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
釋義 lùn
①<;動>;討論;議論。《出師表》:“每與臣~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②<;動>;評定賞罰;判定。《出師表》:“宜付有司~其刑賞。”
③<;動>;說。《桃花源記》:“乃不知有漢,無~魏晉。”
④<;動>;辯論。《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今日廷~。”
⑤<;動>;研究;研討。《五蠹》:“~世之事,因為之備。”
⑥<;名>;言論;主張;學說。《甘薯疏序》:“余不侫,獨持迂~。”
⑦<;名>;文體的壹種,即議論文。《文選序》:“~則析理精微,銘則序事清潤。”
議
釋義 yì
①<;動>;商議;討論。《屈原列傳》:“入則與王圖~國事,以出號令。”
②<;名>;意見;主張。《赤壁之戰》:“諸人持~,甚失孤望。”
議論評論好壞、是非。
2. 說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說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講說;說明;言論;說法;主張;勸說;說服;喜歡;高興。
引證解釋:
壹:讀音:shuō
1、陳說;講說。
《桃花源記》:“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譯文:到了郡城,到太守那裏去,講說了這番經歷。
2、說明;解說。
《離騷》:“眾不可戶說兮,孰雲察余之中情。”
譯文:眾人無法挨家挨戶說明,誰會來詳察我們的本心。
3、言論;說法;主張。
《鴻門宴》:“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
譯文:反而聽信小人的言論,想殺有功的人。
4、文體的壹種,也叫雜說。多用於說明事物,講述道理。
《黃生借書說》:“為壹說,使與書俱。”
譯文:寫了這壹篇借書說,讓(它)和(出借的)書壹起(交給黃生)。
二:讀音:shuì
勸說;說服。
《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患之,數請魏王,及賓客辯士說王萬端。”
三:讀音:yuè
通“悅”。喜歡;高興。
《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譯文:學過的內容在適當的時候溫習,不也是壹件很高興的事嗎?
3. 古文對話聊天怎麽說文言文,或者說古文裏,聊天這樣的意思,用談或論來表達的。聊字是沒有談話的意思的,天字更不用說。
古文常有談論風生,高談闊論等字眼。現代人也喜歡用會晤,晤談之類的現代語匯,但會字本意相遇,聚集,會晤的會字並不表達談話的意思,只表達會見聚集意。晤字亦無談論之意。可以說,現代漢語離漢字已經走太遠了,漸漸都不是壹個文字體系的了。
在古代,人與人交談多用“話”來表示。有以下幾種含義:
1、說;談
2、又如:話夜(夜談);話心(談心);話家常;話雨(朋友相聚晤談舊事)
3、告訴。如:話信(口信);話口(方言。口風;口氣)
4、用於假設復句的偏句句尾。如:如果這樣的話,我就不參加了。
5、相當於章回的意思,如《頭顱中國》壹書的體例分為二十話。
擴展資料:
在中國的古詩詞中,常常采用多種手法表達交談之意。
如唐代孟浩然的過故人莊:“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意即打開窗戶面對著場圃,喝著酒談論桑麻的長勢。此處的“話桑麻”就是聊天的意思。
再如“何當***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此處的“話”就是閑談的意思。
搜狗百科—話
4. 世說新語文言文文學第四之八十八、袁虎詠詩 (原文)袁虎(宏)少貧,嘗為人傭載運租。
謝鎮西經船行,其夜清風朗月,聞江渚間估客船上有詠詩聲,甚有情致。所詠五言,又其所未嘗聞。
嘆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訊問,乃是袁自詠其所作《詠史》詩。因此相要,大相賞得。
(譯)袁虎小時候,家境貧寒,曾受人雇傭,運送租米。謝鎮西(尚)壹次坐船外出,當天晚上月朗風清,聽到江中小洲的運貨船上有詠詩的聲音,頗有情調。
所詠的五言詩,還是他以前從沒聽到的。謝尚贊賞不已,隨即派人去仔細打聽,才知道是袁虎在詠自己寫的《詠史》詩。
於是邀到船上,對他的才華非常賞識。 夙慧第十二之壹、蒸飯成粥 (原文)賓客詣陳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與太丘論議。二人進火,俱委而竊聽。
炊忘著萆,飯落釜中。太丘問:“炊何不餾?”元方、季方長跪曰:“大人與客語,乃俱竊聽,炊忘著萆,飯今成糜。”
