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自然地理情況
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北麓,格拉丹冬雪山西南側。江源為沱沱河,幹流流經青海、西藏、雲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11個省(市、區),橫跨我國西南、華中、華東三大經濟區,在上海匯入東海。長江全長6300余km,為我國第壹大江河,也是世界最大江河之壹,流域面積約為180萬km2,占全國總面積的18.75% 。長江流域形狀呈東西長、南北短的狹長形,其地勢呈西北部高,東南部低。
長江幹流河道,按河道特征及流域地形,劃分為上、中、下遊。自江源至湖北宜昌稱上遊,長約4500km,流域面積100萬km2。宜昌至江西湖口稱中遊,長950多km,流域面積68萬km2,其中枝城至城陵磯河段,通稱荊江,長約340km,其南岸有松滋、太平、藕池、調弦四口(調弦口已於1959年封堵)分泄江水入洞庭湖,與洞庭湖水系的湘、資、沅、澧匯合後,再在嶽陽城陵磯匯入長江幹流。長江經城陵磯後折向東北,到達武漢時有漢江匯入,再向東流至湖口又接納鄱陽湖的贛、撫、信、饒、修等水系。湖口至長江口稱下遊,長938km,流域面積約12萬km2。長江中下遊平原地區是防汛的重點地區。
長江流域主要河流及水文站點分布圖見圖2-1。
長江流域已建大型水庫約109座,總庫容867億m3,其中三峽以上12座,總庫容81.8億m3;中型水庫929座,總庫容238億m3,其中三峽以上為163座,總庫容39.4億m3。
二、氣象水文特征
長江流域處於歐亞大陸東部的副熱帶地區,氣候為典型的季風氣候。夏季盛行偏南風, 冬季盛行偏北風,冬冷夏熱,四季分明。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067mm,年降水量的地區分布及年內分配很不均勻。
長江洪水由暴雨形成,因此,洪水發生時間和地區分布與暴雨壹致,從洪水發生時間看,下遊早於上遊、江南早於江北。洞庭湖、鄱陽湖水系,汛期最早,壹般為4~7月,其中澧水為4~8月;長江上遊南岸烏江為5~9月;江北各支流包括金沙江及中遊的漢江為6~10月;中下遊幹流因受洞庭湖、鄱陽湖水系洪水的影響,汛期為5~10月;湘江、資水和鄱陽湖水系的主汛期為4~6月;沅、澧水與清江、烏江為5~7月;江北各支流及漢口以上幹流為7~9月;大通站主汛期為6~8月。在江北各主要支流及漢口以上幹流主汛期內,壹般又以7、8月兩個月水量最大,洪峰出現機會也最多。長江洪水以峰高量大為基本特征,各支流壹次洪水過程壹般在10天左右,幹流因匯集支流洪水,尤其中下遊經湖泊、河槽調蓄,壹次洪水過程歷時較長,上遊屏山、宜昌在10~30天左右,中下遊漢口、大通超過5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