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黃庭堅簡介

黃庭堅簡介

黃庭堅簡介

 黃庭堅(西元1045——1105年),字魯直,號翁,又號山谷道人,洪州分寧人。他是北宋的大詩人,被尊為江西詩派的始祖。

 黃庭堅對於寫字非常的用功,早年學過北宋初期書法家周越的字,後來認為有俗氣,力求擺脫,便改學顏真卿與楊凝式、李建中,並且上溯二王。他主張要在用筆上汲取二王的精神,反對模擬二王的字形。此外,他還取法張旭、懷素、高閑、蘇舜欽等人,又受到漢代石刻的影響。

 他的代表作如:伏波神祠詩卷,筆力遒勁,結體緊密,大小相間,左右揖讓,雖是行書,卻將晉人草書的韻味發揮的淋漓盡致,論其筆法則從顏真卿出。這就是融會古今,寓變古於法度之中的又壹例證。黃庭堅的草書筆法出自張旭、懷素,而結體的疏密、用筆的頓挫,較張、懷更為可觀。他自言「得草書三昧」,顯然非誇張之詞。

 黃庭堅簡介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壹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壹祖三宗”(黃為其中壹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並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並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於秦氏。

 生平

 黃庭堅為盛極壹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江西修水縣人。生於1045年六月十二日(7月28日),北宋詩人,書法家,詞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 檢討官。後擢起居舍人。紹聖初,新黨謂其修史“多誣”,貶涪州別駕,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羈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進士,紹聖初以校書郎坐修《神宗實錄》失實被貶職,後來新黨執政,屢遭貶,1105年九月三十日(11月8日)死於宜州貶所。

 生平簡介

 早年經歷

 黃庭堅,字魯直,生於宋慶歷五年六月十二日(公元1045年7月28日),為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

 幼年便聰穎過人,讀書數遍就能背誦。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書問他,他沒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為他是千裏之才。

 宋皇佑三年(1051年),七歲,作牧童詩:“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岸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宋皇佑四年(1052年),八歲,作詩送人赴舉:“萬裏雲程著祖鞭,送君歸去玉階前,若問舊時黃庭堅,謫在人間今八年”

 供職京師

 宋治平四年(1067年),黃庭堅考中進士,任汝州葉縣縣尉。熙寧初參加四京學官的考試。由於應試的文章最優秀,擔任了國子監教授,留守文彥博認為他有才能,留他繼續任教。蘇軾有壹次看到他的詩文,以為他的詩文超凡絕塵,卓然獨立於千萬詩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沒有這樣的佳作。由此,他的名聲開始震動四方。黃庭堅擔任太和縣知縣,以平易治理該縣。當時課頒鹽焚,其他縣都爭著占多數,太和縣獨不這樣,縣吏們不高興,可是該縣的老百姓都喜歡。

 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以秘書省校書郎召入京師。五月黃相出生,後任神宗實錄檢討官,著作佐郎。

 宋元佑元年(1086年),哲宗即位,召黃庭堅為校書郎、《神宗實錄》檢討官。

 宋元佑二年(1087年),遷著作佐郎,加集賢校理。《神宗實錄》修成後,提拔為起居舍人。遭母喪。黃庭堅性情至孝,母親病了壹年,他日夜察看顏色,衣不解帶,及死,築室於墓旁守孝,哀傷成疾幾乎喪命。喪服解除後,任秘書丞,提點明道官,兼國史編修官。

