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美麗的晉祠 文章

美麗的晉祠 文章

1、簡要介紹作者。

梁衡(1946——),山西霍縣人。196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長期在基層當記者。現任新聞出版署副署長、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全國記協常務理事。主要從事散文創作、散文理論研究。作品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1996年在《佛山文藝》發表的散文《忽又重聽“走西口”》獲《美文》、《文學自由談》、《佛山文藝》三家聯合舉辦的“心系中華”散文征文優秀獎。有散文三篇《晉詞》、《覓渡,覓渡,渡何處》和《夏感》入選中學教材。主要著作有《新聞三部曲》(3卷)、《數理化通俗演義》(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傑鬼雄》。

2、處理字詞:

軒榭xiè 皴裂cūn 虬枝qiú 璀璨cuǐ càn

須髯rán 老嫗yù 蔭護yìn 瀛勝樓yíng

二、分析課文

(壹)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和脈絡

找三位同學和老師合作讀課文,其余同學邊聽邊畫出每段的中心句。

1、 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麽?

(晉祠。)

2、 晉祠的總體特征是什麽?

(悠久的歷史文物和優美的自然風景渾然融為壹體。)

3、 照應這壹特點的是哪些段落?(以板書形式歸納)

(2——5節)優美的自然風景

(6——11節)悠久的歷史文物

(二)研讀2——5節

1、 晉祠優美的自然風景主要表現在哪兒?

(晉祠的美在山在樹在水。)

2、 晉祠的山美在哪裏?這裏作者用了壹些修辭手法來分析晉祠山美的特點,請找出來,並說說有何作用。

(山的特點是巍巍的,長長的,四季宜人。比喻、擬人,形象地說明了山的特點。)

3、 精讀第四段,討論下面問題:

A、這段文字說明了晉祠樹的什麽特點?按怎樣的順序來說明?

(古老蒼勁,造型奇特。先分說,後總說。語段最後壹句總寫了晉祠在古木蔭蔽下給人的感受。)

B、文章用哪些詞語,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周柏”的特點?

(“勁直”“皺裂”“疏枝”“偃臥”“盤屈”“柔”“如蓋”“虬”“粗大”這些詞語,從樹幹、樹皮、樹頂、枝條和姿態等方面來說明。)

C、寫樹的造型奇特主要以什麽樹為例?(左扭柏。)

D、文章用兩個比喻句說明了“左扭柏”的什麽特點?

(文章用了兩個比喻句來說明“左扭柏”挺拔高大的形象和左扭的特點。)

E、文中“地下旋起的壹股煙”改為“地下冒起的壹股煙”行不行?

(在第壹個比喻句中,“旋”不能改為“冒”。因為“冒”表示這股“煙”細小,而“旋”表示粗大,緊湊,並向壹個方向轉,突出其高大、左扭的特點。)

F、與這個“旋”字相呼應的有哪兩個字?

(這個“旋”字又和“擰”“繩”呼應,形象而傳神。)

4、 精讀第五段,討論下面問題:

A、這段文字寫晉祠的“水”的特點有哪些?哪個特點寫得最詳細,哪個特點幾乎沒有專門寫出來,但又可以從其他特點的介紹中體會到?

(多清靜柔。)

B、本段用了哪些語句,從哪些方面來說明晉祠水“多”的特點?

(在園裏信步,但見這裏壹泓深潭,那裏壹條小溪。石間細流脈脈……林中碧波閃閃……這些水都來自“難老泉”。)

難老泉的來歷,還有壹段動人的傳說:

傳說在晉祠北邊二十裏地的金勝村,有壹個姓柳的姑娘,嫁給了晉祠所在地的古唐村。她婆婆虐待她,壹直不讓她回娘家,每天叫她擔水。水源離家很遠,壹天只能擔壹趟。婆婆又有壹種脾氣,只喝身前壹桶的水,故意增加擔水的困難,不許換肩,折磨她。有壹天,柳氏擔水走到半路上,遇到壹個牽馬的老人,要用她擔的水飲馬。老人滿臉風塵,看樣子是遠路來的,柳氏就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把最後壹桶水遞給了馬。可是馬仿佛渴極了,喝完後壹桶水連前壹桶水也喝了。這使柳氏很為難:再擔壹趟吧,看看天色將晚,往返已經來不及了;不擔吧,挑著空桶回家,壹定要挨婆婆的辱罵、鞭撻。正在躊躇的時候,老人就給了柳氏壹根馬鞭,叫她帶回家去,只要把馬鞭在甕裏抽壹下,水就會自然湧出,漲得滿甕。

