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我們和長輩為什麽會有代溝

我們和長輩為什麽會有代溝

代溝是壹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它阻礙了代與代之間思想、感情和生活上的交流和溝通。代溝是怎麽產生的?怎樣消除或減輕兩代人之間的代溝呢?

長輩與晚輩,在各自的生活圈裏活動,接觸的人和事各有不同,思想和行為形成壹定的差別。如果這種差別不加以修補肆意讓它擴大,兩代人之間的那堵無形的墻將愈積愈厚,誤會也越發容易發生。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世代隔閡,套用壹句現代語言,即所謂“代溝”。

“代溝”壹詞從英文generation gap直譯過來,成了人們的常用語。“代溝”,顧名思義,是說代與代之間存在著壹條鴻溝,阻礙了老少之間思想、感情和生活上的交流和溝通。

“代溝”是壹種很正常的社會現象,是在時間上不可避免的壹個歷史事件,同時它又是壹個生物事件。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老壹輩人和咱們這些新興人類有著不盡相同的社會經歷,歷史發展了,人們所處的社會環境、社會任務必然有所不同;壹個人由青年到老年,生理上的變化也必然帶來心理上和行為上的變化。

說起代溝,也許該介紹壹些教育學的知識,看到梁實秋這篇《代溝》覺得值得壹讀,對增進兩代人之間的交流也許會有啟發:

代溝是翻譯過來的壹個比較新的名詞,但這個東西是我們古已有之的。自從人有老少之分,老壹代與少壹代之間就有壹道溝,可能是難以飛渡的深溝天塹,也可能是壹步邁過的小瀆陰溝,總之是其間有個界限。溝這邊的人看溝那邊的人不順眼,溝那邊的人看溝這邊的人不像話,也許吹胡子瞪眼,也許拍桌子卷袖子,也許口出惡聲,也許真個的鬧出命案,看雙方的氣質和修養而定。

雖說壹代壹溝,腌臜的情形難免,然大體上相安無事。這就是因為有所謂傳統者,把人的某壹些觀念膠著在壹套固定的範疇裏。“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大家都守規矩,尤其是年輕的壹代。“鞋大鞋小,別走了樣子!”小的壹代自然不免要憋壹肚皮委屈,但是,別忙,“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多年的道路走成河”,轉眼間黃口小兒變成了鮐背耈老,又輪到自己唉聲嘆氣,抱怨壹肚皮不合時宜了。

大家庭制度下,公婆兒媳之間的代溝是最鮮明也最淒慘的。兒子自外歸來,不能壹頭紮進閨房,那樣做不但公婆瞪眼,所有的人都要豎起眉毛。他壹定要先到上房請安,說說笑笑好壹大陣,然後公婆(多半是婆)開恩發話:“妳回屋裏歇歇去吧”,兒子奉旨回到閫闈。媳婦不能隨後跟進,還要在公婆面前周旋壹下,然後公婆再度開恩,“妳也去吧”,媳婦才能走,慢慢的走。如果媳婦正在院裏浣洗衣服,兒子過去幫壹下忙,到後院井裏用柳罐汲取壹兩桶水,送過去備用,結果也會召致壹頓長輩的唾罵:“妳走開,這不是妳做的事。”我 記得半個多世紀以前,有壹對大家庭中的小夫妻,十分的恩愛,夫暴病死,妻覺得在那樣家庭中了無生趣,竟服毒以殉。殯殮後,追悼之日政府頒贈匾額曰:“彤管揚芬”,女家致送的白布橫披曰:“看我門楣!”我們可以聽得見代溝的冤魂哭泣,雖然代溝另壹邊的人還在逞強。

 以上說的是六七十年前的事。代溝中有小風波,但沒有大氾濫。代溝雖然永久存在,不過其現象可能隨時變化。人生的麻煩事,千端萬緒,要言之,不外財色兩項。關於錢財,年長的壹輩多少有壹點吝嗇的傾向。吝嗇並不壹定全是缺點。“稱財多寡而節用之,富無金藏,貧不假貸,謂之嗇。積多不能分人,而厚自養,謂之吝。不能分人,又不能自養,謂之愛。”這是《晏子春秋》的說法。所謂愛,就是守財奴。是有人好像是把孔方兄壹個個的穿掛在他的肋骨上,取下壹個都是血絲糊拉的。英文俚語,勉強拿出壹塊錢,叫做“咳出壹塊錢”,大概也是表示錢是深藏於肺腑,需要用力咳才能跳出來。年 輕壹代看了這種情形,老大的不以為然,心裏想:“這真是‘昔之人,無聞知’,有錢不用,害得大家受苦,忘記了‘壹個錢也帶不了棺材裏去’。”心裏有這樣的憤懣蘊積,有時候就要發泄。所以,曾經有壹個兒子向父親要五十元零用,其父靳而不予,由冷言惡語而拖拖拉拉,兒子比較身手矯健,壹把揪住父親的領帶,(唉,領帶真誤事)領帶越揪越緊,父親壹口氣上不來,壹翻白眼,死了。這件案子,按理應剮,基於“心神喪失”的理由,沒有剮,在代溝的歷史裏留下壹個悲慘的記錄。

