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我對社區的思考

我對社區的思考

從14年前做BBS,到現在的快手,我真是和社區有緣,也確實喜歡。

做死過幾個社區之後,我就不敢再碰這玩意兒了,知道自己能力不夠。再看業內,近十年死掉的社區壹大把,就剩少數幾家艱難的活著。知乎keep小紅書豆瓣也都在過商業化這關,否則也不敢說成功。這事確實很難。

目前做得比較好的社區就是微博和快手。得出這個結論之前,有個問題是這倆產品算社區嗎,或者說啥是社區。

十幾年前我認為社區就是BBS論壇,以及那時比較火的概念叫web2.0、SNS。隨著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對社區的界定也有新的解讀,從產品形態角度來看也更泛了。

以某種介質為交流載體,可沈澱社交關系的產品形態,就是廣義的社區。

這裏的介質可以是圖文短視頻等內容,如微博快手;也可以是搭訕這樣的行為,如陌陌。

這裏的社交關系,可以是熟人,如朋友圈脈脈,也可以是陌生人,如陌陌探探。

我認為壹個互聯網社區的終極形態,就是把線下的城市、國家搬到線上來,真正做成壹個包容性和多樣性極強,又具備社交元素的平臺。從人的層面說,這個平臺上有各行各業各個階層的個人,也有個體組成的群體,且群體之間保持著聯系;從平臺角度說,具備比較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可以承載人和群體的功能。

舉個例子,北京這個城市就有很好的包容性、多樣性和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我這樣的IT民工,聚集在北邊,中關村上地西二旗;像文化創意金融這樣的從業者,多在東邊,朝陽門國貿啥的。不管妳是做什麽行業,什麽階層,都可以在北京找到自己的位置。

從社區的「基礎設施」來講,北京這個城市治安很好,很安全,這是社區最基本的要素。然後也有很多「功能」來承載社交,比如公園、商場、飯店、酒吧KTV健身房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經濟體制等等,社區vs城市這個話題展開說就很長了,這裏點到為止。不討論北京的好壞,只是用來舉例。

這兩天看完了《社區運營的藝術》這本書,強烈不推薦,我只是邊看邊思考社區到底是什麽,該如何運營。借著這本書的時間,把自己之前對社區的認識再打碎、叠代和重組。

我在想,做事要抓核心抓重點抓源頭,那麽做好社區這件事,最關鍵的是什麽?

思考的結論是: 做好社區最核心的是建立用戶的歸屬感。歸屬感會帶來用戶忠誠度和粘性,是壹個優秀社區的核心競爭力。

歸屬感這個概念比較虛,可拆解為以下幾個事:

1.社區的使命願景價值觀

2.安全和可信賴的社區環境

3.社會資本在用戶之間產生

4.有屬於自己社區的故事

咱們壹個個說:

1.社區的使命願景價值觀

這是有公司創始人制定,並自上而下落地執行的,要貫徹到公司的方方面面,不僅是產品,還包括企業文化。

舉個例子就明白了。以下是快手創始人程壹笑在媒體上的壹段話:

快手這家公司為什麽存在,就是希望可以連接社會上被忽略的大多數,快手不是為明星存在的,也不是為大V存在的,而是為最普通的用戶存在。普惠是壹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普惠最根本的邏輯是,我們覺得每個人都值得被記錄,不光是明星和大V的生活有需要被記錄,普通人的生活也是值得被記錄。

我們希望用戶在快手上得到幸福感。幸福感怎麽理解呢?壹個用戶關註了壹個有意思的人,或者理解了什麽事情或者是道理,通過理解獲得了成長,或者是得到了***鳴,這都增加了用戶的幸福感。

這段話就是快手這個社區的價值觀,公平普惠。這不是說說而已,還體現在產品的各個環節。比如快手裏看不到熱門榜單或用戶排行榜,每個作品在快手都有被曝光的機會等等,這是壹個真正去中心化的社區產品。

在做這個產品的時候,全公司都在遵守和信奉這個價值觀,讓社區有了自己的魂,也是這個社區產品的戰略支點。

社區的文化和調性,就像壹個人的氣質,是內在的東西,是精神層面的力量,很重要。這是被使命願景價值觀所決定的,是最初預設好的。

現在回頭看豆瓣興衰這十幾年,經歷這麽多,可文青的氣質壹直沒變過;微博也仍然是媒體屬性的綜合社區,只是重點方向從大V到了短視頻,又到了垂類網紅;知乎雖然抖機靈的越來越多了,但不影響自己知識社區的定位,還是妳不寫壹大堆都不好意思往上面發。

這些的源頭,就是社區的價值觀,就好比在壹個人小時候,就決定了他長大後會變成什麽樣。

2.安全和可信賴的社區環境

這是做社區必須要做到的基本項,雖不是加分項,但足以讓妳斃命。包含兩層意思, 首先是要安全,這個社區要安全的存在,也要保證用戶的個人信息安全,不被泄露。

社區因違規被關停的案例也不少,就不舉例了,打擊都是致命的,所以務必要合規運營。

個人信息安全的問題有多嚴重,看看Facebook就知道了,也不再贅述。這都會讓妳失去用戶的信任,信任沒了,社區也就散了。

所以,社區的安全就像上文中提到的城市的治安,可能不會是亮點,但會是必要條件。

其次要治理好社區,維持秩序,獎優罰劣。 知乎的壹位負責人對此有壹個很有意思的比喻,她說:我待用戶如初戀,用戶看我是物業。

具體治理社區需要做什麽事,引用知乎這位負責人說的壹個例子:

