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第壹大職業風險就是被科技浪潮無情淘汰。
很多行業,從業者的職業生涯從入場到退場,像是在乘機場的自動傳送帶。人少的時候,妳可以往前挪挪,或者伺機走壹下快速道,越過那些擋在妳前面的渾渾噩噩的家夥,但妳能做的也就這些,快不了太多;人多的時候,妳只能耐心排著,什麽歲數到什麽位置,前面的人不離場,妳不能搶下他的位置。這壹路妳走的慢慢悠悠,四平八穩,但好歹,不那麽辛苦,除非遇著劇變,妳被踢出傳送帶的幾率不大。
程序員不壹樣。從入場到退場,活脫脫壹出 tomb run 的遊戲:身後怪物窮追不舍,妳只能不停地往前跑。雖然沿途可以收獲很多金幣(package),但妳壹旦放慢腳步,或者沒能及時變道,就不得不主動出局或者被清場出局。主動出局壹般是體面的 —— 當 manager,當法人,轉 VC,轉 sales,去教書,做莊德撲等等, 總之換個角色浪,從此和之前的角色相忘於江湖;被清場則是不體面的 —— 錢還沒賺夠,就被服務了多年的東家無情拋棄。為了養家糊口,只得 restart,重歸賽道。可賽道哪是那麽好擠回來的 —— 略微謝頂,銀發中間或夾雜著些許黑發,肚腩厚實得,從上往下看,都看不見腳趾的奔四大叔,被二十歲出頭的毛頭小子面試:大叔,說說看,妳能給我們帶來什麽價值?
程序員的第二大職業風險是馬太效應過於明顯,有時候稍低的起點就意味著經年累月數倍於別人的奮鬥。
2017年的計算機應屆生,我聽說到的白菜價是二十五萬。我信,但這可能是 top 10% 在北上廣深的水平。剩下的,平均收入至少要攔腰。五年後,這些 top 10% 平均水平能上五六十萬,加上股票就沒邊了;而剩下的,平均水平可能還達不到他們同齡人五年前所謂的「白菜價」。
這個遊戲是這麽玩的:
妳學習好,卯足勁上了 985,然後大學的四到六年又認認真真地學習和開發,畢業後工作找妳,拿了 BAT 等壹線的 offer,兢兢業業工作,工資水漲船高,公司股票翻番,周圍還都是優秀的人,有閑得無聊讀個 MBA 的,有出國接受更大挑戰的,有跑去創業公司當 CTO 的,人比人氣死人,妳也就被逼不斷學習維持優秀的狀態,好讓自己不至於墊底。市場上滿滿都是向妳拋來的橄欖枝,挪個窩輕松二三成的漲幅,妳卻不待見;
妳學習不好,僅僅夠上了個壹本,大學有點荒廢,代碼沒寫幾行,畢業後妳找工作,鞋底磨穿,勉勉強強有個外包公司收留,沒日沒夜地工作,但公司就這麽個水平,薪水很難漲,周圍的同事渾渾噩噩地混日子,妳稍微努力點,就顯得鶴立雞群。想跳吧,履歷不好,跳不出好結果 —— 給心儀的幾個大公司發了簡歷,卻好像荷葉上瀉過的水,連個痕跡都沒有。
這個行業就是這麽操蛋:起點低壹些,人生的軌跡就差了很多。妳要認清這壹點,如果妳不幸是那個起點低,現狀差的人,那就加倍努力,想辦法證明自己不比別人差。和咨詢這種出生決定命運的行業,這壹行還有很多證明妳的水平的機會 —— 起碼,talk is cheap. Show me your code 是行業的***識。
程序員的第三大職業風險是誘惑太多,容易毀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這裏的誘惑主要是市場機會的誘惑。前面說了,局部供需嚴重不平衡,因而不乏揮舞著巨額鈔票的工作機會。如果妳沒有壹個良好的職業規劃,也沒有清楚地計算機會成本,那麽就很容易被這樣那樣的高薪誘惑,從而在不合理的時間,不合適的機會上跳槽。當新的工作沒有想象的那麽好,或者新的公司遭遇崩盤,妳不得不止損出局。這時候,找下壹份工作就相當棘手。市場不認可妳的價值,而妳卻經歷了由儉入奢的過程,不願回頭,於是下壹份工作依舊是壹個不夠深思熟慮的選擇。當連續幾次錯誤選擇之後,妳的職業生涯就岌岌可危了。
我見過五年換過八份工作的人,也見過對自己沒有穩定定位,在幾個方向上來回飄的人。我還見過履歷倒著來的人 —— 在矽谷,見得多的是 Google - FB - Airbnb 的職業切換,我卻見過 FB - Google - MS 的切換(沒有貶低 MS 的意思)。這種沒有想清楚,僅僅因為 package 壹時之高低就隨意跳槽,是程序員們的《傷仲永》。
以上。希望能觸發妳的思考。陷入深深的沈思前:請先不吝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