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四祖寺
別名: 幽居寺,原名正覺寺,又名雙峰寺
位置: 黃梅縣城西北15公裏的西山之中
創建時間: 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
目錄
基本信息地理位置
歷史積澱——中國禪宗叢林的發端
住持退居住持
現任住持
大事紀要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歷史積澱——中國禪宗叢林的發端
住持 退居住持
現任住持
大事紀要
展開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位於湖北黃梅縣雙峰山下,距縣城15公裏,占地110多畝,與東山五祖寺相隔20公裏。西山,又名破額山、雙峰山,海拔599.8米。風景秀美,名勝眾多。其中三塔(毗盧塔、眾生塔、衣缽塔)、兩橋(靈潤橋、明月橋)、壹石刻(靈潤橋摩崖古石刻群)[1]
歷史積澱——中國禪宗叢林的發端
四祖道信禪師(580~651),俗姓司馬,世居河內(今河南沁陽縣),後遷蘄州廣濟(今湖北武穴市)梅川鎮。12歲投司空山璨禪師求解脫法門,言下大悟,攝心無寐,脅不至席六十年。21歲於江西吉安受戒修學。越三年,聞璨和尚遍遊江右告竣,歸司空侍之,得傳衣缽,為中國禪宗第四祖。大業二年(606),璨禪師寂。至廬山,住大林寺十年,研習止觀。大業十三年(617),38歲,住吉安祥符寺,令城中禁屠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解圍城之困。 全貌
唐武德七年,蘄州道俗請師至黃梅造寺,見雙峰有好泉石,壹住近三十年。大敞禪門,聚徒五百人,自耕自足,勤坐為本。著《菩薩戒本》壹卷以傳戒法;又撰《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教人修習壹行三昧以明心地。以農養禪,行證並重,禪戒合壹,融攝止觀等壹切法門。蘄州雙峰多有得果之人。其忍禪師,承信禪師後,法妙人尊,時稱東山法門;荊州法顯,受“出要之方,降心之術”;衡嶽善伏,得“入道安心”之法;荊州玄爽“亟發幽微,唯存攝念,長坐不臥,系念在前”;牛頭法融,則悟“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之旨;新羅法朗,秉法東歸,開海東禪道之濫觴。四祖及其六大神足,不僅神州禪門法運之所系,新羅法朗實海東禪道奠基人。 永徽二年(651),祖命弟子造塔於寺之西嶺。同年古歷閏九月初四,自入塔中,垂誡門人,言訖而寂,世壽七十有二。第二年,塔門自開,肉身不朽,眾迎真身回寺供奉。代宗敕謚“大醫禪師”,塔曰“慈雲”。 弘忍後,有清皎、仲宣、居訥、法演、止堂、雲谷、平川、三昧寂光、戒初、起高浪、晦山戒顯、道綸溥等高僧相繼駐錫西山。 明正德十四年,四祖真身舉手至頂,吐火自焚,得無數舍利,殿亦同灰。荊王發起重建。清鹹豐四年(1845)冬,毀於兵燹,光緒間復修。後又毀,僅存三間祖殿與古柏數株。 1995年12月,本煥長老擔起重興大業,歷時五載,建成殿堂樓閣200余間,昔日祖庭,重現輝煌。2003年9月12 日,本老功成身退,凈慧大和尚繼任方丈。師以重振四祖禪風為任,倡導生活禪法,加強僧制建設,繼辦《正覺》期刊,舉行以禪修為主旨的四眾***修法會及禪文化夏令營等活動,並進壹步整治寺院周邊環境。而今,寺前停車場、“慈雲之塔”石牌坊、傳法洞、寺院至毗盧塔及傳法洞朝聖臺階等工程相繼竣工。千古禪剎,生機煥然。 全體合照
