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家亦有芳春興”表明僧人也像普通人壹樣,會對美好的事物產生興趣和熱情。“自是禪心無滯境”則強調了禪心與普通人的不同。禪者不會執著於境,不會因境而影響內心的平靜和澄明。下壹句“君看池水湛然時”,通過比喻,形象地描繪出禪心如池水壹樣清澈、平靜的狀態。而“何曾不受花枝影”,則表明禪心並不僅限於對美好景物的欣賞,而是能夠領悟其本質,超越其表面。
這首詩的哲學內涵在於,它闡述了中道觀“不住假、不廢假”的道理。不住假,是指禪心並不停留在表面的美好景象上,而是透過現象看本質;不廢假,則是說我們不能完全否定美好景象的存在,而是要將其視為壹種自然的存在,不對它產生執著和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