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牛人不對自己談努力,他們只談反本能

牛人不對自己談努力,他們只談反本能

有壹次在餐廳吃飯,隔壁壹位媽媽帶著大概六七歲的小男孩,這位小男孩不停的吵著要玩iPad。媽媽說只能玩 10 分鐘,理由是“傷眼”。10 分鐘過去了,孩子打機正激烈的時候,媽媽來收 ipad,孩子居然能夠乖乖的合上iPad,交給媽媽。

我就在想,這是怎樣的壹種自控力啊!讓我倒退回這個年齡,我肯定做不到。

不過,反轉很快出現了,才過去幾分鐘,小男孩又故伎重施:“媽媽我已經休息好久了,我現在又可以玩iPad了吧”。

世上有壹樣東西妳很想擁有,但是妳最不喜歡的就是別人用它來提醒妳。那就是----自控力。

我們從小被家長批評缺乏自控力,大了被老師批評了缺乏自控力,工作了被老板批評缺乏自控力,難道到了老的時候還要被子女說壹聲:“妳怎麽這麽缺乏自控力”?

在機場裏賣的那些成功學告訴我們: 努力 可以成功, 專註 可以成功, 多反省 可以成功...

很可惜,這些優良品質,我們大部分人都不具備,而享樂,逃避,拖延,生氣等缺乏自控力的行為,卻人人生來就會,他們有壹個很強大的後臺靠山:本能。

那麽本能就不好嗎?為什麽要“反本能”?

我在現實中找到了關於本能的兩個矛盾:

我們可以通過幾個問題回到生命的本源:

本能的目的是為了什麽? 生存。

生存又是為了什麽? 繁殖!(妳可以認為人不是這樣,但是看到很多低等生物為了繁殖不惜犧牲生命,就知道繁殖的目標在生存之上)

繁殖又是為了什麽?基因復制!

基因為什麽要復制?或許是上帝要復制的吧。我只知道:不會復制的基因留不到今天。 生命的延續就是這麽壹個簡單道理。

基因,通過遺傳信息密碼,設計了我們生命的結構和能力。但遺憾的是,其終極目的是為了復制。也就是說,基因會設計壹系列能力,讓妳生存到繁衍的年齡,但不會負責妳“長命百歲”,也不負責妳的幸福。

而追求幸福是我們人生的目的,基因不在乎我們是否過得幸福,我們不過是基因的生存機器而已,所以基因是“自私”的![1]

這樣,我們就容易推導了:生存和繁殖是復制的最重要因素,那麽就需要具備與生存環境匹配的能力,這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規律。那些能量消耗少、善於躲避危險、有能力占有資源、喜歡社會化就是維持生存、繁殖的四個重要手段,因此而形成了各種本能。

回顧我們的壹些本能習性,都與這四個因素有關:

減少能量消耗:

善於躲避危險:

喜歡占有資源:

參與社交協同:

我們發現以上的本能,不但不是沒用,而且對我們生存、繁殖來說至關重要的絕活。

但是,我們的目的是過好這壹生,而繁殖不過是次要的,壹個人即使沒有遠大追求,至少都在追求幸福吧,這與基因的本質目的並不壹致,甚至與壹些本能行為相互沖突,如認同與自私、愛情與性沖動、榮譽與逃避等。所以,要徹底解決我們的人生問題,需要壹些“反本能”。

人的大腦分為爬蟲腦(腦幹)、哺乳腦(邊緣系統)和理性腦(新皮層)[2]。爬蟲腦沒有思考能力,只負責生存、繁殖,進化了3億年;哺乳腦加工情緒和記憶,也進化了2億年;理性腦負責思考,只有人類比較發達。人的大腦就如在舊的房子上蓋新房,只進化了數十萬年的理性腦是在爬蟲腦、哺乳腦基礎上蓋起來的,但是出入口、通道還是舊的。

與百萬年前的食物緊缺、朝不保夕環境完全不同,而現在的我們基本生存繁殖已經不成問題,需要的是閱讀能力、創新能力、戰略(長遠思考)能力、說服能力、領導力、寫作能力甚至是藝術能力。但是,我們的爬蟲腦、哺乳腦還沒足夠時間進化成適應這個環境的需要,相反他們在抵觸這些燒腦的事情。

那些為了我們生存、繁殖的那些本能,繼續讓我們停留在偷懶、貪吃貪色、尋找安全感、見利忘義等生存行為上,形成了本能進化跟不上環境變化的矛盾。

現在的世界, 大多數商業項目,都在利用人的本能缺陷來賺錢 ,特別是社交軟件、網紅效應、網絡遊戲...,分析到本質,簡直可以說是罪惡。

看到這些,難道我們還要放縱自己的本能嗎?