轉眼老人和馬都不見了。

柳氏提心吊膽地回家,試試辦法,果然應驗。以後她就再也不擔心了。婆婆見柳氏很久不擔水,可是甕裏卻總是滿的,很奇怪。叫小姑去看,發現了抽鞭的秘密。又有壹天,婆婆破天荒允許柳氏回娘家,小姑拿馬鞭在甕裏亂抽壹陣,水就洶湧噴出,溢流不止。小姑慌了,立刻跑到金勝村找柳氏。柳氏正梳頭,沒等梳完,就急忙把壹綹頭發往嘴裏壹咬,壹氣跑回古唐村,什麽話沒說,壹下就坐在甕上。從此,水從柳氏身下源源不斷地流出,流了千年萬年,這就是“難老泉”。

C、在寫“多”和“柔”著兩個特點是,各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D、引用李白的詩句有什麽作用?(說明水的靜。)

E、為什麽說“這幾百間建築怕都是在水上飄著的”?(說明水多。)

F、這段文字按怎樣的順序來說明?妳是怎樣理解最後的“總”?

(作者借助修辭手法,運用優美的句式表寫說明晉祠水的特征,然而最美的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古代文化。)

(三)研讀6——11節

1、 晉祠的自然風景很美,然而最美的還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古代文化。這裏保存著我國古建築中的“三絕”,咱們先來看三絕之首----聖母殿。

精讀第七段,討論下面問題:

A、本段從哪幾個方面介紹聖母殿?

(建築年代早,規模較大,結構獨特,氣勢雄偉,巧奪天工。)

B、從這五個方面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是按照什麽順序介紹聖母殿的?

C、本段哪壹句話具體表現聖母殿及42個侍女泥塑是我國現存泥塑中的珍品?

(第7節最後壹句。)

D、補充:晉祠聖母殿的彩塑是我國宋代宮廷生活的真實寫照。她們各有專職,身份、性格無壹雷同,舉手投足,顧盼生姿,世態人情,絲毫畢現。這組國內罕見的侍女群像,在藝術風格上,已經擺脫了南北朝以來宗教和神的束縛,而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和性格刻畫上,它所表達的思想內涵決不會是建築主人的意圖,而恰恰是雕塑藝人的深刻構思。從中,我們看到了北宋社會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的真實人物,體會到她們之間的社會和由此產生的復雜心態和深刻個性。

侍女們生活的年代距離我們已經很遠了,但是藝術卻把她們真實、永遠地再現給了後人。告訴我們,在1000年前,有這樣壹些人就是這樣地生活著。不朽的藝術造就了不朽的形象,不朽的形象使我們充分感受到藝術的神奇,這就是晉祠宋塑帶給我們的感悟和啟迪。

2、 殿前柱上的木雕盤龍又有何特點呢?(生動,精巧。)

3、 精讀第九段,討論:

A、“飛梁”指什麽?哪句話可以解釋?(十字形的橋。)

B、魚沼飛梁的奇特體現在哪裏?(人行橋上,可以隨意左右。)

(補充:魚沼飛梁在聖母殿與獻殿之間,古人以圓者為池,方者為沼,沼中多魚,故曰:“魚沼”;其上立架十字形橋,“架虛為橋,若飛也。”故曰:“飛梁”。)

對於飛梁,古時還有壹個有趣的故事。在最初崛山多福寺創建時,因那裏什麽都好,就是沒有水。山僧不得不求助於五臺山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念其心誠,施壹錦盒,再三叮囑,不到崛山中不得打開。山僧壹路艱辛,走到上蘭村,耐不住性子,竟偷偷開壹小縫看裏面究竟裝著什麽,突然兩條小龍騰空而去,壹條就落到上蘭村竇大夫遇難處,變成魚沼。最後還是苦了崛山,沒水。山僧氣得將錦盒扔在施工現場,還算不錯,錦盒掉到石縫中,居然變成壹個淺淺水井。直到今天,山僧住持就以這壹淺池為生活用水。

4、 其他建築的特點是什麽?

(古樸優美,用工精巧。)

5、 圓中小品的特點是什麽?說明時用了什麽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極具匠心。舉例子。)

三、小結

1、 思考本文的寫作順序。

(總—分—總的邏輯順序。介紹自然風景是按由上到下,由外到內的順序;介紹歷史文物是按由主到次,由點到面的順序。)

2、 討論本文的寫作特色。

(說明與描寫相結合,生動活潑有趣,這就是文藝性說明文。說明文中,由於說明對象和內容的不同,可以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如果從寫作方法和表達形式上加以區分,說明文又可以分成兩種基本樣式:壹種是平實性說明文,包括說明事物內容、歷史、情狀的介紹性說明文,解釋事物存在和發展道理的闡釋性說明文,簡述事物、事理發展過程的敘述性說明文等,另壹種是文藝性說明文,即運用形象化的文學手法所撰寫的說明性文章,包括知識小品、科普讀物、名勝古跡解說詞等。《晉祠》就是壹篇以實體事物為說明對象的文藝性說明文。)