太丘曰:“爾頗有所識不?”對曰:“仿佛記之。”二子長跪俱說,更相易奪,言無遺失。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 (譯)有客人在陳太丘(陳寔)家留宿,太丘讓元方(陳紀)、季方(陳諶)兄弟二人做飯。兄弟二人正在燒火,聽見太丘和客人在談論,都停下來偷聽。
做飯時忘了放萆子,米都落進鍋裏。太丘問:“為什麽沒蒸飯呢?”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說:“您和客人談話,我們倆都在偷聽,結果忘了放萆子,飯都成了粥了。”
太丘說:“妳們還記得我們說了什麽嗎?”兄弟回答道:“大概還記得。”於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壹塊兒敘說,互相補充,大人說的話壹點都沒有遺漏。
太丘說:“既然這樣,喝粥就行了,何必做飯呢?” 言語第二之言語五、覆巢之下 (原文)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
融謂使者曰:“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譯)孔融被捕,朝廷內外壹片惶恐。
當時孔融的大兒子九歲,小兒子八歲,父親被捕時兩人還在玩琢釘遊戲,毫無驚恐之色。孔融對差役說:“希望只加罪到我身上,兩個孩子就保全了吧。”
兒子從容說道:“父親曾見過覆巢之下,還有完卵的嗎?”不久兩個孩子也被抓了起來。 雅量第六之三十六、上忽發火 (原文)王子猷、子敬曾俱坐壹室,上忽發火,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子敬神色恬然,徐喚左右,扶憑而出,不異平常。
世以此定二王神宇。 (譯)王子猷(王徽之)、子敬(王獻之)曾在房間裏閑坐,突然屋頂著火了,子猷慌忙逃跑躲避,連鞋都來不及穿。
子敬卻神色恬淡,不慌不忙地叫來侍從,扶著走了出來。世人以此事來判定二王的氣度。
賞譽第八之壹百三十二、士少徹朗 (原文)王子猷說:“世目士少為朗,我家亦以為徹朗。” (譯)王子猷(王徽之)說:“世人品評士少(祖約)爽朗,我也認為他極其爽朗。”
賞譽第八之壹百五十壹、遇酒則酣 (原文)子敬與子猷書道:“兄伯蕭索寡會,遇酒則酣暢忘反,乃自可矜。” (譯)子敬(王獻之)在給哥哥子猷(王徽之)的信中說:“兄長落落寡合,遇到酒就開懷暢飲,留連忘返,確實讓人贊嘆。”
品藻第九之七十四、吉人之辭寡 (原文)王黃門兄弟三人俱詣謝公,子猷、子重多說俗事,子敬寒溫而已。既出,坐客問謝公:“向三賢孰愈?”謝公曰:“小者最勝。”
客曰:“何以知之?”謝公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推此知之。”
(譯)王徽之兄弟三人壹起去拜訪謝公(謝安),子猷(王徽之)、子重(王操之)兩人說了很多俗事,子敬(王獻之)只是略作寒暄而已。三兄弟走後,在座的客人問謝公:“剛才的三位賢士,哪個最好?”謝公說:“小的最出色。”
客人問:”怎麽知道的呢?”謝公說:“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根據這個推知的。”
品藻第九之八十、長卿慢世 (原文)王子猷、子敬兄弟***賞《高士傳》人及贊,子敬賞“井丹高潔”。子猷雲:“未若‘長卿慢世’。”
(譯)王子猷(王徽之)、王子敬(王獻之)兄弟壹起欣賞《高士傳》中的人物和贊語,子敬欣賞“井丹高潔”這壹則,子猷說:“不如‘長卿慢世’好。” 傷逝第十七之十六、人琴俱亡 (原文)王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
子猷問左右:“何以都不聞消息?此已喪矣!“語時了不悲。便索輿奔喪,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床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雲:“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慟絕良久。
月余亦卒。 (譯)王子猷(王徽之)、王子敬(王獻之)都病得很厲害,子敬先死了。
子猷問身邊的人:“為什麽壹點先兆都沒有,人就死了呢?“說話的時候沒有任何傷感。說罷就叫車去憑吊,壹聲也沒哭。
子敬平素喜歡彈琴,子猷徑直坐到靈床上,取來子敬的琴彈奏,琴弦已經不和諧了,子猷就把琴摔到地上,說道:“子敬啊!子敬!人和琴都去了呀!“隨即痛哭欲絕,很久才好。壹個月以後,子猷也死了。
5. 說在古文中是什麽意思◎ 說說 shuì 〈動〉(1) 說服;勸說 [try to persuade]義興人謂為三橫,而 處尤劇。
