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麽不講普通話
”這個答案很無聊,對,我只能用這種無聊的答案對付這種無聊的問題。在我記憶中第壹次問這個問題的人是壹個軍人。那時候我還在上小學四年級,學校在準備運動會的儀仗隊表演,從部隊請來了給我們訓練的大兵。大兵和我們這些小娃娃處的都不錯,訓練之余我們就聊天攀談。就是在壹次聊天結束時,這家夥不知怎麽忽然冒出這麽壹句來“妳為什麽不講普通話?”,還指了指學校墻上赫然刷著的標語“請講普通話”,我記得當時的回答,“我這是最標準的普通話了。”我在青島上學的年代,普通話不想今日這麽有市場,特別是在日常口語中。用普通話交流僅限於課堂上,平日裏大家壹水兒標準的青島腔。我想原因有這麽幾個,首先那時學生家長受教育的程度普遍都不高,本身自己就不講什麽普通話,感覺也沒有必要強求子女在平日裏講普通話(聲明:是否講普通話和受教育程度無關,只是很多人被教壞了,認為講普通話是壹種文明的表現,自己講不算,還逼別人講,這種反人類、反文化的罪行,我將痛批之);其次,在學校裏,課堂上壹般都使用普通話交流的,但課下老師不會做額外的強制要求。有時上課也背不住有哪位猛哥悍姐,硬飈青島話,用青島話讀個課文啥地。每有這種情況發生,老師總是會盡責地在最後加上壹句,在課堂上請使用普通話,然後是大家壹片笑聲;再者,那時青島的外來人口也不像今天這麽多,大家用外祖母語交流沒問題(漢語是母語,家鄉話是比母語還母語,故稱外祖母語)。如今同學聚會最過癮的就是和小學同學、初中同學,語言絲毫沒有收到任何沾染,大家壹口地道的青島話,還是老市南口音,倍兒有面子,妳要是李滄區口音都不好意思開口打招呼。大家飈的都很High。青島是壹個美麗的城市,惹來了許多人對他的向往,所以她也成了壹個“移民”城市,自從有這個城市起,就不斷有外地人泊來,所以青島人的人口構成很復雜,不過還是以山東境內青島市區周邊的居民為主。以我家來說,我都不算是純種兒的青島人了。我祖上是定居青島的,以前老戶口本上,籍貫寫得“青島市嶗山縣棘洪灘鎮南萬村”,那是我的老老家。祖輩從村裏出來,在青島市安了家,父輩們算是在城市裏長大。之所以說我種兒不純主要是因為我媽。我姥爺老家是日照人,我姥姥家是膠南人,所以我是青島、日照、膠南的“混血”。放眼望壹下我們家父輩們的配偶就都——不是青島人了。復雜的人口,構成了青島獨特的語言文化。壹個比較突出的特點就是語言很豐富。在大學裏同學以山東人居多,我漸漸發現許多非青島地區的方言土語,在青島話中也有有,所以很多詞語他們彼此之間聽不懂,我卻知道。我不是語言專業的人,對青島話的內涵也就只見此壹斑了,深了也搞不清。我個人是個喜歡方言的人,很留意不同地方不同的方言,很喜歡通過別人的口音去辨別,他們的來路。甚至註意到不同地方的人,他們講普通話是什麽樣的,總結其特點,像廣東、閩南、江浙人說普通話的強調電視上都司空見慣,我自己獨特發現的是安徽人和山東煙臺地區說普通話的特點,不能說猜得百發百中,但是壹旦聽出來,八九不離十。壹方水土養壹方人,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方言,這些方言中隱含了各地不同的歷史,我相信這其中是有文化價值的,但好像很少有人註意保護。壹次在壹本雜誌中看到壹篇論方言的文章,也長了些見識。特別是文章中提到天津話形成的歷史,竟和我日常生活中的感受不謀而合。天津話我們聽起來感覺特別的幽默,很貧,我有時喜歡模仿,但學著學著就往煙臺話中串,我發現兩種方言確實很相近,但是沒有根據。從那篇文章中知曉,天津人主要以山東龍口和安徽的移民構成,所以從我的體會來看,天津話有些像煙臺話就不足為奇了。方言中不僅蘊含了歷史,也體現者不同地方人的性格特征,每當妳聽到不同的方言總會聯想到特定的生活情景,讓妳忍俊不禁。壹聽北京話,就是壹副善侃勝聊的腔調,妳總會想到那生活在市井之間,皇城根下,喝著大碗茶,聊著深宮軼事的侃爺們;天津話那股貧勁兒,透露著這方人的幽默和獨特的生活視角;東北話,能看到粗獷剽悍和艱苦生活環境下,那種狡黠的樂觀,又很滑稽;上海話透露著精明和瑣碎、陜西話透著爽氣和莽撞、四川話慢著透著閑適,快語透著血性……這些豐富的方言讓生活變得鮮活靈動。