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項羽
項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楚國貴族後裔。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傑出的軍事統帥。
項家世世為楚將,被封於項地(今河南沈丘),所以姓項。項羽的祖父是楚將項燕,在秦滅楚之戰中,被秦將王翦所殺。項羽的季父是項梁。
項羽少年的時候,學習讀書寫字不成,就去學擊劍,又不成。他的叔父項梁生他的氣,責備他。項羽說:“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壹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史記·項羽本記》)意思是說,學寫字只夠記個姓名罷了,學劍術也只能對付壹個人,不值得學,我要學能對抗上萬人的本事!”於是項梁就教他學習兵法。項羽大喜,但略略知道壹點大意後,又不肯學完。項梁因為殺了人,和項羽壹起到吳中(即今江蘇吳縣)躲避仇人。吳中的賢士大夫才能都在項梁之下,每當吳中地方有大的徭役和喪事,項梁常替他們主辦,暗地用兵法部署訓練參加的賓客及青壯年,借此了解他們的才能,培養骨幹。
在秦始皇巡遊會稽,渡過浙江的時候,項梁和項羽壹起去觀看。項羽見秦始皇的儀仗行伍種威風模樣,脫口說出:“彼可取而代也。”(《史記·項羽本記》)項梁連忙掩住他的嘴,說:“毋妄言,族矣!”(《史記·項羽本記》)項梁因此認為項羽是個奇才。項羽身長八尺有余,力能舉鼎,才氣過人,就是吳中子弟也都畏懼他。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陳勝、吳廣等人在大澤鄉起義。同年九月,會稽郡守殷通和項梁說:“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吾欲發兵,使公及桓楚將。”(《史記·項羽本記》)此時,桓楚正逃亡在沼澤之中,項梁借口別人不知道桓楚逃亡的地方,只有項羽知道,趁會稽守召項羽進來受命去找桓楚的機會,示意項羽持劍斬了會稽守的頭,項梁提著會稽守的人頭,佩了會稽守的大印出來示眾,郡守的左右隨從大驚失色,亂成壹團,項羽發威砍殺百十來個,滿衙門的人都嚇得趴在地上,沒有誰敢站起來。項梁就召集以往他們熟悉的地方豪傑官吏,向他們說明這樣做是為了起義的大事,於是調集吳中士卒,派人征集下屬各縣丁壯,得到精兵八千人。這八千人就是後來跟隨項羽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吳中八千子弟兵。於是項梁為會稽郡守,項籍為裨將。
陳勝與章邯激戰於陳(今河南淮陽),失利敗走,廣陵人召乎矯陳王命催促項梁“江東已定,急引兵西擊秦”。(《史記·項羽本記》)項梁於是以八千人渡江而擊秦。聽說陳嬰已攻下東陽,便派使者前去,要與陳嬰連合擊秦。陳嬰聽其母之言,不敢立為王。說:“項氏世世將家,有名於楚。今欲舉大事,將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史記·項羽本記》)於是眾人從其言,投奔項梁。項梁渡淮後,黥布、蒲將軍也前來投靠,項梁兵力達到六七萬人,駐紮在下邳。
當時,秦嘉已立景駒為楚王,駐紮在彭城以東,欲與項梁為敵。項梁進兵擊敗秦嘉。秦嘉逃走,項梁追至胡陵。與秦嘉激戰壹日,殺死秦嘉,秦嘉軍投降於項梁。項梁合編秦嘉軍後,率軍駐紮在軍胡陵,準備率軍西進。此時,章邯率軍已到栗,項梁派別將朱雞石、余樊君與章邯作戰。結果余樊君戰死,朱雞石敗走胡陵。項梁於是率兵入薛,殺朱雞石。項梁先前派項羽攻打襄城,襄城官兵堅守,攻下之後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項梁聞陳王死,便召集諸別將到薛來議事。此時,沛公劉邦也從沛前來。
此時,居信在巢地,年已七十的範增來見項梁,對項梁:“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起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史記·項羽本記》)項梁覺範增的話非常有道理,便在民間找到了正給人牧羊的楚懷王之孫,立為楚懷王,以爭取民心。封陳嬰為為楚上柱國,封五縣,項梁自封為武信君。
