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家鄉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1

家鄉的民俗

百裏不同風,千裏不同俗,每個地方過年都有不同的民俗。

我的外公、外婆是張金人,在他們那裏過年可熱鬧了,放鞭炮、吃魚糕、吃鹵肉,特別是外婆做的炸肉丸子、鹵肉最好吃。每年的這個時候,我就會守在外婆的蒸籠旁,等待著外婆新鮮出爐的魚糕,還沒等外婆把魚糕擺放好,我就會迫不及待地用小手去偷吃,那剛出籠的魚糕燙的我“嗷嗷”直叫,那鮮美的香味,讓我顧不得魚糕的燙,壹口全放進嘴裏,“好吃!”我不禁贊嘆到。

過年每家每戶貼對聯也是必不可少的,那紅紅的對聯上寫滿了祝福的話語,聽大人們說過去人們把桃木做成個“符”字掛在門前,每到新年的時候就更換新的,後來慢慢演變成對聯這壹喜聞樂見的形式。

壹天清晨,舅舅和外公把我從睡夢中叫醒,讓我和他們下去幫忙貼對聯,外公拿著梯子,我拿著剪刀和膠布,舅舅拿著對聯,我們壹起下樓了。到樓下後,外公把梯子架上,我拿著剪刀和膠布在壹旁把膠布剪成壹段壹段,舅舅拿著對聯整理著遞給外公,上下左右對齊了,對聯貼好了“財源滾滾隨春到,喜氣羊羊伴福來”對聯上的幾個大字引人註目,外公站在對聯前壹個勁的笑,仿佛看見了羊年壹家人。這是,燈籠也掛上了,搞定收拾東西上樓去,壹上樓,桌子上早已擺放好滿滿的魚糕、鹵肉、炸肉丸子,我的口水直往外冒,哥哥和我硬是把每個碗裏的東西都嘗個遍,吃的同時也不忘誇獎外婆做的美味,外婆的嘴都笑的合不攏了。

過年真是壹個好日子,為了家人的團員,我們要更加勤奮、努力的學習,讓家人們開心,這才叫真正的過年。

家鄉的風俗2

“百裏不同風,千裏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家鄉也不例外。

我家鄉在德慶縣舊院村。那裏山清水秀,風景迷人,鳥語花香,綠樹成蔭,連過年的風俗也別有壹番風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壹起床洗漱完畢就得忙開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竈神。竈神是天地之間的壹個神,每到今天,他就會告訴上帝這家人壹年的喜憂,所以人們買來麥芽糖,先上他幾株香,以示尊敬,然後放壹碗麥芽糖,拜三拜,讓他只報喜,不報憂,這樣上帝以為我們過得很好,就能讓莊稼風調雨順。

拜完竈神,大概9點左右就開始做午飯了,午飯幾乎就是年夜飯的“彩排”,因為只是有些人現在來不了。

菜也有講規矩哦!必須有兩碟青菜,意思就是莊稼在夏天可以長得蔥蔥綠綠的,保證秋天好收成。然後是壹大碗水煮蛋,只能是孕婦吃或者還沒生的吃,除此之外,就只有小孩可以吃了。然後是壹碟公雞肉,意頭是在人們滿山頭叫牲畜的時候不傷害到嗓子。再來1碟紅鯉魚,必須有兩只,意頭紅紅火火,年年有余(魚)。

吃完午飯,在平時,應該是每日壹次的午後休閑時光,但今天不是,2點左右就要為年夜飯開始動手了,這個切菜,那個砍排骨,這個生火,那個加柴。大約4點半有多的時候,更為熱鬧,新屋舊屋的柴房壹***8個竈洞都塞滿了柴。年夜飯得在7點前開臺,必須要有三個人邊吃飯,邊守柴房,因為這時竈神君嘴上的麥芽糖已經快沒了,沒了的話,就會向上帝報憂了,不過,在家人面前,他是不會這樣做的,七點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點半就OK了。

到了8點30,人們守歲肚子餓了不能再吃年夜飯的了,只能吃甜食糕點,因為今後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了就不能做了。

12點00開始了“鞭炮交響曲”,全村都放超長鞭炮,不過是有節奏的哦,這邊剛燒完,那邊正在燒,比年夜飯和制作過程更加熱鬧了!!

這是我家鄉的風俗,妳的呢?

