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鬼節吃什麽能辟邪? 中元節的六大傳統食物

鬼節吃什麽能辟邪? 中元節的六大傳統食物

鬼節也就是中元節,每年農歷的七月十五。雖然現在我們不推崇封建迷信,但壹些傳統的習俗了解壹下也無妨。壹般來說,鬼節這壹天很多人都會給逝去的親人燒紙錢寄托哀思。那麽,鬼節吃什麽能辟邪妳知道嗎?我們壹起來了解壹下中元節的六大傳統食物。

 壹、鴨子

鴨子

鬼節吃什麽能辟邪?在廣西地區在鬼節這壹天會選擇吃鴨子來辟邪,鴨——“壓”,有壓驚,壓住鬼魂之意,況且鴨爪呈耙狀,易把鬼的衣服抓掉(大概怕積下惡怨,不肯回到原處)。還有壹種說法是傳說去世的祖先會在中元節這壹天回家探親,要過奈何橋,但沒有船過不了。於是,活著的人要送些鴨子下去,好讓鴨子遊泳載他們回來,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傳統,壹到鬼節就吃鴨子。後來,則被不同地方的人們賦予了各種各樣的傳說,大體上就是驅魔辟邪之意。

 二、包子

包子

江西人在這壹天會選擇吃包子來辟邪,傳說在從前法師哎吉安做法術時,向臺下撒包子和水果等壹些事物,而壹個久未懷孕的女子搶到了包子,第二年便懷上了孩子。所以鬼節吃包子也就了早生貴子,生兒子的寓意。而小孩子吃包子則有平安,壹生免受驚嚇的意思。

 三、花饃

花饃

山西地區在鬼節這壹天會選擇蒸花饃,晉北地區最烈。,這壹天妳肯定會看到各家各戶忙裏忙外的蒸花饃,壹家蒸花饃,四鄰來幫,並且輩分不同,花饃的形狀不同。家裏輩分小的要吃平型花饃,表示希望家裏的孩子不要忘記長輩們的養育之恩,平輩的則要成魚型花饃,寓意年年有余,而長輩們則要吃成人型的花饃,也就是面人,寓意兒孫滿堂、福壽雙全。

 四、餃餅

餃餅

鬼節吃什麽能辟邪?在浙江臺州市天臺鬼節這壹天他們都會吃餃餅,因為傳說餃餅是濟公在國清寺時,見每壹餐都剩下很多菜,為避免浪費,他就把剩菜裹在炸過的卷皮裏,留著下壹餐吃。所以吃餃餅素有向佛從善,勤儉節約,年年有余等深刻寓意。

制作餃餅筒,要先將餡炒好放在壹邊備用。常見的餡有豬肉、豬肝、雞蛋絲、豆腐皮、冬筍、豆面、芹菜、豆芽、海帶、魚幹等。再將事先準備好的面粉往“鏊”上糊,糊成壹張薄薄圓形的皮(糊拉汰皮)。最後將食材按順序裹在糊拉汰皮裏,要做到不能裹得太“胖”,也不能裹得太“瘦”,否則就不好看了。餃餅筒包好了也要放在“鏊”上煎壹煎,壹直要煎到外表皮呈金黃色並油光發亮。

 五、扁食

扁食

在江蘇省的東縣鄉,很多鄉民在中元節當天都會吃扁食(壹種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現在也有人把扁食叫做餃子,其實扁食和餃子大不相同。扁食和餃子的區別,首先在皮,其次在餡。

以皮而論,餃子皮較厚,而扁食皮薄如蟬翼,晶瑩剔透。餃子餡少,小到只有大拇指那麽點,因此餃子的個頭也比較小,壹碗餃子雖說也有十多個,但在碗中卻只占到三分之壹,其余全是湯,並且餃子的餡較為單壹,多為豬肉加些素菜和調料。而扁食就大不壹樣了,不僅肉類、菜類均可入餡,連雞、鴨、魚、蟹、饊子、嫩黃豆等等都可入餡,且特別講究搭配,雞脯配芹菜,豬肉配薺菜,雞蛋配韭菜等等。

 六、瀨粉

瀨粉

在中元節那天,東莞有吃瀨粉的習俗,而且幾乎在整個東莞都通用。當然,不同片區,吃瀨粉的方法還是有所不同的。瀨粉,是東莞人壽宴的傳統食品,寓意長長久久,多福多壽。

東莞最出名是燒鵝瀨。燒鵝瀨,最講究的是壹鍋美味的高湯,那得用整只雞、大塊肉、大塊骨,加許多特種藥材和香料熬制。吃的時候,將瀨粉在熱水中燙壹燙放入碗中,然後加上壹大勺高湯,粉面再鋪上壹層皮脆肉嫩的燒鵝。

以上,就是我為妳介紹的中元節的六大傳統食物。鬼節吃什麽能辟邪?其實,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並沒有統壹的標準。下面,我們來說說鬼節的傳統習俗。

 鬼節風俗

鬼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之壹。前面,我已經為妳介紹了鬼節吃什麽能辟邪。下面,我們壹起來了解壹下鬼節的壹些風俗。

 壹、鬼節的由來

中元節

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便是中國壹年壹度的“鬼節”中元,佛教中稱為“盂蘭節”。相傳到了這壹天,閻羅王就會打開地獄之門“鬼門關”,讓關押的鬼類出來自由活動,直至七月結束才回歸地府。因此,民間便盛行在這段時間對死去的親人進行拜祭招魂,燒冥錢元寶,紙衣蠟燭,放河燈,做法事,以祈求祖宗保佑,消災增福,或超度亡魂,化解怨氣。

許多人都不知道中國“鬼節”的由來,實際上,“鬼節”源自佛教“盂蘭盆會”。相傳釋迦牟尼的弟子目連尊者在未得道前,父母雙亡,他十分思念自己的母親。等到修成之後,他便用天眼通察看地獄,尋找自己的母親,結果發現母親已墮入餓鬼道,食物入口,便化為熊熊烈火,苦不堪言。目連很心痛,便去向師尊釋迦牟尼請求解脫之法。釋迦牟尼訓示道,由於妳母親生前罪孽深重,死後墮入餓鬼道,萬劫不復,如要解脫,非妳壹人之力可為,須集合眾人力量,方可化解。於是目連歷盡艱辛,廣集僧眾比丘,於七月十五日做了壹場盛大的法會,超度地獄亡魂,終於使母親脫離苦海。

盂蘭盆是印度梵語。“倒懸”的意思,本來這個節日與中國的中元沒有關系,但剛好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中元地官赦罪日也在這壹天,於是“盂蘭盆會”的故事與中元相融合,並加入許多中國化的元素,比如與儒家的孝道思想結合,形成了具有教化作用的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中元鬼節。

 二、鬼節的習俗

 放河燈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壹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燈,尤數黃河裏放燈壯觀。晉西北的河曲縣城,緊臨黃河。河道開闊,水流平緩。每到七月十五夜晚,全城男女老少齊集黃河岸邊的戲臺前廣場,競觀河燈。

 祭祖

祭祖節在陰歷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那時盛夏已經過去,秋涼剛剛開始。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祭拜的儀式壹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並不局限於特定的壹天。

 祭祀土地和莊稼

莊稼

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後,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壹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後土廟進行祭祀。定襄縣民俗將麻、谷懸掛門首。

 面塑

七月十五節前,民間婦女盛行面塑活動,晉北地區最烈。壹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首先根據家庭實有人數(包括出嫁的女兒及女婿、外孫,另過的兒子及媳婦、孫子等等),給每個人先捏壹個大花饃。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型,稱為面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