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是以技擊支動作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格鬥為運動形式,註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
武術又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社會生產與生活實踐中慢慢積累和發展起來的壹項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
武術按其運動形式可分為套路運動和格鬥運動兩大類。
二、武術運動的特點:
武術在鍛煉方法上有著獨特的傳統特點,壹般有以下六點:
1.剛柔想兼:中國武術主於亦剛亦柔,認為“純柔純弱,其勢純削,純剛純強,其勢必亡”,只有“
不柔不剛,合道之常”,到剛柔的“中和”,況且“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有剛有柔才能產生出功能來。所以
名家拳派無不主張“剛發手內,柔制手外”,“外若優柔,中實剛勁”,“剛中帶柔,柔中帶剛”,“剛柔
相濟定心神”,等剛柔相兼之說的鍛煉方法。
2.內外合壹,形神兼備:所謂內,指的是內在的心誌活動,所謂外,指的是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體活動。
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謂之“外三合”,是對動作勢式上下相隨的要求,手到、眼到、身到、步到,壹動無有
不動,壹靜無有不靜,是對動作勢式協調完整的要求。外在的形體活動還必須與內在的心誌活動緊密結合,
必須內心無妄,爾後才能使之身正。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謂之“內三合”,練習時,只有做到
內外合壹,才能對武術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使演練達到更高的水平。
3.動氣調息:中國武術非常重視運氣和調息的鍛煉,例如,太級拳講究“氣沈丹田”、“認心舒氣”;
少林拳也強調“氣自丹田吐”,運動時“舒臂運氣,遍體活潑”。中國武術各拳種流派都是講究動氣調息的。
4.註重內勁:演練武術動作要求有“內勁”,即在人的肢體構成各種武術動作的,使用權軀幹、肢體的
肌肉處於壹種自然的緊張狀態,也就是動作外形所要勻稱、自然,同時肌肉又要始終保持壹定的張力而不松懈
,從而使動作顯示出壹種充實的內在勁力。
5.氣勢連貫:套路講究在壹個動作勢式必須始終連綿相屬、氣脈不武術是以技擊支動作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格鬥為運動形式,註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
武術又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社會生產與生活實踐中慢慢積累和發展起來的壹項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
武術按其運動形式可分為套路運動和格鬥運動兩大類。斷,最忌壹個“斷”字。所謂“連”,
並不是要求把整個拳路的動作勢式中間沒有間歇,而是強調壹招壹勢之間要做到“形斷意連”、“勢斷氣連”,
善於運用內在的心態流動,通過眼神把前後動作連接起來,使之勢勢相連,貫串壹氣。
6.擊法嚴格:擊法,是指武術的踢、打、摔、拿四種技擊法則。凡是由攻防動作組成的拳術套路,都離不
開這四種法則的範疇。這四種擊法各有各的具體內容方法。例如,踢的法則,其具體內容就有蹬,踹、彈、纏、掃、掛、擺等。總之,對踢、打、摔、拿四種法則是不能混淆的。
三、武術運動的作用:
1.具有增強體質的作用:武術的套路運動,其動作包含著屈伸
回環、增衡、跳躍、翻騰、跌撲等等,人體各個部位幾乎都參加運動,對各個肌肉群的相應運動中樞之間的協調關系要求很高,因此,系統地進行武術鍛煉,增強體質,對身心都有益。
2.具有自衛防身的作用:武術的套路運動和格鬥運動,都是以技擊動作為其中心內容的, 這不僅可以使人們通過武術鍛煉達到增強體質的作用,而且能夠學到攻防格鬥的技術,用以自衛防身
3.具有修身養性的作用:武術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壹向重禮儀,講究道德,“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 “缺德者不可與之學,喪理者不可教之”都是寶貴的格言。把武德列為習武與教武的先決條件, 這 是中國武術的傳統。習武者應當把掌握攻防技術與做人的道德規範結合起來,以利於人類和社會。 通過武術鍛煉可以更好地陶治人的情操,具有修身養性的作用。
4.具有娛樂、觀賞作用:武術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不論是以形神功力技巧的套路演練, 還是以兩人鬥智、鬥勇的激烈對抗,都難給人以美的享受,演練武術可以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 並可進而成為人們切磋技藝、交流思想、增進友誼的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