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風景遊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譽。
桂林山水是指廣西東北的漓江沿岸,北起興安南至陽朔,以桂林為中心的巖溶風景區。地貌上屬於峰林溶蝕谷地和孤峰溶蝕平原地帶,是亞熱帶巖溶地貌的典型代表。地形的主要特點是,在江岸和平坦地面上,矗立著壹座座峭拔奇特的峰巒,“四野皆平地,千峰直上天”。這些山峰有孤峰拔地而起,如獨秀峰,猶如擎天大柱矗立於桂林市中心,高60余米,古人題之為“南天壹柱”。伏波山屹立江邊,大有迂波回瀾之勢。桂林諸峰,千姿百態,惟妙惟肖:如象鼻,似飛龍;如軍艦,似芙蓉;如臥佛,似書童;如玉女梳妝,似耕作老農等自然雕塑。因此,它們多以形象得名,如象鼻山、老人山、猴山、駱駝山、寶塔山等。秀麗的漓江發源於桂林市北苗兒山,自北而南流經石灰巖地區,泥沙含量極低,據測每噸水含泥沙僅67克,因而清澈碧透,逶迤流轉於千峰萬壑間,映得群峰碧翠,倒映清明,舟行江中宛如畫中遊。溶洞幽雅深遽,僅桂林市區144平方千米內竟有洞穴300余處,大小、深淺、形狀各不相同,以蘆笛巖、七星巖最為著名。洞內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等琳瑯滿目,五彩繽紛。古人用“無山不洞,無洞不奇,洞洞相通”來形容桂林的奇穴異洞。同時,洞內又有許多歷代詩文題刻等人文景觀,更增添了遊覽內容和情趣。
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為特色的桂林風景,隨著季節、早晚、晴雨的不同,又能變幻出各種意境不同的景觀,令人流連忘返。無怪乎歷代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桂林山水甲天下”等詩句來描繪贊美這裏的山光水色
香格裏拉
香格裏拉"壹詞,源於藏經中的香巴拉王國,在藏傳佛教的發展史上,其壹直作為"凈王"的最高境界而被廣泛提及,在現代詞匯中它又是"伊甸園、理想國、世外桃源、烏托邦"的代名詞。據藏經記載,其隱藏在青藏高原深處的某個隱秘地方,整個王國被雙層雪山環抱,由八個成蓮花瓣狀的區域組成,中央聳立的同環雪山,初稱為卡拉巴王宮,宮內居住著香巴拉王國的最高領袖。傳說中的香格裏拉中是具有最高智慧的聖人,他們身材高大,擁有自然力量,至今仍從人們看不到的地方借助於高度發達的文明通過壹種名為"地之肚臍"的隱秘通道與世界進行溝通和聯系,並牢牢地控制著世界。事實上長期以來,這條"地之肚臍"的神秘通道,壹直作為到達香格裏拉王國的唯壹途徑而成為尋找香格裏拉的關鍵。
詹姆斯·希爾頓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記敘了康韋等四位西方人士,在戰時從南亞次大陸壹個叫巴司庫(作者虛構的某國城市名字)的地方,在乘機轉移去白沙瓦時,被壹個神秘的東方劫機者劫往香格裏拉藍月山谷的神奇經歷。在小說中所描寫的整個香格裏拉 ,各種信仰和平***存 ,四處遍布著基督教堂、佛教寺廟、道觀和儒教祠堂。人們奉行適度的原則,對任何事情都保持壹種適度的原則,即使對待歡樂也不例外。香格裏拉就是壹個自然景色——雪山、冰川、峽谷、森林、草甸、湖泊,財富——那裏富含金礦和純凈空氣的匯萃地,是美麗、明朗、安然、閑逸、悠遠、知足 、寧靜 、和諧等壹切人類美好理想的歸宿。在這裏,其實香格裏拉已經是成為了壹個理想中的國度了,壹種和諧、寧靜充斥其間。當1934年4月英國倫敦麥克米出版公司出版該小說時 ,令出版商和作家始料不及地在歐洲引起了轟動,並很快暢銷到美、日等國。