家鄉的風俗3

每壹個家鄉,都有不同家鄉的好習俗。今天我就來說說我家鄉的春節的習俗。

春節那天正是大年初壹,每家每戶都貼上了對聯,掛上了大紅燈籠。每家每戶都在家裏守歲。早上四五點鐘的時候,每家每戶開始放炮仗了。還有美麗的煙花。“為什麽要過春節呢”?我問媽媽。媽媽給我講了壹個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叫“年”的怪獸,沒到大年初壹它就爬上岸傷害人畜。這壹年的大年初壹,來了壹個老人。發現人們收拾行裝趕著家畜往山裏走,有壹個大娘,發現這位老人來到這,大娘對她說“快點跟我們走吧,壹會兒‘年’就來了”!老人說“我不怕‘年’,可否在妳家住上壹晚”?大娘說“好吧,妳可要小心‘年’啊”。過了壹會兒,‘年’趾高氣昂的走進村子,發現壹個人也沒有。只有壹件房裏有人。‘年’走到那間房子跟前,發現有壹個老人身穿紅袍,提著壹掛炮仗,門上貼著大紅紙,房子裏燈火通明。老人點著炮仗。把‘年’嚇的壹溜煙跑回了河裏。連影子也沒有看到,第二天村民們回到村子。發現村子完好如初,人們到大娘屋裏面。對老人跪下說“老神仙,謝謝妳把年趕走了。要不然村子可遭殃了。”老人說“我不是神仙,不過我知道‘年’有三怕。壹怕紅,二怕響,三怕亮。”所以每到大年初壹,每家每戶燈火通明。放炮仗,貼紅對聯。

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和習俗的由來。

家鄉的風俗4

我的家鄉有壹些習俗,無論是誰也無法改變。在過年的時候,無論是誰,都務必要趕回去跟家人團圓,吃團圓飯。

在吃團圓飯的時候,我們壹家人都要互相碰杯,但是我們這些小孩子不會喝酒,這可怎樣辦呢?哈哈,大家必須聽說過以茶代酒這句話吧,我們小朋友就會用飲料或是茶來代替酒來互相碰杯。大家相互間的碰杯,代表著對過去壹年的總結;代表著彼此間新年的期盼與祝福;代表著家庭的和諧與美滿。大家圍在壹齊談談自我今年在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等方面的計劃,將它們與自我的親人進行分享,並相互鼓勵和支持。

團圓飯代表著人們生活的團團圓圓,日子的美美滿滿,祖國大家庭的和和美美!

家鄉的風俗5

“春節”是壹年中最歡快的節日,也是人們最愜意地時候,然而在這個節日中,它有許許多多的風俗。

給“壓歲錢”就是其中之壹。傳說,人間有壹個野獸,叫做“歲”,每到壹年中的最後壹天,就跑出來作怪,專門來吃小孩子,鬧得人心惶惶。後來有壹戶人家的孩子,睡覺的時候將長輩給的錢放在枕頭底下。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可怕的野獸“歲”跑出來了,正巧跑到那戶人家裏,看到那細皮嫩肉的孩子,頓時口水直流,邪惡的爪子伸了出去。就在這千鈞壹發的時候,枕頭底下的錢發出了閃閃的金光。“歲”像觸電了壹樣,“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了。人們知道了制服歲的辦法了,便壹壹效仿。到了後來給“壓歲錢”不只是為了趕跑可怕的“歲”,更是長輩對晚輩美好的祝福。

除了給“壓歲錢”,在春節中還有人人重視的團圓飯。團圓飯不同於平常的飯菜,除了菜品很豐富之外,還有象征意義。例如:魚象征著“年年有余”,年糕象征著“步步高升”,芋頭和腐竹象征著“富裕”,這些***同表達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美好祝願。吃團圓飯時,每壹個親人都要到場,缺壹不可。長輩們還要壹壹敬酒,晚輩們也應壹壹回敬,表示著長輩對晚輩的殷切期望以及晚輩對長輩的尊敬。

我喜歡春節,因為它不僅讓我知道了許許多多不同的風俗,更讓遠在四方的親戚朋友都聚集了,讓彼此間的血脈親情更加濃厚了。

家鄉的風俗6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每到端午節,我的家鄉——浙江金華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著船,在江面上不停地來回穿梭,打撈屈原的真身。有幾位漁夫拿出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壹位老醫師則拿來壹壇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用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這些都發展成了今天的端午習俗。

要說到賽龍舟,我永遠也忘不了那激動人心的場面……

五月初五那天,人們早早地起床,都不約而同地匯集到了婺江邊。比賽還沒有開始,岸邊就早已人山人海,人聲鼎沸了!人們已經把長長的壹條江岸圍了裏外三層!我和媽媽為了找壹個好位置,還差點擠破了腦袋呢!比賽開始了!人們都懷著激動的心情朝東邊眺望著。“咚——咚——咚!”從婺江的遠處漸漸傳來了低沈的鼓聲,中間還夾雜著鏗鏘有力的口號聲。近了,更近了!我能隱隱約約地看見五六只龍舟飛快地向這邊駛過來,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晰。

