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見,
何事西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
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
夜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兒,
比翼連枝當日願
①人生句:戀人之間如果能像剛戀愛的時候那樣。剛開始總是海誓山盟、卿卿我我的。如果總能這樣,就不會出現時間長了,感情淡了,甚至變心負心(秋扇見捐)的情況了。壹二句是壹體的,這兩句容易理解。
②何事句:此用漢班婕妤被棄典故。班婕妤為漢成帝妃,被趙飛燕讒害,退居冷宮,後有詩《怨歌行》,以秋扇為喻抒發被棄之怨情。南北朝梁劉孝綽《班婕妤怨》詩又點明“妾身似秋扇”,後遂以秋扇見捐喻女子被棄。這裏是說開始時相親相愛,後來卻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
③等閑二句:這兩句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故人如何理解,應該說理解成戀人、情人也不算錯,但按字面的解釋就有問題。前壹句意思我理解是相戀了很久的愛人如今輕易地變了心(就這麽就變了,幾許無奈、幾許悲哀)。後壹句的理解問題最多,我理解成:反而說情人間相處得久了,感覺無聊了,就不由得容易變心了。重點是這兩句中的故人的故如何理解,只解釋成戀人、情人還不夠吧。
④驪山二句:《太真外傳》載,唐明皇與楊玉環曾於七月七日夜,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裏盟誓,願世世為夫妻。白居易《長恨歌》:“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 對此作了生動的描寫。後安史亂起,明皇入蜀,於馬嵬坡楊玉環賜死。楊死前雲:“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又,明皇此後於途中聞雨聲、鈴聲而悲傷,遂作《雨霖鈴》曲以寄哀思。這裏理解成李楊二人當初發願立誓,後來雖然壹方為壹方而死,也不生怨。 比喻感情忠貞,至死不渝。
⑤何如二句:何如:怎麽樣?理解成比較好象不合適。薄幸:這裏未必是否定批判,古書中的此詞多是愛語,相當於現在的“冤家”。當初的誓言就這麽算了。引用七夕長生殿的典故,譴責薄幸郎雖然當日也曾訂下海誓山盟,如今卻背情棄義!
關於詞牌,有人說疑為納蘭自度曲,這個恐怕未必。有這樣的解釋: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始見《花間集》韋莊詞。有不同體格,俱為雙調。但《太和正音譜》謂:《花間集》載《木蘭花》、《玉樓春》兩調,其七字八句者為《玉樓春》體。故本首是為此體,***五十六字。上、下片除第三句外,余則皆押仄聲韻。
輯評
壹、於在春《清詞百首》:“題目寫明:模仿古代的《決絕詞》,那是女方恨男方薄情,斷絕關系的堅決表態。這裏用漢成帝女官班婕妤和唐玄宗妃子楊玉環的典故來擬寫古詞。雖說意在‘決絕’,還是壹腔怨情,這就更加深婉動人。”
二、盛冬鈴《納蘭性德詞選》:“決絕意謂決裂,指男女情變,斷絕關系。唐元稹曾用樂府歌行體,摹擬壹女子的口吻,作《古決絕詞》。容若此作題為‘擬古決絕詞柬友 ’,也以女子的聲口出之。其意是用男女間的愛情為喻,說明交友之道也應該始終如壹,生死不渝。”
壹般認為:詞題說這是壹首擬古之作,其所擬之《決絕詞》本是古詩中的壹種,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訴男子的薄情,從而表態與之決絕。如古辭《白頭吟》:“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唐元稹有《古決絕詞》三首等。這裏的擬作是借用漢唐典故而抒發“閨怨”之情。詞情哀怨淒惋(婉),屈曲纏綿。汪刻本於詞題“擬古決絕詞”後有“柬友”二字,由此而論,則這“閨怨”便是壹種假托了,這怨情的背後,似乎更有著深層的痛楚,無非借閨怨作隱約的表達罷了。故有人以為此篇是別有隱情,無非是借失戀女子的口吻,譴責那負心的錦衣郎的。
我理解的情況未必如此,這裏的柬友應該是寫給壹位朋友,根據納蘭的性格和詞風,這首詩恐怕是為安慰壹位失戀的朋友所做,當然失戀的應該是個男性,這裏是從女性的角度寫壹首詞來安慰朋友。最後兩句明寫女子遭遺棄後的抱怨,暗寫當初兩人山盟海誓,而女子如今負心。當然最大的可能是當初兩人訂有私情,而後來女方迫於某壓力,不得不另嫁他人,而男方無法接受,所以作者勸他,寬慰朋友接受現實,並引用典故說明感情的事自古如此,要多想開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