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君(前70—13年),魏郡元城(今河北正定縣)人,陽平假王禁的次女,漢元帝劉奭的皇後,性軟弱,無主見,
王政君出身於官宦之家,傳說她的母親李氏夢月入其懷,遂有身孕,生下了政君,她的父親做過廷尉史(法庭書記),王禁嗜酒好色,娶了好幾個小老婆,生有四女八子,王政君的生母李氏失寵。與王禁分手,改嫁荀安為妻,王政君從小失去母愛,長大後的政君,婉順賢慧。及笄就被她的父親嫁出去,未過門而丈夫病死,後改嫁給東平王做姬妾,未進王府門而東平王死。許嫁之人暴病而亡,父親王禁十分奇怪,找人算了壹卦,算卦之人說:“妳的女兒及富貴之命,將來所嫁之人壹定是顯貴之人。”王禁很高興,便教政君寫字讀書,弄琴鼓鼓瑟。
公元前53年(漢宣帝甘露元年),政君十八歲那年,王政君應先入宮,適皇太子劉奭的愛妃司馬氏死,司馬良娣臨死前,對皇太子說:“妾本不該死,是那些妃嬪咒的。”司馬氏死後,劉奭十分悲傷,他想起司馬良娣的話,發誓不再接近嬪妃,漢宣帝怕太子憂傷過度,令皇後挑選五名宮女,供太子選妃,王政君位列於候選人中,她穿著壹件繡著紅色花邊的艷服,剛好坐在最靠近太子的位子上,太子還陷於思今愛妃司馬氏的悲痛之中,無心選妃,皇後在旁邊催促,劉奭隨便指著靠近自己身邊的壹位宮女,皇後看王政君長相還算說得過去,更何況皇太子點頭,於是就忙命人將王政君送到東宮。
就這樣,相貌平平的王政君,在壹個偶然的機遇中成為了太子妃,太子劉奭並不喜歡王政君,誰知政君侍宿壹夜而懷孕生子。此後太子劉奭再也沒臨幸於她。
宣帝聽說有了嫡孫,高興萬分,親自給他起名為驁,字太孫,而且時常抱劉驁,逗他玩。
公元前49年十二月,宣帝駕崩,劉驁三歲,皇太子劉奭在宣帝駕崩的當天,登上未央宮前殿的龍位,他就是漢元帝,劉驁是他的長子,前被立為皇太子。
按說,母以子貴,劉驁被立為皇太子,他的母親王政君應該頭頂鳳冠。但元帝猶豫不決,因為他不寵愛王政君。
他最寵愛的妃子是傅氏和馮氏。傅妃聰明伶俐,善解人意,所以在宮中的人緣極好,雖受寵於元帝,但並不遭眾嬪妃的嫉妒。王政君生了劉驁不久,傅妃生了兒子劉康,馮妃生了兒子劉興。
元帝想把皇後的鳳冠戴在傅妃的頭上。但是,在他那個時代,劉驁既立為皇太子,皇後的桂冠按傳統的規制當屬於王妃。元帝整整跨躇了三天,他還原引來非議,最後還是無可奈何地立王妃為皇後。
他又創設了壹個宮中的地位次於皇後的名號——“昭儀”。昭儀位視丞相,比諸侯王,他心愛的傅、馮二妃為昭儀,立劉康為定陶王,劉興為信都王。
王皇後徒有皇後尊號,被冷落壹邊,好在王政君生性柔順,不是爭風吃醋的女人,漢元帝對皇後家的家庭,照例給予恩典,王氏家庭封王者,多至十人,為西漢末年外戚擅權埋下了禍根。
但是她的兒子、皇太子劉驁越來越讓元帝不滿。劉驁曾好讀經書,恭謹有禮。有壹次,元帝召他,他聞詔忙前去。但劉驁不敢橫穿皇帝專用的馳道,而是繞了壹個大彎。元帝見太子來遲,責怪太子,劉驁說明了原因,元帝很高興,但好景不長,劉驁對經書漸漸厭煩了,整日遊手好閑喜歡喝酒、遊玩。元帝多次訓斥,但太子屢教不改,於是元帝打算廢黜劉驁,另立傅妃之子劉康。
公元前33年(漢元帝竟寧元年)。元帝病重,傅昭儀、劉康在側侍奉,皇後,太子被拒之門外,壹天,元帝向其近臣透露他要廢黜,另立劉康為繼承人的心願。王皇後、太子聽後,惶恐不知所措。
這時,元帝寵臣侍中史丹闖進元帝寢宮,頓首涕泣而言;“皇太子名聞天下,臣民歸心。今臣聽陛下有廢立之意。若是這樣,請陛下先賜我死吧!”元帝見狀,長嘆壹聲,說:“沒有此事。皇後謹慎,先帝又疼愛太子,寡人豈敢違先帝之意?”
