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老人幫帶娃的世紀難題,根源在哪裏?

老人幫帶娃的世紀難題,根源在哪裏?

老人幫帶娃,有喜有憂。好幾位家長曾向我咨詢、吐槽過老人幫帶娃的煩惱。

竊認為,老人幫忙帶娃,最大的困難就是與我們觀念不同。

時代在進步,現在的父母變得更愛學習,而老人的育兒經驗放在當今社會難免有所脫節。觀念不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 養的觀念不同

現在的父母更講究科學養、照書養,更加註重孩子的衛生,跟老人的常見分歧比如:

孩子發燒了,要不要馬上吃退燒藥?

食物掉地上了,還能不能撿起來再吃?

飯前壹定要洗手嗎?

壹些老人的常見口頭禪是:妳就是這麽養大的,也沒見比別人差哪兒去。

尤其是在孩子生病的時候,要不要馬上去醫院;孩子發燒了要不要馬上吃退燒藥?很多媽媽會在這方面面臨來自老人的精神壓力。

2 教的觀念不同

要麽隔代親,慣——能塞壹口是壹口,追在屁股後面餵;放任孩子看動畫片,相信這是很多年輕父母的煩惱;孩子摔地上了,拍打地面:讓妳摔俺大寶貝兒!孩子在專註玩耍的時候,不停地餵水、餵吃的……

要麽信奉“打是疼,罵是愛,不打不罵不自在”,嚴。

當然,以上這些,不僅老人有,父母也會有,在這裏只是列舉了觀念不同的典型方面。

其實,不同很正常。畢竟時代在變,立場不同,視角不壹樣。

對於以上觀念不同的現象,我們常常有兩種反應:

1 隱忍;

雖然不悅,但擔心傷和氣,所以憋著不說,溝通不暢;

2?急於糾正。

我們剛剛說了,不同很正常。但是,我們認為不同不正常!

這樣難免家庭氛圍緊張,甚至會引發沖突:

1 大人苦惱

父母會抱怨:說了好幾次怎麽記不住;還不如自己帶輕松……

老人也會覺得委屈:幫妳帶孩子,妳還各種嫌棄;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不知尊重為何物!

2 在這種常常出現分歧的家庭環境中,孩子會感到困惑,甚至會操縱大人。

壹天晚上,在廚房,爸爸跟小卓本來商量好了,吃壹塊化了的冰糖,緊接著吃藥。

後來,我進去拿東西,小卓見我來了,又改變主意說只吃冰糖不吃藥。幸好我沒摻和,拿完東西趕緊出來,卓哥還是按跟爸爸商量好的進行。

老人幫帶娃,引發家庭矛盾,根源在於:我們堅信對方錯自己對。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就壹定是對的,老人就壹定是錯的嗎?

不壹定。

還有,事情就壹定是非黑即白、不是妳對就是我錯嗎?

不壹定。 在黑白之間,還有廣闊的中間地帶,這個中間地帶,蘊含著合作、尊重!

那麽,跟老人壹起養娃,我們該怎麽做呢?

關於老人幫帶娃,先說理念方面。

1 由“不得不”變為“我選擇”,主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事實上,我們可以選擇讓老人幫忙帶,也可以選擇不讓老人幫忙帶。

有的人說:我要上班,沒得選。錯,妳是在上班與帶孩子之間選擇了上班。

有的人選擇上班,是為了跟老公壹起分擔經濟壓力;有的人選擇上班,是為了有空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選擇上班,這裏面肯定是有我們的理由的。所以讓老人帶孩子,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並不是不得不的事情,我們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如果認為問題在別人,基本問題無解,因為我們不可能改變任何壹個人,哪怕那個人是老公或孩子。

作為成年人,我們要拿回生活的主動權,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2 尊重,建立平等的合作夥伴關系。

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希望被尊重,老人、孩子同樣都需要被尊重。 我們和老人是合作關系,是夥伴,而不是上下級關系。

尊重,需要我們求同存異。這種互相尊重、積極合作的氛圍,會讓孩子受益壹生。

很多家庭矛盾的背後,我看到了對不同的不接納。其實,不同才是正常的,完全壹樣才是不現實的。

而且,之所以要尊重,還有很重要的壹點,壹好百好。什麽意思呢?