 流寓江漢

 宋紹聖初,黃庭堅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與其黨羽認為《神宗實錄》多誣陷不實之辭,使前修史官都分別居於京城附近各處以備盤問,摘錄了千余條內容宣示他們,說這些沒有驗證。不久,經院受考察審閱,卻都有事實根據,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黃庭堅在《神宗實錄》中寫有“用鐵龍爪治河,有同兒戲”的話,於是首先盤問他。黃庭堅回答道:“庭堅當時在北都做官,曾親眼看到這件事,當時的確如同兒戲。”凡是有所查問,他都照實回答,毫無顧忌,聽到的人都稱贊他膽氣豪壯。黃庭堅因此被貶為涪州別駕、黔州安置,攻擊他的人還認為他去的是好地方,誣他枉法。後因避親屬之嫌,於是移至戎州。黃庭堅對此像沒事壹樣,毫不以貶謫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柔意和他親近。他講學不倦,凡經他指點的文章都有可觀之處。

 暮年余暉

 宋元符元年(1100年),徽宗即位,起任黃庭堅為監鄂州稅,簽書寧國軍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受部員外郎召用,他都推辭不就,請求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罷免,主管玉龍觀。黃庭堅在河北時與趙挺之有些不和,趙挺之執政,轉運判官陳舉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黃庭堅寫的《荊南承天院記》,指斥他對災禍慶幸,黃庭堅再壹次被除名,送到宜州管制。

 宋崇寧二年(1103年),以幸災謗國之罪除名羈管宜州。

 崇寧四年(1105年),轉到永州,黃庭堅未聽宣布命令就客死在宜州(廣西宜山縣)貶所,終年六十歲。

 大觀三年(1109年)二月,門人蘇伯固、蔣湋護其喪歸葬雙井祖塋之西,建炎四年庚戌(1130年)高宗中興,贈直龍圖閣,德佑元年乙亥(1275年)太常寺議謚“文節”。

 黃庭堅的故事

 與黃光和尚

 黃庭堅在衡州,去得最多、待得最久的地方是花光寺。

 花光寺住持仲仁,字超然,越州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北宋元佑年間(1086—1093)來到衡州,因住在花光寺,故人稱花光和尚。仲仁酷愛梅花,每值春暖花開,他就終日坐臥花間,吟誦賞玩。曾於月夜見梅影映窗,疏影搖曳,悄然可愛,於是欣然提筆摹寫。此後,他的梅花畫技大進,將梅花枝幹虬曲、疏影橫斜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成為墨梅畫法的始祖。黃庭堅對仲仁畫作稱嘆不已,誇他所畫梅花“如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但欠香耳”。

 在花光寺,仲仁拿出秦觀和蘇軾留下的詩卷給黃庭堅觀賞,並且畫梅數枝及煙外遠山相贈。蘇、秦都是黃庭堅在京城的至交摯友,但兩人均先他而逝。在長沙,黃庭堅遇到了秦觀的兒子和女婿。窮困潦倒的他們,正護送秦觀靈柩北上。黃庭堅見到兩位晚輩,竟握著他們的手失聲痛哭,隨即贈銀二十兩作辦喪事之用。此時此地,又見亡友遺作,想起官路飄零,盛年不再,不禁悲思洶湧,作《花光仲仁出秦蘇詩卷思二國士不可復見開卷絕嘆因花光為我作梅數枝及畫煙外遠山追少遊韻記卷末》。

 快閣名聞天下

 中國南方樓臺亭閣甚多,但快閣算得上是中國聞名的古閣樓建築之壹。快閣雄踞在泰和縣城東側的泰和中學校園內。這座閣樓始建於唐代乾符元年(874年),距今已有壹千壹百多年的歷史。快閣名聞天下,始於宋代大詩人黃庭堅的名詩《登快閣》。黃庭堅任泰和知縣時,也常登閣遊憩,並於元豐五年(1082年)賦下膾炙人口的《登快閣》詩。此後,“閣名遂大著”。史載:“迨黃太史庭堅繼至,賦詩其上,而名聞天下”。

 為母親洗滌

 史載:黃庭堅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壹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與舅舅鬥對

 有壹天,李常來到黃庭堅家,見黃庭堅正伏案攻讀,便想試壹試外甥的才學。進書房時,李常見院內有壹棵桑樹,便以桑、蠶、繭、絲、錦緞之間的關系為題,吟頂真上聯道:

 桑養蠶,蠶結繭,繭抽絲,絲織錦繡。

 見舅父又來考試,黃庭堅非常高興,才思益發敏捷。他從手中握的那管毛筆得到啟發,立即答對出下聯:

 草藏兔,兔生毫,毫紮筆,筆寫文章。

 李常見外甥小小年紀便能對出這樣難度較大的聯句,從此對黃庭堅更加器重、愛護,著意精心栽培,使之進步更快。

 收藏中華震旦角石

 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遠古時代的動物明星——頭足類”展覽上,壹塊曾經由黃庭堅收藏的珍貴化石當之無愧成為“鎮展之寶”。它是壹塊距今4.6億年的“中華震旦角石”,最與眾不同的地方是左側保留了黃庭堅的真跡。長度達到19厘米、寬11.4厘米、高度2.5厘米,表面很光滑。左側很清晰地刻有四句詩:南崖新婦石,霹靂壓筍出。勺水潤其根,成竹知何日。並署名“庭堅”,下方還有章。該詩文是黃庭堅早期之作。而化石很可能是黃庭堅在1079年,也就是被罷免國子監教授之後其前往江西太和縣任知縣期間所得。這塊“中華震旦角石”並不算大,但由於刻有黃庭堅的詩文,它應該是世界上第壹塊被人類所收藏的化石標本。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壹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 同他的前輩壹樣,黃庭堅對西昆體也是猛烈攻擊的。西昆詩人講究聲律、對偶、辭藻,為了在藝術上擺脫西昆詩人的影響,從歐陽修、梅堯臣開 始就企圖在立意、用事、琢句、謀篇等方面作些新的探索。到北宋中葉以後,這百年以上的承平局面和新舊黨爭的風險,即使許多詩人愈來愈脫離現實;當時大量書 籍的刊行,封建文化的高漲,又使他們不滿足於尋常典故的運用,而務求爭新出奇(註:歐陽修與梅堯臣書,不滿意當時人作白兔詩“皆以常娥月宮為說”,蘇軾 《聚星堂雪》詩“禁體物語”,皆見當時詩人爭新出奇的風氣,到黃庭堅更變本加厲。)。這樣,他們雖努力在詩法上向杜甫、韓愈以來的詩人學習,卻未能更好地繼承杜甫、白居易以來詩家的現實主義精神。他們擺脫了西昆體的 *** ,又走上了新的 *** 道路。這就是從北宋後期逐漸形成的江西詩派。這壹派詩人並不都是江西人,只因黃庭堅在這派詩人裏影響特別大,所以有此稱呼。 《苕溪漁隱叢話》曾稱引黃庭堅的詩說:“隨人作計終後人。”又說:“文章最忌隨人後。”可見他在文學創作上是有開辟道路的雄心的。然而他的社會接觸面較之前輩詩人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都遠為狹小,長期的書齋生活與脫離現實的創作傾向使他只能選擇壹條在書本知識與寫作技巧上爭勝的創作道路。他說:“詩詞高勝,要從學問中來。”(見《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又說:“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壹字無來處;蓋後人讀書少,胡謂韓杜自作此語耳。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於翰墨,如靈丹壹粒,點鐵成金也。”(《答洪駒父書》)可以看出他的這種傾向。那麽怎樣取古人陳言點鐵成金呢?就是根據前人的詩意,加以變化形容,企圖推陳出新。他稱這種作法是“脫胎換骨”,是“以俗為雅,以故為新”,是“以腐朽為神奇”。比如王褒《僮約》以“離離若緣坡之竹”形容那髯奴的胡須。黃庭堅《次韻王炳之惠玉版紙》 詩:“王侯須若緣坡竹,哦詩清風起空谷。”進壹步用空谷的清風形容王炳之那聞聲不見嘴的大胡子,就有了新的意思。