編輯本段住持
退居住持
本煥老和尚:法名心虔,俗姓張,名誌山。生於1907年9月,祖籍湖北省新洲李集西張灣村。1930年出家,是臨濟宗法脈第44代傳人。現為廣州光孝寺、黃梅四祖寺、深圳弘法寺退居,同時還擔任韶關丹霞山別傳寺、南雄大雄禪寺、南雄蓮開凈寺、武漢新洲報恩寺、和浠水鬥方寺的方丈。 本煥老和尚
本老是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主席、湖北省佛教協會名譽會長、深圳市佛教協會會長、韶關市佛教協會名譽會長。曾當選為廣東省政協委員、深圳市政協二屆委員和廣東省仁化縣政協副主席。 本老入佛門七十余年,有著不平凡的壹生,也有過坎坷的修行生涯,數十年來,行化南北,弘法利生,法流天下,尊為佛門泰鬥。 1907年9月21日,本老出生於湖北新洲李集西張灣村。因家境貧窮,僅讀六年私塾,就輟學到武昌當印刷徒工,不久又到新洲倉子埠當雜貨店學徒。因當時政府腐敗,外侮內患,社會動蕩,民不聊生。本老深感世事無常,漸萌脫俗之念。常到倉埠報恩寺,聽傳聖老法師講經說法,隨立誌潛心向佛,追求人生真諦。 1930年1月15日,本老22歲,殊緣萌發,毅然割愛離家,投報恩寺拜傳聖老法師剃度出家,賜法名本煥。 1930年4月8日,本老禮武昌寶通寺持松大和尚求受戒具。從此清靜自修,廣利有情。 1930年7月1日,本老決心進壹步潛修,前往江蘇揚州高旻寺參來果老和尚為依止師。不久當侍者,後任衣缽。在高旻寺壹住七年,足不入俗。1934年,他參加打八個禪七後,又連續打五個生死七,九十壹個日日夜夜,禪坐靜思堅持不倒單,為防止倒單,他仿效古人"頭懸梁"的辦法,用繩子壹頭套於下巴,壹頭系在梁上,苦修禪法,深得來果老和尚贊許,相繼又任維那,後堂等職。 1937年1月,本老30歲.發願往五臺山朝禮文殊道場。從揚州經武漢乘火車至河北定縣。從定縣至五臺,全程三百余裏,堅持三步壹拜,日行三華裏,歷時六十五天,於當年三月三日拜到五臺聖地。繼又三步壹拜,拜完五個臺頂,行程四百余華裏,腳腫了,膝蓋上跪成層層厚繭,心中卻始終充滿歡喜,拜完五臺山之後,就住進碧山寺(又名廣濟茅蓬)落腳修行。 1939年4月8日,本老32歲,在碧山寺與喜冶、法度、因修、凈如等師兄弟,同時接廣慧老和尚的法,繼承臨濟法脈,續佛慧命。在這年,擔任碧山寺監院,管理寺務。 1941年,抗戰時期,五臺山已是八路軍抗日遊擊區,本老堅決擁護八路軍救國救民的抗日方針,支持八路軍的抗日活動。有壹次,八路軍裏有壹個營長在孰行任務時,被日軍發現緊追不舍,情況十分緊急,本老果斷地將該營長藏於寺內,自己不顧生命安危,與日軍周旋,巧妙地支走了日軍,事後得到八路軍的贊揚。 1942年10月至1945年7月,在山上棲賢寺閉關三年,閱讀大藏經千余卷,並連續放焰口壹千臺。超度抗日陣亡將士。 1946年,本老39歲,到山西應縣凈土寺結夏安居,在此刺舌血為墨,書寫十余萬字的血經,又放壹百多臺焰口。至今保存壹卷五千九百五十二字的《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並奉為日課,現雖已九十七歲高齡,仍堅持朝晚必誦數遍,令人敬仰。 1947年3月,本老40歲,為保護寺內的珍貴文物--華嚴寶塔,在五臺山苦修十年後離開碧山寺,經北京、天津,將華嚴實塔送到上海碧山寺下院,交與壽冶、法度兩位師兄手中保存。 1948年1月,本老因母病危,由上海回湖北新洲住報恩寺。壹方面侍候母親湯藥,壹方面在報恩寺放壹百臺焰口,為母親消災延壽。不久母親去逝,就在母親墳旁搭壹靈臺,燃臂為燭,日夜誦《地藏經》,守孝四十九天。 1948年7月,本老41歲,應近代高僧虛雲老和尚邀請到廣東南華寺六祖道場。當年十壹月接法於虛雲老和尚,立為臨濟宗四十四代傳人。 1949年4月8日,本老42歲,任南華寺方丈,當年虛雲老和尚已壹百壹十壹歲,由雲門寺步行百裏來為之送座。 本煥老和尚
