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部編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蝙蝠和雷達》課文原文及教案

部編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蝙蝠和雷達》課文原文及教案

#教案# 導語《蝙蝠和雷達》是壹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識短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復研究,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秘密,並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 考 網準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

篇壹部編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蝙蝠和雷達》課文原文

 晴朗的夜空出現兩個亮點,越來越近,才看清楚是壹紅壹綠的兩盞燈。接著傳來了隆隆聲,這是壹架飛機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裏,飛機怎麽能安全飛行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

 蝙蝠是在夜裏飛行的,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而且無論怎麽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麽東西相撞,即使壹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壹百多年前,科學家做了壹次試驗。在壹間屋子裏橫七豎八地拉了許多繩子,繩子上系著許多鈴鐺。他們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讓它在屋子裏飛。蝙蝠飛了幾個鐘頭,鈴鐺壹個也沒響,那麽多的繩子,它壹根也沒碰著。

 科學家又做了兩次試驗:壹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壹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讓它在屋子裏飛。蝙蝠就像沒頭蒼蠅似的到處亂撞,掛在繩子上的鈴鐺響個不停。

 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科學家經過反復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秘密。它壹邊飛,壹邊從嘴裏發出壹種聲音。這種聲音叫做超聲波,人的耳朵是聽不見的,蝙蝠的耳朵卻能聽見。超聲波像波浪壹樣向前推進,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傳到蝙蝠的耳朵裏,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

 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雷達通過天線發出無線電波,無線電波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顯示在熒光屏上。從雷達的熒光屏上,駕駛員能夠清楚看到前方有沒有障礙物,所以飛機飛行就更安全了。

篇二部編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蝙蝠和雷達》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蝙、蝠、啟”等13個生字(包括1個多音字),會寫“達、蚊、即”等14個生字,理解相關詞語的意思。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蝙蝠夜間飛行的特點。

 3.弄清三次實驗的結論,合作交流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怎樣的啟示,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系;激發從小熱愛科學的興趣,培養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1.抓住重點句,了解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的。

 2.激發熱愛科學、樂於觀察與探究的興趣,拓寬視野。

 教學難點

 1.弄清蝙蝠和雷達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之間的關系。

 2.初步感知什麽是仿生學,了解仿生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壹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蝙、蝠、啟”等13個生字(包括1個多音字),會寫“達、蚊、即”等14個生字。

 2.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學會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3.知道什麽是雷達,了解仿生學的基本知識。

 教學重點

 1.學會生字新詞,能夠正確書寫。

 2.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壹、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教師板書“蝙蝠”“雷達”兩個詞語,多媒體出示蝙蝠、雷達的圖片。

 2.教師在“蝙蝠”和“雷達”之間加上“和”字,引導學生理解課題。

 明確:課題以壹個“和”字連接了蝙蝠和雷達這兩種不同的事物,意在讓我們探索它們之間的關系。

 3.介紹蝙蝠、雷達以及仿生學的相關知識。

 蝙蝠真正具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居住在各類大小山洞,古老建築物的縫隙、天花板、隔墻以及樹洞、山上巖石縫中。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間覓食。蝙蝠主要利用超聲波回聲定位搜尋食物,探測距離,確定目標,回避障礙和逃避敵害等。它由嘴發出頻率高出20000赫茲的超聲波,這種聲波人的耳朵是聽不見的,蝙蝠的耳朵卻能聽見。超聲波遇到障礙物就會反射回來,傳到蝙蝠的耳朵裏。蝙蝠通過大腦,就能判斷出障礙物的樣子、位置等。

 雷達是利用電磁波進行探測的裝置。雷達把電磁波發射出去,再用接收裝置接收反射回來的電磁波,接收的電磁波映在指示器上可以顯示探測目標的影像,這樣就可以測定目標的方向、距離、大小等。雷達主要的應用領域為軍事作戰指揮、民用航行引導等。

 仿生學模仿生物特殊本領的壹門科學,主要是觀察、研究和模擬自然界生物各種各樣的特殊本領,包括生物本身結構、原理、行為、各種器官功能、體內的物理和化學過程、能量的供給、記憶與傳遞等,從而為科學技術提供新的設計思想、工作原理和系統架構的技術科學。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教師引導學生自由讀文,課件出示要思考的問題:科學家們從______得到啟示,發明了_________,使________能夠_________。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圈出生字新詞。

