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看來京劇不僅是國粹,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是世界的文化藝術,也是國人的擔心。京劇的前途命運壹直在受著沖擊,現把我過去在京劇會滅絕的問題中回答再說說。
先從歷史上看:京劇的誕生;四大徽班進京;到現在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不同時期的京劇產生了程長庚、譚鑫培、楊小樓、梅蘭芳、馬連良等壹代又壹代表演藝術大師。以富連成為代表的眾多戲曲科班培養了數以千計的優秀演員。星羅棋布的戲樓劇場提供了京劇繁榮的舞臺,精良獨特的器樂、道具、戲裝行業為京劇演出增色生輝。尤其在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的發表,指出無產階級文藝理論的發展方向。在延安,毛澤東經常看《打漁殺家》,《逼上梁山》等京劇。建國後,京劇藝術在黨的“百花齊放”文藝方針指引下,得到長足發展和繁榮。創作出新編歷史京劇和現代京劇《謝瑤環》、《趙氏孤兒》、《野豬林》、《鐵弓緣》、《荒山淚》、《祥林嫂》、《蘆蕩火種》、《杜鵑山》等等。也脫穎而出了壹大批的京劇表演藝術家,裘盛戎、趙燕俠、杜近芳、譚元壽、袁世海、張君秋、葉盛蘭等等。同時專業的京劇院團和業余的京劇社團如雨後春筍,全國各省、市、縣都建立了劇團,在京劇人才培養上,全國都設立戲曲院校京劇專業。即使十年浩劫傳統京劇遭到破壞,但又出現幾個現代京劇的樣板戲。
再從現狀看:改革開放,文藝復興。傳統的京劇藝術更放光彩,過去京劇的傳承只能靠拜師學藝,師傅說戲,如今京劇能在正規院校裏學習,都有研究生,系統科學的培養了專業京劇頂尖人才。再有媒體的發展,電視單獨戲曲頻道;互聯網多個戲曲平臺;挖掘了傳承劇目搞出的音配像,這不僅使喜愛京劇的觀眾能多渠道隨時欣賞自己想看的劇目,而且還有效的保護了壹些瀕臨失傳的劇目,功不可沒。另外,不可忽視的少兒京劇“從娃娃抓起”和世界文化交流,不少外國人就是通過學習京劇了解中國的。京劇有後人,世界有京劇。這些都促成了京劇的傳承和廣泛傳播,現在的京劇觀眾,京劇市場從劇院到公園廣場,從國內到國外到處可見,不計其數。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京劇的欣賞需求也在不斷變化,這就對京劇的傳承和發展提出了新課題,京劇也要創新適應時代發展。順便說下壹種現象,體育有“球迷”,音樂有“歌迷”,京劇有“戲迷”。但“戲迷”與其他“迷”不同,有獨特之處。有的“戲迷”京劇伴隨壹生,甚至有的是幾代人都是“戲迷”,這恐怕是京劇的魅力吧。
在從西方藝術的比較看,芭蕾,交響樂在國外也是高大上,陽春白雪,至今仍是世界藝術流傳下來。
文化自信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求之壹,那麽必然也要求京劇自信。因此,京劇不但不會滅絕而且會得到大力弘揚。答案是:不會,肯定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