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利用多媒體,培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陶藝既是壹門藝術,又是壹門技術,而且操作性很強。所以在給學生上第壹節陶藝課時,我並沒有直接帶領他們走進陶藝室,而是帶領他們走進了多媒體教室,播放了壹張自己到宜興去學習陶藝時買回的VCD——《陶藝入門》。光盤中重點講解了我國陶藝發展的歷史、現狀和未來及陶藝制作的工具、要點、技法等,目的讓學生對“陶藝”這門新興課程有個感性的認識,對祖國悠久燦爛的藝術文化充滿自豪感。隨後我和學生進行“即興提問”,把自己在剛才片子中看到的壹些不懂和疑問都提出來,老師能解決的盡量在課堂上解決,不能解決的留到以後具體操作中來解決,學生發言很踴躍。然後我帶領學生走進陶藝室,讓他們去接觸真實的陶藝創作環境。當學生看到周圍的東西和剛才片子中看到的壹模壹樣時,壹個個都興奮不已。隨即我邀請他們坐下來,觸摸自己眼前的這些陶藝制作工具有何感覺?談談這些陶藝工具有那些實際的用途?小朋友們又爭先恐後地舉起了手。最後我邀請他們每人上臺領取壹塊陶泥,利用這些陶藝制作工具,學習、模仿壹些剛才在片子中看到的陶藝創作方法,感受陶泥與眾不同的特性。這樣壹堂課在學生的敲敲打打聲中結束,學生雖然沒有像模像樣地創作出優秀的陶藝作品,但對學生認識陶藝、接觸陶藝,培養積極的學習興趣確實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嘛!
思——挖掘各種創作素材,作品要具有個性。
在結束了入門學習後,接下來就要投入到正規的學習創作階段,蘇教版的小學美術教材確實安排了幾課陶藝教程,但很多的社會實踐課、興趣活動課卻沒有正規的教程,即使是到書店買回的教材,也不壹定適合各年齡段的學生,這就需要美術教師獨具匠心地安排設計了。“生活即教材”這是我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壹貫倡導的。其實生活中的好多物品都可以成為陶藝教學的素材,衣服、鞋子、動物、家電、器皿、交通工具等,只要老師做個有心人,我們周圍的事物都可以成為活生生的“模特兒”。記得有壹次學做“鞋子”,我先讓幾位小朋友上臺,伸出自己所穿的鞋子,說說它的名稱、外形、色彩、圖案及穿上去的感覺,孩子們壹下子樂開了花,爭先恐後地要求上臺“展示”。然後我要求他們回憶自己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如爸爸媽媽穿的,老師穿的,在鞋子店裏看到的等等,隨即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壹些其它類型、用途的鞋子,如溜冰時穿的溜冰鞋、下雨時穿的雨鞋、騎馬時穿的靴子等等,目的是讓學生拓寬眼界,認識了解鞋子“家族”裏有著形形色色的“成員”,最後我要求他們利用陶泥為主要材料,寫生或創作壹雙自己喜愛的鞋子,孩子們的創作興致都很高,也完成了壹些出乎意料地優秀作品。
“個性是藝術創作的靈魂,沒有了個性,藝術就失去了價值。”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勇於實踐,不要簡易的抄襲或臨摹教材中的作品,要有自己的個性。教師少示範,即使示範,也只要介紹壹些制作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完成壹些“半成品”。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積極地思考,積極地探究,藝術創作最怕學生照著老師“依葫蘆畫瓢”。如果完成的作品都是“拷貝不走樣”的話,那還談得上什麽創新?談得上什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米開郎基羅、羅丹、亨利摩爾等雕塑大師的作品,若幹年過去了,怎麽還會被人們牢牢記得,推崇為典範?
(三)融——從其它藝術門類吸收靈感,培養獨特的審美趣味。
藝術是相通的,陶藝的範疇屬雕塑,雕塑又和繪畫、工藝、建築等同屬美術範疇,所以繪畫、工藝、建築等藝術門類對陶藝的影響可想而知了,我個人認為影響最深的當屬繪畫。如果繪畫是二維藝術的話,那麽雕塑可以劃為三維或者四維藝術,歷來很多的雕塑家都善於繪畫,而善於繪畫的卻不壹定熟悉雕塑,陶藝實際上是從平面到立體的轉折。所以教師應鼓勵學生業余時間多學些繪畫,高年級學生可以學壹點素描,因為素描對陶藝教學的促進很大,低年級學生多畫些寫生以及富有創意的想象畫。另外,其它姊妹藝術對陶藝教學的促進也很大,如音樂,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學生制作過程中,經常播放壹些優秀的中外樂曲,悠揚的古箏、抒情的小提琴、歡快的嗩吶及深沈的鋼琴、薩克斯等,目的是讓學生借助音樂營造氛圍、發揮想象,提高他們藝術綜合能力,培養獨特的審美趣味。當然音樂的選擇要根據教學內容實際需要,合理運用,不然會適得其反。
展——定期舉辦各種展覽,增強學生創作信心。
“信心是興趣持久的動力,是通向成功的保證。”當學生的作品達到壹定的質和量時,教師就可以適當的舉辦壹些展覽了。小到課堂展覽,大到學校、社會展覽,目的是讓學生保持創作興趣、增強創作信心及體驗成功的樂趣。如我在每堂陶藝教學課結束時,都要利用數碼相機,把學生的作品,不管好壞、成敗拍攝下來,然後在下課前幾分鐘當堂展示。壹方面讓學生清晰了然地看到自己創作的作品,另壹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展開積極的討論和評價,欣賞了解哪些作品最富有創意,哪些作品最耐人尋味,哪些作品有待完善和改進。當這些泥胚晾幹,放進火爐烘烤、冷卻、上鈾,完成最後壹道程序後,教師就可以將作品集中壹起,舉辦壹些小型的展覽會了。如上完了“我喜愛的鞋”壹課,教師就可以舉辦壹個“鞋子展銷會”,把學生制作的各種民族、各種風格的鞋子放在壹起,讓學生說說如果妳是顧客,妳會挑選怎樣的鞋給自己穿;上完了“我設計的茶壺”壹課,教師可以舉辦壹個“茶壺博覽會”,把學生制作的“精品”和大師的作品加以比較,體會大師和學生制作時不同的構思和技巧;上完了“火紅的端陽”壹課,教師可以舉辦壹個“端午風俗周”,把學生制作的有關端午節的事物,如粽子、香包、龍舟等放在壹起,讓他們說說端午節的由來,人們過端午節的傳統,壹邊滲透愛國、節日教育,壹邊把學生對端午節的看法和感受用自己的語言有機地表達出來。
誠然,陶藝教學還剛起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但它的獨特魅力已經得到了無數專家、學者的認可。壹方面,它繼承發揚了祖國的優秀民族文化,使之後繼有人;另壹方面也確實鍛煉了學生的手和腦,使學生在人格和心靈上都得到了升華。陶藝教學要從人類歷史文化中汲取營養,在完整的藝術活動中形成藝術能力,同時,也不能以單純地掌握知識技能為目標,而是讓學生圍繞人文主題的藝術學習中,輕松、愉快地掌握知識和技能,了解藝術的歷史和文化內涵,獲得尊重、合作、分享等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個性的完善和發展。陶藝教學的“春天”還剛來臨,我們有信心,也有決心去迎接這美好的“春天”,使之在在祖國的大地上生根、發芽、成長,為培養祖國的下壹代做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