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小學壹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3篇

小學壹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3篇

#壹年級# 導語壹個完整的說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說教學目標、說教學內容、說學生情況、說教學方法、說教學程序設計、說練習的內容與方法。其中,在說教學內容的時候,除了簡單介紹教學內容在學科中的地位與作用以外,還要註意指出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以下是 整理的《小學壹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3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壹小學壹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壹、教材分析:(說教材)

 《棉花姑娘》是人教版第二冊第八組裏的壹篇課文,這壹單元的主題是“我們身邊的科學”。這是壹篇充滿童趣童真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給自己治病,可它們心有余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們得意的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把它們壹掃而光。棉花姑娘又快樂地生活著,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課文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等動物醫生給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訴我們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麽地方的害蟲的科學常識,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有助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習了本文,能讓學生對科學常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有留心觀察、探索和發現身邊的科學常識的願望。樹立起保護益蟲和益鳥的意識。

 二、教學目的:

 憑據課本的特點和本階段的閱讀訓練重點及低年段的識字寫字為重點的要求,制定了以下三維目的:

 1、知識與本領目的:能明白課文內容,知道七星瓢蟲是益蟲。

 2、歷程與方法目的:在種種方法的朗讀中讓學生自動體驗故事中腳色的心靈天下。在讀讀議議中認識益蟲等壹些科學知識。

 3、情緒、態度、代價觀目的:讓學生從心田喜好閱讀、朗讀童話故事。對科學知識孕育發生濃重的興趣,有把穩視察、探索和發明身邊的科學知識的興趣。樹立掩護益蟲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明白課文內容,知道七星瓢蟲是益蟲。

 教學難點:準確、流暢、有情感地朗讀課文。

 四、說教法:

 俗話說:“方法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從本課的三維目的和低年級學生的現實環境出發,教學時重要接納以下方法:

 1、多媒體課件激趣法

 新課標指出本階段的訓練重點是“讓學生喜好閱讀,感覺閱讀的興趣”。壹年級的學生都喜好直觀形象的內容,我使用課件充實發揮文中插圖的作用,引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2、遊戲學習法

 “興趣是的老師”,遊戲是學生的最愛。低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喜歡新鮮的做法。在教學生字詞時,通過開火車讀等小遊戲達到事半功倍的識字效果。

 3、換位表演法

 表演是體驗課文內容的方式之壹,孩子興奮的時候,他們會通過各種情態表現出來。在讀、演棉花姑娘的教學環節中,創設情境讓學生用各種形式的換位讀,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想象,去體驗,分角色表演。以讀演代講,感悟課文內容。突破朗讀的教學難點。

 4、拓展延伸法

 在課的最後階段,利用拓展延伸的環節讓學生將收集到的有關對人類有用的鳥類和益蟲的資料拿到課堂上交流。培養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認真傾聽別人發言的好習慣。同時推進綜合性學習,努力實現學科間的溝通,課內課外的緊密結合。

 當然,在教學方法中,更重要的是順學而導法,本課的內容比較淺顯,各段的句式相似,在結合上下文聯系實際理解重點詞語之後,放手讓學生自己合作學習,在匯報交流時,順學而導。

 五、說學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得好不如學得好。新課標也指出“語文課程壹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特別是壹年級的孩子。因此在師生互動的學習中,主要讓學生掌握以下學習方法:

 1、學會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法如在讀棉花姑娘和演棉花姑娘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小組學習中互幫互助、互評互學,實現生生互動,學會傾聽、評價、合作,在讀中感悟、演中體驗,在演讀感悟中學習本文。

 2、學會感情朗讀的方法葉聖陶先生認為語文教學最基本的的方法就是讀,他認為“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認真讀書,使之見於書,入於目,出於口,明於心,真正達到口誦心惟,使之能和諧發展。”我在本課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自由讀、個人朗讀、表演讀、換位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書,以演讀促理解,感悟課文情境。

 3、學會積累詞句的方法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詞語並進行拓展練習:如碧綠碧綠的(),雪白雪白的()。

 六、說教學過程:

 (壹)復習導入

 復習上節課學過的詞語,以開小火車形式鞏固字詞。

 (二)理解課文

 1、理解第1自然段

 生自由讀第壹自然段,思考:棉花姑娘怎麽了?