要做到反本能,了解本能還不夠,還需要了解大腦的運作模式。我查閱了大量資料後,大腦的運作模式有如下幾個特點:

1、我們日常有兩種思維模式[3]、[4]

系統1(快思考):信息→情緒加工→決策→行為;

系統2(慢思考):信息→情緒加工→記憶/經驗抽取決策→認知思考→決策→行為;

由於系統2 模式消耗能量大,反應慢。我們日常決策大部分都是采用系統1,速度快,而本能行為是系統1 的默認模塊。

2、理性與情緒並不對立[5]

我們總以為理性和情緒是對立的,但是經過最新科學證明,人腦的各部分就是壹個多元政體,對壹件事情會有很多個模塊形成不同意見,並在腦中吵架(輸出情緒),最終哪個聲音(情緒)更大,哪個決策就會被執行。所以,所有的決策都是情緒對情緒。而理性是個跟班角色,職責是為情緒找理由。

3、本能行為與習得行為相互關聯[6]

經研究論證,本能行為與習得行為都是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即任何先天的能力都需要後天環境的誘發才完善,而任何習得行為都需要壹定的先天遺傳為基礎。只是越高級的技能受遺傳的影響較小,具有更大的可塑性。

理解以上三點,我們就明白“本能”並不是堅不可破,我們在生活中可以開啟“反本能”了。

我們在生活中,其實早就明白有時“本能”會幹擾我們的計劃,但是僅僅通過努力、堅持、打雞血、強調加強“自控力”來應對,我可以肯定地說效果是不好的。

為什麽呢?因為本能是快思考、是潛意識、底層價值觀。如果沒有系統科學的方法,只是在表面上與本能習慣硬碰硬,而不與其在同壹個維度上競爭,終究撐不過幾回合就敗下陣來。

我們構建“反本能”,就是要構建新的快思考、潛意識和底層價值觀。說以,與其說是“反本能”,不如說是“順著”本能、“欺騙”本能、“利用”本能,最終達到戰勝本能的目標。當然這個構建過程不是那麽簡單,是壹個刻意練習和持續修煉踐行的過程。

我們可以考慮如下幾個策略:

1、建立更多的捷徑

我們不可能要求自己的大腦永遠調用系統2(慢思考),順從大腦省能量的要求,將盡量多的習得行為納入潛意識。妳看那些牛人,遇到復雜問題,他們不需要思考,馬上能夠做出正確決策,是因為他們的潛意識裏,有多條捷徑,而不僅僅只有本能行為那條默認捷徑。

捷徑多了,才有選擇余地,才有可能替代“本能”行為。

2、情緒控制修煉[5]

既然決策是情緒對抗情緒,與其加強理性,不如控制情緒,我們可以通過布魯爾的 RAIN 四步法來修煉情緒控制能力:

這裏有壹個的關鍵機制,就是要讓情緒在關鍵的時候不要被滿足,即在腦中飄過很多次,接受了,但是最終總是“分離”,沒有得到滿足。當然,我們也可以把這個修煉本身訓練成“思考捷徑”,就是當遇到關鍵事物時,第壹時間不是決策,而是先RAIN。

3、提升認知深度

查理芒格說:

既然我們遺傳了這麽發達的理性腦,為什麽不好好用它呢?壹旦通過理性腦的深度認知並不斷實踐,我們就可以內化認知,把復雜認知修煉到潛意識中。都說說忘了招數,才能成為高手就是這個道理。

什麽叫情商高,就是把哺乳腦(情緒腦)的深度修煉得像理性腦。 這樣,我們才有可能把“習得行為”上升到本能行為的高度。

本文從壹個案例引發 自控力 VS 本能的思考,並通過本能的兩個矛盾,說明“反本能”的困難性和必要性。壹是基因復制本質和人生幸福的矛盾;二是本能進化跟不上環境變化的矛盾;

然後通過分析大腦的運作模式,論述為什麽僅僅通過努力、堅持難以做到改變。

最後形成構建反本能的三條修煉策略:1-建立捷徑。捷徑多了,系統1可選擇的就不僅僅是本能行為;2-修煉情緒。 如果對情緒能做到該放則放,該收則收,那麽在情緒的多元政體爭吵中,妳能充當壹個公正的決策人,修煉方法是 RAIN;3-深度認知。對事情的認知要有深度,才能內化到潛意識中,成為高手。

最後,祝大家修煉有成!

---END---

參考資料:

[1] 理查德 ? 道金斯 《自私的基因》

[2] 麥克林(Paul MacLean)上世紀九十年代提出的“三腦假設”,雖然現在已經不完全準確了,由於比喻很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3] 丹尼爾 ? 卡尼曼《思考,快與慢》

[4] 衛藍《反本能》

[5]《為什麽佛學是真的》萬維鋼精英日課

[6] 王偉. 《試論本能行為與習得行為的關系》[J]. 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