方言絕對是壹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值得我們悉心呵護。言歸正傳,說說俺為啥不常講普通話。我不是反對說普通話,提倡都用方言交流,我是對那些蔑視方言、排斥方言者的氣憤(或說生活中蔑視、排斥青島話的那幫人。特別有壹些單位領導囂張著自己的特權,竟然拿著普通話說事兒,可笑!)首先,“請妳講普通話”我認為這是壹件“政治,不正確”的事情,就是說是政治上的正確。普通話是壹種官方語言,推行他是為了便於交流,不影響重要的事情,避免壹些不必要的生活失序。特別是像中國這麽大的國家,這麽多的方言,不是所有的方言都以北方語言為基礎,有些確實很難拿來交流。我有個同事江西的,據說他們那隔條河、隔座山,說話都不壹定能懂。但這並不代表,這普通話多麽神聖多麽不可侵犯,高方言壹等,只是大家約定的壹種語言表述方式。推行官話和通用語古來有之。近代,在辛亥革命之後,為了發展中國的經濟、文化,在中國也開始推廣國語。國語這個詞在民國時期得到當時政府的承認,成為民族***同語的壹個正式稱呼。據說當時有兩種備選語言作為國語:所謂普通話和粵語,議員們來決定選擇哪壹種語言。據說最後以壹票之差(另壹說三票),“粵語”落選了,要不然我們今天壹見面就是“雷耗(妳好)”“返屋企”“灑灑水”之類的鳥語。其次,當下的外來者對青島話的不齒,使我的感情受到了傷害,我故而更憤怒。青島是我的家鄉、青島話是我的外祖母語,我對這兩者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的不齒就傷害到了我。現在青島的外來人口越來越多,城市也隨之膨脹浮躁,現在的外來人口,我估計要占到七成以上。青島人向來樸實好客,並不排外,來了我們歡迎,不喜歡就請妳離開。當然,在哪個城市生活都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難免受到委屈和挫折,人在這時候往往會將這種不滿投射到他們生存的環境之中,他們不敢當面指責領導自己的領導,大罵自己的上司,他們就開始抱怨,說他們謀生的城市這不好那不好,房價貴、交通不便利、吃的不順口等等諸如此類,最後地方口音也逃脫不了幹系。還有幾位不會當領導的領導卻會做官樣,有事沒事兒地就想擺弄壹下自己的特權,展示壹下自己螢光般的威力“口音要改改。”去妳媽的,不願意聽給我滾!毛澤東、鄧小平都不說普通話,偉人!普通話本來就是以北方語言為基礎的官話,敢說聽不懂,少裝孫子。我承認,我對普通話是有偏見的,不管這種偏見有多少合理成分,反正我現在是沒這種想法。我認為普通話在生活中有相當大的欺騙性和虛偽性。我們有壹種普遍的認識——說普通話是壹種文明行為的表現,說方言是粗俗的。雖然這沒有什麽道理,但人們都有這種潛意識。可能是因為它是壹種官方語言,官方就代表的另壹個階層和另壹種特權,這個階層和特權有知識的人(我們認為的文明人)比較容易進入,所以就造成了人的這種認識。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也曾經有這種認識,當看到壹位口操普通話,帶著小眼鏡的同學,心中很仰慕,甚至對他的出身、家庭都有著美好的想象。可後來發現,根本不是那麽回事,這是壹件和品德、精神文明程度毫無關系的事情。也不知為啥,青少年成長中碰到的這類家夥行徑也大都很惡心,他們喜歡口操普通話來偽裝自己,從小就攻於心計,揣測俗人的心態,迎合俗人的口味,所以惡心也就不足為奇。特別是隨著中國城市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人們都向往城市的生活(其實古往今來都是如此),特別是大城市的生活,人們的出身的城市也成了劃分人的壹個標誌。城市人意味著見過世面、時尚、不土氣、思想開放等等,特別人又是壹種虛榮的動物,喜歡攀比,所以那些羞於自己故鄉的人不喜歡暴露自己來路。