1958年7月,本老51歲,蒙冤入獄,歷時十余載,至1980年告別鐵窗,****之後重歸山門。 1980年3月,本老73歲,由廣東省仁化縣政府聘請到丹霞山恢復別傳禪寺。1984年4月8日,舉行殿堂落成開光典禮,1982年6月,原國民黨廣東省政府主席李漢魂先生,得知別傳寺已恢復重光,特由美國回來拜訪本老,重贈他當年書寫的"別傳禪寺'匾額。1986年春節後,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在視察別傳禪寺時,賦詩贊揚本老恢復別傳寺之功績。詩雲: "群峰羅立似兒孫!高坐丹霞壹寺尊,定力能經滄海喚,叢林尚有典型存。壹爐柏子參禪味,七碗松濤覓夢痕,未得遍堂行集看,願將半偈鎮山門。" 1986年10月,廣東省葉選平省長,專程來丹霞山瞻仰別傳寺,贈書:"鐘樓"、"鼓樓"二樓墨寶,並與本老合影留念。 1986年12月,本老80歲,奉中國佛教協會和廣東省宗教局禮請為廣州光孝寺首任方丈,並擔重修光孝寺之重任。光孝古剎,始建於三國,衰於民國,建於至今,已有壹千七百多年悠久歷史,光孝寺是中國早期佛教譯經聖地,又是六祖惠能弘揚南禪的祖庭。1987年全國人大彭沖副委員長,全國政協趙樸初、費孝通、周培元,錢偉長副主席和廣東省林若書記等,都親臨光孝寺視察,贊揚本老對重修光孝寺作出的貢獻。 1989年12月舉行重修光孝寺奠基儀式,省委郭榮昌副書記、省政協陳子彬副主席、省佛協雲峰會長親自陪同本老壹起揮鍬動土,奠基樹碑。1996年在完成山門、千佛殿、回廊工程後,於同年4月8日退居。 1985年7月,本老在深圳特區籌建弘法寺。在建好大雄寶殿、天王殿、藏經樓、法堂和鐘鼓二樓後,由於建設手續不規範而停建。於1990年由中國佛教協會接收開始續建。1992年6月18日弘法寺舉行佛像開光和方丈升座典禮。自1992年至1997年歷時七年的艱苦歷程,籌資四千多萬元,完成殿堂僧寮面積約三萬四千余平方米。 1988年,本老82歲,在湖北新洲重修報恩寺,此寺原址在倉子埠集,現重建於道觀湖畔。1994年建成,籌資壹千五百多萬元,完成建築面積約六千余平方米。重修的報恩寺,今昔對比顯得更加雄偉壯觀,成為江夏名剎。1994年9月21日,本老回祖庭歡度八十七歲生日。同時,舉行了佛像開光、方丈升座、水陸法會。前來祝賀、參觀、敬香的人士,成千上萬,熱鬧非凡,壹時轟動新洲城鄉。 1995年3月,本老88歲,重建四祖正覺禪寺。四祖寺由禪宗四祖道信禪師創建於唐武德七年,距今有壹千四百余年悠久歷史,雖幾經修復,但仍毀於清末。如今僅存四祖殿壹間和幾株古柏樹。蒙各級政府支持,各方人士相助,重建四祖寺。1996年元月5日大雄寶殿正式開基動工啟建,至2000年6月止,僅四年多時間,建成殿堂、僧寮等建築面積約壹萬三千余平方米,營建造價四千五百多萬元。同年10月四祖寺舉行竣工、佛像開光暨本老升座慶典。三年後本老功成身退,在四祖寺退居。為宏揚四祖宗風,本老於1999年12月創辦了《正覺》刊物。宏揚佛教文化,奉獻社會,造福人間。 1996年11月,本老89歲,重建廣東南雄蓮開凈寺尼眾道場。本老見諸多尼眾披度無處安身修道,悲心切切,遂發願重建蓮開凈寺。於1996年11月8日大雄寶殿動土開工,至1999年12月全面落成,完成建築面積約七千多平方米,營建造價二千五百多萬元。 2001年,本老94歲,在廣東南雄城郊珠璣古巷開山新建大雄禪寺,占地面積約四萬五千五百六十三平方米。