人到成年,嚶嚶求偶,這時節不但自己著急,家長更是擔心,可是所謂代溝出現了,壹方面說這是我的事,妳少管,另壹方面說傳宗接代的大事如何能不過問。壹個人究竟是姣好還是寢陋,是端莊還是陰鷙,本來難有定評。“看那樣子,長頭發、牛仔褲、嬉遊浪蕩、好吃懶做,大概不是善類。”“爬山、露營、打球、跳舞,都是青年的娛樂,難道要我們天天勻出功夫來晨昏定省,膝下承歡?”南轅北轍,越說越遠。其實“養兒防老”、“我養妳小,妳養我老”的觀念,現代的人大部分早已不再堅持。羽毛既豐,各奔前程,上下兩代能 保持朋友壹般的關系,可疏可密,歲時存問,相待以禮,豈不甚妙?誰也無需劍拔弩張,放任自己,而諉過於代溝。溝是死的,人是活的!代溝需要溝通,不能像希臘神話中的亞力山大以利劍砍難解之繩結那樣容易的壹刀兩斷,因為人終歸是人。

近年來,“代溝”的問題日益嚴重,在生活中越來越明顯,使得我們不得不關註起這個問題。那麽,怎樣才能減緩或消除兩代人之間的鴻溝呢?

作為家長,應主動和孩子溝通,不要因為工作等原因而忽略了多和孩子交流,經常和孩子談談心,由此也可以了解孩子的思想,了解孩子與什麽人交往,了解孩子周圍發生的事。經常這樣做,孩子就會主動與妳溝通的。

作為家長,不能只是主動與孩子多溝通,還應該站在他們的角度想問題,不要壹味地說、訓、罵,唱“獨角戲”,更多的應該是聽、諒、教,做個忠實的聽眾,適當的糾正孩子的誤區,發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別把孩子當孩子,我們有思維,有想法,請尊重我們!”

每個人都有其考慮問題的方式,即使他是個八歲的孩子也罷。無論以成年人的標準看待他的看法是如何的錯誤,如何的不切實際,但是他從自己的立場出發,總會認為自己是對的。

而且實際上,如果真的從他的立場出發,他也確實會有壹些他的合理之處。即使他是錯誤的,也要從他的角度出發,壹點點地去勸說,不要著急,也不要發火,他早晚會明白妳是對的。如果真的是原則性問題,那麽告訴他妳希望他保留自己的意見,以後再考慮。我相信,如果真正的尊重、真正的理解基礎上的交流,孩子會體會到的。

代溝不僅存在與家長與孩子之間,老人也會因“代溝”而郁悶。

老年人多強調繼承而忽視創新,在許多觀念上與下壹代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分歧。而家裏的年輕壹代則往往強調跟上時代潮流,認為父母的想法是老古板、死腦筋。於是,兩代人便常常會在觀念的繼承和創新上各執壹詞,認知上的分歧又往往影響到兩代人感情的融洽和心理相容程度,甚至心理距離還可能因此而拉大。對這壹問題,正確的認識態度和處理方法是:提倡長輩與晚輩互相學習、互相交流、互相尊重,在新舊觀念轉換磨合的過程中,各自加強學習。老年人要學習了解新事物、新觀念,下壹代也不要把傳統觀念中壹些好思想壹並拋棄,這樣方能使兩代人達到認識上的壹致,也會使家庭關系更和睦,老年人的精神更愉快。

在壹般家庭中,子女是不能平等地和父母交換對社會、對人生等各種問題的看法的。在壹般父母看來,大人似乎總是對的。“妳懂什麽!”這是許多父母訓斥孩子的口頭禪。不錯,由於知識、閱歷和實踐經驗等方面的原因,父母會比孩子們懂得多。

但是,這也是相對的,有時孩子們懂的東西,大人未必全部懂得。所以,和孩子們平等地交換看法,誰說得對就服從誰,完全符合認識的規律,絲毫不存在丟面子的問題,用不著在孩子面前裝模作樣。

父母的專橫、不民主給孩子心理上造成的消極影響更值得重視,孩子或者會因此變得怯懦、憂郁,或者變得同樣不講道理。為什麽有些孩子對大人們的教育不接受,逆反心理達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壹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父母不能平等地對待他們。

所以,不論做長輩的如何“有知”,也不論孩子們如何“無知”,都要以平等的方式對待孩子。即使孩子們的認識是錯誤的,也要善於引導,因為有些事情在他們沒有親身經歷時,是很難理解的。

有的家長不給孩子留情面,孩子稍有不是,不分場合,不顧影響,劈頭蓋腦就是壹頓訓斥;而自己有了差錯,非但不允許孩子們提出批評,而且孩子稍有不恭,便火冒三丈。這也會造成孩子們的不平等感。沒有平等,就不會有正常的人際往來。

無論大人、孩子,在人格上都處於平等的地位,都應當互相愛護,互相尊重。根據“交換”原則,付出尊重得到的也是尊重,付出愛得到的也是愛。盡管懾服於威嚴,孩子們不敢公然對妳表示不恭,但內心並不服氣,而這種內心的不服總有壹天會爆發,造成家庭不和。給孩子以充分的平等,是建立良好的代際關系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