“方言”是壹種是說明妳來路的最直接特征,但普通話就可以消除這種差別。妳很少聽過北京人要刻意掩飾自己口音,那“兒”話音飈的格外高,就怕妳不知道他是北京的,盡管現在北京周邊地區的人們已經把北京話說得個荒腔走板;還有上海人,甚至在明知妳聽不懂,即便是在開正式場合的多方交流會的時候也說上海話,這個確實欠揍,為了客觀期間也必須要指出來。我大學有壹位同學,老家是山東某地區的,但是據說她北京有個什麽親戚,平日裏說話恨不得說得比北京人兒還像北京人兒呢。語言交流以達成交流的目的和效果為準則,雙方聽得懂,感到舒適,我認為說什麽話無所謂。在我高中畢業以前不知道青島話外地人會聽不懂,感覺發音都差不多,只是語調不壹樣。高中畢業後在家旁邊的壹家飯店打工,小飯店,老板倒是沒有強制我將普通話,就是叮囑我說話的時候要慢壹點,否則外地人聽不懂。那時候我才曉得,原來語調語速上的差別也會帶來交流的困難。到了大學之後同學大部分是山東人和北方人,所以平日裏也基本講青島話。剛入學那會兒,不知為啥有壹種可笑的擔心:周圍的人都不說青島話,語言環境沒了,我會不會時間久了以後青島話就說不標準了?我的擔心最終還是落空了,人的語言機能沒有我想象的那麽脆弱。大學畢業時在北京和我的壹個小學同學相聚,大家青島話相向,旁邊他的壹位同學說,我的口音比我那位同需要要重好多。有壹段時間放寒暑假回到青島,忽然有壹個奇特的發現,周圍人說的青島話忽然變得別扭,不順耳了。起初我以為是我就不再這個環境中,乍壹回來需要有個適應的過程,後來逐漸發現不對,他們說的確實有問題,他們是後來“學的”。現在的城市動輒就要搞大都市,市區的範圍日益擴大,很多以前我們認為不是青島的地方也屬於青島了,人口流動也頻繁起來,很多人不甘被定性為青島人所說的“老巴子”,所以趕緊改口。(其實現在還有什麽“老巴子”不“老巴子”的,這句我們小時候成天掛在嘴邊說的口頭語早就不說,在我自己的口中幾乎絕跡,因為周圍全是“老巴子”,妳說誰呢,妳就是想說也不敢了。“老巴子”,是青島人對鄉下人的蔑稱,後來發現“巴子”壹詞來源於上海話)。工作後,我硬朗的作風依然沒變,在單位進進出出的還說青島話,開始沒有發覺有什麽不對,因為太習慣了。後來漸漸發現了問題,竟然有人看不順眼,至於原因前面說了好多了。我最氣不過的是個別領導,又不是交流工作,工作之外不自覺說兩句青島話也有意見,忘了他自己在哪兒了?憑什麽決定我要選擇什麽話和妳交流,妳以為妳誰?特權耍慣了,這事兒也他媽想做家長。當然我也不是硬朗到不可收拾,只是對幹預我私下生活的人看不慣,現在說普通話多多了。在公司至少和領導還是將普通話的,畢竟是工作,他們也好這口兒。和公司外的人交流壹水兒全說普通話,這也是我的原則。不過在山東境內例外,要看對方普通話的水平,根據情況而定。有時妳說對方也逼著自己說,但是說出來的那話,讓妳渾身不自在,對方自己也肯定不自在。遇到這種情況,我就盡量讓大家都回歸到正常人。其實說普通話也是個習慣,現在講的多了,有時別人和我將普通話,我也不自覺地變普通了。我說青島話最本真的理由就是,這是我最能熟練駕馭的語言,我的喜怒哀樂,只有用這種語言才能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其他的語言都不行。我也想讓出現在妳面前的我是壹個真實的我,但是發下別人並不太在乎。其實,妳仔細觀察壹下,那些樂於,不羞於說自己家鄉話的人大都很性情的,比較好交往。這有時也成了我用來試探對方的壹種工具。很多人在和我說話的時候,在我帶動下不自覺地說起了外祖母語。壹部《瘋狂的石頭》,讓青島話出盡風頭,讓很多人都認識了青島話。壹位新疆的客戶打電話時戲稱,壹聽到黃渤的聲音就想到了我(其實這說法讓我很尷尬,讓我領導知道了還以為我在客戶那也說青島話,根本不是那樣的)。作為平民的我,也為青島話增光不少,很多人也喜歡聽我說青島話,從我身上認識到了我們青島人的爽氣。我說青島話也沒那麽難聽,壹次我大學的壹位女同學到青島來玩,相聚時,她說,我來青島目的之壹就是來聽妳說青島話。聽聽,真他媽的會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