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壹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動物的角作為壹種頭部表皮及真皮特化的產物,其結構是角質的。今天的陸生動物中(主要是大型哺乳動物),往往是食草動物長角,比如羊、鹿、犀牛等,而食肉動物不長角。
真實的角:在大部分人的印象裏,角是壹種強大的防禦武器,能夠對食肉動物造成可怕的傷害。但是真相並非如此,今天大部分長角的食草動物的角的主要作用是展示(炫耀)和種內競爭,許多動物的角甚至不具備防禦功能,比如長頸鹿。大部分食草動物的祖先(早期的哺乳動物)並沒有角,角是在長期的演化中出現並且逐漸演變成今天這麽多樣的。角的出現對於雄性來說是壹種優勢,這種優勢可以保證它們能夠更容易的找到配偶或者在與其他雄性的爭鬥中勝出,於是長角的基因就壹代代傳下來。正是因為在種內爭鬥中的重要作用,無論是羊、鹿、羚羊都演化出了或是彎曲、或是向後、或是向兩側的角,這些角的角度更利於同類之間將角抵在壹起較量,而非攻擊來犯的食肉動物。另壹點,那就是展示,對於許多長角的食草動物來說,角就是最耀眼的名片,所以角變得更大更復雜,像著名的巨大角鹿(也叫愛爾蘭麋鹿)就是其中登峰造極的例子。
圖註:壯觀的雄鹿鹿角
圖註:長角羚的角
圖註:正在用角進行戰鬥的北美野牛
圖註:大角鹿將角的尺寸推向了頂峰
防禦用的角:當然啦,角不僅僅使用展示和種內競爭,也同樣可以用於防禦。不過應該清楚壹點的是,食草動物在面對危險的時候會首先選擇逃跑,而不是用角和對方死磕。即便是那些在生存範圍內體型很占優勢的食草動物遇到食肉動物的時候依然會拔腿就跑,比如北美洲的美洲野牛遇到狼群。逃跑並不是懦弱,逃跑是用最小的消耗和最小的危險來換取自身的安全。當然,角也是對抗食肉動物的武器,但都是在迫不得已、無路可退的情況之下。其實用角防禦並不是要對方的命,更多的時候是爭取逃跑的機會。這裏說說角長兩邊的食草動物們怎麽用角防禦,許多人認為角長在兩邊無法起作用,那妳壹定沒有看到西班牙鬥牛或者非洲水牛用角將獅子挑到空中,腦袋兩邊的角不僅不會較弱防禦力,而且還能夠保護腦袋兩側不容易受到攻擊。另外說說角長在鼻子上(如犀牛)或者長在頭頂上(如長角羚)的弊端:妨礙視線、限制腦袋的姿態,限制了攻擊的範圍等等。
圖註:非洲大草原上的角馬,面對危險時首選就是逃跑
圖註:強壯的非洲水牛,它的大角可是非常危險的
圖註:遭到狼群圍攻的北美野牛
圖註:犀牛的視力很差
食肉動物為什麽不長角:今天哺乳動物中的大型食肉,無壹例外不是腦袋上光溜溜的。同時具有的***同特征還有嘴中長有尖牙、四肢強壯並且帶有鉤爪(犬科、鬣狗科除外)。鉤爪正是為了不讓獵物逃走,所以要用鉤爪死死的抓住獵物,然後用嘴中的尖牙結果了獵物。犬科和鬣狗科則是讓獵物跑,它們利用耐力的優勢壹直追趕獵物直到將它們捕獲。對於食肉動物來說,效率非常重要,與食草動物不同,低頭就有免費的午餐享用,食肉動物只有通過高強度的捕獵才能獲得食物,所以它們的結構就是將自己打造成壹個高效的殺戮機器,以最小的付出獲得最大的回報。在這種要求下,角成了累贅,華而不實,作用有效,而且會浪費大量的能量。看上去威力巨大的角既不能牢牢固定住獵物,又沒法準確的對獵物的要害薄弱部位進行連續攻擊,功能性的太差。這就是哺乳類中的大型食肉動物不長角的原因,因為不好用,怕虧本。
圖註:牙齒是食肉動物最重要的武器
圖註:老虎強有力的前肢能夠迅速制服獵物
圖註:與大型貓科動物相比,狼的優勢是耐力
各種長角食草動物角的出現或許是偶然的,但是角的保留和演化卻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它們的存在便是合理的。反觀食肉動物,在演化的長河中很可能出現過角,但是由於不適合生存很快就被淘汰了。最後總結壹句,長不長角最根本的動力並不是適不適合攻擊和防禦,也不是適不適合炫耀和爭鬥,根本的動力是這個結構能不能讓擁有的個體獲得更多將基因傳下去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