就這樣劉驁保全了皇太子的名字,王政君也保全了皇後的鳳冠。
公元前33年(漢元帝竟寧元年)五月,元帝死於未央宮,終年四十三歲。劉驁繼位為漢成帝,尊王氏為皇太後,移居長樂宮。
耽於聲色的成帝任命舅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掌理朝政。成帝自己整日遊山玩水,鬥雞走狗,朝政大權實際掌握在皇太後和她哥哥王鳳手中,堂堂天子也得看他們眼色行事。
成帝身體多病,即位多年無子。定陶王劉康來朝,成帝留他在京師伴駕,有以劉康為帝位繼承人之意。王鳳對此不滿,擔心劉康做了皇帝對王氏不利,遂借日蝕為名,奏諫成帝遣劉康回他的定陶國去。成帝無奈,只好與劉康相對涕泣而別。
成帝對於自己大權旁落,王鳳專權用事,日漸不滿,有罷免王鳳之意。恰好京師地方升官京兆尹王章上書成帝,建議成帝貶王鳳,推薦中山王的舅舅馮野王取代王鳳,結果他倆的密謀讓王音知道了。
王音是皇太後王政君堂弟王弘的兒子,他官為侍中,在成帝左右侍奉,成帝與王章密謀時,他不露聲色,事後偷偷地通報王鳳,於是王鳳在家,上書辭官。成帝覺得這是罷免王鳳的大好時機,誰知,皇太後出來作梗,她哭哭啼啼地,不吃不喝,向成帝施加壓力,成帝只好把王章打入死牢,杖斃獄中,妻子流放邊陲。
當王氏外戚壹個個顯貴無緣、趾高氣揚,驕奢淫逸的時候,年僅十三歲的王莽與母親相依為命,他被服簡陋,舉止恭謹,小心翼翼地侍奉執掌進行大權的姑伯。與那些王家貴公子相比,潔身自好、恭儉有禮的王莽格外引人矚目。
陽朔三年(前22)王鳳病重,王莽在側侍候,數月未解帶,王鳳十分感動,彌留之際,哦皇太後和成帝授給王莽壹官半職。王莽更加小心謹慎的侍奉姑叔,皇太後對這個侄子頗有好感。
王鳳死後,王根輔玫五年病,上書矩陣,推舉侄子王莽出任大司馬壹職。
綏和二看(前7),成帝駕崩,定陶王劉康的兒子劉欣即皇帝位,是為哀帝。哀帝尊皇太後王政君為太皇太後。哀帝即位後,他的祖母傅昭儀、母親丁姬兩家成了新的權貴,與王氏外戚在權益分配上發生沖突,太皇太後命王莽辭職以緩和矛盾,王莽極不情願的上書辭官。
元壽二年(前1),哀帝駕崩,哀帝無子,太皇太後在哀帝駕崩的當天迫使哀帝把軍政大權交給王莽,王莽重登大司馬的寶座。他和太皇太後迎立中山王劉興年僅九歲的兒子劉衎為帝,是為平帝。
平帝年幼不能臨政。於是,太皇太後臨朝稱制,行使皇帝的權力,她依賴王莽,委政於他。
其實王莽覬覦帝位已久。他結黨營私。排除異已;又沽名釣譽,廣施恩惠。經過幾年的經營,他把朝政大權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對太皇太後王莽是不敢惹的,年邁的太皇太後仍握有相當大的權力,為獨攬大權,王莽指使爪牙上書,說太後至尊,不宜操勞過度,壹些小事就不必親躬了。太皇太後聞之十分高興,規定以後惟有封侯賜爵壹事須奏聞於她,其他事壹概由王莽裁決。
隨著歲月的流失,平帝逐漸長大了。王莽覺察平帝對他專權十分不滿。便先下手鴆殺了平帝,擁立了壹個年僅兩歲的劉嬰為“孺子”,自己做起“攝皇帝”來了,王太後萬萬沒想到自己壹手栽培的侄兒王莽竟欲施篡奪她兒孫的天下!但悔之晚矣,此時朝中大權完全落入王莽手中,自己有名無實權,怩沒有什麽力量能阻止王莽代漢自立了。
到公元8年,王莽將小皇帝劉嬰廢黜,在爪牙的歡呼聲中戴上皇冠,堂而皇之地坐上龍椅之後去謁見的太皇太後,說他秉承天命,代漢而立,建立新朝。昔日掌握實權的太皇太後如今也只有憤慨、怒罵的能力了。
翌年正月初壹,在未央宮前殿隆重地舉行了新朝皇帝即位典禮。王莽登上龍座南面稱帝,接受百官井朝賀,奉太皇太後上“新室文母太皇太後”的璽綬,去掉漢朝的稱號。
王莽代漢自立,覺得只有接管漢氏玉璽,才算是真正的取代了劉室天下。因此,他稱帝不久,便迫不及待地遣王舜去長樂宮向太皇太後索要“漢傳國璽)。
太皇太後大怒,指著王舜的鼻子罵道:“王舜,妳家蒙受漢室皇恩,卻不思報答,反而乘漢室人孤勢薄,幫王莽篡位。像妳們這樣的人,豬狗不如。我乃漢室老寡婦,活不了幾天了。我死了,就讓這塊玉璽葬,他王莽休想得到!”
