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初壹的女兒瑩瑩最近談了好幾個“男朋友”了,連草稿紙都寫滿了“愛”之類的詞句。乖乖女變成問題女兒,當爸爸的應該怎麽做。
壹、乖乖女突變問題女生
夜晚十壹點多,突然接到母親在老家打來的電話:“妳們快把瑩瑩接走吧,趕緊說個婆家嫁出去算啦!真是女大不中留,我是管不了了……”母親說著說著就抽泣起來。我大吃壹驚,不知道到底出了什麽事,女兒瑩瑩才只是個上初中壹年級的孩子呀,怎麽跟“嫁出去”沾上邊了?母親略微平靜下來之後告訴我,瑩瑩最近談了好幾個“男朋友”了,連草稿紙都寫滿了“愛”之類的詞句。“女大不中留”,母親再次嘆氣。
我震驚而又生氣,恨不能立刻逮著孩子問個究竟。在此之前,瑩瑩壹直是個非常安靜乖巧的孩子,從不惹任何麻煩,對於我和她媽媽的話也是言聽計從,成績也很優秀。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打消了接她來省城讀書的念頭。畢竟,我和妻子都是從農村考出來的苦學生,我們深知吃苦對於壹個孩子成長的重要,而大都市裏孩子們多數家庭富裕,家長幾乎有求必應,我怕瑩瑩過早沾染上愛攀比的毛病。
再說,我和妻子的工作性質特殊,都經常出差,根本不可能每天按時接送孩子,還不如放在山明水秀的老家過得滋潤。總之,出於種種原因,瑩瑩從斷奶開始,就過著名副其實的“留守兒童”生活。我的母親只認得簡單壹些字,思想傳統保守,我兩個妹妹在她的管教下都勤勞善良,無論家裏還是單位,都是能幹的角色。因此我相信,讓女兒跟奶奶成長肯定錯不了,誰知道孩子升入初中居然出了這樣的事。妻子的第壹反應就是趕緊回老家去女兒學校看看怎麽回事,簡直十萬火急。
次日,我給瑩瑩的班主任打電話核實孩子的情況,誰知她反饋的信息更令我崩潰。她說瑩瑩進入初中之後,不僅上課走神、睡覺,還和三四個高年級的男生有過密來往,她課本裏曾經夾著好幾張不同男生的照片,背面抄寫、篡改著壹些不符合年齡的情詩,比如“結發同枕席,黃泉***為友”、“十四為君婦”等等。據班主任調查得知,那幾個男生,都是屢教不改的學渣。
妻子急得哭了起來:“我們好好的女兒怎麽就成了這樣了?”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壞孩子”的影響、新環境的不適應,並未意識到真正的原因。班主任還提到了“叛逆期”這個令家長聞之色變的詞眼,假如女兒真到了叛逆期,我們又該從何處下手去糾正她走彎路呢?
二、女兒想要“很多的愛”
幾天後我們回到老家,先悄悄檢查了女兒的房間。發現她的枕頭底下藏有口紅和眼影。在很隱秘的床墊夾層裏,還塞著壹個帶鎖的日記本。妻子迫不及待要撬鎖,我制止了她:“還是讓孩子自己說吧,尊重她。”其實我心裏也很想知道女兒日記裏到底寫了什麽,也許所有的“答案”就藏在這本日記裏。但我又考慮到投鼠忌器,假如女兒回來發現我們撬過她的日記,她就會失去對我們的信任,那又怎麽能將心裏的秘密告訴我們呢?和妻子商量之後,我們決定先不提她“早戀”的事,以免引起她的警覺和敵對。可是,我們的假期有限,遲遲不解決這件事,要拖到什麽時候?壹籌莫展中我們也突然意識到:我們其實不夠了解女兒,她長這麽大了,我們居然想不到壹個合理的方式和她談心。我和妻子達成壹致:無論如何,壹定要忍住斥責孩子的沖動,耐心傾聽。
但接下來和瑩瑩的交談還是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也讓我這個做項目工程師的父親亂了方寸。女兒沒有膽怯和愧疚,而是非常鎮定、堅決地和我們攤了牌:“我辜負了妳們,我同時愛上兩個高年級男生,我知道我這樣做對不起妳們,但我不想撒謊。”我第壹反應就是想扇她。在我成長的歷程中,父母絕對權威,只要孩子犯錯,輕者罰跪、罰勞動、罰挨餓,重者拳打腳踢,我的兄弟妹妹也因此養成了保守的習慣,從來沒有早戀、婚前同居的行為,我們算得上名副其實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何況瑩瑩才只是壹個13歲的孩子,並且同時“愛上”兩個男孩!但我也認識到,瑩瑩這壹代孩子獨自子女多,從小嬌慣,越打越叛逆,弄不好就會離家出走。妻子給我使了個眼色,我們都努力平靜下來。妻子故作輕松地說:“小孩子凈瞎胡鬧,還玩過家家呢?”
