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王國十分有意思,從這壹課中,我們能感到大自然的奇妙。《植物媽媽有辦法》是壹首詩歌,從題目到內容運用了擬人的寫法,講述了蒲公英、蒼耳、石榴、豌豆傳播種子的辦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了解植物的知識,探究大自然奧秘的興趣。如,在學習課文“只要有風輕輕吹過,孩子們就乘著風紛紛出發。”在感知內容的意思時,作為教師允許學生有自己獨特的感受,所以,設計教學環節:如果妳就是蒲公英**的孩子,妳會怎樣出發,去尋找自己的家?學生的表達和表演是多彩的,有的學生張開雙臂做飛翔狀,有的孩子做降落傘樣壹個接著壹個地和媽媽告別,等等。這樣,讓學生自由地去創造,可以與觀察力、想象力相結合,利用知識經驗進行在加工與再創造。 通過多種形式去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發展語言思維,豐富想象力
另外,這節課,我抓住了學生的質疑,深化了對仔細觀察大自然好習慣的教育,課後還布置學生去調查別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2《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二年級上冊語文第壹單元的壹首關於自然知識的詩歌。本單元的主題是“大自然的秘密”,本課運用擬人手法親切的體現了大自然媽媽的奇妙。本篇詩歌很適合低年級兒童閱讀,也易於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和觀察探索大自然的欲望。部編版教科書最大的特點就是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在讓學生掌握本課的生字詞之外,感受大自然的奇妙積累壹些科學常識也是本課我要關註的重點。無時無刻的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只有在書中才能看到更過闊的世界。我在這節課教學後有以下幾點收獲與感悟:
壹、激發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
在本課教學中,我遵循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從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入手,初讀課文孩子可能不太明白這篇課文講的是什麽,通過談話的方式層層遞進,引導學生梳理課文主線。上課初我以:“妳們想知道植物媽媽是用什麽好辦法來送別自己的孩子嗎?”從而吸引學生,讓學生進入情境。這樣學生有了疑問,就有了探究學習的興趣。
二、演示、朗讀感悟詩歌內容
現在的孩子很少去地裏幹活,剛開始備課的時候覺得大多數孩子對蒲公英、蒼耳、豌豆比較陌生,但現在正好是秋季,這幾種植物比較容易采集到,因此在教學詩歌的第二、三、四小節的內容時,我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了通過演示、朗讀的方法來感悟詩歌的內容,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才能有深刻的體會和感悟。同時更加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好奇,第五小節中“粗心的小朋友卻得不到它”點名了培養了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
學習第壹小節之前,我讓學生抓住課文裏的關鍵詞“四海為家、旅行”讓學生理解植物播種繁殖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結合自身經歷引導學生積累好詞好句。同學們,妳們都去哪旅遊,能跟我說說嗎?四海為家就是世界上任何壹個地方都可以當自己的家。老師就有個美麗的夢想,想要去世界各地旅行,四海為家。低年級孩子有自己想要明確表達自己情感的沖動,但往往語言組織不是很順利。這時候教師就要組織引導學生積累,在學生說不出來的時候基於示範,讓學生模仿,慢慢就能產生遷移從而舉壹反三。
詩歌第二小節用擬人的方法介紹了蒲公英,使學生知道蒲公英的種子會隨風飄去。學生自讀了這壹小節以後,我把課前采集來的蒲公英展示給學生看,並請幾個學生上講臺演示:用口對著蒲公英吹氣,這時學生便見到有些種子被紛紛吹飄走了,同時也理解了“紛紛出發”的意思。此時,我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回答課後習題,蒲公英是怎麽傳播種子的?