 3.教師引導學生相互檢查生字識記情況。

 4.教師檢測字詞預習情況。

 課件出示帶拼音的字詞卡片,指名認讀。教師相機指導學生生字的讀音。

 會寫的字:雷達(dá) 蚊(wén)子 即(jí)使 科(kē)學家 橫(hénɡ)七豎(shù)八 繩(shénɡ)子 系(jì)著 蒼蠅(yínɡ) 證(zhènɡ)明 研(yán)究(jiū) 駕(jià)駛(shǐ)

 會認的字:蝙(biān)蝠(fú) 啟(qǐ)示 敏銳(ruì) 鈴鐺(dānɡ) 揭(jiē)開 障(zhànɡ)礙物 熒(yínɡ)光屏(pínɡ)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圈畫疑難的詞語和句子。

 2.同桌交流圈畫內容,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情況點撥重點詞語。

 (1)在(漆黑)的夜裏,飛機是怎麽做到安全飛行的呢?

 預設:首先引導學生明白“漆黑”是壹個狀態詞,並且是壹個多義詞,然後分別出示烏黑的頭發和沒有光亮的山洞的圖片,使學生明白在前壹張圖中,“漆黑”是指顏色非常黑;在後壹張圖中,“漆黑”是指非常暗,沒有光亮。最後結合課文中的這句話,可知“漆黑”在這裏應為第二個意思。

 (2)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預設:“敏銳”的意思是(感覺)靈敏,(眼光)尖銳。教師在講解這個詞語時,可以出示其近義詞“敏捷”和反義詞“遲鈍”,讓學生通過意義相近或相反的詞語感知其含義,從而加深印象。

 (3)在壹間屋子裏(橫七豎八)地拉了許多繩子,繩子上系著許多鈴鐺。

 預設:分別出示東西胡亂堆放的房間圖和整整齊齊地擺放的房間圖,讓學生在對比中感受“橫七豎八”的含義。

 (4)它壹邊飛,壹邊從嘴裏發出壹種聲音。這種聲音叫作(超聲波),人的耳朵是聽不見的,蝙蝠的耳朵卻能聽見。

 預設:超聲波對於學生來講可能比較陌生,教師可適當介紹關於超聲波的知識,並引導學生結合超聲波在生活中的應用來理解其意思。

 超聲波聲波的壹種,是人耳聽不見、頻率高於20000赫茲的聲波。它同聲波壹樣,都是由物質振動而產生的,並且只能在介質中傳播;同時,它也廣泛地存在於自然界,許多動物都能發射和接收超聲波,其中以蝙蝠最為突出,它能利用微弱的超聲波回聲在黑暗中飛行並捕捉食物。

 3.指導詞語歸類。

 ◆擬聲:隆隆 啾啾 咕咕 嘰嘰 呱呱

 ◆帶數字的:橫七豎八 五顏六色 顛三倒四 吆五喝六 成千上萬 壹五壹十

 4.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1)引導學生默讀課文,出示默讀中要思考的問題。

 閱讀與思考:

 A.本文的核心內容是什麽?(人們從蝙蝠能在夜間飛行這件事上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

 B.蝙蝠在夜間是靠什麽探路的?科學家是怎樣發現的?(嘴和耳朵;三次實驗)

 C.科學家是如何實驗的?最後得出了什麽結論?(蒙上眼睛,鈴鐺壹個也沒響,塞上耳朵,封住嘴巴,到處亂撞;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

 D.蝙蝠為什麽在夜間也能順利飛行?(蝙蝠邊飛邊從嘴裏發出超聲波,超聲波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蝙蝠接收到回聲,從而定位)

 預設: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從文中提煉出關鍵信息作答。

 E.出示課件,指名學生填空:蝙蝠在夜裏飛行,靠的是________。______能發出________,_________接收到,蝙蝠就會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科學家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_______,從而使飛機夜航更加安全。

 (2)小組合作與交流,給課文劃分層次,並寫出每壹層的主要內容。

 A.給段落標上序號,劃分層次。

 B.梳理各層的主要內容。

 第壹部分(第1~2自然段):寫飛機能安全夜航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寫科學家經過反復實驗,發現了蝙蝠飛行的奧秘。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寫飛機靠雷達在夜間安全飛行。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獲。

 1.教師總結本課時教學內容,並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過渡:我們知道,即使在漆黑的夜晚,飛機也能安全、平穩地飛行,這是因為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給飛機裝上了雷達。那麽人們是如何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的呢?雷達又有什麽特異功能,能有效地指揮飛機避開障礙物呢?下節課我們再來深入地探究壹番。

