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站樁的正確姿勢 站樁的方法 站樁的要領及方法

站樁的正確姿勢 站樁的方法 站樁的要領及方法

終日穩坐,皆能凝結氣血,久即損壽。 ——明·龔遷賢《壽世保元·飲食》

站樁,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樣看似簡單的動作,對我們的身體是極為有利的。站樁是讓全身的氣脈充分舒展的方法,它可以讓精氣神回流到骨髓裏面去,經常站樁的人,骨骼很強壯。骨骼強壯的標準是:這個人看上去不胖,但體重卻不輕,這就是身體健康的表現。有些人看上去很胖,但都是虛胖、很多肉,放到秤上去秤,還挺輕的,實際上這就是骨骼裏面精華外散的表現。所以我們要想身體健康的話,先要把骨髓練得充實,站樁就是壹個很好的辦法。

樁者,它深深的插在地底,所以它能立的穩穩,無論風吹雨打,它能巋然不動!朗朗天地,浩浩乾坤,獨來獨往,傲視蒼穹!尤其是男子漢,能去頂天立地,天如有缺,補天地之不足!

故《黃帝內經》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壹,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動作方面:

頭部:虛領頂勁,百會上頂,下顎微收;雙目垂簾,兩耳放平,眉心舒展,舌頂上腭。

肩部:沈肩墜肘,兩臂環抱於下丹田與肩以下這個區域(環山抱水必有其);肩膀放松,肘關節自然有下墜之感;五指自然打開不用力,十指引勁。左右兩邊都是相同,不要壹高壹低。

胸部:含胸拔背,脊椎打直,別駝背,背部是微微有撐拔的感覺,胸部是微微內含,不要刻意去做,當妳把其他動作做好後,自然而然會有這個感覺。

腰部:松腰坐胯,胯部的力量只能向下,似坐非坐,似尿非尿;命門後挺;斂臀,屁股微微有壹點點夾緊的感覺。小腹自然會微微內收,微微下墜會陰;腹部與腰都是放松的,承上啟下!

下盤:兩腳與肩同寬,兩腿微曲不過腳尖;下盤要穩,上身要松,架子不變;十指抓地,微微扣地上;全身放松,從上到下;關於腳的八字,壹般看妳想做什麽,學的體系,不知道的就打直對正擺齊,不要內外八字即可。

精神方面:

要麽什麽都不想,要麽就意守某些部位,意念微微掛在上面就可以。這是兩種常見的初期站樁的精神方面用法。如果意守,可意守下丹田,命門,湧泉等關鍵穴位,如果是治病,可意守病癥部位!意走周天暫不推薦,沒基礎等於發動機燒缸,對自己無益!

呼吸方面:

采用自然呼吸,這過程中妳會自然形成腹式呼吸,這是含胸拔背與松腰實腹導致的必然結果,但是形成習慣的話,需要較長時間。如果因為某些原因,需要呼吸,可以自己刻意做腹式呼吸,養成習慣。

站樁最重要的就是讓身體放松下來,松而不懈。這中間有幾個要領需要大家認真把握。

第壹點就是虛頂領勁。 就是把頭往上微微頂著,就好像有壹根線拉著頭,這時候,頸部是舒展的,下腭是微微的含著,這時候會感覺到頭輕輕地往上頂著,練久了,會感覺到思維特別敏捷,感覺特別靈敏。但是要註意督脈,也就是脊柱到頭頂這壹塊的動作要做好。

第二點是含胸拔背。 在站樁時,我們的手好像抱球壹樣,前胸是空的,後背就圓起來,會感覺很充實,找到這種感覺的話,我們的氣就不會浮在上面,就很容易建立起腹式呼吸的感覺。所以站樁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慢慢練習腹式呼吸。很多人把含胸拔背給誤解了成含胸駝背了。很多肺氣不足的人就喜歡含胸彎腰站著,脊柱是彎的,這是內在的氣不充實,尤其是肺氣不充實的表現。我們在站樁的時候,要含胸拔背,就是在挺直脊柱的同時把胸放松,雙手作出抱球的姿勢。

