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年味,漸行漸遠

年味,漸行漸遠

在壹些字字珠璣的詩文裏,閱讀到這樣的句子,“滴水穿石。穿石的,不是水,而是時光。”流年似水,滴水穿石!那些時光打造成柔軟的彩緞,素錦流年裏不急不緩地行走著,如樹樁上的年輪,逝去的是歲月,留下的是印痕!

窗外,炮竹聲聲,漸行漸遠的日子裏,年味由濃變淡,從年少時的渴望,到中年時的淡然,或許改變的不是年味,而是心境!時光裏行走的年味,是摻和了親情的,萬家燈火,回家過年,那是親情的呼喚!沿著記憶的踴路,用壹些懷舊的思緒,追尋時光裏的年味!

童年時,年味是春節穿的新衣服;年味是大人發的壓歲錢;年味是鞭炮聲聲響;年味是和小夥伴初壹早起的約定;年味是用壓歲錢買來零食的興奮;年味是全家人聚在壹起的大宴!童年的年味濃厚純真,那樣的感覺似乎是隔得太遠,已成為模糊的記憶!站在時光的門檻外,再也走不回那些遙遠的歲月,只有懷想,懷念,懷思!

少年時,年味是母親忙忙碌碌的身影!年味在母親的辛勤裏幸福著,甜蜜著。如今,嗅著漸行漸遠的年味,更多的是壹份懷念和追憶!

“臘八祭竈,小年來到。”喝了臘八粥,不知不覺就到臘月二十三了!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也是民間祭竈的日子。祭竈這壹天,母親用高梁桿紮壹只馬,給竈王爺當坐騎回天庭的,母親紮的馬栩栩如生,各個部位比例協調,馬尾還是有壹些卷曲的,鄰居也會讓母親多紮壹只馬給她的。這壹天還要吃祭竈糖,那種糖差不多都要把牙粘下來的,是為了讓竈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粘了竈王爺的嘴,他就不能亂說話了。

壹進臘月,母親就開始操持過年的白面!那時,都是用自家地裏生產的麥子,磨了面來用的。母親會找壹個睛天,把麥子用水淘了,再用幹凈的布擠了水份,然後曬幹裝進袋子,用車子拉去磨了面。壹般到了臘月二十左右,打掃完廚房的衛生,母親就會開始準備過年的饃饃了,做豆沙包、包子,還有花糕!因為過年做的饃多,母親天不亮就要起來,煮熟了紅豆和地瓜,再把它們用木榔頭搗碎了,加了糖,拌成豆沙餡。菜包子壹般是用紅蘿蔔做餡的,還可以包壹些肉餡的。過春節還要做棗花糕,用大紅棗作點綴,做成花朵的形狀。那個時候,總是喜歡把花糕裏的棗取下來吃的。“這種棗花糕在家鄉還有壹個風俗,過年時當娘的給姑娘專門做的壹種食品,也就是初二回娘家時,給閨女帶回家的禮物。棗花糕的寓意很簡單,當娘的就是希望自己的閨女在新的壹年裏長得像花兒壹樣越來越年輕越來越漂亮,工作和生活紅紅火火。”

忙完了過年的饃,接著就要煮肉了。小時候就喜歡吃煮的骨頭肉。那時,我是負責取下骨頭上的肉的,常常壹邊取著壹邊吃著,肉也取下來了,也差不多吃飽了。後來,總是懷念那時的肉味,別的時間吃到的肉總沒有過年的香!煮了肉,母親就要酥肉、炸丸子了。通常是父親燒大鍋的,他們只會讓我做些跑跑顛顛的事情。有時,母親還會做肉丸子,我都會在旁邊看著她做,也可以吃到好吃的丸子。做好這些吃的東西,母親會讓我給城裏的姐姐送去壹些,姐姐是不會做這些的。母親的心牽掛著兒女,在身邊的兒子也好,不在身邊的女兒也好!直到我結了婚,母親也是早早的忙好這些,讓我吃了年饃和酥肉才回婆家的,她總是這樣細心的疼愛著我們。

母親做好了這些事,最後是要包水餃的。用肉餡的包了水餃,在除夕中午的時候吃,素餡的包了放到初壹早上吃的,也祈願壹年素心清靜,平安吉祥!在家鄉還有壹個習俗,除夕夜裏在院子裏撒芝麻桿,在房門外及大門內放攔門棍的習俗,也有驅邪避災的寓意吧。

直到年味在母親的黑白相片裏靜止,我不再渴盼過年,不再喜歡任何和團圓有關的節日,我的人生詞典裏再也找不到團圓這個詞。慈祥的容顏擱淺在壹頁相紙裏,再見時,總是冰冷的相框,再也觸摸不到溫度!回娘家走親戚時,總還是忍不住靜靜的凝視著母親的遺像,淚在心裏滴落,不讓它流下來。年,有時已是壹個憂傷的字眼,最親的人已遠離,那些幸福的年味也被剝落在時光的隧道裏!