如今大雄禪寺已成為南粵最大的叢林之壹。 本老在前半生,誌在苦行,參研經、律、論教理教義,坐禪、閉關、跪拜五臺、刺血寫經、燃臂孝母、弘法度生、領眾守戒,遵循百丈清規,繼承禪門宗風,倡導人間佛教,尊稱佛門泰鬥。在後半生奔走中外,行化四方,廣結善緣,披心瀝膽,建寺安僧,光復、新建諸多寺院。德業巍巍,堪稱佛門巨匠。 本老以"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修行壹生,常以慈悲饒益眾生,熱心社會公益。他率僧眾多次參加支持全國各災區的捐款捐物活動,支持社會福利事業,修建希望小學、興建醫院,扶貧濟困,修橋補路等等,善行無數。 本老重視將中國佛教文化傳播海外,十余年來出訪過港臺以及歐美和東南亞諸多國家和地區。 1987年7月和1993年7月,兩次到香港訪問寶蓮寺和誌蓮凈苑,同覺光法師、永惺法師、劍釗法師、智慧法師等交流兩地佛教文化發展情況,加強了友誼。還在誌蓮凈苑講了"禪宗用功之道"的開示。 1993年7月出訪澳大利亞時,曾教授墨爾本居士林全體信眾禪修的具體方法。 1995年4月,出訪泰國,受到了泰國國王的接待。 1995年5月,應邀出訪臺灣,參觀了中臺寺、林泉寺等各大叢林。應眾人之請在靈泉寺傳授高旻寺禪規,後編成《禪堂開示》流通。 1997年7月,出訪美國、加拿大,在美國萬佛城主持水陸法會。 1998年8月,出訪日本。 1999年6月,本老92歲,出訪德國、法國、盧森堡、比利時、荷蘭、意大利、丹麥、梵蒂等國家,每到之處,都得到信眾的熱烈歡迎。 2001年12月20日,應邀前往香港大嶼山觀音寺講《普賢菩薩行願品》。 2002年元月4日,應香港理工大學和溫暖人間周刊之請,在港分別宣講"禪體會"、"禪凈雙修"開示。 2003年元月,應香港佛教會覺光會長、永惺副會長的邀請,赴港參加"祝願香港特區繁榮穩定萬人祈福法會"。 2006年4月,本老參加在杭州舉辦的"首屆世界佛教論壇"。 住持合照
現任住持
凈慧大和尚,祖籍湖北新洲,生於壹九三三年。壹歲半即由父母送入尼庵撫養。十四歲在武昌三佛寺拜師學經,奠定超脫出世的宗教品格和獻身佛教的理想。壹九五壹年十八歲時到廣東雲門寺受比丘戒,得以親侍中國現代禪門泰鬥虛雲老和尚,因敏悟過人,深受器重,壹九五二年即成為虛雲老和尚傳法弟子。壹九五六年至壹九六三年,在北京中國佛學院學習,是新中國第壹批佛教研究生。從壹九六三年被錯劃為“右派”,輾轉北京、廣東、湖北等地接受勞動改造。壹九七九年落實政策後回到北京,在中國佛教協會從事佛教文化宣傳工作,參與創辦《法音》雜誌,並任責任編輯;壹九八四年,開始擔任《法音》主編,同年,當選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壹九九三年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至今。 壹九八八年,受河北省有關部門之邀和中國佛教協會委派,參與創辦河北省佛教協會並任會長,主持河北省佛教的興復工作。壹九八九年創辦《禪》刊。壹九八八年至壹九九壹年期間,協助有明法師修復正定臨濟寺,開展講經、傳授在家菩薩戒等各種大型弘法活動。從壹九九壹年冬開始,主持趙州祖庭柏林禪寺的興復工作,使柏林禪寺從壹片廢墟變成殿堂莊嚴、規模宏大的叢林,組織僧團,弘宗演教,振興河北佛教。從壹九九三年起,每年在柏林禪寺舉辦“生活禪夏令營”,倡導以“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為宗旨的生活禪,在佛教界和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壹九九八年九月十日,河北省佛學院舉行試辦開課式。