第三點是松腰坐胯。 松是放松,把腰松下來。坐就是往下坐,胯就是髖關節。松腰坐胯的主要目的就是把腰放松下來。壹般人喜歡挺腰,導致腰部肌肉很緊張。站樁就要求腰部放松,松腰的時候,腰是微微往後貼的,從腰椎到脊柱成壹條直線,腰是平貼的,這樣腰能夠得到放松。

怎麽驗證呢?比如說我們靠墻站著,如果不松腰的話,在腰與墻之間可以插壹只手進去。如果松腰的動作做到位的話,把腰真正貼到墻面上,手是插不進去的,這是壹個衡量標準,就是讓我們整個腰部跟墻面完全平貼。

那麽,胯怎麽坐呢?實際上就是腹部往裏收,腹部往裏收的時候,腰就會自動下沈,這樣壹來,腹部就厚實了。動作不是要妳去吸肚子,而是放松肚子,把動作做出來。所以練的時間長了以後,小腹丹田氣會特別飽滿充實,抗擊打能力很強。

第四點是膝關節放松。 下盤的關鍵,膝關節壹放松,全身的力量就都落到腳底了,腳底的湧泉穴是腎經的起始部位,腎水就像泉水壹樣從這兒湧出。壹般來說,湧泉穴有壹點點返空的感覺。我們都知道身體有十二條經脈,湧泉穴老百姓叫做腳心,很多人都知道搓腳心可以治療失眠,原因就是把腳心搓熱了之後,火氣就降到腎水裏面去了,這叫水火既濟,可以幫助心腎不交、水火不濟的人入睡。而我們通過站樁也可以達到這壹效果,把氣沈到湧泉。我們通過這種方式把全身力量放到足底,身上不使勁,越放松越好,這也是引氣血下行的壹個方法。

站樁的時辰、場所和方位

中醫理論闡明,人體氣血運行,不同的時辰,不同經脈的氣血旺衰是不壹樣,所以嚴格意義上講,任何壹種鍛煉,不同的季節、時辰、方向等等,都應該有相對的站樁時間和方向。但這僅僅是理論上,畢竟這個程度的人誰能見到呢?(站樁就是融入自然的練法)

所以,我們進行站樁鍛煉,尤其是初級階段,對於站樁的時辰、場所及方位對人體的影響,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但是,在自然時空環境發生劇烈變換時,可以輕易的感覺到影響的時候,也應該作相應的調整。在戶外練功時,應註意空氣清新,但應避開風過大的地方,如有樹木花草溪流湖泊則較為適宜(可遇水而站)。冬季如在室內練功,應盡量保持空氣新鮮。比如,溫度驟變,風雨雷電,雨雪霧霽等等,應該避開這種劇烈變動的時間進行鍛煉。時辰上,精神倦怠、體力勞頓、過饑過飽等等時間,都應該避免進行站樁鍛煉。同時還應註意,飯前後應隔開半小時左右才宜進行站樁鍛煉,站後也不要立即飲水,特別是冷水。練功前先解完大小便,褲帶不宜緊。早晨5~7點比較適合站樁!這個時間段適合絕大部分人了,其他的可以根據各自情況,做適當的調整!

(壹般都需要師傅引路,尤其是某些氣沖病竈,妳不能簡單的人物,避免發生意外。尤其是忌諱站死樁。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欲知上山路,需問下山人!)

每次鍛煉堅持的時間

 經雲:“人壹呼脈行三寸,壹吸脈行三寸,呼吸定息,脈行六寸。人壹日壹夜,凡壹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度,周於身。”

就是說,人體氣血壹晝夜要循行人體50次,按照壹天24小時計,氣血完全循行人體壹周大約是0.48小時,大約28.8分鐘。我們進行鍛煉,壹般最好是氣血完整的循環周期,也就是說,每次鍛煉,至少應該完成壹個氣血周期也就是28.8分鐘,加上準備調整以便進入狀態,壹般鍛煉要求不要少於30分鐘,就是這個道理。壹再強調保證鍛煉每次的時間,其道理讀者應該明白了,所以大家應該特別註重鍛煉的時間,時間,在中國白話中也叫功夫,用功夫才能鍛煉出“功夫”。

 這裏展開說了這麽多,其實就是要說明,只要選擇了樁功,入手是用“壹次半小時以上的稍高壹點樁架”還是“低樁累積半小時的鍛煉”,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愛好靈活掌握,但是我們依然推薦高樁,理由是比好好把控,以養生,改善身體為主,尤其是體質差者,從高樁鍛煉起。它對妳的身體的“清理、整理、調理”的力度,妳會慢慢體驗到。

有什麽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留言,看到後,會回復,如果妳不問,那麽妳又怎麽能確定自己練的對呢?