小說出版後,立刻被獨具慧眼的好萊塢制片公司攝制成電影,影片風靡全球,主題歌"香格裏拉"唱遍全球。後來,香格裏拉壹詞被香港—新加坡企業家郭氏家族買斷,成為酒店的商號,進而風靡世界,成為世界酒店品牌的至高象征之壹,這從側面印證了《消失的地平線》在人文學上的偉大意義。《消失的地平線》成了西方人的《桃花源記》,《消失的地平線》偉大的意義在於,為西方的文化價值觀念,植入了人間樂土的意境。正如《不列顛文學家辭典》在評述《消失的地平線》時所指出的:它的功績在於為英語詞匯創造了"世外桃源"壹詞——香格裏拉。從此,這片想象中的人間樂土就成了"伊甸園"、"世外桃源"、"烏托邦"的代名詞。
就這點在東西方上認識是大致壹樣的,"世外桃源"、"烏托邦"在中國也同樣是如此,那都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的事物的追求,對壹種寧靜和諧的向往。香格裏拉最先興起是在西方,首先值得註意的是 :《消失的地平線》是在壹戰過後,二戰待發的時候 ,此時的西方經濟不是很繁榮,人民普遍處在壹種心靈迷漫的狀態中,這點可以從希特勒的上臺得到社會背景方面的佐證。人們普遍希望富強、繁榮,只是現實中 卻還不能夠得到這種的滿足,這是壹種心靈的渴求。也正是《消失的地平線》出現並引起轟動的深層次社會背景。壹如當今現實的社會中反腐巨片及清宮秘史的熱播中可以看出人們對現實社會的壹種渴望與無奈的心情。話題撤遠了。回歸正題,這當中首先要說的是:A、寧靜和諧是香格裏拉的主題,這是個很抽象的東西,可以存在於人們的心靈中,想象中,渴望中。但是不壹定需要很真實。因為詹姆斯·希爾頓是個作家,不是歷史學家,不是史官。B、詹姆斯·希爾頓本人沒到過這地方,他的小說的素材來自美國人奧地利血統的洛克的探險照片、日記、記錄。講到這裏就不能不提洛克,他是美國夏威夷大學的植物學教授,應《國家地理》雜誌的稿約而來到中國的西南邊陲地方進行植物學的研究的,在中國的二十年代就深藏中國的麗江古城裏,只是被當地的淳樸人文、厚重歷史、多樣民俗所深深吸引,壹呆呆了近三十年,直到解放前才戀戀不舍的離開。C、還值得壹提的是,此篇小說的結尾與中國的桃花源記有異曲同工之秒,同樣是那四個西方人士離開後,想要再次返回的時候,已經無法返回了,無法找到舊時的道路了。D、同樣值得重視的是,小說中提到了道家和儒教、基督教。佛教不足為其,因為藏傳佛教在中國的雪域高原上廣為流傳。其中的道家和儒教可以說是中國所特有的人文靜觀。基督教在中國的西南邊陲中 同樣存在,西方的傳教士在19世紀的時候已經在中國的西南邊陲從事此項活動,現今的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的壹些地方還保存有基督教堂,著名的如:茨中教堂。E、文中提到的香格裏拉是藏語中的香巴拉的音譯,文中也提到他的含義是寧靜美好、心中的日月的意思,與藏語香巴拉的意思完全吻合。
綜合以上幾點,現今的學者普遍認為,香格裏拉是壹種向往的地方,是心靈中的理想國度,未必真實存在,壹如中國的桃花源壹樣。不過其原型在中國西南的橫段山脈中,因此現今人們普遍認為:在雲南、四川、西藏交界的藏區為希爾頓筆下的香格裏拉,概因當年的洛克就在這壹地區活動了數十年。此川滇藏地區的範圍大致包括:麗江、瀘沽湖、香格裏拉(雲南迪慶中甸)、梅裏雪山、虎跳峽、最後的香格裏拉(四川稻城亞丁)、四川瀘沽湖、貢嘎山、丹巴美人谷、太陽谷(四川得榮)、鄉城、西藏芒康、昌都、波密、墨脫、雅魯藏布江這壹大片域。這壹帶的風景與《消失的地平線》中描述的總體壹致,特別是書中提到的很有特點的東西在這裏都能夠找到。如;梅裏雪山、稻城亞丁三神山等。但是不是具體提到某個地點。