同年九月三十日(農歷八月初十日),隆重舉行柏林禪寺中興十周年慶典,正式就任柏林禪寺住持。二零零零年壹月,河北省佛學院獲國家宗教事務局批準,五月十五日,正式出任河北省佛學院院長。 從壹九八二年開始,先後出訪亞、非、歐、美、澳諸洲十余國,聯誼布道,廣結佛緣。 現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河北趙縣柏林禪寺退居,湖北當陽玉泉寺退居、湖北黃梅四祖寺住持;政協河北省趙縣委員會副主席、政協河北省委員會七屆、八屆、九屆常委;全國政協第九屆、十屆委員會委員。
編輯本段大事紀要
△1992年,提心法師倡緣重建四祖寺,《廣東佛教》月刊刊發了他的緣起文告。臺灣省黃梅同鄉會會長、邑人帥元甲先生在縣政府辦公室主任兼管宗教外事的領導陪同下到四祖寺考察。帥公回臺後,在會刊《池州學報》全文刊發重建緣起,募集善款,支持四祖寺重建善舉。 △1992年5月,縣博物館專業人員踏勘雙峰尖,發現古砦遺址,又在門坎山口發現黑臉門生石塔。 △1992年11月,該寺僧人行時,通過多方打聽,找到了本煥和尚親侄女張奶(新洲縣人,原鎮農技站喻站長之妻),在黃梅濯港十裏化工廠邊建房生活居住,並與主持全面工作的副局長張立瑞登門拜訪,了解其到時廣州光孝寺見叔父(本煥大師)經過,萌生通過堅光禮請本煥大師修四祖寺之意。 △1993年6月,縣宗教局刻制並發文啟用了:“湖北黃梅四祖寺”公章,同時發文批準成立了:湖北黃梅四祖寺民主管理委員會。縣宗教局發文明確:行時法師任湖北黃梅四祖寺民主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宗教局張副局長向其授發“湖北黃梅四祖寺”公章,全面負責四祖寺工作。為解決五祖寺常住派系矛盾,宗教局將堅光弟子高山等到五名沙彌,從五祖寺調來四祖寺常住,並負責護持寺院。 △1993年9月,縣博物館業務人員壹行,首次對毗盧塔、魯班亭、衣缽塔實施測量,為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前期資料準備。首次在魯班亭後側發現建亭記事碑刻,記載魯班亭建於宋元符二年(1099)二月二十日,由德化(今黃梅縣)匠人盧仁仲設計施工。 △1993年10月,為了四祖寺的發展,縣宗教局在做好行時法師讓賢的工作後,委派五寺祖副寺、本煥和尚接法弟子堅光法師任四祖寺常務副主任,並組成了新的四祖寺民主管理委員會,任命了管委會成員:主任暫缺(留給本老),堅光法師任常務副主任、行時法師任副主任、覺道任委員。縣宗教局副局長張立瑞,親送堅光到四祖寺上任,親自主持了前後任主要負責人的公章、寺務、財務等事務交接工作。 △1993年12月,黃梅縣副縣長章江汶在四祖寺主持召開了:大河鎮長黃焱軍、黃梅縣土地局副局長何國啟、黃梅縣民族宗教事務局主持全面工作副局長張立瑞、四祖村於書記、四祖寺民管會常務副主任堅光參加的,落實四祖寺土地政策聯系會議。會議統壹了思想,達成了***識。大河鎮黃鎮長和村書記同意:只要四祖寺開發,要多少給多少。完全同意縣宗教局的意見:按落實宗教政策規定,原屬四祖寺的山林土地無償交還四祖寺。土地局表態,政府批文後,他們保證辦理有關土地權屬手續,並進行了現場劃界。也是後來政府批文和宗教局請示中的四址範圍和估算的面積。 1994—1998年 △1994年元月,在黃梅縣政協委五屆第壹次會議上,縣政協常委、縣博物館洪誌在大會上作《搶救文物資源,開發四祖古寺》的提案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