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畫是與工筆畫相對而言的壹種畫法。它要求用粗放、簡練的筆墨,畫出對象的形神,來表達作者的意境。據傳唐代的時候,玄宗命令畫家李思訓和吳道子,壹起在大同殿描繪嘉陵江的山水。李思訓是擅長工筆重彩的,他用了幾個月的工夫完成這幅壁畫。吳道子則在壹天之內就畫成三萬余裏的嘉陵山水,這可以想象,他不可能用工筆重彩的技法來畫,壹定是比較粗放、簡練的。這說明那時的繪畫已經有了工筆、寫意的區別了。到了宋代,蘇軾提出“士人畫”,主張畫畫“不求形似”,而應寫情寄意,以表達作者主觀的思想感情。他留下的繪畫作品只有壹幅《枯木圖》,畫壹株枯樹、壹塊頑石,石後露出壹、二枝竹子,樹下幾根細草。這幅畫抒發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思想感情,但大書法家卻給以極高的評價,說枝幹“虬屈無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元代以後,筆法簡練、造型生動、酣暢淋漓、講究意趣的寫意畫大盛。
這樣,寫意畫就同遵守傳統、恪守法則的工筆畫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兩大派,長期地在畫壇上爭相輝映,代代地相傳下來。
中國畫講究”境中有象,象外有境,境由象生”.無論工筆或寫意均註重,形神兼備的美學思想.
而工筆註重形似 寫意註重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