現在雲南有個叫香格裏拉的地方是迪慶藏族自治州的州府中甸於2001年批準更名而來的。這倒不是說書中說的香格裏拉是在這個地方,而是當地政府出自開發旅遊經濟上的考慮而做出的決策。說起這個香格裏拉還有個趣聞:早在七八是年代,就有消息不斷傳出,香格裏拉已經被找到了,在印度在尼泊爾等等,但是後來都被認為是旅遊經濟上的需要而進行的炒作,非嚴格意義上的學術認證得來的。雲南可以說是很早就認識到開發旅遊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比方99年的世博會。他最早提請中央政府批準香格裏拉的更名,當四川政府認識到旅遊經濟的重要性的時候,香格裏拉的名稱命名已經不可更改了 ,於是四川政府就 在四川境內的稻城亞丁的日瓦鄉更名為香格裏拉鄉,這還不夠,還將稻城亞丁加個前綴—最後的香格裏拉,這還不夠,還將最原汁原味的香巴拉名稱授予稻城亞丁,因為縣級城市的更名需要中央政府的批準而不好擅自更該,於是就在四川境內以香巴拉的名稱來稱呼稻城亞丁。這是壹段國內香格裏拉的紛爭的由來及內幕。當然說這麽多的香格裏拉,將我們本土生產的桃花源給遺忘在壹旁很不 應該,當然中國的桃花源更早,只是近代中國的經濟實力還沒能夠左右世界經濟的時候,古代文化上的先行優勢不壹定能夠被世界所充分了解。套用中國壹句老話: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現今的香格裏拉的美麗風景已經深入到每個到過該地區的人的心中,在這片雪域高原之中,有舉世聞名的梅裏雪山、稻城亞丁三神山、壹望無際的高原草甸、風格各異的民族歌舞、獨具魅力的民間傳統藝術、神秘的多宗教文化,眾多獨特民族、多彩的民俗等等將壹直激勵著人們尋找自己的香格裏拉—不論是在現實中還是在理想中的
天涯海角
門票說明:
散客65元,對旅遊團隊或持有效證件的教師及60——70歲老人實行團隊門票60元;對大、中、小學生、1.2——1.4米兒童實行優惠票35元;對1.2米以下兒童、70歲老人、殘疾人不隨團的現役軍人、記者憑本人有效證件免費入景區。每天早七點至晚七點開放。景區內觀光電瓶車15元往返。
交通指引:
自駕導航:
天涯海角風景區出三亞市沿海濱西行26公裏,到達了馬嶺山下,便是“天涯海角”奇景。
背包指引:
[1]有3路公交車可到:
1、市區任何壹地點乘當地2路、4路中巴車至終點站,再轉乘泰和旅遊專線巴士(5元/人)
2、可在市內乘座“天涯”“南山”等字樣的中巴車直達(3-4元)
3、由市區乘出租車(25-30元);包車(150元)。
自助提示:
從大門走到南天壹柱約有2.5公裏多,可步行或乘坐景區內的電瓶車,遊覽需要2小時。
天涯海角氣候與最佳旅遊時間:
三亞陽光充足,長夏無冬,素有天然大溫室、綠色聚寶盆之稱。這裏氣候溫和,屬典型的熱帶海洋性氣候,全年平均氣溫25.5度,年平均海水溫度25.1度,冬季海水最低溫度22度,適宜四季潛水和開展各類海上運動。
最佳瀏覽線路:
進大門直走到海邊的八角廣場,沿海邊向右走到電瓶車的終點站下海灘,沿海灘往前走,就是“海判南天”、“南天壹柱”,再沿沙灘前行約300米就是“天涯”、“海角”石。返回時可走“天涯路”林蔭小道。
景區介紹:
天涯海角風景區位於三亞市區約23公裏的天涯鎮下馬嶺山腳下,前海後山,風景獨特。步入遊覽區,沙灘上那壹對拔地而起的高10多米,長60多米的青灰色巨石赫然入目。兩石分別刻有“天涯”和“海角”字樣,意為天之邊緣,海之盡頭。 這裏融碧水、藍天於壹色,煙波浩瀚,帆影點點。椰林婆娑,奇石林立,如詩如畫。那刻有“天涯”、“海角”、“南天壹柱”、“海判南天”的巨石雄峙南海之濱,為海南壹絕。
在古代,中國人認為世界是天圓地方的,“天涯海角”在中文裏的意思是世界的盡頭,代表遙遠的地方,所以這裏被帝王當做流放地,很多犯錯的官員都曾流放到這裏,這片曾被認為是荒涼、遙遠的土地現在卻是美麗、浪漫的代言詞。