 在學生的答案中探究:因為棉花姑娘不久前得了壹場大病。出示病中的棉花姑娘圖,引導學生認識蚜蟲。由於學生對蚜蟲比較陌生,生活中接觸較少,所以教師簡單介紹蚜蟲的大小(跟芝麻差不多),生長繁殖特別快,再啟發學生想象體驗成千上萬的蚜蟲待在棉花姑娘身上會怎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表達能力。是可惡的蚜蟲讓棉花姑娘生病了,隨後出示句式“她多麽盼望有醫生來給她治病啊”指導朗讀。

 2、學習課文第2、3、4自然段

 這三個自然段句式相同,易於理解。精講第2自然段後,讓學生自學3、4自然段,這壹由扶到放的過程,重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到底有哪些醫生來給她治病呢?圍繞這壹問題引導學生感知故事內容,學生在通過讀文中很快就有了答案:燕子、青蛙、啄木鳥。這些醫生都能幫助棉花姑娘治病嗎?學生的答案是肯定的。不能。棉花姑娘的病越來越嚴重。她壹次又壹次的呼救,引導學生個性朗讀,讀好三次呼救“請妳幫我捉害蟲吧!”(朗讀能力的培養不能離開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這壹階段主要是通過引導學生在體驗、想像中生發情感,培養學生的語感)

 3、學習第5自然段

 棉花姑娘終於盼來了能給她治病的醫生,那就是七星瓢蟲。

 了解七星瓢蟲的特點,找找七星瓢蟲與棉花姑娘的對話,知道朗讀。

 4、學習第6自然段

 七星瓢蟲有沒有把棉花姑娘的病治好呢,妳從哪裏看出來?

 穿插說話練習:碧綠碧綠的()學白雪白的()

 棉花姑娘的病終於好了,她的心情怎麽樣呢?妳來說說看。

 (這壹環節設計,不僅僅是讓學生著眼於棉花姑娘因為病好而笑,更主要是借棉花姑娘的笑引導學生明白她學到了許多知識,知道了有關益蟲的科學知識。)

 (三)拓展延伸

 說壹說

 同學們,除了課文中提到的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妳知道大自然中還有哪些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

 1、捕鼠能手——貓頭鷹

 貓頭鷹的食品重要是野鼠,壹只野鼠壹個炎天要摧殘浪費蹂躪壹千克糧食,而壹只貓頭鷹在壹個炎天就能捕上千只野鼠。也便是說:壹只貓頭鷹在壹個炎天就能為人類掩護1000千克糧食,抵得上三小我私家壹年的口糧。

 2、除害飛行家——蜻蜓

 蜻蜓是蟲豸天下中最精彩的飛行家。壹只蜻蜓壹小時能吃20只蒼蠅或840只蚊子。

 本日我們從故事中知道了許多知識?妳還知道身邊哪些益蟲、益鳥?保舉讀《十萬個為什麽》(這壹關鍵,重要是引導學生相同課表裏,從更多的科普課外書中去認識科學,喜好科學,探索和發明身邊科學。)

 (四)小結:齊讀“我們身邊到處有科學,要去探索,去發明。”

篇二小學壹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春到梅花山》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壹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四課的內容,本單元***有五篇課文,按照內容的由易到難順序排列。這五篇課文描述了春天的不同風光,語句優美而生動。不斷向上的春筍、調皮的雨點、大眼睛般的小池塘、熱鬧的梅花山、美麗的大草原,或讓我們永存記憶,或讓我們流連忘返。五篇課文就像壹根紅線串連的五顆璀璨的珍珠,這根紅線就是“春天”,我們可以把這組課文稱之為春光篇。本課記敘了早春時節梅花山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和人們遊覽梅花山、觀賞梅花的情景。從整個小學階段來看,這讓學生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開的美麗景象,激發他們熱愛生機勃勃的大自然。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意圖、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按計劃需要兩課時完成,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只識不寫。認識四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開的美麗景象和遊人觀賞梅花的盛況,激發他們熱愛生機勃勃的大自然。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則是讓學生感受梅花山的梅花開放時的動人景象。本班孩子大多數對梅花山還是陌生的,甚至有些孩子還不認識梅花,針對這壹情況,我需要借助大量圖片,緊扣課文詞句,在他們的腦海中形成畫面,讓他們置身於梅花山中,入情入景,把觀察、想象、朗讀結合起來,感悟意境美,培養其語感。

 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註意語言的積累、感悟、運用”。“註重語文與生活的有機聯系”所以本課的教學難點我以讀為本,以情促讀,讀中感悟文章。

