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說說“洛陽橋”

說說“洛陽橋”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位於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它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橋。洛陽橋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也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長731.29米、寬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橋墩、645個扶欄、104只石獅、1座石亭、7座石塔。

洛陽橋石基傳奇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座落於福建惠安、洛江兩地分界的洛陽江入海交會口。 在萬安橋建造之前,往來的百姓都是靠著舟楫渡江。宋真宗時,福建福清縣來的壹個懷孕婦人,乘舟渡江,不料舟抵中流,忽遇龜、蛇二妖興風作浪,船正遭吞噬之際,空中忽然傳來神明喝叱:「蔡進士在船中,妖魔不得無禮。」話聲壹落,頓時風浪全消。 舟中乘客相互打聽,並未見姓蔡之人。只有那個懷孕婦人的夫家姓蔡,於是,大家紛紛向她道喜。「倘使腹中是個男兒,他日得中進士,當令其建造洛陽橋。」婦人受了眾人的稱賀,不覺發出了這樣的誓願。 橋基難造 龍王應請相助 洛陽江中脫險後數月,蔡姓孕婦產下了壹個男嬰,取名襄。在宋朝天聖年間,蔡襄果中進士。他母親便告知在洛陽江遇險脫難的故事,叫他速即設法造橋,完成她的誓願。 蔡襄是個孝子,自到泉州上任知府後,日夜不忘的,乃是達成母親造橋嘉惠行旅的宿願。可是洛陽江中的波浪日夜洶湧,怒濤拍岸。任他無論如何設法,橋梁的石基,總無法安填。當他苦思不出良策時,便乞求於神靈。 蔡襄寫了壹紙文書給龍王後,便升堂向眾衙役問道:「妳們誰下得海?」湊巧在差役當中,有個醉漢姓「夏」名「德海」,在瞌睡中,忽聽聞本官呼叫他的名字,急忙雙腳跪地說:「小人是夏德海,不知大人有何差遣?」蔡襄聽了不覺頭點了點頭,說:「妳既是下得海,限三日內,將這文書送交東海龍王,違令者賞三百板。」說罷文擲下書,便宣布退堂。 可憐夏德海驚得魂飛魄散,呼天不應,叫地無門,垂頭喪氣返家,痛哭命運的不濟,並詛咒蔡襄荒謬的想法。然而於事無補,夏德海便傾盡囊中的錢,沽了美酒,獨自痛飲,跑到洛陽江邊,想投水自盡,壹了百了。 不想被海風壹吹,酒性上湧,夏德海竟醉倒在沙灘,直至翌晨艷紅的太陽已從東方露臉,才被四周此起彼落的雞啼聲吵醒。睜開惺忪的睡眼,他發覺自己躺在沙灘上。再把懷中文書取出壹看,卻發現和昨天蔡襄交給的那張已經完全不同。他知道神跡顯現了,便歡歡喜喜的跑回衙門,稟報昨夜的情形。 蔡襄急忙打開文書壹看,只見上面寫著個「醋」字。他思索了壹回,便悟到龍王是叫他在二十壹日酉時填基,於是急忙預備壹切應用的石料。 菩薩 八仙 和尚各顯神通 填基那壹天,壹道來的有八個奇怪的工人,他們說,義務工作,不接受報酬。