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銀監局,各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銀監會直接監管的信托公司、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
“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參與國際金融準則新壹輪修訂,完善我國金融業穩健標準。2010年12月16日,巴塞爾委員會發布了《第三版巴塞爾協議》(Basel
III),並要求各成員經濟體兩年內完成相應監管法規的制定和修訂工作,2013年1月1日開始實施新監管標準,2019年1月1日前全面達標。《第三版巴塞爾協議》確立了微觀審慎和巨集觀審慎相結合的金融監管新模式,大幅度提高了商業銀行資本監管要求,建立全球壹致的流動性監管量化標準,將對商業銀行經營模式、銀行體系穩健性乃至巨集觀經濟執行產生深遠影響。為推動中國銀行業實施國際新監管標準,增強銀行體系穩健性和國內銀行的國際競爭力,特制定本指導意見。
壹、總體目標和指導原則
(壹)總體目標
借鑒國際金融監管改革成果,根據國內銀行業改革發展和監管實際,構建面向未來、符合國情、與國際標準接軌的銀行業監管框架,推動銀行業貫徹落實“十二五”規劃綱要,進壹步深化改革,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增強銀行業穩健性和競爭力,支援國民經濟穩健平衡可持續增長。
(二)指導原則
1.立足國內銀行業實際,借鑒國際金融監管改革成果,完善銀行業審慎監管標準。基於我國銀行業改革發展實際,堅持行之有效的監管實踐,借鑒《第三版巴塞爾協議》,提升我國銀行業穩健標準,構建壹整套維護銀行體系長期穩健執行的審慎監管制度安排。
2.巨集觀審慎監管與微觀審慎監管有機結合。統籌考慮我國經濟周期及金融市場發展變化趨勢,科學設計資本充足率、杠桿率、流動性、貸款損失準備等監管標準並合理確定監管要求,體現逆周期巨集觀審慎監管要求,充分反映銀行業金融機構面臨的單體風險和系統性風險。
3.監管標準統壹性和監管實踐靈活性相結合。為保證銀行業競爭的公平性,統壹設定適用於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監管標準,同時適當提高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標準,並根據不同機構情況設定差異化的過渡期安排,確保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向新監管標準平穩過渡。
4.支援經濟持續增長和維護銀行體系穩健統籌兼顧。銀行體系是我國融資體系的主渠道,過渡期內監管部門將密切監控新監管標準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微觀影響和對實體經濟執行的巨集觀效應,全面評估成本與收益,並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政策協調,避免新監管標準實施對信貸供給及經濟發展可能造成的負面沖擊。
二、提高銀行業審慎監管標準
根據《第三版巴塞爾協議》確定的銀行資本和流動性監管新標準,在全面評估現行審慎監管制度有效性的基礎上,提高資本充足率、杠桿率、流動性、貸款損失準備等監管標準,建立更具前瞻性的、有機統壹的審慎監管制度安排,增強銀行業金融機構抵禦風險的能力。?
(壹)強化資本充足率監管
1.改進資本充足率計算方法。壹是嚴格資本定義,提高監管資本的損失吸收能力。將監管資本從現行的兩級分類(壹級資本和二級資本)修改為三級分類,即核心壹級資本、其他壹級資本和二級資本;嚴格執行對核心壹級資本的扣除規定,提升資本工具吸收損失能力。二是優化風險加權資產計算方法,擴大資本覆蓋的風險範圍。采用差異化的信用風險權重方法,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提升信用風險管理能力;明確操作風險的資本要求;提高交易性業務、資產證券化業務、場外衍生品交易等復雜金融工具的風險權重。?
2.提高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將現行的兩個最低資本充足率要求(壹級資本和總資本占風險資產的比例分別不低於4%和8%)調整為三個層次的資本充足率要求:壹是明確三個最低資本充足率要求,即核心壹級資本充足率、壹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分別不低於5%、6%和8%。二是引入逆周期資本監管框架,包括:2.5%的留存超額資本和0-2.5%的逆周期超額資本。三是增加系統重要性銀行的附加資本要求,暫定為1%。新標準實施後,正常條件下系統重要性銀行和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不低於11.5%和10.5%;若出現系統性的信貸過快增長,商業銀行需計提逆周期超額資本。?