 本課我的課堂將通過聯系生活,興趣導入;遊戲激趣,初讀課文;入景入情,精讀感悟;自主學習,識寫生字;個性作業,拓展延伸五個環節來組織教學。

 壹、聯系生活,興趣導入

 語文學習與認識生活是緊密聯系的,梅花山就在南京市,為了拉近課本與孩子生活的距離,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教學伊始,我便問:“在南京有壹座山,每當春天來臨,山上便開滿梅花,小朋友,妳們知道這座山的名字嗎?”學生自然會說出梅花山,我便相機板書,接著,由於本單元都和春天有關,為了讓孩子們有壹個系統的概念,我用“春姑娘”將舊知與新知串聯:“春姑娘喚醒了春筍和小池塘後又來到了梅花山,喚醒了山上的梅花,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4課(幻燈出示:春到梅花山)。

 二、遊戲激趣,初讀課文

 我準備采用讀詞、讀句、讀文,三級階梯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根據低年級孩子遊戲教學的特點,我以孩子們都喜愛的闖關奪門票的方式進行,讀詞以小組為單位,以小組喜愛的方式讀詞,重點指導“晶、瑩、盡、盛、藍”的讀音。讀句各請壹位男女生代表,重點指導長句的停頓。讀文則全班齊讀,通過循序漸進的方法,在詞、句的掌握下,讀文起來則通順很多。闖關結束,我給孩子們播放了壹組配樂梅花組圖,充分創設情境,讓孩子們身處梅花山去踏春尋梅,播發結束後整體感知梅花山,孩子們都能說出他們的感覺——梅花山的梅花很美。

 三、入景入情,精讀感悟

 本文***有兩個自然段,第壹段寫早春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本課的重點是感受第壹段的梅花開放時的動人景象。在第壹段的教學裏,我帶著孩子們當遊客,由遠及近的去觀察梅花。讓孩子們邊讀邊想,邊談感受。由遠處看去滿山的梅花,突出梅花開得早,開得多;走近壹些放大鏡頭,讓孩子們感受梅花盛開的樣子,通過想象,通過表演,再通過朗讀理解“妳挨著我,我挨著妳”直觀的圖片再現,讓孩子們看到如“片片彩雲”般的梅花樹。最後站在梅花樹下,讓孩子們仔細去看那“壹朵壹朵的美花”並出示壹幅單朵梅花圖,讓孩子們去說看到了什麽,聞到了什麽。“晶瑩透亮”這壹詞在直觀的圖中就能被學生所理解,並不需要做過多空洞的講解。然後讓孩子們再次誦讀這段,壹邊讀壹邊想象課文描寫的景象,讓學生整體感受梅花的形、色、質、味,從而用朗讀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第二段寫休息日人們到梅花山觀賞梅花的情景。從“壹到休息日,……海洋。”壹句讓孩子們讀出人們對梅花的喜愛。扣住“湧動”、“人流”結合插圖,想象大街上人多時的情景,讓學生直觀感受,“歡樂的海洋”是對梅花山花海人潮熱流場面的生動比喻,我創設了情境,讓學生在朗讀中有所體驗。

 四、自主學習,識寫生字

 本文教學兩課時,每課我將預留十分鐘的時間,指導學生學習寫字,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自主交流如何記憶字形,我只從旁點撥和指導。記憶後通過小遊戲及時鞏固字形。這個時候考慮到學生都學得有些疲勞,我會讓他們做壹做寫字操,隨後播放壹段舒緩的音樂讓他們在壹個安靜的氣氛中專心寫字。我巡視指導,投影優秀字做激勵。

 五、個性作業,拓展延伸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關註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為此,我布置了自選課外作業:

 1、畫壹幅妳喜愛的梅花。

 2、和爸爸媽媽去梅花山踏春賞梅。

篇三小學壹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詠華山》

 壹、說教材

 這是蘇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2冊第7單元中的壹篇閱讀課文,是蘇教版小語教材采用的壹種古詩教學的新課型--“文包詩”。它有壹個最顯著的特征,就是把壹首古詩巧妙地包含在壹篇淺近的現代白話短文中,“詩”是“文”話題由頭和故事中心,“文”是“詩”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說明,“詩”與“文”渾然壹體,相映成趣。

 首先,《詠華山》壹文以平實淺近的短文故事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濃厚興趣,學生讀了故事短文進而學習古詩,就好比在已知和未知之間架起壹座橋梁,很容易登堂入室,進入詩境,這就自然地降低了坡度,化難為易,為兒童學習古讀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其次,《詠華山》以壹篇完整的閱讀課文的形式出現,學生必須像閱讀其他課文壹樣,首先認真讀好課文,借助語言文字,讀懂課文內容,捕捉有效信息,學習課文語言,提高閱讀能力,然後借助短文研究古詩,領悟詩的豐富內涵,接受美的熏陶,壹篇課文既讀文又學詩,可收到讀文、學詩壹箭雙雕的功效。