關於樁法,有坐臥站三類,以站為主。全身力的運用,脊椎是個關鍵。拳諺雲,起於腳,運於脊,形於手。

看著是手打人,實際力量應是從脊椎發出來的。什麽時候妳能從脊椎發出力來,妳就上了壹層摟。可以這麽說,懂得用運脊椎,壹般的練家恐怕就都不是對手了。因為妳用氣的勁,與妳的脊椎有非常大的關聯!在武術來說,也就算進了壹個門檻。

站樁時,後腳跟不要吃力,身體重力在腳尖之後的前腳掌上。腳跟是虛的。似踩地非踩地。站著腳麻。身上有些部位不舒服,可能跟站的姿勢有關。應該是以舒服為好。站樁到壹定程度,有氣感,不必理會。順其自然。有時氣由脊椎兩側向上拱,有的 人反應比較大,有的反應比較微。

站樁的首要要求,就是對姿勢的要求,而且這些對姿勢的要求,哪怕以現代科學看來,都是那麽的符合人體自然規律,有利於人體氣血的運行。我們不得不對我們的祖先產生無比的敬仰之情。

站樁的三大原則,那就是松、靜、自然。

唯有松靜了,五勞七傷的可能性才能降到最低,唯有自然了,也就是氣血運行按照其自身的規律運行了,才能保證肌體不受到傷害。松、靜、自然,也就成為傳統健身鍛煉的總原則了。雖然這個大原則,為了特定的目的,為了發揮人體特定的功能,有些鍛煉方法會局部、暫時的有所變通,但是最終的總原則,是不會改變的。

松,就是說在保持正確姿勢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放松。

靜,就是在站樁過程中,盡量的保持意識的安靜或專壹。當然也最好保持環境的安靜,以免影響心神專壹安靜。

自然,就是在鍛煉過程中,嚴格按照功法要求操作,越是自然越好,不要人為的強加力量、意念以助呼吸及體內氣血運行。

在歷史的傳承過程中,人們為了便於掌握和記憶,總結了壹套簡單有效的口訣,如頭頂虛懸、雙目垂簾、舌頂上腭、面帶微笑、含胸拔背、沈肩墜肘、虛腋開跨、舒指松腕、尾閭中正、寬胸實腹、順臀溜胯等等。我們依然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應用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口訣俗語,來說說站樁對全身姿勢細節的要求。

頭頸: 頭頂虛懸、虛靈頂勁等等,是非常形象的口訣,就是說,頭部百會穴好像有根虛擬的繩子把頭部輕輕吊起懸在空中壹樣,轉動輕靈,不對頸椎產生額外的壓力,這樣,頸椎也就自然保持了最佳的自然曲度。

我們知道脊柱內部神經異常豐富,人體的中樞神經通過這些神經對軀幹進行指揮反饋,頭頂虛懸,因為保持了頸椎的最佳最自然的曲度,而使脊柱腔體不受外力壓迫而變形,不至影響神經和保持脊髓通量。

頸部的不良姿勢習慣,會造成諸如神經壓迫,大腦營養不良等相關的情況發生,而對人體產生嚴重傷害。我們如果仔細體驗,會發現我們通常習慣把頭向後微仰,下頜前翹,這樣的姿勢造成頸椎過分向後彎曲,長期的不良習慣,使頸部筋肉供血不暢、僵滯扭曲,進而會壓迫通過頸部的血管經脈,造成頭部營養供給不足。

當妳稍微活動頸椎,就感到頸部酸脹不適,就是因為長期不良的姿勢,造成供血障礙或頸部肌肉勞損。還有些人轉動頸部時會感到頸部嘎嘎有聲,這是筋腱椎骨已經有些僵直的表現了。 有的老師說,微微收壹點下頜,其實也是為了做到這個要求。還有的老師說,脖子微微用意向衣服領子靠,也是在引導我們做好虛靈頂勁。 (簡單來說,是為了放松我們的任督二脈,使其通暢)