3.建立杠桿率監管標準。引入杠桿率監管標準,即壹級資本占調整後表內外資產余額的比例不低於4%,彌補資本充足率的不足,控制銀行業金融機構以及銀行體系的杠桿率積累。
4.合理安排過渡期。新資本監管標準從2012年1月1日開始執行,系統重要性銀行和非系統重要性銀行應分別於2013年底和2016年底前達到新的資本監管標準。過渡期結束後,各類銀行應按照新監管標準披露資本充足率和杠桿率。?
(二)改進流動性風險監管
1.建立多維度的流動性風險監管標準和監測指標體系。建立流動性覆蓋率、凈穩定融資比例、流動性比例、存貸比以及核心負債依存度、流動性缺口率、客戶存款集中度以及同業負債集中度等多個流動性風險監管和監測指標,其中流動性覆蓋率、凈穩定融資比例均不得低於100%。同時,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多情景、多方法、多幣種和多時間跨度的流動性風險內部監控指標體系。
2.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進壹步明確銀行業金融機構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審慎監管要求,提高流動性風險管理的精細化程度和專業化水平,嚴格監督檢查措施,糾正不審慎行為,促使商業銀行合理匹配資產負債期限結構,增強銀行體系應對流動性壓力沖擊的能力。?
3.合理安排過渡期。新的流動性風險監管標準和監測指標體系自2012年1月1日開始實施,流動性覆蓋率和凈穩定融資比例分別給予2年和5年的觀察期,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於2013年底和2016年底前分別達到流動性覆蓋率和凈穩定融資比例的監管要求。
(三)強化貸款損失準備監管
1.建立貸款撥備率和撥備覆蓋率監管標準。貸款撥備率(貸款損失準備占貸款的比例)不低於2.5%,撥備覆蓋率(貸款損失準備占不良貸款的比例)不低於150%,原則上按兩者孰高的方法確定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
2.建立動態調整貸款損失準備制度。監管部門將根據經濟發展不同階段、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質量差異和盈利狀況的不同,對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進行動態化和差異化調整:經濟上行期適度提高貸款損失準備要求,經濟下行期則根據貸款核銷情況適度調低;根據單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貸款質量和盈利能力,適度調整貸款損失準備要求。?
3.過渡期安排。新標準自2012年1月1日開始實施,系統重要性銀行應於2013年底前達標;對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部門將設定差異化的過渡期安排,並鼓勵提前達標:盈利能力較強、貸款損失準備補提較少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在2016年底前達標;個別盈利能力較低、貸款損失準備補提較多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在2018年底前達標。?
三、增強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有效性
根據國內大型銀行經營模式以及監管實踐,監管部門將從市場準入、審慎監管標準、持續監管和監管合作幾個方面,加強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
1.明確系統重要性銀行的定義。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評估主要考慮規模、關聯性、復雜性和可替代性等四個方面因素,監管部門將建立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評估方法論和持續評估框架。
2.維持防火墻安排,改進事前準入監管。為防止系統重要性銀行經營模式過於復雜,降低不同金融市場風險的傳染,繼續采用結構化限制性監管措施:壹是維持現行銀行體系與資本市場、銀行與控股股東、銀行與附屬機構之間的防火墻,防止風險跨境、跨業傳染。二是從嚴限制銀行業金融機構從事結構復雜、高杠桿交易業務,避免過度承擔風險。三是審慎推進綜合經營試點。對於進行綜合經營試點的銀行,建立正式的後評估制度,對於在合理時限內跨業經營仍不能達到所在行業平均盈利水平的銀行,監管部門將要求其退出該行業。
3.提高審慎監管要求。除附加資本要求之外,監管部門將視情況對系統重要性銀行提出更高的審慎監管要求,以提升其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壹是要求系統重要性銀行發行自救債券,以提高吸收損失的能力。二是提高流動性監管要求。三是進壹步嚴格大額風險暴露限制,適度降低系統重要性銀行對單壹借款人和集團客戶貸款占資本凈額的比例。四是提高集團層面並表風險治理監管標準,包括集團層面風險偏好設定、統壹的風險管理政策、資訊管理系統建設、集團內部交易等。?
