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多姿多彩和復雜多變的個性註定他是壹個非凡的人。”感悟最深的是毛主席前半生為理想、目標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勁,在前進途中,他琢磨、探究、思考、實踐,終於超越很多人的預言更快地建立了新中國。他幾起幾落,不曾退出大舞臺。在延安,他與藍蘋結合,中央委員會討論是反對的。但他決意壹定,就威脅說要回到老家當農民。
毛主席曾把崇山峻嶺看作戰鬥序列的壹部分。山,引發他的靈感。山,容易使人產生眾多的聯想。這次旅遊,看黃山、三清山,回憶以前登過的泰山……周總理,是穩穩的泰山;毛主席,是棱角分明、熱烈火爆、毫無遮攔、毫無顧忌宣泄個性的明快性格般的黃山。踏遍黃山,最切膚的感受是奇、險、危、懸。正如毛主席的人生。看著壹塊塊的巨石,不禁想起毛主席堅如磐石的意誌,力拔群山的個性。因為清醒,所以超越自我,造福眾生。在他的晚年,退卻著摸棱兩可著。安靜使人富有,也許毛主席的後半生,與城市交融太久,這樣,便與安靜產生了人為的距離,看不到安靜滑過的軌跡,於是,害怕孤獨,害怕忘卻,矛盾著,痛苦著,壹個似乎有跡可尋又無法琢磨的統治者,就象他與周總理的關系,霧裏看花,終將是猜測而已。2005年7月,我讀《毛澤東傳》,想到山的精神,想到安靜的魔力。於是,我想,在煩躁時,應該去看山,而不是以前的觀海。正看側看左看右看大山,最近距離地感受大山帶來的有著生機與樂趣的安靜。享受安靜,才不會大步地退卻。而毛主席以前,都是依山傍水生活著,超越著的啊。
《貝多芬傳》
他短小臃腫,外表解釋,生就運動家般的骨骼。壹張土紅色的寬大的臉,到晚年才皮膚變得病態而黃黃的,尤其是冬天,當他關在室內遠離田野的時候。額角隆起,寬廣無比。烏黑的頭發,異乎尋常的濃密,好似梳子從未在上面光臨過,到處逆立,賽似“梅杜薩頭上的亂蛇”。眼中燃燒著壹股奇異的威力,使所有見到他的人為之震懾;但大多數人不能分辨它們微妙的差別。因為在褐色而悲壯的臉上,這雙眼睛射出壹道曠野的光,所以大家總以為是黑的,其實卻是灰藍的。平時又細小又深陷,興奮或憤怒的時候才大張起來,在眼眶中旋轉,那才奇妙的反應出它們的真正思想。他往往用憂郁的目光向天凝視。寬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獅子的相貌。壹張細膩的嘴巴,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傾向。牙床結實得厲害,似乎可以可破核桃。左邊的下巴有壹個深陷的小窩,使他的臉古怪地不對稱。
他,預言了壹個民族的復興——德意誌聯邦,他,象征著壹世紀中人類活動的基調——力!
他,就是在十八世紀這個最混亂最穢濁的時候閃耀著的巨星——貝多芬!
在這裏,我們沒有資格去評論壹個如此偉岸的大師,我們只能匍匐在他腳下,掙紮著希望去觸碰他的腳趾。
貝多芬壹生苦難不斷,痛苦不堪。
壹開始,人生於他就顯得是壹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父親想開拓他的音樂天分,把他當作神童壹般炫耀。四歲時,他就被整天地釘在洋琴面前,或是壹架提琴壹起關在家裏,幾乎被繁重的工作壓死。他的童年盡管如是悲慘,他對這個時代和消磨這個時代的地方,永遠保持著壹種溫柔而淒涼的回憶。
在他二十多歲的時候,更大的痛苦就已在叩門,耳聾已開始它的酷刑。耳朵日夜作響;他內臟也受劇烈的痛苦磨折。聽覺越來越衰退。這壹切對貝多芬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折磨。要知道,壹個音樂大師,如何能夠進入無聲的世界!
更可怕的是,他的精神還受到的深深的打擊。他兩次墜入了愛河,但是最終愛情帶給他的不是快樂,不是幸福,而是更大的痛苦。尤其是他的心靈已因疾病變得虛弱的時候,當他熱戀的人圭恰迪妮嫁給了加倫貝格伯爵,狂亂的情緒更有把它完全毀滅的危險。他的壹生就在這壹次,似乎到了顛蹶的關頭。
如此多的苦難加負在他壹個人的身上,我們憐惜,我們嘆息,我們感慨。但是,往往是苦難才能築就英雄!