詩歌第三、四小節寫了蒼耳和豌豆傳播的過程,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對仗整齊,在學習過第二小姐的基礎上,我把學習的主動權放手給孩子。讓學生大膽自主的想象蒼耳是如何掛住動物的皮毛?豌豆莢在太陽底下曬裂了,豆子怎樣就蹦蹦跳跳到了其他地方?通過圖片和動畫的'演示,學生進行了很多的猜想,小蒼耳跑到小松鼠的身上,小松鼠帶著她到森林裏給他找了壹個家。這樣的設計鍛煉了孩子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更激發孩子對大自然的向往。
三、拓展延伸,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編寫詩歌的能力
我在課前布置學生自己搜集,也可以向家長請教壹些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在教學即將結束時,我先請學生各自介紹搜集的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並且我還引導學生模仿詩歌為自己喜歡的植物編小詩,對於大部分孩子還是有難度的,我就給了他們壹些提示,讓他們根據提示進行補充。編好後自己朗讀,這樣學生就有了學習的成就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因而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針對教材特點、低年級學生特點,因地制宜采用了演示、結合生活經歷和朗讀感悟詩歌內容的方法,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當然在本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不足,在識字教學方面教學方法過於單壹,停留在“加壹加、減壹減、換壹換、結合生活實踐積累和形聲字”這幾種識字方法,對於“字理識字”這方面比較欠缺,課下我會通過閱讀更多相關的書籍來豐富識字方法,更加充分調動學生識字的內驅力。
教育是幸福的,在每節課的教學中我與孩子們壹起遨遊在奇妙的世界裏。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會不斷反思總結,通過閱讀更多的更廣的書籍帶領孩子去認識體會美妙的世界。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3《植物媽媽有辦法》是是壹首以自然知識為內容的詩歌,全詩運用形象的比喻和擬人的手法,以蒲公英、蒼耳、豌豆為例介紹了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全文***5節:
1、這篇課文的教學目的是:
⑴ 學會“旅”、“乘”等生字,理解“四海為家”、“紛紛”等詞。
⑵ 了解蒲公英、蒼耳和豌豆是怎樣傳播種子的,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和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⑶ 背誦課文。教學重難點是了解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不同方法。
2、為了更好地實現本課教學目標,我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和年齡特點,從以下幾方面設計了課堂教學:
⑴ 為做到吸引學生註意,增強學習興趣:
為了吸引學生的註意,增強他們的興趣,我制作了風光片、課件,準備了蒼耳實物、頭飾,還做了遊戲準備。
在上課之前,讓學生欣賞壹個風光片,這個風光片是由壹組惹人喜愛的植物組成的,並配上了優美的音樂。這些畫面深深地吸引住了學生,他們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時並喜歡上了植物,這時就是導入課題的最佳時機。孩子們都沒有見過蒼耳,先讓他們看、摸,然後說說有什麽感覺?再把蒼耳輕輕地粘在戴著小動物頭飾的同學身上進行表演。學生通過看,摸,表演,不僅很快就弄懂了蒼耳是靠動物傳播種子的,而且覺得非常有趣,趣中學習了知識。
⑵ 何突破重點、難點:
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城裏的孩子很難見到,農村孩子也不壹定註意過,因此給學生的理解帶來壹些困難,這是教學的重點、難點。為了更好地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課件(蒲公英紛紛飛行圖,小免身上粘滿蒼耳圖,豆夾被太陽炸開圖)。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課件,讓學生對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有壹個形象、直觀的認識,學生不僅覺得新奇而且很快地了解到這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為了讓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在學完課文第二、三、四節後,我安排了壹個變換角色,訓練說話的遊戲(假如妳是已經長大的植物孩子,請妳告訴大家,妳怎樣按照媽媽的好辦法去“旅行”,去“四海為家”。可用書上的話復述,也可用自己的話說)。學生先在下面分小組說,然後點同學到前面戴上頭飾壹邊說壹邊做動作。學生的興致很高,搶著說:“我願做蒲公英媽媽的孩子”,“我要做蒼耳媽媽的孩子”……讓枯燥的說話訓練在輕松、有趣的遊戲中進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⑶ 如何對學生加強訓練,培養能力:
本課生字要求學生當堂掌握,為了讓他們記得牢固,我針對本課生字,對每個字的教學都采取不同的辦法。如“旅”重點是右邊下面的筆順,在教學這個生字時,我指導學生與“放”字比較記憶。教“乘”字時,為集中他們的註意力。我問“看誰的眼睛亮,能夠發現這個字是由我們學過的2個熟字組成的?”很多同學舉起了手,說是由“禾”和“北”組成的。那我接著問“妳能寫這個字的筆順嗎?”運用不同的方法,讓學生牢牢地記住每個生字。
為了讓學生學懂學透本課新詞,結合課文我也采取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四海為家”這壹詞在課文的第壹節出現時,學生初步理解為“把到處作為家”。在學第二節時,我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背誦課文的第二節,邊聽邊想,蒲公英的種子可能飛到哪兒去了呢?學生展開他們豐富的想象,並說出“可能飛到高山上,可能飛到森林,可能飛到田野,可能……”在學生說出這些地方的基礎上,我肯定他們說得好,說這些地方也都有可能,總之,蒲公英的種子它將“四海為家”。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結合課文內容進壹步了解了植物媽媽是怎麽讓它的孩子們“四海為家”的。在三、四節的教學中,並始終抓住“四海為家”。如何讓學生更好理解“紛紛”壹詞,首先讓同學們看課件蒲公英紛紛飛行圖,然後用自己的話說“紛紛”的意思,再想壹想,平時看到的哪些現象也可用“紛紛”壹詞來形容。學生很快說出“落葉紛紛”、“雪花紛紛”、“紛紛舉手發言”等。既提高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又拓展了他們的視野。
3、這篇課文要求背誦,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背下來呢?在學習過程中,我先背誦,讓學生有壹個背誦的準備,然後讓學生照老師的樣子試著背誦第二節、第三節,和老師壹起邊做動作邊背誦第四節。這樣積少成多,絕大多數學生能夠當堂背誦課文的二、三、四節,而且興趣盎然,興奮不已。
4、在教學過程中,恰當、靈活地運用良好的教學方法,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學到了許多知識,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學效果好。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4這是壹篇寫植物傳播種子的詩歌。分別寫了蒲公英媽媽、蒼耳媽媽,豌豆媽媽用不同的方式傳播種子。我第壹課時采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學習生字,學習了會認的14個生字,了解詩歌大意。第二課時學習詩歌了解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式,積累詞語和語言表達,學完三個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式後,我讓學生思考還有那些植物媽媽用了其他的方法來傳播種子,仿照課文的表達方式來說壹說。有少部分學生知道壹兩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但是還不能夠像課文壹樣用上壹些表示動作的詞語把句子敘述清楚。可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加強練習。
在這壹節課的教學後,我認識到了語文課上語言表達的重要性。語文課本來就是壹門學習語文和文字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因此,壹堂課上老師壹定要規範學生語言表達。低年級學生思維敏捷,但是他們主要還處於形象思維階段,缺乏抽象的思維能力,所以語言表達不連貫,具有跳躍性。教師在教學時,要足夠了解每壹個孩子各方面的思維能力,有針對性的訓練。要使學生養成說話有條理的習慣,老師的語言要有示範作用,壹節課上老師說的每壹句話都要規範,起到示範作用。語文教師壹定要錘煉自己的語言,不光是在課堂上,應該隨時隨地註意練習,改正不規範的表達。
陶行知先生說過“老師要教學生什麽東西,自己首先要學什麽東西”。語文老師要教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和形成語文能力,首先自己要熟練掌握語文知識和養成語文能力。所以,我想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不斷自我提高,靠平時積累。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堅持在長期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反復讀語文專業書籍,研究別人的表達技巧,積累優美的語言文字。葉聖陶先生說過學習就是養成各種各樣的習慣,語文學習有語文學習的習慣需要養成,而習慣的養成是要有壹個堅持過程的,所以我們提高自我語文學習能力或者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時,都要經過反復訓練,長期堅持才能習慣成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