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不見形相的東西。
《老子》:“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河上公註:“無有,謂道也。”
《呂氏春秋·審分》:“清靜以公,神通乎六合,德耀乎海外,意觀乎無窮,譽流乎無止,此之定性於大湫,命之曰無有。” 高誘 註:“無有,無形也。道無形,無形言得道也。” 道家術語之壹,與有有並列。
在老子與莊子所留的文字當中,常提到無有與有有。道家以道生壹,壹生二為根本,認為道的存在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不知道何時開始,也不知道何時結束,言外之意就是超出有限的範圍,找不出邊緣與起始點,就是說是無限的,這與當今的宇宙有限論截然相反。 當我們去感受道的所在的時候,隨機產生了二。比如物體以及物體所在的環境的組成的二,比如人評論壹個物體時得出的結論與物體本身組成的二等等。這都是通過具體談論的二。但是對於道而言,卻是道生無、無生有,道這個虛體生出來的二就是無和有組成的。人們說道是虛化的,其實是指道所生的無而言的。其實無生出有後也就看得見摸得著了,所以說道也是有。
大致說了下無與有,就不難理解無有了。無有就是無的存在的意思。 至於道家的無是什麽意思,就很難用語言說清楚了,因為“無”距離道的核心最近,道的核心又是虛,到了虛這個深度已經無法用語言描述了,更多的是身體與心神的體會方能了解壹二。人們常打交道的是有形的世界,不難理解有有,容易接受有的存在,但是對於有是如何和產生的,往往不去關心。大體說下吧,懂得賺錢的只能做生意人,而懂得為何賺錢的卻是企業家。用道家來說,生意人明白有有,而企業家卻能明白無有。所以僅僅對金錢有追求感興趣的話,只能做生意人,只明白錢的意義。而想明白人生為何有意義,怎樣讓財富充實人生,怎樣讓財富意義更廣而不僅僅是錢,怎樣處理財富與個人生活與社會關系等等更深層的東西,就得去做企業家了。很明顯,企業家能對經營之道有收獲,而生意人得到的只是錢。企業家越往後迷茫越多,對人生對財富理解越深刻,給人的感覺有點“玄乎”的味道,這其實就是距離道比較近了。
舉上面的例子大體說下“無有”,得親自用身體與心神去領會才能明白,語言文字只能適當點點說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