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行善無需人見積德自有天知

行善無需人見積德自有天知

行善無需人見積德自有天知

“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出自於道教經典《太上感應篇》。

原文全段如下:

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贈。做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福禍無門總在心,作惡之可怕,不在被人發現,而在於自己知道;行善之可嘉,不在別人誇贊,而在於自己安詳。

譯文:

積德行善哪怕沒被別人看見,遲早有壹天會有福報。人做善事,雖然還沒收到福報,但是災難已經遠離了。做善事的人,就像春天新生的小草,雖觀察不到它的成長,但是每日都有陽光的潤澤。做惡事的人,就像那磨刀的石頭,雖觀察不到它的磨損,但是每日都有缺少的部分。

擴展資料:

主旨:

《太上感應篇集註》雲:“太上者,道門至尊之稱也,由此動彼謂之感,由彼答此謂之應,應善惡感動天地,必有報應也。”意即所謂“感應”指善惡報應,由天地神鬼根據世上人們的所作所為給以相應的獎懲。因此,開篇即以十六字“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為綱,宣揚“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觀念。

表達觀念:

《太上感應篇》認為,“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又有三臺北鬥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又有三屍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於是人們的作為通過天地鬼神來裁決。當人非義而動、背理而行時,就會“大則奪紀、小則奪算”,而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最終“算盡則死”,人就離開了人世;如果死有余辜,還將殃及子孫。

修身保生是道教的哲學,現世生命形式的存在是根本,要更加重視現世,更加珍惜現實存在的生命。所以“欲求長生者”,就必須回避大大小小“有數百事”的過錯,而與避惡相統壹的是趨善,“善”能使人達到更高的人生境界:得道成仙。因此,《感應篇》大談行善的好處,它在道教宣揚的人生最高境界——得道成仙的理想下,豎起了壹架可以登臨的梯子,即現實的行善心態與落實。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太上感應篇

最積陰德的十種善事

古人雲:“行善以積陰德為最善,陰德又以護生及不淫為上。”

人生在世,要行善積德,不僅能夠恩澤家庭,讓自己多得福報,還能惠及子孫。積陰德,心要善良,多做善事。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善惡,皆在壹念之間,壹個人長期行善,但是犯了壹點點錯誤,就可以把惡名遠揚,因此,想要積陰德,就要壹生行善,從不作惡。同時,陰德是指暗中做的有德於人的事,不能炫耀自己,不能喜形於色,要多做少說。

以下這幾件事最積陰德,要盡量多做。

1.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好難。這年頭,有錢的人,別人反而會去巴結,會去幫助,因為想從有錢的人身上撈好處,以為有錢的人,就是人生中的貴人。反而那些窮人,在社會上被人看不起,親戚朋友都會慢慢疏離,窮人對自己來說,是沒有太大利用價值的。

如果妳可以做雪中送炭的事情,關心那些急需幫助的人,妳就是積陰德。也許,那些窮苦的人,拿不出什麽東西來感激妳,但是他們的心中,壹定會記得妳,對妳感恩戴德。那些富人,妳幫助了他,其實他往往不會感激妳,反而覺得妳的幫助太弱了,對他來說,算不得什麽。

2.多做孝順父母的事情。

百善孝為先。壹個善良的人,壹定不會虧待自己的父母。在我們村裏,有壹個四十多歲的男人昭昭,壹直沒有結婚。他的母親很多年以前就過世了,他的父親常年臥病在床,家裏也窮,沒有錢請保姆照顧。因此昭昭就成了保姆的角色。昭昭還有壹個弟弟和壹個妹妹,昭昭讓他們安心去外面打拼,不要惦記家裏。他的善舉,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壹些年長的人,都為他介紹對象。去年,昭昭和壹個離過婚的女人結婚了。女人說:“昭昭孝順父母,肯定是壹個好人,雖然窮壹點,但是日子過得踏實。”