蔡襄只當他們是熱心公益的良民,並不以為意。哪知這遺留萬古的巨大工程,過半是出自於這八個人的手! 時近二十壹日,江中的潮水果然漸漸的退卻。工人都忙碌著預備壹切,而那八個人,不但不見工作,卻倆倆成雙的在地上下棋。有人開口催促他們工作,哪知得到這樣的響應:「不過是小事壹樁,用不著大呼小叫的,況且酉時尚未到哩!」 不久,酉時到了,江水果然全退,而在八個工人下棋的地方,忽然刮起數陣狂風,飛沙走石、日月無光,吹得工人個個睜不開眼。等到風止沙停以後,石基已經填得安安穩穩。而那八個下棋的工人,竟蹤跡全無。此時大家才明白,原來是八仙裝扮工人前來相助。 石基填好了,但是石墩、石板、欄桿等項,尚未著手,還得再添加工人加緊施工,以期早日完成。當時熱心幫助蔡襄建造橋的約有十五人,其中有個義波和尚更是盡心盡力的計劃、指導。所以,現在萬安橋就成了素有「亙海長虹」美譽的佛化建築物了。 義波和尚還有壹種令人稱奇的法力,就是在造橋期間,因工人眾多,炊飯的柴薪經常短缺,每當這時,和尚便將雙腳伸入竈裏代替柴禾,但見火光熊熊,不數分鐘米飯即熟,工人就能立即填飽肚子,繼續工作。 蔡襄為了盡快完成這項艱巨的造橋任務,捐獻了全部家產,並向熱心人士募款。同時,觀音菩薩化身美麗的船艄婆,搖槳於江邊,允人以銀子投擊,若被擊中,則願下嫁為妻,而掉落船上的銀兩,則充作造橋的經費。壹個賣果子的少年擊中後,正心花怒放之際,卻見江中的小舟和船艄婆消失無蹤,空歡喜壹場!觀音菩薩則將墜入江中的碎銀,變成不可計數的小魚,做為工人的菜肴。 立祠建庵 造橋傳奇饗後人 萬安橋建築完工後,百姓莫不歌頌蔡襄的功德。今洛陽橋北,有蔡公祠,內奉蔡襄之神像,手中捧著「醋」字的文書,並有其自書之築橋碑文。義波和尚則於完工時橋頭坐化升天,人們將他留下的肉身塑成遺像,至今橋北有座供奉義波和尚的「真身庵」。現今洛陽江中所產的壹種潔白瘦長小魚,該地的鄉民稱其為「銀魚」,則呼應了觀音菩薩將銀兩化為小魚的傳說。

洛陽橋上“三絕”

洛陽橋建成後,人們給它總結了三個絕妙的特點.稱為“三絕”,壹是工程艱苦浩大;二是《萬安橋記》簡潔;三是碑石、碑字藝術精雕。 洛陽橋全部由堅硬的花崗巖築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橋。不僅首創“筏型基礎”建橋墩,而且因地制宜種植海蠣固橋墩,既科學又經濟,是我國古代遣橋工程的重要發明,在施工中,利用潮汐運按梁橋的“浮運法”,到今天還沿用。洛陽橋有橋墩46座,橋長360丈,闊1.5丈。橋的兩側有500欄柱。均有石雕,用於保護行人。橋的兩測建置石塔9座,用以鎮風 , 橋上築石亭7座,供率騎休息。橋身及其附屬建築物,有許多藝術石碉,造型美觀,-有昂首挺拔的石獅,有口含石球的球獅子。整座橋梁規模宏大,樣式美觀,花費14000多兩銀子,全是人民自動捐獻的。蔡襄也賣了家裏160多畝地,捐獻洛陽橋。 蔡襄書寫的《萬安橋記》全 文 僅153字,碑文極其簡潔。記述了建橋始起時間、意義、資金來源,及其主要職員和竣工通行時間,郡民歡樂情況,碑文洗練粹美,是篇絕妙好詞。碑文日: 泉州萬安渡石橋,始造於皇祜五年四月庚寅,以嘉祜四年十二月年來訖功。累趾於淵,釃水為四十七道,梁空以行。其長三千六百尺,廣丈有五尺,翼以扶欄,如其長之數而兩之,靡金錢壹千四百萬,求諸施者。