又如後人根據李延年《佳人歌》,用“傾 城”、“傾國”形容美色,已近俗濫。黃庭堅《次韻劉景文登鄴王臺見思》詩:“公詩如美色,未嫁已傾城。”意思就深了壹層,而且符合於這些文人的雅趣。這些 運用書本材料的手法,實際是總結了杜甫、韓愈以來詩人在這方面的經驗的。他同壹般低能文人的慕擬、剽竊不同之處,是在材料的選擇上避免熟濫,喜歡在佛經、 語錄、小說等雜書裏找壹些冷僻的典故,稀見的字面。在材料的運用上力求變化出奇,避免生吞活剝。為了同西昆詩人立異,他還有意造拗句,押險韻,作硬語,連 向來詩人講究聲律諧協和詞彩鮮明等有成效的藝術手法也拋棄了。象下面這首詩是比較能表現他這壹方面的特點的。 我詩如曹鄶,淺陋不成邦;公如大國楚,吞五湖三江。赤壁風月笛,玉堂雲霧窗;句法提壹律,堅城受我降。枯松倒澗壑,波濤所舂撞;萬牛挽不前,公乃獨力扛。諸人方嗤點,渠非晁張雙;袒懷相識察,床下拜老龐。小兒未可知,客或許敦龐;誠堪婿阿巽,買紅纏酒缸。 ——《子瞻詩句妙壹世,乃雲效庭堅體,次韻道之》 這是他答和蘇軾的壹首詩。開首四句說他的詩沒有蘇軾那樣闊大的氣象。中間十二句寫蘇軾對他的賞識,同時表現他的傲兀性格,象倒在澗壑裏的枯松,波濤推不 動,萬牛挽不前的。結四句說他兒子或可以同蘇軾的孫女阿巽相配,言外之意即說他的詩不能同蘇軾相比。這正是後來江西派詩人說的“打猛諢入,打猛諢出”,用 壹種詼諧取笑的態度表示他們的情誼。這詩從用字、琢句以至命意布局,變盡建安以來五言詩人熟習的道路。然而比之曹植贈丁儀、沈約寄範雲、杜甫贈李白等詩 篇,黃庭堅雖然字敲句打,作意出奇,卻仍未能有效地表達他的真情實感。 當然,作為壹個開創詩流派的藝術大匠,黃庭堅的詩並不是每篇都這樣生硬的。當他受到真情實境的激發,壹定程度上擺脫了刻意好奇的習氣時,依然能夠寫出壹些清新流暢的詩篇,象下面的例子。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入瞿塘灩預關。未到江南先壹笑,嶽陽樓上對君山。 滿川風雨獨憑欄,綰結湘娥十二鬟。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裏看青山。 ——《雨中登嶽陽樓望君山》 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壹道月分明。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裏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登快閣》 前人論宋詩,每以蘇黃並稱。蘇詩氣象闊大,如長江大河,見起濤湧,自成奇觀;黃詩氣象森嚴,如危峰千尺,拔地而起,使人望而生畏,在藝術上各自創造了不 同的境界。然而黃庭堅的成就究竟不能同蘇軾相比,因為他的詩雖能屏除陳言濫調,形成壹種以生新瘦硬為其特征的風格,但仍無法掩蓋他生活內容的空虛和脫離現 實的傾向。 宋詩最初形成反西昆的流派,是由於當時作者如歐陽修、蘇舜欽、梅堯臣等的面向現實,以詩配合他們的政治鬥爭,壹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意願。黃庭堅論詩說: “詩者,人之性情也,非強諫諍於庭,怨憤詬於道,怒鄰罵座之為也。”又說:“其發為訕謗侵淩,引領以承戈,披襟而受矢,以快壹朝之憤者,人皆以為詩之禍, 是失詩之旨,非詩之過也。”(《書王知載朐山雜詠後》)顯然,這是取消了詩歌的戰鬥作用,其結果必然要走上脫離現實、片面追求藝術技巧的道路,偏離了詩文 革新運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