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例子來說,有個大學生獲得了獎學金二等獎,回到家裏,他很高興的跟她媽說,“媽,我得了二等獎”……
媽媽說,二等獎不錯呀,妳是怎麽獲得的?來跟媽媽說說,這就是積極主動。接下來,孩子就會滔滔不絕的和媽媽講,親子溝通的效率是最高的,孩子和媽媽之間永遠有話可說。
如果他媽媽說,二等獎也不錯呀,那妳班裏有多少個壹等獎呢?算了,不說了,吃飯吃飯,這就是積極被動。這種場景是不是很常見?中國的媽媽們總是高度的清醒,往往容易看到差距而看不到成績,這樣的話,孩子也容易把嘴堵上。
如果媽媽說,才二等獎,妳跟壹等獎的差距是什麽?我們該怎麽樣減少差距?那就是消極主動。這種方式雖然是好的,但他不是孩子喜歡的,此時,孩子需要的不是找理性的原因,而是得到肯定。
但如果媽媽說,才二等獎,真差勁,走走走,吃飯去了,這就是消極被動,這樣壹來,兩個人之間的話題就沒了,溝通就進入了死胡同。
我們對照這四種方式,妳喜歡哪種方式?妳平常用的是哪種方式?是不是我們自己不知不覺就把溝通的路給堵死了卻不自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