莫紮特,除了擁有童年美好的回憶,壹生也是貧困潦倒,郁郁而終。米開朗基羅,壹生被人嫉妒,常常中了暗箭,並且病魔纏身,令他苦不堪言,還有懶惰惡劣的壹家人,像是壹個無底洞,把米開朗基羅辛苦賺來的錢花得壹分不剩。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苦難不是阻礙我們前進的重重障礙,是磨練我們品行,我們意誌的磨金石;是鞭策我們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馬鞭。
我們的生命要的不是壹味的風平浪靜,我們要的是與風暴搏鬥,與礁石較勁的驚心動魄。只有在經歷了驚濤駭浪後,我們的生命才能真正綻放,被銘記。
來吧,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居裏夫人傳》
居裏夫人,壹個感動了全世界的名字。她樸實的身影,深深地被壹代又壹代的人們所銘記;她激人奮進的故事,也被人們壹遍又壹遍地傳頌。
居裏夫人出生時,她的祖國波蘭正遭受沙俄鐵蹄的蹂躪。知識分子的家庭背景,賦予了她良好的修養和強烈的民族責任感,當然也將知識精英的聰慧和堅韌毫無保留地遺傳給了她。開明和藹的雙親和五個孩子組成了壹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盡管沙俄施行嚴厲的殖民統治,但身為小妹的她,還是幸福地度過了短暫的童年時光。
斯可羅多夫斯基夫婦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們今人借鑒。他們從未對孩子進行過什麽“啟蒙”,而是放開手腳,讓他們自由玩耍,去盡情地擁抱大自然。居裏夫人壹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想必就是在孩提時代埋下的種子。父親雖然是壹名頗有才華的理科教師,卻從未刻意引導過孩子的興趣,他甚至不讓小瑪妮雅過早地接觸理科書籍,好讓她在上學後能夠全面地涉獵知識,從而逐漸找到誌趣所向。當然,他對於孩子們的學業還是非常關心,並且要求嚴格的。至於母親,則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放棄了女校長的職務,全心全意地相夫教子。在身患重病、家境窘迫的情況下,她仍舊若無其事地操持家務,不遺余力地為孩子們營造壹個輕松愉快的家庭氛圍,不讓年幼的他們過早地承受心理負擔。由此,我看到了家庭的意義所在,它不僅是每個人成長的天堂,更是壹個塑造人的殿堂。
後來,為了給姐姐籌措學費,年少的居裏夫人飽嘗了世態炎涼。十七歲那年,她孤身壹人背井離鄉,去外省當家庭教師,壹當就是六年。這六年寄人籬下的生活,讓她逐漸意識到了社會的復雜,人性的復雜。失戀的痛苦經歷,更教會她該如何選擇終生伴侶,如何從本質上去認識壹個人,透析壹個人。這六年的磨難也教會了她如何面對挫折,使她在後來的實驗中敗而不餒,在經歷了風風雨雨後見到了繽紛的彩虹。
而居裏夫婦的結合更是兩顆高尚心靈的碰撞。這碰撞迸發出耀眼的人性光輝。在生活上,他們幾乎毫無要求。但在這兩名學者,對待科學研究卻是異常嚴謹,鍥而不舍,孜孜不倦的。在他們心中,科學是最神聖的,是屬於全人類的。“榮譽”和“財富”在他們面前顯得如此渺小而又微不足道。因此,他們無償地將鐳的提煉方法公諸於世,並把世界上第壹顆純鐳捐獻給了國家,捐獻給了世界。
探求真理沒有捷徑可走,那必將是壹條清貧而又寂寞的漫漫長路。若無足夠的毅力,千萬不要輕易涉足。最可怕的事莫過於知難而退,臨陣脫逃,繼而變成壹個道貌岸然的偽學者。
不僅僅是對於科學而言,對於世上的所有事情,都是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而在等待收獲的這條漫漫長路上,最重要的就是堅持二字。許多人因為壹點挫折就打退堂鼓,也有人在失敗了幾次後,就拍拍蹭在衣服上的灰後,搖搖頭,退回去了。殊不知或許成功就僅僅離妳是壹步之遙,而妳不願再走了;或許成功就在妳身旁,而妳不願側身尋找;或許成功就在妳頭上,而妳不願擡頭望望。殊不知壹切的或許就在妳回頭返回的那壹刻,灰飛煙滅了。
朋友,不要灰心,不要放棄,成功其實離妳只有壹步之遙。
(可以自行刪減、挑選內容,稍微概括壹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