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丁建設
民俗這東西既有鮮明的地域性也有廣泛的流動性和傳播性,本來過年吃餃子是北方黃淮地區的民俗,但隨著人員的遷陡流動以及飲食文化的廣為傳播,特別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北方人南下打拼,南方人更多的走向世界,這種貼有中國標簽的民俗文化,在不知不覺中幾乎成了風靡全國乃至東南亞的通用民俗,大有傳播到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的趨勢。壹些原來過年吃年糕的地方現在也學著北方人包起了餃子,妳說怪不怪呢?
這就是文化的力量!盡管如此,但各地包餃子與吃餃子的習俗各有講究,餃子文化也千姿百態。北方的餃子其實包括廣義的餃子和狹義的餃子兩種。廣義的餃子是各種餃子和扁食的總稱,狹義的餃子就是俗稱的“貓耳朵”。
先說狹義的餃子,也叫肉餃子或葷餃子。這種餃子若論餃子餡兒,都是以豬、牛、羊肉為主,輔之以蘿蔔、白菜、薺菜等,加上鹽及蔥、姜、辣椒、大料等各種佐料,用食刀在案板上剁碎成粘糊狀,名曰:豬肉白菜餡兒、牛肉蘿蔔餡兒、豬肉薺菜餡兒、羊肉白菜餡兒等等。餃子皮是將和好揉倒的面塊用搟面杖搟成烙饃狀,然後用食刀壹摞壹摞地劃切成方塊。包餃子的時候,用筷子夾起指頭般大小的餃子餡兒,放在方塊面皮的中間,只需輕輕疊捏就成了狀如貓耳朵的餃子了。
而廣義的餃子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貓耳朵”,還包括各種各樣的扁食。扁食的餡兒大多是雞蛋韭菜、雞蛋薺菜、韭菜粉絲或者蓮藕、蘑菇等素菜,因此也叫素餃子。扁食皮子的制作與餃子不同,它是先用面塊拉成圓圓的面骨子,然後再用食刀將其分切成壹個個蛋黃般大小的面團子,再用壹尺長的小面棍搟成比巴掌還小的又圓又薄的扁食皮子。包的時候,只需把菜餡兒放到面皮兒上,然後對折捏緊,壹個既好看又好吃的扁食就算包好了。
餃子的造型壹般比較單壹,除了千篇壹律的“貓耳朵”再沒有其他造型。而扁食的造型卻豐富多彩,溶入了許多傳統工藝和文化元素,既有各種手捏技法的花邊扁食,也有各種顏色的彩色扁食,當然彩色扁食出現的比較晚,壹般是把蔬菜汁兒和到面裏去的結果。尤其是年紀稍大壹些的家庭主婦們,不僅手法出眾,而且花樣繁多,她們做出的扁食個個都像精雕細刻的工藝品,列陣齊整地擺放在莛子做的鍋拍上,尤其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下餃子和下扁食的方法應該是大同小異,必須先把鍋裏的水燒得滾開,再把餃子或扁食均勻地下到鍋裏。為防止沾鍋爛皮兒,還要把勺子反扣過來貼著鍋底輕輕地推壹下,待它們壹個壹個爭先恐後地浮出水面,再舀上壹勺冷水輕輕潑到翻滾的鍋裏,名曰打水。如此反復打水兩至三次,壹鍋令人垂涎欲滴的新鮮的餃子或扁食便可出鍋了。至於打水的作用,主要是為了餃子或扁食熟勻熟透,香味和口感更好。
按照過年的習俗,大年三十的早上第壹件事是貼春聯,也叫貼對子,其次就是吃餃子。大年初壹的早上先是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晚輩發壓歲錢,也叫發紅包,接下來就是吃扁食了。無論下餃子還是下扁食,都要事先準備好壹盤又大又響的鞭炮,壹旦餃子或扁食開始下鍋了,家中的晚輩就會同時燃放鞭炮,於是在“劈嚦叭啦”的喜慶氛圍中完成了從下餃子(扁食)到盛餃子或(扁食)的全部工序,待鞭炮的硝煙散盡,壹碗碗熱騰騰的餃子或者扁食就被端上了餐桌,這時就會聽見窗外家家戶戶由近到遠的鞭炮聲震耳欲聾,此起彼伏。而城裏的過年吃餃子習俗較之農村則有過之而無不及。除了此起彼伏的爆竹聲,還有響聲震天的煙花、禮炮聲,更是把濃濃的年味推向了高潮。這些僅僅只是北方人們過年吃餃子習俗的通行做法。