回家過年,婚後,婆家就是過年回的那個家!年前,壹放了年假,就匆匆地收拾了衣物,把壹肩的長發編成簡單的麻花辮,穿上厚厚的羽絨服,和愛人、兒子回婆家過年。或許是這幾年家裏有了暖氣,就怕了農村婆家的冷,每年也總是會因為在婆家住的天數長短,和愛人有爭議。所以,內心對過年是心存抵觸的。

既來之,則安之吧。有時會把這幾天的小住當作壹個戰爭,壹個和寒冷、灰塵的戰爭。婆家是要燒那種大鍋的,拉風箱、燒柴的大鍋,感覺自己都成了蓬頭垢面的農婦,滿面的煙火熏了容顏,也許這才是真正的煙火生活。還好,這只是壹年中為數不多的日子,如果每天面對這樣的生活,我是不是也會像那些田間農作的女子,面朝黃土背向天,滄桑了歲月?我是農民的女兒,也是農民的兒媳,只是我卻從未在田間勞作過,那些泥土帶給我的只是遠望,遠望父輩們辛勤的背影!如今,我在城市的某個地方,用我的方式生活著,感恩著!小小的城市離老家不遠,隔兩三周的時間就回家看看,感受自然的風,還有泥土裏生長的氣息!

婆婆是壹個善良的老人,也是有著中國傳統思想的人,她信奉著天地有神,過年是要燒香拜神的。正月初壹淩晨5點,我們就早早的起床,婆婆是要給家裏的天地諸神上了供品的,再點上高香,虔誠地磕頭,請神保佑壹家平安。對這些習俗不懂,也就壹直悄悄的不說話,只管幫忙拿壹些東西。

每年春節起來,婆婆都要忙活壹個多小時才放了鞭炮,吃到水餃的。老人家願意這樣操持,我們也只有樂意陪她忙活了。吃過飯,就要去近門的鄰居家拜年了。轉壹圈回來,也走得暖暖和和的。春節中午,壹家人要在壹起吃飯的,家裏的小孩子越長越大,飯桌也變小了許多。年味裏多了壹些熱鬧的氣息,還多了婆婆的叮嚀。不習慣農村的冷,婆婆說,早上不用起早,做好了飯再起就行。壹年中在婆家住的時間也就這幾天,所以也會盡力做壹些能做的事,臟壹點累壹點也無所謂。壹個年假在婆家是住了大半時間的,或許是相處的時間總是感覺短暫的,婆婆還總會嫌住的時間太短,不願意我們太早回城裏,讓她來城裏住幾天,她會說,家裏這麽多年貨,還有親戚要來,出不去的。

吃了湯圓,過了正月十五,才算是真正的過完年。正月十五,也叫元宵節,超市裏就會叫賣湯圓,“賣湯圓賣湯圓,玄哥的湯圓是圓又圓,壹碗湯圓滿又滿,三毛錢呀買壹碗”這壹天我們會在超市買了湯圓回婆家,晚上喝了湯圓再回來看煙花。常常會感嘆煙花的美,稍縱即逝,絢爛地開放,燃燒了自己,美了別人的視線。元宵節這天,廣場上還會有猜燈謎,成群結伴的人們來來往往著,似乎還在年的氣息裏沈醉著。

似水流年裏記下壹些流水的文字,和年味有關的文字,也許是和心情有關的文字,在我狹小的世界裏;在我所生活的魯西南小城裏,壹年壹年就這樣度過。或許年年如此,風景相似,或許是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讓昔日濃濃的年味淡了許多,年味更多的是壹種親情的向往,向往著家的溫馨;向往著生命的源泉所在,年,家,親人,漸行漸遠的年味,過濾了許多物質的元素,卻沈澱了親情,給生活的奔波找壹個溫暖的借口,那就是回家過年,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