王舜伏在地上,羞赧汗顏。很久,才擡頭對太皇太後說:“皇上意在必得,太後今天還給,明日還能還不給嗎?”
太皇太後擔心王莽得不到“漢傳國璽”會狗急跳墻,遂拿出玉璽,扔在王舜面前,罵道:“我老將死,妳們兄弟定受滅族的報應!”
漢代在宮中先聲奪人的官員都著著黑貂。王莽更為貂。太皇太後思念漢朝,拒絕按新朝禮行事,而且命令侍從仍著著黑貂。王莽見了,也無可奈何。
太皇太後在悲憤中度過了她壹生的最後時光。
王政君生於漢宣帝時,壹生經歷七朝,歷盡滄桑,她壹人雖沒有什麽政治野心,但愚庸無能,軟弱寡斷,終於斷送了漢朝劉姓的江山。
公元13年(新朝始建國五年)二月,太皇太後憂憤而死。享年84歲,她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後之壹。太皇太後的遺體被運往渭陵,與元帝合葬。
王昭君(wáng zhāo jūn) ,姓王,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姓王名嬙,南郡秭歸(今湖北省宜昌興山縣)人,漢族。匈奴呼韓邪單於閼氏。她是漢元帝時以“良家子”入選掖庭的。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禦,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後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傳》)
王昭君約於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宜昌興山縣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歸北界為興山縣,香溪為邑界,漢王嬙即此邑之人,故雲昭君之縣。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其父王穰雲:“小女年紀尚幼,難以應命”,無奈聖命難違。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掖庭待詔。傳說王昭君進宮後,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漢元帝盡召後宮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後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壹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余裏。王昭君在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壹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並被封為“寧胡閼氏”,意為匈奴有了漢女作“閼氏”(王妻),安寧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幹戈之役”,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亡故,留下壹子,名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於雕陶莫臯,又生二女,長女名須蔔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居次”意為公主)。王昭君去世後,厚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