4.強化持續監管。壹是監管資源向系統重要性銀行傾斜,賦予壹線監管人員更廣泛的權力,加強對系統重要性銀行決策過程、執行過程的監管,以盡早識別風險並采取幹預措施。二是豐富和擴充套件非現場監管體系,完善系統重要性銀行的風險監管評估框架,及時預警、有效識別並快速處置風險。三是進壹步提升系統重要性銀行現場檢查精確打擊的能力,督促系統重要性銀行加強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防止和糾正不安全、不穩健的經營行為。四是實現功能監管與機構監管相結合,采用產品分析、模型驗證、壓力測試、同業評估等監管手段,保證監管技術能夠適應系統重要性銀行業務和組織機構日益復雜化的趨勢。五是指導並監督系統重要性銀行制定恢復和處置計劃、危機管理計劃,增強系統重要性銀行自我保護能力。?
5.加強監管合作。在跨境合作方面,建立對境外監管當局監管能力的評估機制,健全跨境經營系統重要性銀行的監管聯席會議機制,提高資訊交流質量,加強在市場準入、非現場監管、現場檢查以及危機管理方面的合作。在跨業合作方面,在國務院統壹領導下,監管部門將加強與人民銀行、證券監管部門、保險監管部門的協調配合,構建“無縫式”金融監管體系,改進對銀行集團非銀行業務的風險評估。?
四、深入推動新資本協議實施工作
對資本和風險加權資產進行科學計量與評估是新監管標準實施的基礎。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按照“《新資本協議》與《第三版巴塞爾協議》同步推進,第壹支柱與第二支柱統籌考慮”的總體要求,從公司治理、政策流程、風險計量、資料基礎、資訊科技系統等方面不斷強化風險管理。2011年,監管部門將修訂《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根據新的《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中確立的相關方法準確計量監管資本要求,全面覆蓋各類風險;同時,構建全面風險管理框架,健全內部資本評估程式,強化銀行業穩健執行的微觀基礎。
對於表內外資產規模、國際活躍性以及業務復雜性達到壹定程度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根據新的監管要求,實施《新資本協議》中的資本計量高階方法。目前已完成了壹輪預評估的第壹批實施銀行應當在已經取得的良好成就基礎上,根據評估意見積極整改第壹支柱實施的主要問題,並積極推進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建設,爭取盡快申請正式實施。其他根據監管要求應當實施高階方法或自願實施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加強與監管部門的溝通,盡早制訂實施規劃方案。
對於其他不實施資本計量高階方法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從2011年底開始在現有信用風險資本計量的基礎上,采用新的《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要求的標準方法,計量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的監管資本要求;並按照第二支柱相關要求,抓緊建立內部資本充足評估程式,識別、評估、監測和報告各類主要風險,確保資本水平與風險狀況和管理能力相適應,確保資本規劃與銀行經營狀況、風險變化趨勢和長期發展戰略相匹配。2016年底前,所有銀行業金融機構都應建立與本行規模、業務復雜程度相適應的全面風險管理框架和內部資本充足率評估程式。
五、工作要求
新監管標準實施是事關全域性的長期系統工程,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準確理解新監管標準的實質,充分認識實施新監管標準的意義,加強配合,積極穩妥地做好新監管標準實施的各項準備工作。
(壹)制定配套監管規章
為保證新監管標準如期實施,2011年監管部門將修訂完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以及流動性風險監管、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相關政策,為新監管標準的實施奠定基礎。同時,大力開展新監管標準的培訓和宣傳工作,分期、分批地開展各級監管人員和銀行業金融機構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為新監管標準實施打造有利的輿論環境和廣泛的人才基礎。
(二)加強組織領導
