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格言 - 醫患溝通的基本原則

醫患溝通的基本原則

導語:醫患溝通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之所以需要貫穿醫學教育的全過程,落實到醫療服務實踐中,是因為醫生的醫患溝通水平直接和間接地關系到醫療質量、效率和效益,影響著社會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建設。關於醫患溝通的基本原則,歡迎大家參考!

醫患溝通的基本原則1 (1)醫患溝通的基本原則

在醫患溝通中,為達到理想狀態而選擇的語言和行為必須遵循以下九條醫患溝通的基本原則:

壹、以人為本現代社會的發展以人為核心,價值取向是滿足人的需要。人們對醫療的需求已經從單純的生理需求轉變為綜合的生理、心理和社會需求。人們不僅需要優秀的醫療技術服務,更需要心理上的關懷和尊重。因此,以人為本的理念符合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盡可能滿足患者的需求,給予患者更多的人文關懷,讓患者感到滿意,從而達到以患者為中心的目的。

第二,誠信原則。誠信是壹個社會生存發展的基石,也是醫患溝通的基礎和根本。換句話說,只有誠信才能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要做到這壹點,首先醫患之間要相互信任。特別是作為醫務人員,要特別註意贏得患者的信任。因為這決定了病人能否很好的配合醫護人員。作為患者,我們也應該信任醫生,這既是對醫生的尊重,也是保證治療效果的需要。第二,要對對方負責。患者應該和醫生分擔治病的責任。

第三,平等原則。醫患雙方都是平等的,這是良好溝通的前提。傳統的醫患關系是醫生主導的,醫生對患者總有壹種優越感,這是影響良好醫患關系的重要原因之壹。實踐證明,隨著醫學模式從單純的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轉變,平等合作關系將越來越體現新型醫患關系的發展趨勢。

第四,總體原則。隨著社會競爭的激烈,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緊張程度越來越高。人們的心理障礙等問題日益突出。臨床上,我們經常可以感覺到,各種疾病中涉及到的心理因素越來越多。因此,醫生在進行基礎診療時,不僅要考慮生物因素,還要考慮患者的心理和社會因素。需要從整體層面進行溝通,充分了解患者的情況,從而提供更全面、整體的醫療服務。

第五,同情原則。醫護人員是否對患者有同情心,是患者是否願意與醫護人員溝通的關鍵。患者總認為自己的痛苦很突出,希望得到醫護人員的同情。但由於職業原因,醫護人員司空見慣,容易表現出冷漠。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是醫務人員必須同情病人。只有這樣,才能和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

第六,保密原則。在整個診療過程中,尤其是在病史采集過程中,經常會涉及到患者的隱私。可能有很多事情是病人不想讓別人知道的。我們醫務人員有責任滿足患者的需求,不能隨便泄露患者的隱私,也不能取笑、歧視患者。壹旦我們的誌願者對患者的隱私表現出輕視和不屑,會嚴重損害患者的自尊心,也會影響醫患之間的進壹步溝通。

第七,反饋原則。病人和醫生之間的對話是壹個雙向交流的過程。醫護人員要把自己了解的情況及時反饋給病人,可以用眼神交流、簡單提問等方式檢測病人的了解程度,使談話始終和諧,不至於陷入僵局。

第八,參與原則。整個診療過程需要醫患雙方的充分參與和良好溝通。醫務人員要耐心聽取患者意見,讓患者參與決策。可以通過詢問患者的病情來判斷問題,解釋並告知患者診斷結果和治療方案。對醫生提出的診療方案不清楚或者有不同意見的患者,可以和醫生溝通。此外,醫生還應與患者家屬保持良好的溝通,了解患者的家庭和生活狀況,為醫護人員全面準確地查找原因,制定有針對性的可行的治療措施,具有重要價值。還可以根據患者的疾病、家庭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等綜合情況設計各種治療方案,全面介紹給患者及家屬,讓他們積極參與治療方案的選擇。

第九,醫護人員的語言溝通也很重要。希波克拉底曾說:“醫生有三大法寶:語言、藥物和手術刀。醫生的語言就像他的手術刀,可以救人,也可以傷人。”《福岡宣言》指出:“所有的醫生都必須學會溝通和人際交往的技巧。缺乏同情心應該和缺乏技術壹樣,是無能的表現。”因此,在臨床實踐中,醫生僅有理論知識是不夠的,還要加強語言交流實踐能力的培養。

醫患溝通的基本原則第二部分醫護人員的語言溝通技巧如下:

1.醫務人員應精通的語言。

應該多使用安慰性的語言。比如,對於壹些痛苦大、精神壓力大的患者,醫護人員要安慰他們“不要難過,妳的病經過治療是可以緩解的”或者“是可以好轉的”、“是可以治愈的”。遇到壹些檢查的患者比較緊張,不配合,要安慰他“不要緊張,放松,這種治療或檢查基本是安全的”。臨床上最忌諱的語言就是訓斥病人。比如“不要動,忍忍就好。怎麽會有無痛治療?妳怎麽這麽嬌氣?”或者“妳怎麽這麽羅嗦?妳要說什麽?為什麽連自己的病都解釋不清楚?”“我已經解釋得夠清楚了。妳怎麽不知道?”這些斥責的話只能使重病患者的心情變得更糟。

使用鼓勵的語言。就是在和患者溝通的時候,要盡量討好他們,使用鼓勵性的語言。為了穩定患者的情緒,也可以用壹些善意的謊言來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在臨床上,最忌諱的就是使用壹些負面的傷人語言。比如:“妳病了,結果已經很好了”,或者“治好妳的病意義不大,回去想吃什麽就吃什麽”。這樣的語言會對患者造成直接傷害。

應該使用壹些有說服力的語言。對於壹些對治療不耐煩,沒完沒了地提建議的患者,要勸他們:“不要著急,請放心,我們會仔細研究妳的病情,制定適合妳的方案。經過治療,妳很快就會好的。”對於這類患者,不能采用斥責性語言。比如“妳是醫生還是我是醫生,誰聽誰的”,或者“妳看了那麽多醫院,卻不看好。妳怎麽能馬上過來?我又不是神仙”,或者“妳為什麽不堅持吃藥,出了什麽問題妳負責”等。,這樣的語言會對患者的身心造成傷害。

指令語言。強制性語言是指為了滿足治療或檢查的需要,要求患者配合。比如臨床上,我們經常會聽到類似“明天,我們給妳安排了體檢,明天不能吃早飯,請空腹準備”或者“回去壹定要按要求吃藥,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妳的病情有變化,可以隨時來看病”。臨床上最忌諱的語言是:“聽清楚了,按要求做,否則出了問題自己負責”。有些檢查也是如此。強制性語言用不好,就會變成斥責性語言。比如,同壹個檢查醫生說“請躺在床上,脫掉衣服,我給妳檢查”,而另壹個語氣說“去,躺在檢查床上,動作快點,脫掉衣服”。對比兩種語言,不同的聲調可以反映出對患者不同的態度,必然會在患者心中產生不同的感受,直接影響醫患之間的和諧。

這是臨床工作中應該熟練使用的四種語言。在實踐中,我們也能感受到醫護人員恰當的語言表達,不僅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盡快康復,也有助於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給予患者希望和力量。這樣既減少了醫患糾紛,又促進了醫患和諧。

2.醫護人員稱呼病人的原則

(1)根據患者的身份、職業、年齡等具體情況,因人而異,力求準確。比如,如果病人是老師,我們應該叫他老師;病人是工人,應該叫老師;病人是老年人,

在門診和住院病房,要設立明確的為患者選擇醫生的流程和各科室醫生介紹欄。患者可以自由選擇。有困難時,門診醫生或病房護士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幫助患者選擇醫生。

(2)建立價格調整機制。公開不同級別醫院、不同職業的醫生在掛號費、診療費上的價格差異,更好地體現醫療技術水平的勞動價值。這樣可以讓患者根據病情和自身經濟情況選擇不同級別的醫生,也有利於醫療資源的合理利用,同時也增強了醫生的責任感和積極性。

(3)引入競爭機制。患者選擇醫生的頻率,包括註冊醫生數、手術數、工作量等。,也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醫生的醫術和醫德。因此,醫院應該實行與醫生工作質量和數量相關的分配制度改革,使醫生的收入與工作業績掛鉤。這壹措施也是保證患者選擇醫生不流於形式的重要環節。

第二,特需服務。為了滿足不同層次的衛生服務需求,醫院為患者提供特殊服務變得越來越重要。通常門診是從患者就診開始就安排全程導醫服務,協助患者定價、取藥、結算,陪同患者到各輔助科室檢查、診療,聯系各科室專家會診。讓病人覺得醫生隨時都在自己身邊。病房實施有兩個主要方面:

(1)星級酒店病房。環境優雅舒適,非常適合患者修煉。

(2)建立家庭病房。病房的設計體現了家的氛圍。

第三,門急診導醫制度。壹般有三種形式:

(1)醫務人員的醫學指導和咨詢。這是指導醫生的主要形式。

(2)醫院黑板報介紹。

(3)多媒體醫學指導。對公眾的宣傳和介紹,如專家、設備儀器、醫療水平、科研能力、各種藥品和醫用材料的收費標準等。以上三種導醫的目的,無論是哪種形式,都是為了讓患者方便、簡單、快捷地了解就醫的流程、要去的地方以及各種檢查的準備工作,從而減少患者住院的時間。

