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閱讀擴充。高爾基曾經把書籍比作面包,我們中國人也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講的就是閱讀對於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作用——寫作的內功就是靠閱讀來提高的。“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蘇軾《東坡文集事略》),事實上,學生要擴充作文素材,是必須要進行廣泛閱讀的。教師首先應該抓好課內閱讀。語文教材選入的文章,文質兼美,典範性強,本身就是經典的作文素材,可以說,教材中的人和事就是作文素材的壹大寶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內閱讀中學習大方名家的觀察方法、表達方式,積累詞匯、積累素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引導學生扣緊教材進行專項的素材積累,比如:專註壹個名人、研究壹部名著、追蹤壹個熱點等等。其次是抓好課外閱讀。單從課本裏學到知識、積累素材還是不夠的,教師要引導學生除了認真學習課文外,還要多讀課外書籍、報刊、雜誌;除了紙質的文章,還可以進行網上閱覽;擴大知識面,充實寫作材料。“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這意思是說書讀多了,自己的知識就會豐富起來,寫起文章就會得心應手。書是前人的經驗、智慧的結晶,坎耶裏就曾總結說:“書籍是人類的編年史,它將整個人類積累的無數豐富的經驗,世世代代傳下去。”在不同的作者筆下,同壹事物是千差萬別,絢麗多彩。每個作者都有自己觀察世界的方法,自己的風格和語言。那些動人的畫面,精采的描繪,形象的比喻等優美詞句、語段、表達方法都是取之精華的作文基本功。蒲松齡曾說“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聊齋誌異?阿寶》),“書山”、“學海”裏擁有豐富的作文素材,學之以恒,則取之不竭,教師只要引導學生充分積累,將外物轉化為內物,學生寫作時自然可以信筆拈來,文思如湧。
第三,以寫助積。歌德說:“經驗是永久的老師。”還說:“光有知識是不夠的,還應當運用;光有願望是不夠的,還應當行動。”車爾尼雪夫斯基則認為:“世界上沒有天生的才氣,才氣必須經過磨練。”列寧更是提議:“要學會遊泳,就必須下水。”積累素材是為了運用素材進行寫作,運用素材進行寫作則能促進學生不斷地更好地積累素材。高中學生積累素材的功利性很強,就是為了寫好作文。素材運用得好,作文評價高,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快感,就會更加積極地去積累素材;反之,積累素材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挫傷。可是當他們積累了豐富的素材,運用於寫作實踐的時候,卻常常出現語焉不詳甚至張冠李戴的情況,令人啼笑皆非。究其因,不外乎他們在作文時缺乏選取和突出素材中有效信息的能力與機智,對素材的處理能力不強。這是壹種很普遍的現象,只顧積累,輕視運用,不能把運用和積累有機結合起來。解決這壹問題的方法就是以寫助積,正如小塞涅卡所說的:“壹個人,只有在實踐中運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例如:訓練學生把搜集到的素材,通過想象和組裝,不斷地運用到各種話題中,強化素材運用能力;在進行課文素材訓練的時候,可以采用補白、延伸、緊縮、考證、感想等多種方法,加強學生積累。指導學生寫周記,也是壹種簡便、有效的寫作訓練方法。它能促使學生隨時隨地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習慣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事物,並能做到專心致誌,開動腦筋,選擇有意義的,感受深刻的記下來。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寫作素材也就豐富了,寫作技巧也就會逐漸提高起來。到那時,無論寫什麽文章,都會有血有肉,生動具體。還可以鼓勵學生堅持寫讀書筆記,壹方面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材料,壹方面可以開拓學生的寫作思路,提高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能力。另外,可以開設讓學生發表文章的園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勤寫多練,在練中用好素材,同時也會促進學生不斷積累素材。
陶行之先生告訴我們:“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須進壹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並且指出“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我相信,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壹定能學會在積累中創造,在創造中積累,從而擁有豐富的作文素材,增強語文素養,提高寫作水平,笑遨於學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