來到天涯海角景區,除了遊覽觀賞到自然與人文景觀外,相信每個人都會觸發各種各樣的聯想和感悟,“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的親情,“愛妳到天荒地老,陪妳到天涯海角”的愛情,“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友情,“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悲哀,“同時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慰籍,“天涯何處無芳草”的豁達,“海角尚非尖,天涯更有天”的超然,以及“海闊天空”的心態等等。自然景觀與人文情感的融合,正是天涯海角的獨特魅力所在。
三亞市沿海濱西行26公裏,到達了馬嶺山下,便是"天涯海角"奇景。
這裏碧水藍天壹色,煙波浩翰,帆影點點,椰林婆娑,奇石林立,那刻有:"天涯"、"海角"、"南天壹柱"、"海南南天"等巨石雄峙海濱,使整個景區如詩如畫,美有勝收,
"南天壹柱"據說是清代宣統年間崖州知州範雲梯所書。"南天壹柱"來歷還有傳說。相傳很久以前,陵水黎族有兩位仙女知道後偷偷下凡,立身於南海中,為當地漁家指航打漁。王母娘娘惱怒,派雷公電母抓她們回去二人不肯,化為雙峰石,被劈為兩截,壹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壹截飛到天涯之旁,成為今天的"南天壹柱"。
為什麽古人把這裏定為天涯海角呢?長期以來,壹直是難解的歷史之謎。近年經過多方考察,這壹歷史之謎已經揭開。清代康熙盛世時期,曾進行了第壹次全國性版圖《皇輿全覽圖》的測繪活動,位於海南島南端的天涯海角景區所在地,成為這次測繪中國陸地版圖南極點的標誌。負責主持測繪的欽差官員們在此處剖石刻碑鐫書 “ 海判南天 ” 四個大字, “ 以為標誌,並須永久保存 ” 。由此 “ 海判南天 ” 成為天涯海角遊覽區內最早的石刻。
清代雍正年間,崖州(也就是今天的三亞)知府程哲在此鐫刻了“天涯”二字。1938年,瓊崖守備司令王毅在另壹塊巨石上題刻"海角"二字,從此以後,這裏就成為壹處天下聞名的風景點了。
傳說:“天涯”和“海角”這兩塊大石頭也是有來歷的,傳說壹對熱戀的男女分別來自兩個有世仇的家族,他們的愛情遭到各自族人的反對,於是被迫逃到此地雙雙跳進大海,化成兩塊巨石,永遠相對。後人為紀念他們的堅貞愛情,刻下“天涯”“海角”的字樣,後來男女戀愛常以“天涯海角永遠相隨”來表明自己的心跡。
天涯石天涯海角除了有聞名遐邇、讓人撫今懷古的摩崖石刻群外,現在還包括歷史名人雕塑園、笆籬凝霞景區、濱海摩崖石刻和 “ 天涯路 ” 等幾大區域,以原始、自然、古樸為主要特色。歷史名人雕塑園建有十幾尊塑像,緬懷追思對海南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歷史人物。笆籬凝霞景區,婀娜搖曳的椰樹在艷陽、晴空和大海的襯托下,展示著海島特有的熱帶風情。海天自然景區,海浪長年累月的沖刷塑造出千姿百態的磊磊奇石,巍然屹立於海天之間,笑傲驚濤駭浪,見證著滄海桑田的變遷;拾級而上登臺望遠,但見滄海泛波高天流雲,壹派海闊天空的景象。穿行於林蔭 “ 天涯路 ” ,觀石、賞花、聽溪,各種奇石異木和高山流水、百川歸海等園林景觀營造的生態氛圍和文化意境又令人流連忘返。
每年壹度的三亞天涯海角國際婚慶節,都會在天涯海角景區舉行,2008年已經是第12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