銀行業金融機構董事會和高階管理層應高度重視新監管標準實施工作,盡快成立以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新監管標準實施領導小組及相應工作機構,統籌規劃協調新監管標準實施工作,確保各項工作有序穩步推進。董事會應負責新監管標準實施規劃及有關重大政策審批,定期聽取高階管理層匯報,對實施準備情況進行監督;高階管理層負責制定新監管標準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
(三)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規劃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根據本指導意見,全面進行差距分析,制定切實可行的新監管標準實施規劃。實施規劃至少應包括:資產增長計劃、資產結構調整方案、盈利能力規劃、各類風險的風險加權資產計算方法、資本補充方案、流動性來源、貸款損失準備金補提方案、各類監管指標的達標時間表和階段性目標。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在2011年底前完成實施規劃編制,並報監管部門備案。
(四)調整發展戰略積極推動業務轉型
謀求經營轉型不僅是銀行業金融機構持續滿足新監管標準的內在要求,而且是在日益復雜經營環境下提高發展質量的必由之路。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切實轉變規模擴張的外延式發展模式,走質量提高的內涵式增長之路。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在堅守傳統業務模式的前提下,在信貸業務的廣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和信貸質量。壹是調整業務結構,制定中長期信貸發展戰略,積極調整信貸的客戶結構、行業結構和區域結構,實現信貸業務可持續發展。二是強化管理,通過不斷優化風險計量工具,完善風險管理政策和流程,健全風險制衡機制,真正提升增長質量。三是創新服務。積極發展網路銀行、電話銀行、信用卡等渠道拓展業務,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為資產業務提供穩定的資金保障,同時降低經營成本,擴大收入來源。
(五)持續改進風險管理
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結合自身經營特點,強化風險管理基礎設施,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壹是完善風險治理組織架構,進壹步明確董事會、高管層、首席風險官、風險管理部門和相關業務條線的角色和職能。二是強化資料基礎,通過新監管標準實施切實解決國內銀行業金融機構長期存在的資料缺失、質量不高問題。三是積極開發並推廣運用新型風險計量工具,提高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計量準確性。四是強化IT系統建設,為風險政策制定和實施、風險計量工具運用及優化奠定基礎。五是強化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職能,強化與外部審計的合作,***同促進內部制衡機制建設。六是改進激勵考核機制,建立“風險-收益”平衡的績效考核和薪酬制度。銀行業金融機構要高度重視所面臨的突出風險,包括地方融資平臺、房地產貸款、經濟結構調整潛在的重大信用風險,積極探索系統性風險和個體風險相結合的風險管理模式,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資本評估程式,確保資本充分覆。(相關報告推薦:前瞻產業研究院《網際網路金融對銀行業的沖擊挑戰及應對策略專項咨詢報告》)
2015年我國彈簧機行業的發展現狀是怎樣的?彈簧機的技術積累逐漸已經趨於成熟,各個裝置廠家都成立了自己的專業研發部門甚至和壹些專業的線材成型領域的高校研究所聯合,研制最新的裝置
像德國的彈簧機老大WAFIOS的裝置最新技術與最新控制技術的聯合,已經達到了乃壹企及的高度,裝置獨有的操作控制系統和獨家的專利結構,堪稱彈簧機中的賓士S600或寶馬7系。在日本以MEC,ITAYA為代表的企業則是把裝置的精密度提高到以個新的標準,也在自己的裝置上開發出來了許多專用輔助裝置,使用靈活方便。
現在生態家禽行業的發展現狀是怎樣的?妳好,本人以自己的觀察經驗來回答您的問題。