這類工作,在社區量級小的時候,普通的社區運營人員就可以兼任了,依賴的是運營人員的權威形象和影響力,不管多嚴重的事,吵架出走什麽的,只要這個運營人員出面說句話,都得給面子聽著,有點像「老大」。

但用戶量級大了之後,就要有獨立團隊負責了,而且這種靠老大說話的管理方式也行不通了,所以就要靠規矩。運營人員就是這個規矩的制定者和執行者,更像法官和警察。

3.社會資本在用戶之間產生

啥叫社會資本,用人話說就是人和人之間的積極相互作用的統稱,體現為信譽、權威、道德規範等形式。

邏輯是這樣的,用戶之間相互作用,會沈澱社交關系,才會產生社會資本。產生的社會資本越來越多,對社區的歸屬感就越強。

妳可以理解為,妳在這件事上付出的精力或物力越多,就會越在乎這件事,直到不能自拔。做社區就希望用戶在社區裏付出的多,這樣就會有歸屬感和粘性。

舉個遊戲的例子。

男生在遊戲裏遇到壹個女孩,答應晚上十點帶她去打副本,女孩特別開心的誇男生「真好」。

這時候男生在遊戲裏對女孩有了承諾,為了維護個人信譽,晚上壹定要按時上線,這樣就能保證自己在遊戲裏的權威形象,還遵守了自己在現實社會中遵循的「說話算話」的道德規範。

男生在遊戲裏就產生了社會資本,他對遊戲的投入程度就會更深,歸屬感就會更強,那麽男生在遊戲裏付費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再舉壹個微博的例子。

微博希望用戶多去關註垂類大V,如張大奕,而不那麽在乎用戶去關註迪麗熱巴這樣的明星。

因為頭部明星不多,只能吸特別死忠的粉,且微博對明星掌控力很差,明星發什麽、什麽時候發,主要是看自己情況而定。

垂類大V就不壹樣了,首先量級很大,內容生產量和活躍度也大,更願意配合微博官方,也會絞盡腦汁服務粉絲。在這個過程中,垂類大V的粉絲就會產生社會資本,對微博的依賴度就會更高,這些都是明星給不了的。

深耕垂類之後,微博的DAU和變現都漲了,就是因為通過垂類大V覆蓋了海量用戶,用戶不僅離不開微博,且頻次也越來越高。

社會資本的產生,是運營參與最多的壹件事了。如果覺得這個說法不接地氣,再具體壹下就明白了。

做增長時講的aha moment,在Facebook身上就是7天內加10個好友,在Dropbox就是上傳第壹個文件。會發現加好友、上傳文件、閱讀文章/視頻這樣的行為,其實就是社會資本產生的具體落地點。同樣,在社區裏做榜單或優質內容推薦也是壹樣的道理。

具體的落地步驟:

首先,完整的畫出產品的核心功能流程圖,且能給出這個社區運轉的內在邏輯。

其次,在這個流程圖或內在邏輯裏,找到幾個關鍵的節點。比如發布壹條Twitter,是最重要的關鍵環節。

然後,從運營角度出發,給出提升這個關鍵環節的具體措施。比如要讓更多人發Twitter,就要做分品類的做頭部作者運營、做熱點事件的話題引導、做不同時間和地點的場景觸發。

簡單這三步完成後,運營框架也就出來了。切記不要壹上來就嚷嚷著做活動做用戶,不能跳過決策邏輯而壹頭紮到執行細節裏,因為有可能妳的方向都是錯的,越努力越差勁。

4.有屬於自己社區的故事

這句話有點江湖,像是說流傳著爺的傳說,確實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互聯網有很多梗、熱詞、草根火起來,壹般都是出自某個社區,然後在全網流傳,這就是屬於自己社區的故事。

比如鬼吹燈和明朝那些事,最早就是在天涯上開始連載的;屌絲這個詞是從貼吧出來的;新浪博客的代表人物是徐靜蕾和韓寒;網易跟貼也有元芳怎麽看和去年買了個表;快手的老鐵666和手工耿的發明等等。

這些都是從社區裏流傳出來的故事,首先說明這個社區裏有很多故事可供篩選,引爆的只是其中壹個;其次說明社區裏的故事都有獨特的社區文化,從某個角度講也是文化輸出,這些都能印證這個社區的成功。

除此之外,還想說壹下爆款。

爆款的本質就是社區的壹個故事在全網範圍的傳播,可能是運營包裝策劃的,也可能是網友自發傳播。

爆款給社區帶來的收益,就是不斷強化用戶對這個社區的認知,不斷加深對社區文化的理解,讓這個產品成為街頭巷尾的話題,利用網民的從眾心理去提升用戶量。有壹種使用產品的理由是:身邊的人都在用。

補充,爆款和刷屏是兩回事。爆款是全網覆蓋,大概可以有衡量標準;刷屏是刷了自己的朋友圈,這個有啥意義呢,只能證明妳身邊的人發了而已,老板壹聲令下就搞定。

以上這四點就說完了,之間的關系如下圖:

從運營的角度來講,遵守價值觀和保證安全可依賴,是做好社區的約束條件, 核心要做的事是:如何讓用戶產生社會資本,以及怎樣做好外部傳播。

最後,社區這個產品形態仍要遵守商業規律,是壹門生意,要有商業化變現的能力,實現自我營收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