孝順的人,也許虧待了自己,但他的善良,是積陰德,是造福子孫。孝順的人,可以給兒女做示範,可以讓兒女感受到家庭的和諧、溫暖,從而兒女也會變成孝順的人。好家風,代代傳,孝道暖人心。

3.多做關心老弱婦孺的事情。

妳拿壹百塊錢給富有的人,別人肯定是不屑壹顧。妳把壹百塊錢給老弱婦孺,別人會壹輩子記得妳。壹百塊錢,如果用作小車加油,幾天就花完了,用作買煙酒,也許還不夠;但是窮得揭不開鍋的人,壹百塊錢也許是他壹個月的生活費。

“好鋼花在刀刃上”,妳不要把錢隨便給別人,否則妳雖然行善了,並不會得善報,或者說得到的善報更小壹些。妳好好存錢,然後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給急需要錢的人,那麽妳就是真正的善舉。妳還可以拿錢買東西,送給老弱婦孺,買東西的時候,盡量買必需品,而不是華而不實的東西,也是不錯的善舉。

4.多做公平正義的事情。

前天下午,在菜市場買菜,買了壹把蒜苗,壹***兩斤半。付完了錢,我總是覺得不對勁,到家裏,稱了壹下,發現只有壹斤八兩。我在心裏罵道:“缺德的人,不得好報。”雖然我的罵聲,賣菜的人沒有聽到,但是他壹定也會心中有愧。如果很多的人,都罵他“缺德”,並且再也不去他的攤位買菜,估計他的生意也做不成了,真是得惡報,損陰德。

《文昌帝君陰騭文》裏寫道:“鬥秤須要公平,不可輕出重入。”壹個人,買賣要公平,不要缺斤少兩。做人要公平正義,不要貪小便宜,不要算計別人。這樣的善舉,也是積陰德。

5.多做為人引路的事情。

古時候,有壹個“鑿壁借光”的故事。借著別人家的燭光,可以讀自己的書,這樣的好事,雖然是微乎其微的,但對於好讀書的窮苦人來說,就是幫了大忙。如果妳是有心人,常常把自己的書,分享給需要的人,把自己學到的東西,寫成文章,讓需要的人來讀壹讀。

遇到人生迷茫的人,妳就給他壹點建議,或者拉壹把,別人肯定會感激不盡。有的人,在走投無路的時候,妳給了他壹碗飯,壹瓶水,他以後成大器了,壹定不會忘記這樣的恩德,還會反過來幫助妳。

6.多做拯救生命的事情。

生命是可貴的,即便是壹只螻蟻,也有存在的價值。如果妳總是殺生,那麽妳就會損毀自己的福德。我們常常看到公園裏有這樣的溫馨提示“小草也有生命,請別隨意踐踏”。也就是告訴妳,要愛惜生命。

善良的人,懂得拯救生命。比方說,在樹林裏,給小鳥安壹個窩,遇到了美麗的花,從來不去采摘,阻止別人隨便攀爬小樹,做文明出行的市民,不亂過馬路。

7.多做以禮待人的事情。

千裏送鵝毛,禮輕情意重。與人禮尚往來,並不是要對等地交換禮物,而是要用心去對待別人,珍惜別人的禮物。比方說,有人送妳壹朵玫瑰,妳順手就丟棄在垃圾桶,那麽妳就是壹個損陰德的人;妳把玫瑰養在花瓶裏,小心呵護,就是壹種善舉。

要做壹個有禮貌的人,對別人微笑,和別人真誠交往,不占別人的便宜,力所能及地送壹些禮物給別人。學會感恩別人,不忘記別人的恩情,都是積陰德。

8.多做與人結緣的事情。

人生路上,遇見誰,都是緣分。珍惜緣分的人,才會得到真愛;隨緣的人,才會與人和諧相處。妳平時不註重與人結緣,那麽妳需要別人的時候,別人就不願意幫助妳。

俗話說:“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與人為善,是壹輩子要做的事情,不是哪壹天要做的事情。誰都不欠妳的,誰都是看在感情好的份上,才對妳善良。