渡實支海,去舟而徒。易危而安,民莫不利,職其事:廬錫、王實、許忠、浮圖義陂,善宗等十有五人。既成,太守莆陽蔡襄為之合樂宴飲而落之,明年秋,蒙召還京,道由是出,因紀所作,勒於岸左。 全文不贅壹詞,不脫壹意,精簡凝煉,抑楊鏗鏘,充分體現了蔡襄文風上要言不繁的特點。碑文分別刻在兩塊石碑上,每方碑高2.98米,寬1.64米,厚0.30米,碑字六行,除壹行10字外,其余均為13字,每字1.5×1.8公寸。 蔡襄書寫碑文時,表現十分謙虛的品格,碑文壹點也不吹虞自己的功勞.碑文是書法的精湛。蔡襄是宋四大書法法家之壹。此碑文是他傑出之作。其書法渾宏道勁,刻工精細傳神。手藝高超,冠弱壹時。歷史上評價極高,<皇宋書錄)說:“蔡公萬安橋記,大字刻石最佳。南宋周必大說:“蔡忠惠公大字端重沈著 , 宜為本朝第壹。洛陽橋上皆入書法冠冕也。”明代王世貞說:“萬安橋天下第壹橋,君謨此書雄偉遒麗.當與橋爭勝。” 三、洛陽橋故事傳說 洛陽橋是中國歷史上壹座最偉大的石橋,這麽巨大的建築工程,牽動了千千萬萬過往行人的感情,對倡導修橋的郡守蔡襄無不產生敬仰之情,歷代人們竟相歌頌、贊美。壹些建橋時的佳話、事跡、逐漸被加工為優美而神奇的神話傳說,在民間廣泛流傳。 傳說當年萬安渡口,常有風浪和水怪作祟。每年沈舟很多 , 溺死人無數。這壹年娘家惠安的蔡襄母親盧氏,在臨盆前從娘家回來,路過萬安古渡。這時,天已是傍晚了,最後壹趟渡船已離岸向江心劃去,盧氏急忙大聲招呼:船夫聽到岸上有婦人呼叫。就把船掉頭岸,讓婦人上船。之後船又駛至江心,這時忽然風 緊浪急,渡船在江心顛簸得厲害,乘客個個嚇得臉色蒼白.眼看要翻船了,忽然空中傳來壹聲呼喊:“蔡學士在此。水怪不得無禮”。剎時。風平浪靜,渡船沖開波浪向對岸劃去。全船人都感到慶幸,知道這是托蔡學士的福,但當船主問遍船所有的人竟無壹人姓蔡的,只有壹個懷胎的婦女夫家姓蔡,大家認為該夫人腹中之兒,將來也許就是蔡學士。盧氏笑著許願:“如果將來真的生男,長大後官居學士,壹定叫他在這個地方建造壹座橋 , 以保萬代平安。”她回到楓亭婆家不久,果然生下壹男,取名蔡襄。 蔡襄自幼聰明靈利,七、八歲就能熟讀五經。有壹天深夜。蔡襄正在書房內讀書,突然天上傳來陣陣雷聲,令人恐懼。當蔡襄推開窗戶向外觀看時,只見雲中有壹個人身雞公頭的巨人 , 壹手握斧頭,壹手捏盤子,不時用斧頭敲擊鑿子,發出震雷的聲音。他正看得入神忽見壹粒米不知從那裏飛到書桌上,他揀起那顆米,突然那顆米對他講起話來了:“蔡學士,快救救我。”原來他是八仙之壹的呂洞濱,因犯了天條,玉皇大帝大怒,派遣雷公來打死他,因此變成壹粒米,逃到蔡襄的書房中來了。雷公知道蔡襄將來是學士,擔心打了呂洞濱,會傷蔡襄,掉頭便回天庭復命去了。呂洞濱見雷公去了,就現出原形,感謝蔡襄救命之恩,並贈送壹付筆墨給蔡襄,叮囑如遇困難,可用這付筆墨寫字,自會逢兇化青,得心應手。 大約十年後,蔡襄入京應試,登進士甲科,宋仁宗皇帝見他才華橫溢,又有壹手好筆法,便留他在宮中,封他為端明殿學士,委托他教授太子。蔡襄從老家接來父母,有壹次他見母親盧氏流淚,便忙跪在母親膝前問原因,盧氏把20多年前在萬安古渡許下心願未酬之事說明。蔡襄答應她壹定在皇帝面前請求,到泉州做官,然後籌建那座橋。可是皇帝很器重他,不肯輕易讓他離京,太子見他悶悶不樂,神色憔悴,就送壹罐蜂蜜給他調養,並在禦花園設宴解愁。