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是個命苦的人。年紀輕輕就守了寡,後被婆家賣到山裏,嫁給了第二個丈夫,生了兒子阿毛。好不容易生活有了起色,丈夫卻病死了,之後禍不單行,阿毛又被狼銜走了。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她悲慘的身世,還有就是文中的壹段描寫:
這段描寫很有意思,令人十分玩味。感嘆人們態度的轉變,從開始的關註和同情,到後來的冷漠可能還帶著些許嘲諷。
如文中所說,那個舊時代人們的同情心是有限的。難道現在這個時代就不壹樣了嗎?
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速度極其迅速,好像每天都充斥著悲慘的故事。人們同情心來去的速度也變得越來越快了。今天還讓人深惡痛絕、義憤填膺、肝腸寸斷、同情心泛濫的故事,壹周後就沒人再提了。
時代在變,人性卻沒怎麽變,沒人喜歡炒冷飯。妳想通過訴苦得到關註,博取同情,獲得安慰,他們卻是來看熱鬧和新鮮的,順便流下幾句話、幾滴眼淚。
說說幾句觀後感而已,表達壹下內心的感受而已。妳別想多了,妳也別太當真。
祥林嫂卻當真了,在第壹次訴苦獲得了“沒估計到的那麽好的社會效果”後,她受傷的心仿佛有了壹絲寬慰,於是她壹次次地重復,想得到更大更多的同情和憐憫,可最終“連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們,眼裏也再不見有壹點淚的痕跡了”。
真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想想我們的周圍,或多或少都存在類似祥林嫂壹樣的人吧。
他們在遇到了挫折和苦難之後,就特別有傾訴的欲望,逢人便說,恨不得人們都知道他的苦,希望人們都理解他,同情他。
可是然後呢,這樣苦難就能消失了嗎,生活就能變好了嗎?
短暫的心裏舒爽後,還是要回到現實。於是有的人就開始通過壹次又壹次的重復訴苦來緩解內心的痛苦。這就像吸毒壹樣,讓妳有短暫的快感,但快感消失後是更大的空虛。然後就上癮了,根本停不下來。
祥林嫂似的訴苦最大的壞處是,這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它不會讓妳的苦難消失,更不會讓妳的生活變好。
它只會讓人們看到妳的無能和無奈。即便剛開始得到人們的同情,時間長了也會讓別人厭煩。
如果是親人,可能會出於愛,對妳抱有極大的耐心。可是其他人就不好說了,人家有自己的事,有自己的生活,哪有那麽多閑工夫來操妳的心。
有句話叫“家醜不可外揚”,其背後有類似的道理。把家裏的醜事告訴別人有什麽用?別人最多同情妳壹下,說幾句所謂的公道話,然並卵,這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別人跟妳過日子嗎,說完就走了,日子還得自家人過。
祥林嫂似的訴苦還有壹個壞處就是會傳染。這是負面的情緒,這是負能量。訴苦的人心裏痛苦,因為他的每壹次訴說都在向自己不斷強化和暗示自己很痛苦;聽的人也會痛苦,誰願意自己老是被負面的情緒所包圍?
如果妳自己出於這種狀態,那妳的心思都在妳的痛苦上了,都在如何向別人訴苦上了,除了讓自己更加痛苦外,妳根本沒心思和精力去改善自己的現狀。
如果妳身邊的人處於這種狀態,那麽必然會影響到妳,會把這種負面情緒傳染給妳,讓妳的心情也跟著變糟,會讓妳感到壓抑,甚至會導致妳行為的消極。
所以要讓自己遠離祥林嫂似的訴苦。不要把自己的註意力放在痛苦上,而是要把它放在解決問題和改善現狀上。
問題解決了,現狀改善了,妳的心情自然就變好了,痛苦自然就消失了,那還會有到處去傾訴的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