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黑茶山空難的烈士紀念館

黑茶山空難的烈士紀念館

“四八”烈士紀念館補稱王若飛紀念館、“四八”烈士祠,位於興縣東南45公裏的黑茶山腳下東會鄉莊上村。距縣城45公裏,交通方便。紀念館建於1960年,建築面積378.7平方米,占地面積1730平方米,整個建築座北向南,有大廳五個,大廳裏陳列著王若飛、葉挺、鄧發等烈士靈位、遺像、悼詞、簡歷、記事碑等,陳列著烈士生前革命活動史料和圖片。王若飛等5位烈士及隨員的13塊石刻靈位(另有兩通石碑)分載著烈士簡歷和遇難經過:1946年1月,國民黨召開了壹手包辦的國民參政會,公然徹底撕毀政治協商會議決議和《東北停戰協議》。4月8日,中國***產黨代表王若飛、秦邦憲因形勢嚴峻,不得不冒惡劣天氣,由重慶飛回延安向黨中央報告和請示。由於天空陰雨,飛機迷失方向,超越延安,於當日下午2時在興縣黑茶山山峰遇霧撞毀。遇難者有:政治協商會議中***代表、中***中央秘書長王若飛;《解放日報》社兼新華社社長、政協憲章審議委員會中***代表秦邦憲;新四軍軍長葉挺;葉挺夫人李秀文;中***職工委員會書記鄧發;還有王若飛之舅父,貴州教育家黃齊生,第十八集團軍參謀李少華、彭踴左以及隨行魏萬吉、趙登俊、高瓊(女)和葉挺之子與女、黃齊生之孫黃曉莊。為悼念烈士英靈,1978年建“四八”烈士紀念館,1999年黑茶山頂建遇難處紀念廳。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湮沒在時空裏的真相

1946年4月8日,在中國境內,發生了壹次舉世震驚的空難——黑茶山空難(又名“四八空難”)。

作者:

f-103-6 失事飛機的殘骸

留下了壹場曠世空難。——這就是震驚中外的“黑茶山空難”(又名“四八空難”)。

“飛機到延安上空時,因氣候惡劣不能著陸,乃改變航向,不幸在山西興縣黑茶山墜毀。同機的13人和美軍航空員4人同時遇難。”半個多世紀以來,歷史記載都是按照這壹口徑來敘述的。然而,“四八空難”的幕後真相究竟如何,而今又有了新的答案浮現於世。

“四八”烈士

先來說說乘坐這架飛機的具體有些什麽人呢?中***中央委員王若飛、博古(秦邦憲),十八集團軍(八路軍)參謀李少華以及隨員魏萬吉、趙登俊、高瓊。還有美國飛行員蘭奇上尉C·E·Lange,瓦伊斯Dallas Wise、邁歐M·S·Maier、馬爾TE·R·Martin三位上士。

這次空難機上17人全部罹難,其中有5位可謂中***黨內外著名人物:

王若飛,時年50歲,1922年入黨,是我黨早期活動家之壹。抗戰勝利後,致力於國內團結,四次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與周總理壹起代表我黨在《雙十協定》上簽字。

秦邦憲(博古),時年39歲,江蘇無錫人,1925年入黨。1946年2月赴重慶參加國***談判,為政協憲章審議小組成員。

葉挺,廣東人,時年50歲,1924年入黨。抗戰時任新四軍軍長,“皖南事變”後,被國民黨囚禁5年,1946年3月獲釋。

鄧發,廣東人,時年40歲,1925年入黨。抗戰勝利後任中央民運工作委員會書記、中央職工委員會書記。

黃齊生,貴州人,時年69歲,知名老教育家。 f-103-1 博古(秦邦憲) f-103-2 鄧發 f-103-4 葉挺 f-103-3 王若飛 壹些民主黨派人士在唁電裏寫道,他們的遇難損失巨大,使國家失柱石英才,人民失民主鬥士。

