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找出《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中的對比,說說其作用。

找出《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中的對比,說說其作用。

1、英雄業績與可悲現實對比:針對南宋的萎靡不振;

2、劉裕“氣吞萬裏如虎”與劉義隆“贏得倉皇北顧對比:提出歷史的經驗教訓,指出今日應有的做法;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揚州路”與眼下的“佛貍祠下,壹片神雅社鼓”對比:抒發憂國傷時的感慨。

這些對比使詞義更加豐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強烈,形象更加鮮明生動。

宋代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壹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譯文:

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臺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回想當年,他領軍北伐、收復失地的時候是何等威猛。然而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乘機揮師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

我回到南方已經有四十三年了,看著中原仍然記得,揚州路上烽火連天的戰亂場景。怎麽能回首啊,當年拓跋燾的行宮外竟有百姓在那裏祭祀,烏鴉啄食祭品,人們過著社日,只把他當作壹位神祇來供奉,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寫於宋寧宗開禧元年 ,時辛棄疾六十六歲。

當時韓侂胄執政,正積極籌劃北伐,閑置已久的辛棄疾於前壹年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這年春初,又受命擔任鎮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從表面看來,朝廷對他似乎很重視,然而實際上只不過是利用他那主戰派元老的招牌作為號召而已。

辛棄疾到任後, 壹方面積極布置軍事進攻的準備工作;但另壹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識到政治鬥爭的險惡,自身處境的孤危,深感很難有所作為。辛棄疾支持北伐抗金的決策,但是對獨攬朝政的韓侂胄輕敵冒進的作法,又感到憂心忡忡,他認為應當做好充分準備,絕不能草率從事,否則難免重蹈覆轍,使北伐再次遭到失敗。

辛棄疾的意見沒有引起南宋當權者的重視,他來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懷古憶昔,心潮澎湃,感慨萬千,於是寫下了這篇詞中佳作。

詩詞賞析

作者是懷著深重的憂慮和壹腔悲憤寫這首詞的。

詞以“京口北固亭懷古”為題,京口是三國時吳大帝孫權設置的重鎮,並壹度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劉裕生長的地方。面對錦繡江山,緬懷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棄疾這樣的誌士登臨應有之情,題中應有之意,詞正是從這裏著筆的。

上片贊揚在京口建立霸業的孫權和率軍北伐氣吞胡虜的劉裕,表示要像他們壹樣金戈鐵馬為國立功。下片借諷刺劉義隆表明自己堅決主張抗金但反對冒進誤國的立場和態度。

作者簡介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著名詞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在文學上,他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代表作品有《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清平樂·村居》等。辛棄疾現存詞600余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他的詞的基本思想內容,他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詞人。

他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於金人之手,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壹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誌向。而另壹方面,正由於辛棄疾是在金人統治下的北方長大的,他也較少受到使人壹味循規蹈矩的傳統文化教育,如“四書五經”,在他身上,有壹種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二十壹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紹興三十壹年(1161年)率兩千民眾參加北方抗金義軍,次年奉表歸南宋。壹生堅決主張抗擊金兵,收復失地,曾進奏《美芹十論》,分析敵我形勢,提出強兵復國的具體規劃;又上宰相《九議》,進壹步闡發《美芹十論》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納和實施。

在各地上任他認真革除積弊,積極整軍備戰,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職處分,曾在江西上饒壹帶長期閑居。光復故國的偉大誌向得不到施展,壹腔忠憤發而為詞,其獨特的詞作風格被稱為“稼軒體”。

晚年被起用知紹興府兼浙江安撫使、知鎮江府。在鎮江任上,他特別重視伐金的準備工作,但為權相韓侂胄所忌,落職。壹生抱負未得伸展,1207年10月3日,終因憂憤而卒,後贈少師,謚號忠敏。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

百度百科--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