 再則,學生在讀文與詩的過程中,勢必要以文詩對照進而比較學習,尋找文與詩的內在聯系,了解古詩寫作的來龍去脈,探索理解古詩的豐富內涵,體會古詩句法結構的特點,這就可以從多角度地鍛煉學生的語文能力,對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發揮綜合效應。

 基於以上認識,針對新大綱對壹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的和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使學生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激發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3、學習本課14個生字,理解本課新詞。

 對課文第2段詩文的體會領悟是本課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

 教是為學服務的,如何能讓學生學有所獲,並且學得輕松愉快呢?在整個充滿靈性感悟的教學過程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他們在讀中自悟,自己悟出課文中蘊含的情感、道理,感悟出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情為上,情愈濃,感悟愈深;讀為主,情、理、法盡在讀中悟出,在讀中體現。教師只需當壹名導遊,引導學生遊歷於詩文的意境中,讓學生自己體會文章之美妙。

 三、說教學程序

 在鉆研教材、研究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合理安排教學程序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壹環,我在教學中安排了以下幾個教學步驟:

 (壹)談話揭趣,引入情境。

 課堂氣氛的營造至關重要,良好的氣氛更易讓學生入情、入境,產生心靈的***鳴,尤其導入語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導入時我說:哎呀!華山可是我國的壹座名山呀!小朋友們妳們想去看看嗎?我們這節課就跟著小寇準和先生壹塊去登華山好嗎?幾句話就讓學生都做個局內人,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之感,使課堂上的氣氛輕松愉快。

 (二)學習第2段

 學習這段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

 首先,整體感知。我們都知道這壹程序設計是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設定的,又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在這裏我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後讓他們說說,妳覺得華山怎麽樣?讓學生初步感知華山的高,並且十分自然地引出了第三段的中心句:“啊!華山真高啊!”和既是描述華山的高大,又是下文古詩意思的兩句話。

 然後循文明像,體情悟道。自然過渡華山到底有多高呢?我們壹起到山頂上去看壹看,再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妳站在山頂上看到什麽?這樣就將課文的語言文字還原成是具體的形象,將遠在天邊的華山美景壹下子拉到了學生眼前,再用生活實際與在華山上的所看到的情景作比較,借助圖文質疑,學生就自然地領悟出這些都是因為華山是太高太高了。

 再精讀品味。人類的學習壹般都經過形象抽象--形象,具體--概括--具體,語言--思維--語言的過程,因此在引導學生感悟華山的高後,這時再引導學生讀出感覺。這個過程的設計就要學生在已有經驗參與下,對語言文字描寫的具體事物進行理解、加工,當他想象出畫面又把自己體會出的情感抒發出來時,這時的形象是高層次,而此時學生抒發的感情也就與課文表達的感情融為壹體了。

 接著背誦積累。如果說培養語感是學習語言的前提和關鍵,那麽積累語言則是學習語言、積累語感的基礎和目的。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在學生入情入境之時,我順理成章地引導學生把這幾句話背下來,真正達到讓學生話記樂背。在指導背誦時,則是按照提供拐杖(看圖)到去掉拐杖讓學生練習熟讀成誦,積攢語言。

 最後詩文對照,讀懂詩句。本課的文意即詩意,沒有必要將詩剖開分析。我便將前文的兩句話與古詩放在壹起,提醒他們這首詩有兩句話,這裏也有兩句話,聯系起來,讀讀想想,看誰能自己讀懂這首詩,充分地相信學生,讓他們在讀中自悟,再壹齊說說詩句的意思。

 在指導朗讀背誦時,我引導學生移情入境,將自己想象成小寇準,練習吟誦古詩,並且讓他們自己做動作讀,增加了情趣,更調動了氣氛。

 (三)學習第3、4段

 3、4兩段通俗易懂,我同樣引導學生換位來讀,讓學生壹起來當先生誇誇他,同時自然地悟出小寇準語文學得認真又好,我們都要向他學習的道理。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本課時安排學習古詩中的三個生字,重點放在指導學生書寫上。

 四、說板書設計

 本文重點段第2自然段無論是寫景寫詩都緊扣壹個“高”字,針對課文特點與學生年齡特點,我只板書了壹個“高”字,突出重點,壹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