1946年4月19日,毛澤東、朱德、劉少奇、林伯渠、賀龍等領導與延安各界3萬余人在東關飛機場隆重祭悼“四八”烈士,毛澤東題寫了“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的題詞,全國各地都對“四八”烈士也進行了沈痛的悼念。

震驚中外的空難事件

1946年3月4日,自從皖南事變後就被扣押長達5年之久的新四軍軍長葉挺終於獲釋。4月8日,奉命赴延安參加黨的整軍會議的葉挺攜夫人李秀文、長女葉揚眉和幼子阿九,與中***有關方面的負責人王若飛、博古、鄧發等壹同登上飛往延安的飛機。下午壹時,中***中央領導毛澤東、朱德、劉少奇、任弼時、彭德懷和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等高級將領來到東關機場等候。秦邦憲的愛人張越霞也帶著侄兒來到機場。延安百姓更是成群結隊趕往飛機場,歡迎幾位英雄,更希望壹睹葉挺將軍的風采。

當時,山霧沈沈,毛毛細雨淅淅瀝瀝。人們翹望天空,急切等待,但壹直不見飛機蹤影。直到下午二時許,空中隱約傳來隆隆的飛機聲,歡迎的人們臉上立時現出興奮的神情。然而在飛機到來的隆隆聲後,飛機卻又消失了。毛澤東等人焦急萬分。疑惑、焦慮與不安,籠罩著機場上每個人的心。但人們還是懷著希望,等候在蒙蒙細雨中,直到下午四點多鐘,才慢慢散去。

毛澤東回到王家坪,與朱德壹起分析、估計著種種可能,並向西安發電報詢問。五時許,得到了西安方面回復,該機未曾返航。

f-103-7 為“四八“烈士送葬的隊伍

運靈柩的隊伍十分悲壯,除了派來的戰士、幹部,大量的是周圍十裏之內村莊挑選出來的青壯年民兵。路寬的地方用馬車拉運,上坡下坡路窄的地方全部人擡。回回山是必經之路,山道又窄又陡,無法並排擡著行走。前面只容壹人背負棺木,跪著爬著前行,後面壹人頂著,推著艱難通過。靈柩每到壹村,村民們都要攔住燒紙祭奠。這樣壹村又壹村,翻山越嶺,15日淩晨,靈柩到達嵐縣飛機場附近。運送靈柩僅用了20多個小時,走完了75公裏的路程,參加運送的隊伍達到1500多人。

沿途的群眾紛紛祭奠並爭相擡運烈士靈柩,以報答這些幫助窮人翻身的救命恩人。靈柩過處,千百群眾跪伏道上,攔路吊祭,扶棺痛哭,深致哀悼。

f-103-5 圖為延安各界隆重舉行“四八”烈士追悼大會。

湮沒在時空裏的真相

1998 年4 月18日香港《大公報》刊登了壹篇名為《對“四八”墜機事件的回憶》,作者是顧逸之。顧逸之早年在周恩來、李克農領導下工作,1946 年“四八”空難期間,他在晉綏公安總局工作。“四八空難”發生後,他奉命到現場負責實地調查和後事處理。他給中央詳細報告了事發現場的情況,在給黨中央的書面報告中,他提出了壹些難以解釋的疑問:

第壹,飛機確實是在黑茶山失事的,不是在空中墜毀的,因為飛機撞上黑茶山側峰巨石上面的撞痕非常清楚明顯,飛機是在撞山後才爆炸起火的。

第二,從4月8 日當天黑茶山地區天氣情況的調查結果來看,那天飛機到黑茶山時,天上雲霧很濃,駕駛人員很可能是在這種濃雲密布雨雪交加的天氣中,因能見度太差而撞山失事的,如果飛機再飛高壹點,也不會撞上巨石了。

第三,從我們對飛機出事現場的反復搜查結果來看,壹直沒有發現有人為制造爆炸的可疑跡象。

第四,這架飛機本來是在西安機場降落加油,稍事停留後才起飛來延安的。西安到延安是壹直向北飛行的,為什麽飛到東北方向,竟然飛到黃河以東的黑茶山來了呢?