人還沒有靈活到隨機應變分別使用不同的生活方式。當我們跟老人真正建立了平等關系,那麽夫妻之間、親子之間、朋友之間、同事之間都可以建立起這種真正平等的關系。

3 存在即價值。

阿德勒提倡“存在即價值”,每個人的存在都是有意義的。舉個極端的例子幫大家理解:

如果壹位老人即將離我們而去,這個時候,我們不會再希望他做什麽,而是他只要能活下來就是最大的心願。

但是,現實中,我們常常以“行為標準”而不是“存在標準”來衡量我們的家人。這種對家人的愛是有條件的,其實,這不是愛,是交易。

其實,很多時候,老人更能讓孩子體會到,我是特別的存在,我被無條件的愛著,這對孩子壹生的自我價值感都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這會成為孩子溫暖回憶的壹部分。

總之,每位家庭成員送給孩子的禮物是不壹樣的。老人有老人的思維方式與視角,多去理解,多傾聽,或許會有驚喜與感動。 我們心懷感恩,孩子就會體驗到更多積極的東西。

當我們對老人的存在本身表示喜悅、感謝時,在這種柔軟的心態下,我們更容易感受到孩子的可愛、老公的體貼、老人的辛苦。

關於老人幫帶娃,再說說行為方面。

1 決定自己怎麽做。

曾經有壹位書友分享過她家的精彩案例。

有壹次寶寶摔倒,奶奶使勁拍打地面:讓妳摔我寶貝孫子!

書友看在眼裏,蹲下來,摟抱著孩子,語重心長地說:寶貝,奶奶是因為愛妳,所以才會說是地面摔了妳,那麽,妳認為是怎麽摔倒的呢?

孩子當然說是自己摔的,關鍵是,她的婆婆再也沒有拍過地面或桌子。

當時大家直呼她為高情商兒媳婦,讓老人自動站在自己身後幫忙教育孩子。

這件事給我的啟發是:父母給孩子的影響最大;老人引導不對,自己示範對的;老人的“不恰當行為”,在孩子看來,可能就是爺爺奶奶那份獨壹無二的愛。

2 充分溝通與寬容

為了預防沖突的發生,要提前向老人明確,哪些事情沒有商量的余地。大事協商,小事睜只眼閉只眼。

比如我們家不允許出現臟話。即便是老家的口頭禪,因為聽起來不太文明,也是不可以的。這壹點在我們家執行得特別好。

當我們以尊重的姿態跟老人溝通時,他們往往是願意配合的。

即便是溝通好了,也有做不到的時候,這時我們就要寬容。嚴格要求老人按我們的要求來,是不現實的,我們自己都不可能全部執行自己的想法不是?

3 關註解決問題。

當我們把關註點由“為什麽不按我說的做?”轉移到“如何解決問題”,就會發現方法有很多。

老人記憶差,可以適當提醒。比如,老人包餃子喜歡放姜,孩子不愛吃姜,怎麽辦?可以在廚房貼個紙條。

老人體力差壹些,就找壹些神器。比如,孩子學步期間,準備學步神器,來減輕老人腰的壓力。

有壹天早晨,小卓奶奶在掃地,小卓非要參與,他倆略有爭執。我就直接在網上買了掃地迷妳三件套。這樣大人幹活和小孩探索玩耍兩不耽誤。

我們要知道,責備老人哪裏做得不合適是沒有用的,我們應先反思下自己能不能提出改善方法。這樣有利於良好家庭氛圍的形成。

最後,實在接受不了差異,自己帶嘍,或者請保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不可能只享用好的壹面而把壞的壹面拒之門外。

有了孩子,各種雞毛蒜皮的事情都出來了,很挑戰我們。這個時候也是修煉我們、看清自己的好時機。

老人幫忙帶孩子,我們可以改變的事情是:自己的心態,自己的行為,是否繼續由老人幫忙帶;不可或很難改變的事情是:老人的思想。

所以,怎麽做壹目了然。

沒有人天生就是好媽媽、好爸爸、好兒媳、好兒子,但我們壹直走在成為這類人的路上。

書籍參考:《被討厭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