數月後,項梁率兵攻亢父,與齊田榮、司馬龍且的軍隊去救東阿,大破秦軍於東阿,並追擊秦軍。項梁派沛公劉邦及項羽攻打城陽。又西破秦軍於濮陽東,秦兵退入濮陽。劉邦、項羽於是攻打攻定陶,但沒有攻下,便向西略地至雍丘,在此大破秦軍,斬李由(李斯之子),還攻打了外黃,但外黃沒有攻下。
項梁自東阿起兵,向西壹直打到定陶,再破秦軍,項羽等人又斬殺李由,便開始輕視秦軍,驕傲起來。於是部將宋義勸項梁說:“戰勝而將驕卒惰者敗。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為君畏之。”(《史記·項羽本記》)項梁不但聽不進去。反而讓宋義去出使齊。宋義在路上遇到了齊使者高陵君,對他說:“臣論武信君軍必敗。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則及禍。”(《史記·項羽本記》)秦兵果然在章邯的率領下攻擊楚軍,在定陶大破楚軍,項梁戰死。劉邦、項羽此時正在攻打攻陳留,但陳留守軍非常頑強,久攻不下。劉邦、項羽認為:“今項梁軍破,士卒恐。”(《史記·項羽本記》)於是與呂臣的軍隊壹起引兵東返,呂臣的軍隊駐紮在彭城東,項羽的軍隊駐紮在彭城西,劉邦的軍隊則駐紮在碭。
章邯破項梁軍後,認為楚地的軍隊不足為憂,便渡河攻趙,大破趙軍。此時,趙歇為王,陳余為將,張耳為相,都進入巨鹿城。章邯令王離(秦將王翦之孫、王賁之子)、涉間圍攻巨鹿,章邯率軍攻巨鹿南。
不久,宋義所遇到的齊使者高陵君見楚懷王,把先前之事告訴了楚懷王,楚懷王因此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將,範增為末將,北上救趙。諸將皆歸宋義統領,號為卿子冠軍。楚軍行至安陽,滯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說:“吾聞秦軍圍趙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其內,破秦軍必矣。”(《史記·項羽本記》)而宋義則任為應先坐觀秦趙相鬥,然後乘兩者都疲敝不堪時再下手。當時天寒大雨,士兵又凍又餓,而宋義為了送兒子到齊國,卻飲酒高會。項羽怒曰:“將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歲饑民貧,士卒食芋菽,軍無見糧,乃飲酒高會,不引兵渡河因趙食,與趙並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強,攻新造之趙,其勢必舉趙。趙舉而秦強,何敝之承!且國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內而專屬於將軍,國家安危,在此壹舉。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史記·項羽本記》)項羽在早上進見時,在其帳中誅殺宋義,提著宋義的人頭,號令軍隊說:“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史記·項羽本記》)此時,諸將都震懾懼服,沒有誰敢支支吾吾,都極力表示擁護項羽為代理上將軍。項羽派人追殺了宋義的兒子。讓桓楚將此事報告給楚懷王。楚懷王命項羽為上將軍。
殺卿子冠軍宋義之事,威震楚國,名聞諸侯。當即派當陽君黥布和蒲將軍統兵兩萬渡河救巨鹿。戰事稍稍有些勝利,趙將陳余又請求援兵。項羽便統帥全部軍隊渡河,渡河後沈掉全部船只,砸毀鍋甑,燒掉營壘,只攜帶三天的幹糧,以此向士卒表示要決壹死戰,決不後退的意誌。於是壹到巨鹿就包圍了王離,與秦軍接戰九次,截斷他們的甬道。大敗秦軍,殺了蘇角,活捉王離,涉間不投降,自己燒死了。此時,楚軍雄冠諸侯,巨鹿城下,諸侯援軍有十多座營寨,都不敢出兵。等到楚軍攻打秦軍時,諸侯軍的將領都在壁壘上觀看,楚軍戰士無不壹以當十,殺聲震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打敗秦軍之後,項羽召見諸侯將領,他們進入轅門時,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從此成為諸侯的上將軍,各路諸侯都歸屬於他。
巨鹿壹戰,項羽以破釜沈舟的勇猛精神,壹舉消滅了秦軍主力,奠定了項羽稱霸的基礎。