龍舟的龍頭高高揚著,滿身閃著五彩的光芒,就像騰雲駕霧的祥龍。劃舟的壯漢們口中喊著響亮的口號,手裏的動作整齊劃壹。幾只船的速度不分上下,妳追我趕,人借龍形,龍具人神,壹條條矯健的巨龍在江面上激起了壹排排白色的浪花。身後的人群歡呼著,為自己的龍舟隊鼓掌加油。相機和手機拍照的聲音響個不停,大家都想留住這難忘的鏡頭。龍舟在經過我們面前的壹剎那,我甚至看到劃舟的壯漢胳膊上繃緊的肌肉和擂鼓手額頭上流下的豆大的汗珠。

不難看出,他們已經很累了,龍舟的速度也慢了下來,但他們還是堅持著,用口號來鼓舞自己,壹鼓作氣,沖向終點!在婺江上,這可真是壹道亮麗的風景線……

比賽結束了,人群慢慢地“退”了下去,江岸邊漸漸安靜了下來,我和媽媽在岸邊散步,岸邊的廣播裏壹遍又壹遍地播放著屈原的故事和端午節的歷史……

家鄉的風俗7

我的家鄉在浦城,這是個很小的縣城,但僅管如此,浦城的人民壹直崇尚著中華的傳統民俗,這表示著大家對祖先的尊重。

那我就先從春節開始說起吧!除夕之夜,家家3點多就開始吃年夜飯,“蛋卷”是必不可少的壹道菜,它的顏色是金黃色的,象征著家家年年都繁榮,兒女能夠孝敬長輩。吃完晚飯後,我們是從不出門的,聽奶奶說:“若出了門會把大家的好運給帶走的。”雖然我們不能出門,但是在家中,我們不能出門,但是在家中,我們依然能夠玩的有聲有色。大人們在家中打牌打個通宵,孩子們放煙火放得起勁!這表示大家的好運年年,財運年年……除夕過後,換來的正月初壹也是很受人歡迎哦!早晨起來,洗漱完畢後就先喝壹杯“桂花蜜”,這是我們孩子的最愛,味道甜甜的,香香的……這表示希望大家的日子過的紅紅火火,甜甜美美……吃完飯後就給長輩們拜年,長輩們就要包壓歲錢,孩子們得到壓歲錢後可開心了,但初壹至初三是不可以亂花錢的,這又代表著大人們在這壹年裏很難很難掙到錢,運氣也不太好……給長輩們拜完年後,女孩在家幫父母幹活,男孩就跟隨大人們去各自的親戚好友家去拜年,大家都過的十分開心。而正月初四,全家人都要去山上的廟裏去燒香,給菩薩請安,讓菩薩保佑子孫滿堂,兒女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過了初六,大家就壹切都恢復正常了,大人們工作的就繼續工作,孩子們該去復習功課,迎接新學期的到來了,這個春節是令人難忘的。

家鄉的風俗8

我的家鄉有著奇特的風俗。

在春節走親戚的話,就是要拿著大饃,它形似倒扣的鐵鍋,色白而已。底盤若海碗粗。兩個大饃,論重量,差不多有壹斤了。另外,拿大饃的習慣,不知從哪個年月起,演變成了凡是親戚家有長輩,不管是叫姨叫姑叫舅還是叫啥,過年走親戚,都必須拿大饃,而且必須成雙。

從我媽媽那個年代到現在,在我看來,大饃是壹種禮節,是壹種威儀——不僅僅是恭敬,絕對是百姓人家的壹種威儀。

姥姥隨我家生活,再加上我爸媽眾多的侄甥,所以,打我記事起,我家收的大饃在親戚中就最多。大饃中隱藏了好多秘密,這秘密是姥姥發現的。每在親戚走了之後,姥姥看著裝滿幾個大瓦盆的大饃,總是壹副很滿足的模樣。不過,姥姥會將大饃分開存放,她指著壹對大饃說,這是誰誰家拿的,他家最窮,外層是白面,裏面壹準兒是紅薯塊兒,為了夠重量,還故意不蒸熟,要先吃,免得發酸;又指著另壹家的大饃說,這壹家窮得不很,外面是白面,裏面是高粱面或者玉米面;最後,老人家會指著僅有的幾個大饃,說:“這是城裏親戚拿的,都是純好面的,留到最後吃......”