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國家的糧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以前傳統的家禽養殖換成了新的概念——生態家禽養殖。生態養殖的家禽比壹般的飼料養殖的家禽的營養更豐富,更健康,更美味!但是家禽的生長周期更長,飼料養殖只需90天,生態的卻至少要180天。可見,成本會更高,所以售價會更高。我曾在江西省的永修縣裏有幸見到生態家禽養殖基地,其養殖條件很優厚,地處旅遊景點雲居山和廬山西海的中間,生態條件得天獨厚,雞和鴨就在森林裏放養,晚上雞會在樹上睡覺。這家養殖基地可以看成是國內家禽養殖行業的縮影,這個養殖基地是當地的七八戶人家的聯盟,全稱是新雲海原生態養殖聯盟。為了適應市場的需求和環境,單打獨鬥是不行的,所以就抱團取暖。所以國內的行業狀態可以說是向著欣欣向榮發展。不過,社會上賣的生態家禽良莠不齊,並非全是真實的。所以,這也在壹定程度上影響了這個行業。可以肯定的是,原生態家禽壹般不會低於70元,壹般是100元以上。我這也算是普及下吧。
目前建行電子銀行業務發展現狀是怎樣的推進電子銀行交易主渠道戰略,最終將電子銀行打造成為客戶體驗最佳的網路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是建設世界壹流銀行,推動金融體系現代化的必然選擇。15年來,建行創新建設了包括國際網際網路站、個人網銀、企業網銀、手機銀行、簡訊金融、電話銀行和“善融商務”等在內的電子銀行服務渠道,為全行改革發展和戰略轉型目標實現鋪設了業務經營的“高速路”。
農業銀行發展現狀中國作為壹個農業大國,三農(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關系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問題。中國13億人口,有9億以上是農民。只有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讓農民過上寬裕的生活,才能不斷擴大內需和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三農問題的核心是增加農民收入,其實現必須借助於農村金融的有力支援。隨著我國農村受市場的影響越來越深刻,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程序也在不斷深入,農業和農村經濟進入全面轉型期,農村城鎮化和農村工業化傾向十分明顯。現階段,我國農村絕大多數的農戶的金融需求主要是在存款與貸款方面,但農村在資金融入過程中受到了來自多方面的限制。
農業銀行在農村發展的制約來自於多方面。第壹,在資金的利用上,農戶多會選擇單壹的定期存款,缺乏多樣化投資的意識。農戶對於理財、基金、期貨等了解的太少,甚至會認為後者就是壹種風險“存款”,只會讓資金減少,不會增加。這是農戶對金融產品的誤解,更是缺乏金融知識的壹種體現。第二,在貨款方面,首先農村市場化水平低,農民的市場意識低,對市場反應不靈敏,難以承載高本成的商業性金融。農業是弱質產業,抗風險能力低,我國農業產業化水平較低,且傳統農業生產結構單壹,難以形成壹定的生產規模,經營效益普遍低於其他產業,經營風險大。由於農村經濟貨幣化程度低,農戶的經濟活動資訊無法在市場上得到反映,農村信用體系尚未健全,導致農戶和金融機構間的資訊不對稱問題較為嚴重,金融機構難以掌握貸款申請人的真實資信狀態,加大了金融機構的信貸風險。其次,當前我國絕大部分農村地區仍處於農戶分散經營、組織化程度較低的發展階段,作為基本生產單位的農戶,數量眾多,生產規模小,資訊不靈,由此決定了農戶貸款“小、散、多”的特點:首先,分散經營條件下,農戶的貸款需求多為小額貸款。除此之外,對農戶提供貸款需要較廣的營業網點設定和足夠的信貸人員配置。最後,隨著農業和農村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農戶的貸款用途也呈現出多元化趨勢,除建房、子女上學、看病醫療、婚喪嫁娶等生活需求以外,對生產性資金的需求在不斷上升,農戶的小額貸款需求不斷增加。農戶貸款的以上特點決定了金融機構向農戶提供貸款的成本較高。壹方面,為農戶提供貸款要求金融機構必須有足夠的業務覆蓋能力,需要設定較多的營業網點、配備足夠的信貸業務員,金融機構的營業成本大幅提高。另壹方面,在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仍未完善的條件下,農戶的分散分布將增加借貸雙方的資訊不對稱程度,而為了防範道德風險,金融機構需要付出較高的監督費用和契約執行成本,大大增加了金融機構對農戶放貸的成本。
專利交易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競爭非常激烈,而且國內專利質量參差不齊,給交易帶來極大困難