蔡襄看到螞蟻在爬,靈機壹動,借詞支開太子,他用毛筆蘸著蜂蜜,在皇帝經常來往的禦花園路邊壹顆芭蕉葉上寫了“蔡襄、蔡襄,本府作官”八個大字。不久芭蕉葉上蘸蜜的地方爬滿螞蟻,組成了八個字。後來皇帝走過來,蔡襄忙轉入蕉樹後,仁宗皇帝見芭蕉葉上螞蟻組成字,感到驚異,不禁脫口念道:“蔡襄、蔡襄,本府作官”。蔡褒連忙閃出來,跪在皇帝面前說:“謝旨隆恩”。仁宗皇帝壹時弄不清是怎樣壹回事,蔡襄便把母親20多年前的許下的心願,奏稟聖上,仁宗很受感動。且已開了金口不便挽留,只好命令蔡襄到泉州當知府。 蔡襄到泉州上任後,便親自到萬安古渡視察,又貼出興建洛陽橋的告示,不久,就有數千人趕來建橋,橋工們努力了幾個月,只因風緊浪急,海潮洶猛,橋基建不起來,蔡襄為此坐立不安。壹天他伏在公堂上發愁,忽然想到呂洞濱,於是用呂洞濱送給他的筆墨,寫成壹封給海神的公文,要求海神幫助擇定下 基 的日子興造橋基,他打算差壹個人前往海神處投納公文,要求回復。於是召集衙門裏的差役,問誰能下得海?其中有個姓夏名得海的公差,吃酒醉了,迷糊中聽不清事情的要領。以為是叫他的名字,就冒冒失失地回答說:“小人夏得海。”蔡襄即把此事交給他去辦,等到夏得海酒醒,才知惹了大禍,茫茫遠海,人神鼻途,向哪裏去找海神呢?無法子,上官已命,不敢違抗,只得硬著頭皮,與老婆孩子訣別,買酒狂飲,身帶公文醉臥在海灘之上,準備潮至時被淹死。不料壹覺醒來,潮巴退去,摸身邊的公文,竟變換為另壹個信套,就胡弄地帶著此信向蔡襄交帳.蔡襄打開壹看,裏面只有壹“醋”字,別無他話,蔡襄領會到“醋”字的啟示:選擇在廿壹日酉時下石奠基。屆時果然海水晝夜不漲,橋基就此建成。可是調來的七省錢糧早已花完了,蔡襄便召集四方的鄉紳,要他們募捐,但這些守財奴,誰願拿出來捐獻呢? 蔡襄為民造橋壹片赤誠的心,感動了南海觀世音菩薩,她騰雲駕霧來到萬安渡相助.觀音菩薩變成壹位艷麗非凡的姑娘,坐在壹只*岸的船頭上,宣稱誰能用錢擲到她身上,她就願意嫁給他。那些財主們見到這位美貌絕倫的女子,都垂涎三丈。紛紛叫家丁們擡著金銀來到江邊。只見壹塊塊金銀象雪片壹般飛向船上,壹連三天,卻沒有人能把金銀擲到那位姑娘身上。觀世音菩薩看到滿船的金銀已夠建橋用了,便叫人把這些金銀送到知府蔡襄處。不多久,浩大工程的洛陽橋順利竣工了。

附屬文物

洛陽橋附屬文物很多,現存的有2座塔、2座亭子、3個祠廟、4 尊武士石像、 20方歷代碑刻。其中最引人註目的是橋南接尾的“蔡忠惠公祠”,這是北宋時為紀念蔡襄的功勞而建造的。祠中有兩塊大石碑,刻著大書法家蔡襄所撰的《萬安橋記 》 ,記述建橋過程。此碑文章精煉,書法之遒麗,刻功之生動,世稱“三絕”。 “洛陽潮聲”,歷來是泉州的十景之壹。遊客佇立橋上,在松蔭下看“潮來直湧千尋雪,日落斜橫百丈虹”,另有壹番情趣。 解放後,洛陽橋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為了保護舊橋,60年代於舊橋西面又架了壹座新橋,供機動車輛行駛以減少舊橋的壓力。近年,政府又撥巨資重修洛陽橋,氣派非凡。如今新舊橋並駕江上,連同新建的鐵路橋,如三虹臥波,連峰齊美 ,十分壯觀。現在我們已經到了洛陽江畔的洛陽橋頭。我們面前的這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