第四,醫療費用公開。有三項具體措施:

(1)嚴格執行價格政策,公示收費主要內容。醫院應當在病房、藥房、出院場所等場所公布醫療收費項目和價格,實行明碼標價。

(二)實行住院費用壹日清單制度。讓病人明白錢,明白病。

(3)及時與患者溝通。對於壹些昂貴的檢查,要事先征得患者的同意;對於醫療費用超支的患者,要及時與家屬溝通討論。如果患者確實無力支付,要盡量維持患者的基本醫療費用,堅持患者第壹

第壹,生命至上的原則。

以上四種形式既是醫療機構在機制制定上的改革和探索,也順應了現代醫學模式的變化,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滿足不同層次人群對健康服務需求的價值取向。特別是醫療費用的公開,體現了醫院誠信透明的服務,可以取信於公眾和患者,減少醫患糾紛。

目前醫療機構在機制制定上有哪些探索?

第三,醫患溝通的環境和技術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醫院的內外環境、舒適度、飲食等要求越來越高。優化和建設內外部環境,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既是現代醫學模式的要求,也是醫患溝通的需要。

醫院在環境和技術優化方面的主要內容有:

(1)醫院物理環境優化。包括幹凈的病房,安靜舒適優美的環境,良好的通風,充足的陽光和安全感。

(2)醫院管理和文化的優化。主要包括制度建設、精神建設和形象建設。

(3)醫療技術的優化。這是醫院形象最重要的保證。因為醫院的技術是醫院綜合實力的體現,是建立良好醫患關系的基礎。醫療技術優化的核心是創新。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是創新的手段和技術保證。患者對醫生的信任,很大程度上是對醫生專業技術水平的認可和信任,這也是醫患溝通的前提。

醫院環境和技術優化建設的主要內容是什麽?

第四,醫生與社會和新聞媒體的溝通

醫療機構要想有良好的外部輿論氛圍,就要積極與新聞媒體溝通,保持與新聞媒體溝通的有效方式。

醫生與社會新聞媒體的溝通主要有兩種方式:

(1)主動加強與記者的聯系。醫療機構要與新聞媒體專線記者建立射線聯系機制,采取定期和不定期與專線記者溝通的方式,讓他們了解醫院的流程、醫方的困難、醫療的高風險和醫院的發展。

(2)與新聞宣傳管理部門保持溝通。醫療機構的領導和記者應與所在地區負責新聞宣傳的部門建立聯系。讓他們了解醫院的整體情況,這也是保持醫院對外宣傳的重要方式。新聞媒體也要從維護穩定、促進和諧的高度,堅持正面引導、弘揚主旋律,堅持全面、客觀、公正、科學的新聞報道,杜絕誇大、炒作和虛假報道。各方將共同努力,營造全社會尊重科學、尊重生命、尊重醫患雙方合法權益的良好輿論氛圍,促進醫患雙方相互理解。

拓展:醫患溝通的技巧

1,內心要充分尊重病人。

人人生而平等,醫護人員首先應該尊重每個病人的人格,尊重病人的生命。另外,也要尊重患者對疾病的理解和診療。即使這種認識是錯誤的、片面的,我們也不應該強迫患者去改變它。而是要在適當的時候引導、解釋、建議,給患者壹些思考的時間,最終做出正確的選擇。

2、耐心傾聽病人的抱怨

病人是最了解自己病情的人。患者的談吐是醫生收集其病情信息的重要手段,信息收集是否全面準確直接關系到診療效果。壹個不能耐心傾聽病人抱怨的醫生,掌握不了病人的信息,其療效也很難說會好。

3.關註患者的醫療費用。

醫生除了要掌握患者病情的變化,還要密切關註患者可能承擔的醫療費用,考慮患者的實際經濟承受能力。“過度治療”違背了臨床醫學規範和倫理標準,不能真正為患者提高診療價值,只會增加醫療資源的消耗。

4、客觀真實地反映治療效果。

人體是壹個非常復雜的系統,人類對疾病的了解還非常有限。至今仍有許多疾病難以攻克,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醫生應該客觀真實地向患者反映當前的治療狀態,避免誇大自己的診療效果。所謂的“神醫”並不存在。

5、註意病人的情緒變化。

許多病人遭受長期的痛苦和精神問題。因此,醫生要關註患者的情緒變化,多安慰和引導,避免使用刺激性語言,必要時與家屬溝通,取得理解和幫助。

6、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

醫生要註意了解患者的文化水平和教育程度,盡量避免使用患者不理解的專業術語,用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方式解釋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