概述測繪行業的發展現狀及現代行業的應用?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工程測繪行業“十三五”市場前瞻與發展規劃分析報告》顯示,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GPS定位技術的出現和發展,測繪定位技術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為工程測量提供了嶄新的技術手段和方法。長期以來用測角、測距、測水準為主體的常規地面定位技術,正在逐步被以壹次性確定3維座標的、高速度、高效率、高精度的GPS技術所代替,同時定位範圍已從陸地和近海擴充套件到海洋和宇宙空間;定位方法已從靜態擴充套件到動態;定位服務領域已從導航和測繪領域擴充套件到國民經濟建設的廣闊領域。尤其是近年來各地連續執行參考站系統(CORS)的相繼建立,極大地方便了GPS定位技術的使用。
目前測繪工作已完成了由手工模擬向數字化生產系統的轉變,已成為城市資訊港建設的壹個重要的基礎部分,將面對全社會,及時提供基礎地理資訊服務,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責任重大。
電磁爐、電飯煲等廚具行業的發展現狀?從20世紀80年代,短短的20幾年發展時間,廚具行業已成為朝陽行業,進入壹個從快速增長到逐漸成熟的質變階段。
中國約有13億人口,廚具作為家庭必需生活用品,市場空間是極其龐大的。近年來中國廚具市場銷售量以35%的速度在上升。
2006年全年中國規模以上全部家用廚房電器具制造企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71,223,029千元,比2005年同期增長27.71%;全年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66,504,844千元,比2005年同期增長21.61%,截至2006年12月底,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單位數489家。
2007年中國規模以上全部家用廚房電器具制造企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11,075,322千元,比2006年同期增長33.88%;2007年1-2月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10,060,189千元,比2006年同期增長26.12%,2007年1-2月實現累計利潤總額153,462千元,比2006年同期增長27.17%;截至2007年2月底,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單位數達528家。
2008年1-10月中國規模以上全部家用廚房電器具制造企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11,075,322千元,比2007年同期增長33.88%。
近年來,中國廚具產業出現了如下壹些新的發展趨勢:
資訊科技的發展給企業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從機遇方面講,資訊科技有助於優化企業流程,降低管理成本,在競爭中獲取優勢。而那些無法利用資訊科技改進流程的企業則在競爭中明顯處於劣勢地位。
產品結構向美觀、時尚、環保、能耗低的方向演化。低附加值的產品必須繼續經受國內同行業的沖擊和更深層次的競爭。
流通渠道醞釀變革。隨著近幾年家電連鎖業的興起,它成了當前家電業銷售的重要渠道,但由於家電連鎖店的進入成本和運營成本較高,已有廠家在尋求其它途徑,如進入建材城和整體廚房展示廳等。
2009-2012年中國廚具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中投顧問
銀監會在銀行業監督管理中發揮的作用,並且銀行高管人員在工作中如何配合監管除了人民銀行,對其他金融機構監管。
銀監會工作人員也是和我們壹樣的人。知識只是作為銀行的監管者,要看指標和數字。因此:工作上要給予他們積極配合和支援。壹是已經註意到的問題不要刻意回避;二是不卑不亢,尊重別人,尊重自己,這樣才能獲得對方的尊重,才有利於溝通;三是註意他們的個性和愛好,銀監很專業,有的人喜歡幹脆,那就不羅嗦;有的人註重禮節,那就別落了俗套;有的人不愛喝酒,那妳也不要喝大了,更不要多勸。總之,妳要給人以誠實、幹練、有禮貌的印象,溝通就好多了。
能詳細說說積體電路行業的發展現狀22奈米以下 逼近物理極限,摩爾定律不再適用,所謂後摩爾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