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喪屍電影,《生化危機》系列是壹個不可忽略的名字。
在2003年,首部由米拉·喬沃維奇飾演的《生化危機》電影壹經上映,不僅口碑爆棚,全球票房也賺得盆滿缽滿。
隨後出品方康斯坦丁影業在15年內推出5部續集,雖然後期畫風從驚悚喪屍片走向流水線動作片,口碑也在壹路下滑,但票房卻持續走高。
17年上映的《終章》全球票房高達3.12億美元,其中1.6億美元票房來自中國大陸。
雖然與其他動不動10億+美元票房的大片相比,3.12億不是很高,但耐不住它成本低。
全系列全球12億美元的成績,自然不會讓出品方放過這棵搖錢樹。
在完結篇上映後的3個月,康斯坦丁影業就宣布要重啟《生化危機》系列。
近日這個系列的最新重啟首部電影《生化危機:歡迎來到浣熊市》在國外上映。
各大評分網站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IMDb評分5.6,爛番茄專業新鮮度也僅有29%。
雖然這個系列的爛番茄就沒及格過,但作為最重要的觀眾買賬。
不過這部電影卻是個例外,上映首周全球票房也只有1390萬美元,壹般大部分電影的首周票房表現是整部電影決定成敗的關鍵,之後的周票房便會持續走低。
作為制作成本2500萬美元的重啟之作,這部電影想要回本預計都很難。
除非它在大陸上映還可能會有壹線生機,但目前情況看來,大陸上映機會不大。
照樣,咱們先來簡單說說這部電影的劇情,然後說下他的優缺點。
前作雖然號稱改編自 遊戲 《生化危機》,但是卻遭到 遊戲 粉的吐槽。
出品方似乎也看到了粉絲的不滿,所以重啟的劇情也以 遊戲 第壹代和第二代為主,就連宣發重點就是原汁原味還原於 遊戲 本身。
因此電影中出現大量對 遊戲 的神還原,開頭出現的卡車司機就是還原二代 遊戲 的第壹幕,就連吃漢堡的鏡頭幾乎都壹模壹樣。
還有浣熊市各個建築的設計,警察局、地下停車場、孤兒院等,以及大boss的壹些形態。
劇情也跟 遊戲 壹樣,以主角等壹群人逃出浣熊市為主線。其實這個劇情跟米拉版《生化危機2》有點撞題。
更能吸引粉絲的點就是這些角色全是來源於 遊戲 ,也能夠更好與 遊戲 粉拉進距離。
全片除了女主克萊爾外,其他角色基本都是來完成任務的NPC壹樣,或許對於 遊戲 粉來說,這些都能夠接受,因為他們都知道這些角色在 遊戲 中的結局。
但對於有點臉盲的我,看了幾乎壹半過後,我才分清每個角色的定位。
如果壹部電影讓觀眾出現這樣的感覺,毫無疑問這部電影的人物塑造是不合格的。
近些年來的喪屍電影,都喜歡以槍械暴擊喪屍等勁爆的動作來制作
就連米拉版後幾部也是如此。
但本片很不壹樣,這也是我唯壹要稱贊這部電影的點,全片基調更像是壹部驚悚片。或許是以為前期開發溫子仁是制作人的原因,全片的恐怖氛圍塑造,有段時間甚至讓我感覺在看《潛伏》壹樣。
全片前半段都在鋪墊這樣的氣氛,先是在雨夜裏卡車司機撞到人後的怪異場景,城堡式的房子,以及外面充滿迷霧的大宅。
這部電影的外在仿佛時時刻刻都在提示著主角,這個城市發生了些堪稱災難性的恐怖事件,而且準備吞並這個城市。
主角們那種在喪屍來襲之前的恐懼和未知,是任何大場面都取代不了的效果,鬼片的恐懼感也是如此。
另壹個驚悚片的經典元素jump scare,在這裏用的並不違和,潛伏在四周的喪屍,突然以極其恐怖的形態出現在觀眾面前時。
壹開場小克萊爾和長相怪異的神秘人物的第壹次見面,全程只有外面的雨聲和主角自己的呼吸聲,加上神秘人物漏臉的打光和突然而來的音效,觀眾也的確能被嚇到,這種手法雖然老套但也管用。
從後半段開始,影片就放棄了這種氛圍塑造,把重點放在各種各樣的怪物上。
在觀眾得知怪物樣貌,缺乏對於怪物的想象空間後,所感受到的恐怖氛圍就會弱了不少。
更讓人無力吐槽的就是結尾大boss的死亡方式,不是主角們齊心協力,想方設法打敗怪獸,而是直接用超級快速並簡單粗暴的方式給幹掉。
這種無語程度就像是,蝙蝠俠打敗小醜不是靠智慧,而是選用機關槍對著凡人之軀的小醜連掃好幾十槍,直接把小醜給打死了。
全片看下來,前半段感覺在看驚悚片,後半段卻在感覺看動作片。
毫無疑問,這兩種風格的融合在這部電影裏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