或說 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余其壹。——《世說新語·自新》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史記·項羽本紀》公子患之,數請魏王,及賓客辯士說王萬端。——《史記·魏公子列傳》(2) 又如:遊說;說士(遊說的人);說客(遊說之士);說項(本意為稱道人善,後引申凡替人遊說,闡說人情都可稱“說項”);說難(指用言語說服他人並不容易);說城(勸說舉城投降);說導(勸說開導);說辭(遊說的話);說諫(勸說進諫);說調(慫恿,攛掇)(3) 休憩;止息。
通“稅” [unharness;rest]。如:說衛(軍隊紮營休息時擔任警衛)(4) 另見 shuō;yuè常用詞組◎ 說客 shuìkè(1) [persuasive talker]∶勸說別人接受某種主張的人(今多含貶義)(2) [person sent to win *** . over]∶替別人遊說的人子翼良苦。
遠涉江湖,為 曹氏作說客耶?——《三國演義》基本詞義◎ 說說 shuō 〈動〉(1) (形聲。從言,兌( duì)聲。
本義:用言語解說,開導,說明)(2) 同本義 [explain;speak;talk;say]說,釋也,壹曰談說也。——《說文》說所以明也。
——《墨子·經上》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在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輸》勾踐說於國人。——《國語·越語》。
註:“解也。”佐下軍以說焉。
——《左傳·昭公九年》。註:“自解說。”
是欲以我為說於匈奴也。——《漢書·王莽傳》(3) 又如:說卦(“易傳”篇名。
解說八卦性質、變化和象征);說經(講說經書或演述佛經故事);說事(說明事件,事實);說夢(說明夢中所見之事);說戒(佛教在每月月半、月底說解戒律);說委(說明原委);說到家(解釋得清清楚楚);說義(解說義理);說解(說明解釋);說家(註家或評論家);說法臺(佛教講道的高臺)(4) 談說,講說 [speak;talk;say]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白居易《琵琶行》汝來床前,為說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資壹歡。
——清· 袁枚《祭妹文》(5) 又如:說不了(話未說完);說不的(說不得;說不定,無法肯定);說兵機(空談;誇口);說古(吹噓;吹牛);說發(說動);說殺(說絕了;沒有挽回余地);說述(敘述;訴說);說大口(說大話);說方便(說好話);說分上(講人情);說平話(說評書);說舌頭(說長道短;搬弄是非);說風情(講男女相愛弄情的話)(6) 告知;告訴 [inform;tell;let know]夫差將死,使人說於 子胥。——《國語·吳語》(7) 評議;談論 [ment on;discuss;talk about]說,論也。
——《廣雅·釋詁二》遊於說。——《禮記·少儀》。
疏:“謂論說。”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壹片。
——宋·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8) 又如:說是非(評說事理的是非);說談(談論);說議(議論);說結(商量妥當);說票(綁匪向事主談判贖票事項)(9) 勸告;責備 [advise;scold]六曰說。——《周禮·太祝》。
註:“以辭責之。”雖戶說以眇論,終不能化。
——《史記·貨殖列傳序》(10) 又如:說發(說動);說和(勸說使和解);說泛(說動);說化(勸說使感化);說不上去(不聽勸告);他父親說了他壹頓(11) 介紹,舊時指說合 [introduce]。如:說媳婦兒(說親);說媒紅(給媒人的彩禮)(12) 以為 [believe]。
如:當初只說要選個美人,誰想娶了這醜八怪詞性變化◎ 說說 shuō 〈名〉(1) 學說;觀點;言論 [theory;teachings;viewpoint]然是說,余尤疑之。——宋· 蘇軾《石鐘山記》神仙之說,所謂為蛇畫足。
——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戰國策·秦策壹》(2) 又如:又壹說;著書立說;異說;邪說(3) 古代墨家邏輯的名詞,指推理 [inference]論求群言之比,以名舉實,以辭抒意,以說出故。
——《墨子·小取》(4) 指說書 [storytelling]子之說,能使人慷慨涕泣矣。——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5) 壹種文體,通過發表議論或記述事物來說明某個道理。
如《愛蓮說》、《捕蛇者說》(6) 另見 shuì;yu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