3、小結:

“建築是時代的紀念碑”是果戈裏的壹句名言。由於建築在人類社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具有豐富的形象,並能跨越若幹時代成為歷史的痕跡,而這些痕跡正是今天我們深入認識歷史及社會發展規律的壹條線索。“當歌唱與音樂沈默的時候,而建築仍在說話。”

今天,我們欣賞了晉祠的悠久歷史和優美的自然風景,妳不能不為古人的匠心獨具而贊嘆。只有單純的山水花木、亭臺樓閣實在活力不大,而壹切詩情畫意寄情托性,還須觀賞者審美心理的再創造。充分調動壹切自然的、人工的條件,創造豐富的、流動的步移景異的畫面,既有理性的分析,又有浪漫的想象,情景交融才是晉祠之美的真正所在。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使學生領略晉祠的環境和建築的美麗風采。

2、學生能夠了解晉祠的由來和深邃的文化歷史底蘊。

3、初步掌握說明類小品文的寫作特點:科學性、趣味性、通俗性。

重點難點:講析課文的主體部分“三美”“三絕”

了解晉祠的由來和深邃的文化歷史底蘊

教學設想:

教師以導遊身份,帶領學生做壹次虛擬旅遊,使課文、圖畫、視頻相結合,帶領學生遊覽山西著名的風景名勝——晉祠,通過解讀課文,配合圖像和視頻資料,使學生能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感受晉祠的美和它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進而產生對歷史古跡的喜愛之情。

教學步驟:

壹、導入:

廣袤的中華大地,孕育了五千年中華文明,黃河河套地區河東河西的秦晉高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歷史滄桑變幻,但不變的是祖先留下的豐厚歷史遺跡,給我們後世子孫提供了壹筆豐厚的歷史遺產。今天,讓我們在歷史的隧道裏穿梭,尋找祖先的痕跡,聆聽祖先的故事——

同學列舉妳所了解華夏文明、歷史古跡

秦始皇兵馬俑、萬裏長城、故宮、陜西法門寺地藏秘宮……

上下五千年,泱泱我中華,壹處又壹處的歷史古跡,演繹著壹個又壹個傳奇的故事,顯示著中華民族華夏兒女的聰明才智和勞動結晶。

今天,老師當壹回導遊,帶領大家壹起去山西太原,遊覽壹處名勝古跡——晉祠,壹起去領略壹下古老晉祠的美麗風采。

二、出示教學目標

準備好了麽?那麽就跟我出發——

三、學習課文:

1、 老師先給大家講述壹個故事——“剪桐封弟” 《史記 晉世家》第九篇

晉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它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時期,周武王姬發滅殷7年以後(公元前1046——前1042年),因病去世。他的長子姬誦繼位,是為成王,因成王年幼,便由其叔父姬旦代行天子的職權,史稱“周公攝政”。

在“周公攝政”期間,實行土地分封制,把周室子弟,族屬功臣,根據軍政需要,分別封給壹定的土地去做諸侯。漢代歷史學家司馬遷在他所著的《史記·晉世家》壹篇中,用壹段“剪桐封弟”的故事,詳細記載了周成王的胞弟姬虞被封為唐國諸侯壹事。

成王繼位初上,下屬諸侯國唐國發生武庚叛亂,周公親自帶兵到唐國平息了叛亂。此後的壹天,成王與弟弟虞在院子裏做遊戲,成王隨手從地上拾起壹片梧桐樹葉,剪成玉圭的形狀,對虞說:給妳這個玉圭,封妳去做唐國的諸侯吧!”站在壹邊的史佚聽到了,就請成王選擇良辰吉日舉行分封大典。成王說:“我是和虞做遊戲呢!”史佚卻說:“天子無戲言,既然說了,就要用史書記載他,音樂歌舞慶賀他,盛大典禮成全他。”於是成王就把叔虞封到唐國做了諸侯。虞來到唐國以後,勵精圖治。利用晉水,興修農田水利,大力發展農業,使唐國百姓從此安居樂業,生活富足。造成日後七百年間,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壹派興旺景象。虞死後,後人為了紀念他,就選擇了這片山清水秀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因境內有晉水流淌,於是,叔虞的兒子燮將國號“唐”改稱為“晉”,祠堂改名為“晉王祠”,簡稱“晉祠”。

2、“剪桐封弟”的故事講述了晉祠的由來,接著我們壹起學習山西作家梁衡為美麗的晉祠撰寫的文章《晉祠》。師生朗讀課文。

3、 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文章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