古人雲:“立榮名不如種隱德。”創造榮譽和地位,不如積陰德。把積德積福當成壹輩子的事情,妳的人生、家庭、事業,壹定越來越興旺。

行善積德七字對聯

1、人生在世,根本無法預測自己未來,壹味的追求物質財富只會加重精神負擔。在短暫的人生中,只有清心寡欲、積德行善、以苦為樂的態度才能活出生命的瀟灑與豁達。

2、成功的人不壹定快樂,快樂的人也不壹定成功,但每壹位快樂的人都能活的很幸福,修善心,傳善言,修善行,結善緣,積德行善、快樂永遠。

3、不是做每壹件好事都是有回報的,但不做好事壹定沒有回報。所以,只要堅持做好事,總有壹天會有回報的,更何況做好事的動機原本就不應該是為了得到回報,而應該是積德行善!

4、今天又過了壹關,以後要多做好事,積德行善,讓運氣更好壹些。

5、今生作孽已太多,往世積福太深,改過自新,重新自律自省,每日反觀至心安,積德行善。對的起良心,對的起那最美的風景和人!

6、積德行善,不管事態如何,自己內心的善良不要泯滅。

善心善行的對聯

善心善行善行;

仁者仁愛仁愛。

請妳參考。

心存善念

心存善念意思就是為人處世要心懷善念,壹個人為人處世,在思想和行為裏,他的內心要有仁愛、慈悲的心腸,事事要為他人著想。

原文:心存善念,必有善行。善念善行,天必佑之。

白話譯文: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心存善念,常做善事的人,會得到龍天善神的保佑。

教導人們,心中時常保留著行善的念頭,自然做出來的事情就是善事,經常做善事,就會得到上天的護佑,有壹個善的結果。

此文出自明代·佚名《增廣賢文》

寫作背景:

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兒童啟蒙書目。書名最早見之於明萬歷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於萬歷年間。

《增廣賢文》集結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

福雖未至

意思是:人如果樂於為善,福雖然還沒有到來,但與禍的距離卻已經很遠了。

出處:曾子《春秋》

原文:

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人而不好善,禍雖未至,福其遠矣。

譯文:

人如果樂於為善,福雖然還沒有到來,但與禍的距離卻已經很遠了;人如果不樂於為善,災禍雖然還沒有到來,但與福的距離卻非常遠了。

擴展資料:

此句的精髓在於倡導大行善事、不做惡事。壹顆善心,包容了人類的壹切美德。壹個人最有助於社會進步、最有助於他人幸福的,莫過於懷有壹顆善心。

壹個人只有懷著壹顆善心,生命才有光彩、才能充實、才能自慰、才能快樂。壹個人壹生行善,壹生平安,不求有福,卻能避禍。相反,不行善卻作惡的人,除了危害社會、危害他人之外,自己遲早也會招致禍事。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曾子

禍已遠離

原文是: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做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意思是:為人善良,雖然沒有福氣降臨,也將使自己遠離禍事;為人兇惡,哪怕沒有天降之災,也會離好運越來越遠。待人處事和善的人,就像春天公園裏的小草,每天看著好像沒有很高,其實每天都有生長。為非作歹的人,就像拿來磨刀的石頭,看上去好像沒有損傷,實際上每天都有消耗。

出自《春秋·曾子》。

擴展資料

學術界對於《春秋》的史學價值存在質疑。胡適認為:“《春秋》那部書,只可當作孔門正名主義的參考書看,卻不可當作壹部模範的史書看。後來的史家把《春秋》當作作史的模範,便大錯了。為什麽呢?因為歷史的宗旨在於‘說真話,記實事’。

《春秋》的宗旨,不在記實事,只在寫個人心中對實事的評判。”徐復觀先生也說:“可以斷定孔子修《春秋》的動機、目的,不在今日所謂‘史學’,而是發揮古代良史,以史的審判代替神的審判的莊嚴使命。可以說,這是史學以上的使命,所以它是經而不是史。”

然而史料記載中並沒有對《春秋》的歷史記載產生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