巨鹿之戰後,章邯元氣大傷,又受二世和趙高的責備、疑忌,感到處境的危險。幾次派人找項羽談判投降的事,項羽都沒應允,而且連續進行了幾次打擊。後來考慮到自己糧少,接受章邯投降,立章邯為雍王,讓長史司馬欣任上將軍,統帥秦軍給楚軍打先鋒。
到新安(今河南澠池東),諸侯軍中的官兵過去服徭役或防守邊疆路過秦中時,秦中官兵對待他們多有無禮之處,等到秦軍投降了諸侯,諸侯軍中的官兵很多乘勝把秦軍官兵當奴隸俘虜使喚,虐待侮辱他們。秦軍官兵很多人暗地議論:“章將軍等詐吾屬降諸侯。今能入關破秦,大善;即不能,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史記·項羽本記》)將領們暗中聽查到這些議論,報告給項羽,項羽召集黥布、蒲將軍等人商議說:“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史記·項羽本記》)於是楚軍夜間在新安城南把秦兵二十萬全部坑殺。滅秦後項羽分封,把三秦封給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關中百姓把這三個人恨透了。這是劉邦為什麽那麽容易“還定三秦”的重要原因。
項羽進軍關中,因函谷關已住有劉邦派的兵把守,進不去。又聽說劉邦已經攻破鹹陽,項羽大怒,派當陽君黥布等攻下函谷關,項羽入關後,駐軍於戲(今陜西臨潼東北新豐鎮東南戲水西岸)西。劉邦的軍隊則駐紮在霸上。此時,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告密說:“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史記·項羽本記》)項羽大怒,要和劉邦決戰。當時,項羽兵力有四十萬,而且兵強馬壯,駐軍在新豐鴻門;劉邦兵力只有十萬,駐軍在霸上。範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誌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史記·項羽本記》)希望項羽能盡快殺死劉邦,以免後患。劉邦考慮到雙方實力懸殊,采納了謀士張良給他出的以屈求伸的主意,在鴻門宴上,婉言卑辭,乖乖地稱臣伏低,解除項羽對他的懷疑和警惕。項羽則沒有聽從範增的意見,放走了劉邦。範增氣憤地說:“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史記·項羽本記》)劉邦回到軍中,立即殺死了曹無傷。
鴻門宴後,項羽引兵西屠鹹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大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去。此時,有人對項羽說:“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史記·項羽本記》)但項羽見秦宮室都被燒殘,又急於東歸,便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史記·項羽本記》)那人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史記·項羽本記》)項王聽後大怒,將其烹死。此事充分說明了項羽在戰略上目光短淺,為他後來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漢王元年(公元前206年),項羽以霸王的身份,分封諸侯:劉邦為漢王,都南鄭;章邯為雍王,都廢丘;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董翳為翟王,都高奴;魏王豹為西魏王,都平陽;申陽為河南王,都洛陽;韓王成因故都,都陽翟;司馬昂為殷王,都朝歌;趙王歇為代王;張耳為常山王,都襄國;黥布為九江王,都六;吳芮為衡山王,都邾;***敖為臨江王,都江陵;燕王韓廣為遼東王;臧荼為燕王,都薊;齊王田市為膠東王;田都為齊王,都臨淄;田安為濟北王,都博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自: /question/9707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