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揚長避短的有關名人故事:《孫臏賽馬》
戰國時候,齊國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他每次和齊威王賽馬,都要押上重金賭輸贏。他們把各自的馬分為上、中、下三等。比賽時,上等馬對上等馬,中等馬對中等馬,下等馬對下等馬。由於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每次賽馬,田忌都以失敗而告終。
到比賽那天,孫臏向田忌面授機宜說:“第壹場,用妳的下等馬去同他的上等馬周旋;第二場,用妳的上等馬去對付他的中等馬;第三場,妳用中等馬對付他的下等馬。”
結果,第壹場比賽田忌輸了,第二、三場比賽贏了,最終以2:1獲勝。這下,齊威王目瞪口呆,只好眼睜睜地看著田忌得意地拿走了自己的千金。齊王很驚異,便問田忌其中的原委。田忌便如實地告訴了他,並借機將孫臏推薦給齊王。齊王通過跟孫臏交談,對他的軍事才能甚是佩服,便當下拜孫臏為軍師。
2:揚長避短的有關名人故事:馬克·吐溫從商
馬克·吐溫作為職業作家和演說家,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可謂名揚四海。妳也許不知道,馬克·吐溫在試圖成為壹名商人時卻栽了跟頭,吃盡了苦頭。
馬克·吐溫投資開發打字機,最後賠掉了5萬美元,壹無所獲。馬克·吐溫看見出版商因為發行他的作品賺了大錢,心裏很不服氣,也想發這筆財,於是他開辦了壹家出版公司。然而,經商與寫作畢竟風馬牛不相及,馬克·吐溫很快陷入了困境,這次短暫的商業經歷以出版公司破產倒閉而告終,作家本人也陷入了債務危機。
經過兩次打擊,馬克·吐溫終於認識到自己毫無商業才能,而對自己的弱點和短處要設法回避,於是斷了經商的念頭,開始在全國巡回演說。這回,風趣幽默、才思敏捷的馬克·吐溫完全沒有了商場中的狼狽,重新找回了感覺。最終,馬克·吐溫靠工作與演講還清了所有債務。
3:揚長避短的有關名人故事:胡適“破格錄取”羅家倫
北大招生,曾有壹年破格錄取壹名學生──羅家倫。當胡適批閱羅家倫的作文試卷時,激賞的給了滿分,但是翻閱這位學生的成績單,卻發現數學成績得個大鴨蛋,其他科也表現平平。但是招生委員會和主持會議的蔡元培校長,都對於破例錄取無異議,這批教授真是慧眼識英雄。
事實證明,蔡元培和胡適的決定是正確的。羅家倫不但成為“五四 運動”的得力幹將,1928 年,還以北伐少將的身份,被任命為改組 後的國立清華大學首位校長。胡適在招生會議上,力主“破格錄取”這位偏科 嚴重的考生。也算是揚長避短的典型案例。
4:揚長避短的有關名人故事: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期間,曹操為了北士卒不習慣坐船,於是將艦船首尾連接起來,人馬於船上如履平地。周瑜部將黃蓋說:“如今敵眾我寡,難以長期相持。曹軍正把戰船連在壹起,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擊敗曹軍。”於是,選取蒙沖戰船十艘,裝上幹荻和枯柴,在裏邊澆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邊插上旌旗,預先備好快艇,系在船尾。
黃蓋先派人送信給曹操,謊稱打算投降。當時東南風正急,黃蓋將士艘戰船排在最前面,到江心時升起船帆,其余的船在後依次前進。曹操軍中的官兵都走出營來站著觀看,指著船,說黃蓋來投降了。離曹軍還有二裏多遠,那十艘船同時點火,火烈風猛,船像箭壹樣向前飛駛,把曹軍戰船全部燒光,火勢還蔓延到曹軍設在陸地上的營寨。
頃刻間,濃煙烈火,遮天蔽日,曹軍人馬燒死和淹死的不計其數,此戰中曹軍傷亡過半,孫劉聯軍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曹軍不習慣水戰,而孫劉聯軍利用自己水戰的長處,痛擊曹軍短處,奠定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5:揚長避短的有關名人故事:胡服騎射
戰國時趙武靈王即位的時候,趙國正處在國勢衰落時期,就連中山那樣的鄰界小國也經常來侵擾。而在和壹些大國的戰爭中,趙國常吃敗仗,大將被擒,城邑被占。趙國眼看著被別國兼並。特別是趙國在地理位置上,東北同東胡相接,北邊與匈奴為鄰,西北與林胡、樓煩為界。
這些部落都是以遊牧為生,長於騎馬射箭,他們常以騎兵進犯趙國邊境。趙武靈王看到胡人在軍事服飾方面有壹些特別的長處:穿窄袖短襖,生活起居和狩獵作戰都比較方便;作戰時用騎兵、弓箭,與中原的兵車、長矛相比,具有更大的靈活機動性。
他對手下說:“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來如飛鳥,去如絕弦,是當今之快速反應部隊,帶著這樣的部隊馳騁疆場哪有不取勝的道理。”因此,為了富國強兵,趙武靈王在邯鄲城提出“著胡服”“習騎射”的主張,決心取胡人之長補中原之短。由於實行胡服,趙國建立起以騎兵為主體的壹支軍隊,它在戰爭中的作用即刻顯示出威力來。
擴展資料:
(1)《孫臏賽馬》是壹則寓言故事,主旨在於教育人們要避實就虛,牽制敵方的主要力量,使用智力去求取勝利。同時也警告了人們要公平對決,輸贏等壹切都要建立在規則上。
(2)馬克·吐溫(Mark Twain),美國作家、演說家,真實姓名是薩繆爾·蘭亨·克萊門(Samuel Langhorne Clemens)。“馬克·吐溫”是他的筆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測水的深度的術語。代表作品有小說《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
(3)羅家倫(1897—1969),字誌希,筆名毅。浙江紹興柯橋鎮江頭人[1]?。他是“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2]?和命名者,我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父傳珍,曾任江西進賢等縣知縣,思想比較進步,家倫幼年就受其父影響[1]?。早年求學於復旦公學和北京大學,是蔡元培的學生
(4)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壹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壹,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壹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5)“胡服”,是指西北戎狄之衣短袖窄的服裝,同中原人的寬衣博帶長袖大不相同,所以俗稱“胡服”;“騎射”指周邊遊牧部族的“馬射”,有別於中原地區傳統的“步射”。從此,使軍隊中寬袖長衣的正規軍裝,逐漸改進為後來的衣短袖窄的裝備。從而順應了戰爭方式由“步戰”向“騎戰”發展的趨勢,為國家的穩固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