後來我參軍到了部隊,才知道部隊裏過年包餃子則完全是另壹番景象。因為部隊裏都是東西南北兵,壹個連隊就是壹個餃子博物館。首先,部隊的餃子其實就是扁食,而“貓耳朵”則被稱為大餛飩,不屬過年的東西。但餃子的類型也更加五花八門,既有常規的、中規中矩的“壹輪彎月餃”,也有隨意拿捏、橫行八道的“螃蟹餃”,還有壹些奇形怪狀、無精打彩的“四不像”餃子。因為很多南方戰友的緣故,部隊水餃的質量實在不敢恭維。還有就是部隊過年包餃子的組織形式更讓人大開眼界。因為家裏過年包餃子壹般都是壹家人圍坐在壹起包,但部隊的人實在太多,如果像平時吃飯那樣以連隊為單位,由炊事班統壹做好了,然後壹碗壹碗地打出來,顯然是極不現實的。部隊有部隊的辦法,就是發揮人多,組織化程度高的優勢,由炊事班用絞肉機統壹做好餃子餡兒,用搟皮機做好餃子皮兒,然後再以班為單位來領回這些原材料,以班為單位架起壹個鋁制的行軍鍋,自燒開水,自包自下,分而食之。要知道這種情況下的餃子極易爛成壹鍋粥,但大家遠離家鄉,遠離親人,集體過年也是異常熱鬧,別有壹番風味與情調的,有時即使吃出了什麽意外,大家也不怎麽在意。
偏偏我當兵第二年的春節就出了點小意外。當各排各班的餃子幾乎同時出鍋,幹部戰士開始親口享用自己的勞動成果時,大家幾乎同時都感覺到了碗中餃子的不對味兒,不鹹不淡,而且還澀澀的難以下咽。還是連長呂壽進的味覺好,經驗多,他命令大家:“同誌們,水餃我也吃了,除了有壹點澀味外,沒有什麽問題!今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春節,每逢佳節倍思親,大家就當這是媽媽包的餃子,壹定把它吃下去”!然後再次命令到:“炊事班全體都有!說說今天的餃子餡兒是怎麽回事?是不是誰把白礬當成了食鹽”? 我正在擔心會不會是我最要好的老鄉孫建政惹的禍的時候,就聽孫建政囁嚅著說:“連長,都怪我,是我不小心把白礬當成了食鹽調到了餃子餡兒裏的,請處分我吧”!就聽連長提高了嗓門:“孫建政啊孫建政,我全連壹百二十多號人,吃死壹個妳都要給我抵命 ”!? 壹場危機就這樣輕而易舉地化解了。
真是光陰似箭。壹轉眼,離開火熱的軍營已有30多年了,不知道現在部隊裏過年吃餃子還是不是人人動手,班自為戰?還會不會吃到用白礬調拌餃子餡兒包出的澀餃子,還有沒有呂壽進那樣的好連長、好兄長!但有壹點是可以肯定的,人民軍隊是個大家庭,五湖四海的戰友朝夕相處,親如兄弟,在這樣的大家庭裏過年,無論什麽樣的餃子吃到嘴裏都是最香的!
幾十年彈指壹揮間。過年吃餃子的習俗依然未變,但現在的過年已遠遠不是為了吃壹頓餃子,若是為了吃壹頓餃子,那哪壹天不是過年呢!我想,人們之所以為了過年不遠千裏萬裏,不惜擠火車,甚至忍饑挨餓日夜兼程地往家趕,更多的是為了心頭那難以割舍的壹縷鄉情,壹絲鄉愁,壹份守望,甚至壹句承諾。
? 作者簡介:丁建設,宿州市埇區人。2017年退居二線以來已在《拂曉報》、《宿州廣播電視報》、《埇橋時報》等報刋媒體發表散文、詩歌及民俗作品3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