在平常的時候,我的家鄉經常會在壹個指定地方請專業的人來表演唱戲,或者是有人在結婚,寶寶滿月的時候也會請歌舞臺來為我們表演。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奇特而又神秘。

家鄉的風俗9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著自我特有的風俗,而我的`家鄉的風俗習慣也與眾不壹樣,獨具特色,處處顯示著具有濃厚中國文化的民風民俗。

我的家鄉在四川省隆昌縣,我們那裏的風俗習慣是—舞龍,在每年最熱鬧的時候,也就是正月初八,家鄉的舞龍表演異常隆重,也極有特色。

這壹天是縣城出大龍的日子。全縣十八個鄉鎮,就有十八條彩綢做成的大龍,遊行於縣城大街。四面八方。城裏鄉下,就連臨近的市縣的人們,都紛紛聞名趕來壹睹熱鬧。

隨著鞭炮聲和鑼鼓聲,龍燈翩翩起舞,大家扶老攜幼,源源不斷地趕來。街道兩旁的人歡呼著,簇擁著,贊嘆著,有些人迫不及待,或是覺得可是癮,居然向龍跑去,用手觸摸著龍體,有的在龍腹下穿行,跳躍。據說摸了龍體能夠讓人免去病痛,給人帶來好運。

舞龍用的拜龍臺建在城中心的人民廣場。臺後有兩條十幾米的彩龍相擁而成的柱子,更顯得氣勢不凡。臺上站著壹排領導、貴賓,專門等著五彩龍來,給它們“點睛”。據說龍眼都由最高領導親自點畫。這足見畫龍點睛的意義。

演出最先是雙鳳的兩條鳳,最終的龍市鎮的大彩龍,先鳳後龍,可見其龍鳳呈祥的蘊意。

生活中的壹點壹滴,無不體現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無不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讓我們壹齊建設家園,把家鄉的民風民俗繼續傳承下去。

家鄉的風俗10

我的故鄉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每年五月初都會格外熱鬧,因為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準備端午節。

最終等到了五月初五這壹天。

早上,太陽還沒有鉆出被窩,人們就已經開始忙碌了。瞧!東家的孩子起了個大早,跑進跑出;西家的孩子也早早起床,忙前忙後;大人們則在屋裏屋外壹向忙活著。猜猜看,他們在幹嘛?他們正忙著做端午節的特色食品——粽子。那裏的粽子可謂壹絕:白色的糯米摻著幾粒紅豆,顯得格外調皮;有的粽子包裹著豬肉,吃起來噴香可口;有的粽子包裹著蜜棗,包妳吃了甜甜蜜蜜……並且,形狀也不壹樣,有三角的,也有四角錐形的;有枕頭形,也有小寶塔形的;有圓棒形的,還有壹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的呢!

妳到街上走壹走,空氣中彌漫著迷人的粽子的香味。步入並不繁華的街道,小街小巷人山人海,挑東西的,拉家常的人,隨處可見。最熱鬧的要數村子裏那片空地啦!看!裏三層,外三層的人圍成了壹個偌大的圓。人們期待著舞獅的隊伍快點登場。在壹陣鑼鼓聲中,兩只漂亮的獅子登場了。他們左壹下,右壹下,像只笨拙的小熊。可愛極了!

時間像個頑皮的孩子,轉眼間,壹點多了。人們排著長隊,又壹次走出了家門,站在街道兩旁。年輕的小夥子穿上節日的盛裝,從街道中穿梭而過,到鎮上去參加壹年壹度的賽龍舟。此時,鎮上那條不知名的河變得可熱鬧了。

午時三點,比賽開始了。河中的那壹只只龍舟壹字排開,像壹批威武的戰士。龍舟上隊員們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們緊緊地握住劃槳,整裝待發。鼓手們也擺出了各自的架勢,好象在說:“今日的比賽必須是我贏”。三點十五分,不知從哪裏傳來了壹聲鏗鏘有力的哨聲,龍舟仿佛是壹條真龍在碧波上劃行,水面上留下壹道道水紋。鼓聲、吶喊聲交織成壹支動聽的樂曲……

夕陽西下,夜晚的靜寂替代了白天的繁忙。飯後,人們集中坐在空曠的平地上,樹陰下,打個火堆,圍著火堆盡情地跳著,唱著,饒有興趣地聊著午時的比賽。

家鄉的端午節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繁忙中帶著幾分悠閑。走在大街上,我的心境異常激動。因為,這也是孩子們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