當天恰好是周五,晚上,妻子和女兒睡在壹起,她壓制著內心的焦慮、慪火和擔憂,假裝開玩笑地問女兒:“那個男生有什麽好啊跟媽媽說說,我給妳參考參考。”女兒的話再次刺痛我們的心。女兒告訴她媽媽,其中壹個個男生給她打飯、打水,給她買公仔、零食;另壹個會唱歌給她聽,會耐心地傾聽她的心思……她說,現實中從來沒人對她這麽好,和他們在壹起“真的好溫暖”……她們聊到深夜的時候,我走進去給女兒掖了掖被角,而這個舉動居然把女兒嚇了壹跳,以為我要打她。這讓我百思不解。
三、女兒潛意識裏的渴望
瑩瑩去上學後,我又問了我媽壹些情況。如瑩瑩所言,雖然我們經常給她們匯款回來,但錢都被老太太存了起來,說將來花錢的地方還很多。她所遵循的思想還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嬌養無孝子”,那些“富養女兒”的說法她統統不信。在農村孩子生活條件也普遍好起來的前提下,我媽甚至還給瑩瑩穿過兩件拼接的衣服,以致於女兒壹直被初中的同學們當做“窮孩子”。當她壹次次被人嘲笑,當她穿著拼接的褲子不願意上體育課,那些“窮且益堅”的大道理根本不能抵制她的自卑和羞澀。尤其周末,很多同學的爸媽會開著車去接孩子,只有瑩瑩,從入學當天就是自己騎自行車三十裏路去報的到;她的女同學越來越多穿起了名牌鞋子、毛衣,那些幸福的“小公主”更讓女兒覺得她像是被父母遺棄的孤兒。
我陷入了沈思,按說,窮養子女並不完全是錯的,但是,我的母親顯然沒把握好“窮養”的度,讓女兒和普通孩子明顯不同,顯然不妥。就這個現象,我去請教了他們學校的教導處主任,並且我們進行了壹次推心置腹的溝通。
教導主任指出我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失職”。他說,眾所周知,美國和新西蘭心理專家的壹項聯合研究發現:父女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女孩青春期發育,要麽促使女孩正常或提前到達青春期,要麽延遲女孩跨入青春期的門檻。沒有父親的女孩或受到父親辱罵的女孩其青春期發育較早,而父女關系較好的女孩青春期發育較遲。這表明父親在生活中對女兒關心程度的高低和情感投入的多少,不僅影響到女兒的生理發育,還會影響到女兒的心理發育!
我壹直以為,父母和孩子之間有血緣關系的維護,親情乃天性,自然從生命中會親近,用不著過多的語言表達,然看來我是錯的。由於女兒父愛的缺失,對她進行了不僅物質,更是精神上的“窮養”,而這種窮養直接將她養成了傳說中那種“壹塊糖就能騙走”的女孩。
四、父親是女兒的擋風墻
我和妻子翻閱了壹些之前較少閱讀的家教文字,好似給我們也上了怎樣做合格父母的壹堂課。我們總結出“拯救”女兒的辦法:只有給瑩瑩補足虧欠她的來自父親的關愛,才能讓她對異性同學的好奇及依賴少壹些。
鑒於女兒已經習慣了老家的生活,我們沒有急著讓她轉學。我辦理了長假半年的手續,專門留在老家陪她。雖然這會給收入帶來很大影響,但我和妻子覺得已經錯了壹次——童年時期沒能陪伴在女兒身邊,決不能再錯壹次。
那半年裏,我每周五都開車去接女兒,周日傍晚送回學校並買壹些她愛吃的食品。抓住周末兩天,給她講解學習中遇到的任何困惑。最刻骨銘心的壹次是,當女兒在我的輔導下終於搞明白了壹道代數題時,她脫口而出“我再也不用害怕上數學課了!”聽得我心疼,之前我不在身邊,她回家遇到難題誰給她講呢?還有壹次我帶她去郊外爬山,下山的時候,因為陡峭,瑩瑩有些發抖,我半蹲下身子說:“來,女兒,爸爸背妳!”說實話,能做到如此與女兒親昵,我首先要克服自己的心理,在腦海裏不知道“預演”了多少次。
我也要讓自己轉變為壹個會和孩子親近的“現代爸爸”,只為了讓女兒知道:那些“臭小子”能給妳的,爸爸會給的更多!那些男同學的友好和“套近乎”只不過是正常的社交舉止,並非是愛的信號。
所幸,13歲的孩子還是和雪壹樣,可以塑造成多樣的“小雪人”。對於青春期的“風暴”,就像中醫講所的那樣,“缺什麽,補什麽”,潛藏在女兒心靈深處父愛的缺位漸漸被彌合後,我欣慰地發現,女兒與外人、生人之間的交往越來越自然、陽光。
父愛總是這麽偉大,希望所有的兒女都能理解父母的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