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我想起夏夜裏,躺在外面竹床上,螢火蟲在門前竹間打著燈籠。奶奶給我搖著蒲扇,嘴裏唱著歌謠:“月亮走,我也走,我給月亮提笆簍,笆簍花,換犁耙……”歌謠只記住了前面幾句,可是那段時光,並不隨奶奶的離世而消散。
童年裏,還有壹個鏡頭,是反復出現很多童謠的地方,那就是與許多夥伴玩耍了。比如,跳皮筋 《 壹個鍵踢八踢》:
還有就是玩翻花的遊戲“炒,炒,炒豌豆,炒熟了豌豆翻跟頭。”還有拍手的遊戲裏穿插的童謠“三歲的小孩穿花衣,有的有的上學去,老師說他年紀小,他給老師跳舞蹈……”這些玩耍的美好連同這些歌謠自然的融入記憶的最深處,溫暖著妳,滋養著妳。
當長大了,依舊會聽到歌謠,那是親人們給下壹代孩子的歌。隨著現在電子媒介的普及和書籍的增多,曾經那種口口相傳的歌謠,會伴隨著書,伴隨著音樂,進入我們的生活。
最初聽到它是在壹首歌裏,後來才知道原來這也是童謠。
我和許多人壹樣,看到那些童謠,先並不太在意。後來因為大學裏學習古代文學的時候,聽到老師格外強調先秦是整個中國文化的源頭。那麽可以說最遠古的神話歌謠就是整個中華文化的源頭,那裏有著遠古先民的心智,蘊含著我們的民族精神。周作人在他民俗研究裏,認為人類的早期即童年,是與遠古先民有某種相似性的。童謠、神話、傳說、民間故事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始腳本。 壹個民族需要理解民族文化,需要了解歌謠神話,壹個人要了解自己出發的地方,同樣需要理解童謠。所以在我看來,童謠最大的意義,小則了解自己,大則學習古老的智慧。
剛才我就小時候記得的童謠,回憶了許多童年的小瞬間。那些有童謠伴隨的溫馨快樂瞬間,必將成為人生成長的某種力量,照亮著妳。我們現在說說童謠裏蘊含的智慧。
這是壹首民謠,讀來很順溜,卻傳達了壹種不健全的價值取向,顯然這是不適合教給孩子的。
這裏有對親情與金錢之間的叩問,在物欲橫流的社會,歌中主人公能守住親情是多麽的可貴。
童謠除了傳遞端正的價值觀念,也有關於大自然的智慧。 比如《十二月花》記錄了12月花的千姿百態,另外現在正是壹年中最冷的日子,於是我們童謠裏有壹首《九九歌》。
這裏傳達的就是大自然的語言,我們遠古人類是最會聆聽大自然語言的,而放在如今,我們離自然漸行漸遠,科學至上的人類,如何再能造得如此了得的童謠?
童謠不但記錄著個人的記憶,還能記住民族的記憶。 有首春節童謠,現收錄在小學人教版壹年級上冊語文課本。學期末尾,臨近過年,孩子們朗朗書聲正唱著這首《春節童謠》。
我們這些80後、90後有多少人還記得春節前的習俗。妳又如何將這些習俗落入生活中,傳遞給下壹代,而童謠就是在幫妳記錄,傳遞妳民族的記憶。
現在看來,童謠並非小兒科的東西,它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我也特別希望這些美好的記憶和人類的智慧,伴隨著動聽和諧的童謠,壹代又壹代的傳遞下去。
(201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