幸福還不如他的簡單生活。他需要的只是壹個和他壹起生活的妻子。當阿毛看到她冷淡的離去,我想她萌芽的女性意識迫使她學會了仇恨,阿毛開始用倔強的心去反抗這個家庭,這個環境。
阿毛作為壹個出身名門的女人,跳出了荒涼的大山,有了對個體價值的體驗和理解,開始拒絕接受整個環境和丈夫對她價值的定義。她有個人欲望,甚至敢對丈夫冷眼相待,於是阿毛對自己的生活大失所望。在用她的世界觀觀察了其他女性的生活狀態後,她重新審視了自己的人生。中國認為人生沒有意義,幸福是短暫的,所以她選擇了自我毀滅。
第三,城鄉文明的碰撞
在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背景下,中國沿海地區開始受到西方文明的沖擊,發展出自己獨特的城市文明。在西化的過程中,文化的發展和生活的變遷是極不平衡的,所以根據當時的歷史記載,在中國沿海地區穿旗袍喝洋酒是非常普遍的。但對於偏遠山區來說,他們依然過著自給自足的小農生活,完全不受外界影響。這種經濟文化的極度不平衡發展,阻礙了中國的思想文明。封建主義和開放主義存在並不斷競爭,最終演變成城鄉文明的碰撞。
阿毛本是壹個勤勞快樂的女孩,來自壹個荒涼的山區,壹無所知。嫁到“幸福”之地,見識了城市的“奇觀”後,她對物質產生了貪欲,對外界新事物的接受速度加快。同時,她與生俱來的淺薄和無知也無法跟隨城市文明。現代社會給不了她脫離悲劇的有力臂膀。當城鄉兩種文明發生碰撞時,阿毛的痛苦、焦慮和掙紮並不能促進她的自救,因為對她來說,女人是依附於男人的,而她的男人小二卻安於自己簡單的生活,所以她只能選擇逃避。可以理解,城鄉文化的碰撞也是阿毛死亡的重要因素。
丁玲的《壹個毛姑娘》並不是丁玲的代表作,甚至還沒有受到重視。當我們單純地把它看成壹個故事時,我們只是對壹個毛的結局輕輕嘆息。但是,就像從大時代的背景中去分析她所處的時代壹樣,妳會對她所代表的那種人和人生產生很多思考。當時可能不止壹個阿毛在遭受這種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