面: 面帶微笑是人體面部肌肉最放松最自然的表情,面帶微笑還能給他人帶來良好的感覺,從而也能反饋給妳良好的場能信息。面帶微笑能促使自己心情愉悅,保持良好的心態。

眼: 在鍛煉時,壹般講究先眼光內收(也就是眼光從望遠到漸近直到收回顱內),再雙目垂簾,也就是說兩眼皮像布簾那樣自然的耷拉下來,不加緊閉的意念。保持這種自然垂簾的狀態,符合局部氣血的通暢,同時也因為雙目垂簾,使得目光不外散,也就不容易受到外界誘惑而保持心神內斂。

俗話所說的閉目養神,其實就是中醫所說的肝開竅於目,閉目而使精魂不散。也有的鍛煉方法因為特殊的原因,或者為了避免閉眼帶來復雜的內景而影響心神安寧,要求睜開眼睛鍛煉,但是即使如此,也要求不要東張西望、思想渙散,壹樣要求眼光收近,壹遍寧神。只有在特殊功效的鍛煉中,要求眼神的收放及引領。

舌: 常常有說舌頂上腭,但是初學者往往因為不習慣反而造成舌頭緊張。所以,我們提倡在站樁初始階段,無需刻意舌頂上腭,只要自然放松即可。

等到鍛煉到壹定程度,因為體內氣血運行的原因,到壹定時候可能會有自動舌頂上腭的表現出來。即便沒有這種力量產生,在站樁站到壹定程度,舌下津液泉湧,汨汨然咽下階段,稍加意念舌頂上腭,也是不遲的。而那時妳已經可以很好的掌握放松的要領,而不至於因為照顧舌頂上腭反而造成緊張。

肩: 壹般傳統說沈肩,其實就是把肩部放松。肩部的放松有個特點,就是拉長的感覺。也就是肘部向外或向下引,這時肩峰處肩臂骨交接處,就會出現壹個凹,感覺上有點把肩臂拉長的那種感覺。所以傳統常常把沈肩墜肘放在壹起說。

腋: 張腋、虛腋、開腋等等說法,其實就是要求腋部不要緊夾,要放松腋部好像空虛能放下壹個小氣球那樣的感覺。其實沈肩墜肘做好了,就可以體會到虛腋的感覺了。開腋,除了便於肩臂氣血的通暢外,還能減輕了兩肩對兩肺的自然壓迫,從而使肺的工作更加自然松暢。

肘: 講肩腋的時候差不多說了,墜肘,就是說在任何時候,不管擺什麽姿勢在什麽位置,都要有外展下墜的意念或趨勢,以拉長肩臂的特殊經筋。這是自然的感受。

腕: 平直放松。在特殊的鍛煉方法時,有立腕踏腕的要求,就是立指的時候,腕橫紋小指側也就是尺骨盡處有向前的意念或趨勢。

指: 五指自然舒展伸直即可,不要用力挺直。我們手上也是要通過手指,每壹個指關節都保持微曲的狀態,然後把這個勁從我們身體引出來,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的血管,我們離心臟最遠的距離的血管,就是在我們的手指和我們的腳趾。我們的手指引勁,也是壹個方面是把我們的氣要引過來。只有氣血能到,我們的勁才能到。如果氣血都到不了的話,我們的勁是到不了的。

胸背: 含胸拔背。怎麽體會呢?想象妳在抱壹個大氣球。盡量把臂指放長想要環抱住兩手接觸的那種感覺。,如果說彎腰是胸背向前合攏的趨勢,就好像肩胯合攏的趨勢,那麽含胸拔背就好像左肩和右肩合攏、左胯和右胯合攏的趨勢,是身體縱向彎曲的趨勢。當然這裏所說的趨勢,就是有那麽壹點點意向和趨向,而不是用力想要達到那樣的效果。因為可以用力,又違背松靜自然的大原則了。