 小結:今天這堂課上,我們從生字開始,掌握了字音、重點字的書寫規則,了解了重點詞語的含義。在大家的***同努力下,我們還從總體上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這麽多知識點都是我們必須掌握的,課下壹定要多復習,下節課老師會檢查的。在這節課中,同學們的表現都很不錯,____能結合老師的講解總結出識字規律,真不簡單;______課前通過查找資料,了解了關於仿生學、超聲波的知識,這樣有助於理解課文內容;_______針對課文有自己的看法,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導學生交流收獲。

 (1)自由交流並積累學習方法。

 (2)在預習課文的過程中提出相關問題,並嘗試給出答案。

 問題示例

 A.第2自然段在文中有什麽作用?

 B.蝙蝠在夜裏飛行靠的是眼睛嗎?

 C.科學家是如何研究蝙蝠的飛行原理的?

 D.蝙蝠在夜間飛行的秘密是什麽?它是如何分辨障礙物的?

 E.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麽關系?科學家是如何利用這種關系的?

 ……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高。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語句,了解蝙蝠在夜間是如何飛行的。

 2.概括分析科學家所做的幾次實驗,把握科學家從中得到的啟示。

 3.弄清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系,了解雷達的工作原理。

 4.了解仿生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把握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給飛機裝上雷達的過程。

 2.在生活中要敢於探索,培養創新意識。

 教學過程:

 壹、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教師念詞語,學生默寫,教師檢查學生的默寫情況。

 雷達飛蛾蚊子即使靈巧敏銳科學系鞋帶橫七豎八繩子蒼蠅證明研究推進模仿天線無線電波顯示駕駛員

 2.引導學生踴躍發言,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明確: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復研究,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秘密,並從中受到啟示,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

 3.教師過渡,導入新課。

 過渡:上節課我們經過預習,已經初步掌握了課文內容,知道人們給飛機裝上雷達,使之在夜間也能安全飛行,這是受到蝙蝠的啟發。那麽這壹啟發究竟是如何得來的呢?現在就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跟隨科學家壹起去探究壹下。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圈畫重點內容和難以理解的語句。

 2.同桌之間相互交流,說說對圈畫內容的理解以及存疑的地方。

 3.指名學生匯報,教師相機點撥有代表性的問題。

 (1)在漆黑的夜裏,飛機是怎麽做到安全飛行的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這兩句話運用了什麽修辭手法?在文中有什麽作用?讀了這兩句話,妳產生了哪些疑問?)

 預設:引導學生回想常用的修辭手法,並明確這兩句話運用的是設問的修辭手法。分析這兩句話的作用時,可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來進行。對於讀了句子後產生的疑問,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見解,只要是合理的,教師都應給以鼓勵。

 方法拓展: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排比、對偶、誇張、引用、反問、設問、互文、通感、反語、反復等。設問是其中的壹種,常用於表示強調。為了強調某部分內容,故意先提出問題,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正確地運用設問,能引人註意,啟發思考;突出某些內容,使文章起波瀾,有變化。設問要用得恰到好處,也就是要用在必要的地方、用在必要的時候,要有針對性和啟發性。

 (2)蝙蝠是在夜裏飛行的,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而且無論怎麽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麽東西相撞,即使壹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這句話運用了多個關聯詞語,有什麽表達效果?妳能運用這些關聯詞語再寫壹句話嗎?)

 預設:首先引導學生壹壹找出句中運用的關聯詞語,再結合句子具體分析它們的表達效果。運用這些關聯詞語寫句子,要提醒學生註意句子內部的邏輯關系,事理上要能說得通。

 (3)科學家經過研究,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秘密。科學家經過反復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秘密。(比較這兩個句子,妳有什麽發現?從中感受到了什麽?)

 預設:引導學生反復讀句子,發現兩個句子在用詞上有什麽不同(第二個句子用了“反復”“終於”這兩個詞),然後體會運用這兩個詞的表達效果(表現出科學家工作的艱辛)。

 (4)它壹邊飛,壹邊從嘴裏發出壹種聲音。這種聲音叫作超聲波,人的耳朵是聽不見的,蝙蝠的耳朵卻能聽見。超聲波像波浪壹樣向前推進,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傳到蝙蝠的耳朵裏,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這幾句話揭示了蝙蝠夜行的奧秘,妳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並畫出示意圖嗎?)

 預設:教師出示示意圖,然後結合句子對示意圖進行具體講解。圖文結合,學生理解起來會更容易。

 示意圖示例:蝙蝠嘴→>>>(超聲波)

 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