當時在飛機殘骸中還發現壹份迷失方向的電報稿,但當時西安北上沿途及延安的天氣並不壞,美方的機長又是佩戴有飛虎臂章的老練的飛行員,不可能發生如此低級的失誤。各方表明,必定是是國民黨特務在儀表上做了手腳,導致電訊中斷,儀表失靈,迷失航向。

但是當時苦於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中***中央為促成國***合作,表現了極大的真誠以爭取和平談判能夠順利進行,不給國民黨留下借口,在新華社當時發布的消息中說“想系在濃霧中撞山失事的”。而“四八”空難的真相也就長期的成為壹個鮮為人知的謎。

“四八”空難的事實真相是什麽樣的呢?當時親自參加密謀的軍統特務、已經隱居臺灣多年杜吉堂在臨死之前,終於道明了真相,讓此事大白於天下。

在1945年國***商國是的時候,國民黨反動當局沒有誠意,不僅在軍事上破壞合作,而且在各個領域派了大量的特務破壞中國***產黨開展工作。1946年4月,***產黨將博古、葉挺等壹些重要的人物從重慶送往延安,而這次轉移卻被國民黨的軍統特務盯上了。王平虎,是當時國民黨空軍調度科科長,是國民黨軍統特務安插在空軍中的眼線,在他接到上面的通知派出飛機後,知道了乘坐飛機的有***產黨舉足輕重的人物,馬上電話通知遠在南京的頂頭上司。國民黨當局得知這次飛行有中國***產黨重要的領導人物,為了破壞中***的工作,打破國***兩黨談判的和諧氛圍,制造事端以麻痹中***的談判,於是軍統特務就對這次飛行進行了精密的暗殺行動。

軍統的頭目直接找到當時在中美特別合作所特工隊隊長杜吉堂,杜吉堂知道這次暗殺行動的重要性,其對象都是中***高級領導幹部,因此也十分慎重。他找到其下屬有關特務骨幹,商議如何使這次行動做的漂亮又不容易被察覺。其中有個略懂飛機構造的特務就說:破壞飛機的飛行儀表,使飛機迷航,自然會墜落,豈不是萬全之策。於是這幫罪惡的黑手,開始了他們的罪惡之旅。首先,他們找到在調度科任科長的王平虎,查到所擔任飛行任務的C-47運輸機的飛行記錄和檔案材料,同時讓王平虎安排人員在飛機飛行前的例行檢查中做手腳。杜吉堂找到了其手下的特務懂得機修業務的楊耀武,讓其假裝成機修人員,混到檢修的隊伍裏,在檢修過程中神不知鬼不覺地在飛機的高度表和磁羅表反面放了磁鐵。

首先要飛到西安進行加油和休息。在重慶飛西安的途中天空下起了小雨,盡管有著3000小時飛行時間美國飛虎隊飛行員覺察到稍許異樣,但並沒有多加在意,其實當時飛機飛行的高度已有些偏低。在西安休息加油後,飛機繼續向延安方向飛去。而此時的天空下起了冰雹並刮起了大風,嚴重的影響到了飛行,在這種情況下,楊耀武放的磁鐵開始發揮更大地作用了。導航系統首先失去了作用,使飛行處於迷航狀態,飛行方向不能得到保證,本來從西安飛延安應該是壹直向北飛行,可是飛機卻飛向了東北方向,向山西興縣飛去,甚至飛到了黃河以東的黑茶山,嚴重偏離了航向。而當時的情況是黑茶山地區山上在下雪,山下面下雨,能見度比較低,但是,黑茶山高度才2000多米,C-47運輸機的正常飛行高度在6000米以上,作為壹個資深的飛行員,也不太可能出現如此低級的錯誤,可見,在高度表上的磁鐵也發揮了作用。就這樣,搭載中***眾多高級領導的C-47在壹個特意的陰謀安排下發生了事故,其真相多年來也壹度鮮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