應該註意,前面說的種種,都是為了讓讀者體會什麽是含胸,而不是要大家用力去那樣做。壹定要記住,任何時候,胸的唯壹要求,就是松。含胸,也是為了胸部更好的放松。

腰: 平時我們直立時,腰命門壹帶是向前彎曲的,站樁時,我們需要微微用意把命門向後凸壹點,要做到這壹點,又要保持前述身體姿勢的要求,就需要稍曲膝來配合了。

其根在腳發力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所以我們的腰,是整個練習過程中非常關鍵的壹部分。所以在站樁裏面,對腰的要領就是松腰,把我們的腰放松。我們的整個四肢的運動,腳上的運動和手上的運動,都是通過我們的腰把它連接起來的,所以我們腰上面是任何時候都保持不著力放松的。

而我們的腰在放松下去的時候,我們的腰會略微向後鼓起來,同時我們的小腹會略微有壹點向內收,但是小腹部要註意放松。有的時候到了松腰的時候,或者站樁的過程中,我們的小腹部和我們的腰部會不自然的緊張起來。

襠: 襠部要有撐圓的趨向或意念。初次可能不能找到,隨著妳的練習,妳自會自然體會到。

膝: 前面說了,為了命門微微的後凸,需要曲膝來配合。壹般的講究,曲膝的程度,以膝蓋不超過腳尖為標準。

其實在我們的站樁練習過程中,我們身體的每壹個關節,都是保持壹個微曲的狀態,當我們雙腿兩個膝蓋,因為它是連著我們的下焦,所以我們的膝蓋,它是單獨拿出來體壹下關於雙腿微曲(不可彎曲超過腳尖)。

所謂微曲,是在站直的基礎上,微微彎曲,也就是保持壹個微微彎曲的狀態,它並不需要我們蹲下去狠狠的彎曲,但也不能夠伸直。當我們腿站的非常直的時候;或者我們蹲得很彎的時候,我們的骨骼在壹定程度上會影響我們的毛細血管,我們氣血的運行,所以我們在每壹個動作的要領上,包括上面講的十指抓地,每壹個關節都是保持微曲的狀態。

腳: 腳踏實地,無妄用力。壹般的樁法講究兩腳平行向前,但是有些特殊的樁法會有不同的角度。身體重心落在腳上,根據不同的樁法要求,落點也不太壹致,但是大多都要求在湧泉壹帶,也就是腳的偏前1/3左右。

趾: 自然落地。有些特殊的樁法要求用力扒地,則需要根據具體樁法來實施。壹般都是十指抓地,就是指十個腳趾輕輕的扣在地面,也就是說每壹個腳趾的關節都是微曲的。但是我們經常講“用意不用力”,那麽我們就是用意識去把這個勁,就是說往地裏下去生根往下紮下去,就像大樹壹樣,把這個根往下紮,用我們的意識,而不是用力量,所以我們在肌肉上盡量保持放松。

坐與胯: 胯在我們整個身體上,占據壹個非常主要的部分,因為我們整個身體的中間這壹段,連接著我們腿部,主要是靠我們的胯。

我們平時也經常再說:“中正安舒”。那麽我們上身要保持中正,我們的胯就不能夠左搖右擺,所以要做胯,胯要找到下沈、坐的感覺,就像坐在凳子上壹樣。

而胯最容易出現的幾個問題,壹個是往前頂,壹個是往後翹,壹個是左搖右擺,所以這四個方向都不能是胯的力量,胯的力量只能向下,只有胯真正向下的時候,我們的上半身才能保持中正。如果我們的上半身有任何晃動左搖右擺,前俯後仰的話,那麽問題壹定是出在胯上。

腿 :由於曲膝,人體的整個重量平時直膝承擔,力量多由骨骼對直承擔,而屈膝後,參與承擔體重的筋骨肌肉就有所不同,初始會覺得較直立更費勁或容易疲勞。這時候對腿的要求就是緊中求松,在保持姿勢的前提下,在逐步鍛煉腿部耐受力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放松,放松,再放松。

呼吸 :壹般要求自然呼吸,關註呼吸,但不人為的去加強、改變呼吸的狀態,除非在特殊功能的鍛煉方法中,才會有特殊的呼吸鍛煉方法。

精神 :傳統鍛煉無壹例外的要求,精神安靜、情緒放松、意念專註,保持壹種超然怡然的心態。在情緒劇烈變動的時候,不要進行站樁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