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說說什麽是真正的太極拳

說說什麽是真正的太極拳

太極拳是拳,在古代拳就是壹種用於搏擊的技術。拳有內家、外家之分;拳的種類有很多,但在以前有***同的壹點是必須有技擊的含義。不能用於技擊的,就不能稱之為拳。拳是壹種載體,它可以去承載不同的思想、文化而變成獨具特色的拳種。在當今社會,拳更賦予的是壹種精神、壹種文化。拳是技術,不只是架子或套路,它必須區分於操或舞蹈,它壹定在吻合人體的生理基礎上,有非常完美的運動曲線,才能體現拳術的魅力。所以對任何拳術都有“差之毫厘,繆以千裏”之說。

而“太極”是壹個哲學概念,是華夏人類文明的結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太極圖是對太極形象而又貼切的概括。從太極圖上看:太極呈壹圓,圓中有黑白兩部分,俗稱“陰陽魚”,兩魚互抱,循環往復;白魚中有壹黑眼,黑魚中有壹白眼,代表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它維系了陰陽的平衡。因此,在太極拳中必須能夠體現出太極的陰陽之理,需知道如何通過在動作的運動過程中保持身體各個部位的陰陽變化和陰陽互變,要知道如何做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太極拳就是把這個太極的思想融入的拳中而成為太極拳的,就是用拳作為載體、用動作來展現太極文化和思想的,所以有人把太極拳稱為“哲拳”不是沒有道理的。所以既然被稱為“太極拳”,她必須包含了“太極”和“拳”的兩層含義,也就是必須把太極的陰陽之理融入到拳裏面,才能稱得上真正的太極拳。而不是緩慢地做壹些看似打拳的動作就是太極拳了。

所有太極拳的經典拳論上說,太極拳是根據“太極的陰陽學說,結合中醫的經絡骨骼學說,融入道家的導引吐納之術”創立的。所以說太極拳真正的核心是以太極的陰陽學說為理論依據,中醫的經絡骨骼學說為生理依據,以道家的導引吐納之術為練氣的方法,以武術拳架為載體的壹種性命雙修的拳法。另外,我們再看太極拳著作的經典理論,太極拳的運動特點為:節節貫穿、不丟不頂、以柔克剛、避實就虛、等等。

據以上所述,練太極拳或教太極拳必須要搞明白的幾個原則:

壹、每壹個動作必須能夠完全符合經典拳論和太極拳創立時的原理要求,即每招每式應具有太極陰陽之理,周身上下、手腳身背處處皆應虛實分明、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不斷轉換。哪怕是最簡單的兩手打開,其實都有開中有合的。如果不明陰陽之理,那就不能稱太極。

二、每個動作應符合人體骨骼的最佳受力點的原則才能保證經絡的通暢。太極名家陳鑫在他的著作《陳氏太極拳圖說》中說練太極拳很重要的壹點是“骨節要對”。“骨節要對”其實就是吻合人體骨骼最佳受力狀態。因為在拳架中吻合人體骨骼的最佳受力狀態,就是把樁功直接融入拳架當中,這又吻合了以前所說的練太極拳要樁步走架的說法。這時手的位置、腳的位置、身體的方向,有時差壹厘米都不行。就是所謂的“差之毫厘,繆以千裏”,只有在拳架中有了這些特定的位置、角度、方向的要求後,才能意味著拳跟操和舞蹈是有本質的區別的!所謂拳打萬遍自顯神通,是指打準確的拳,廣播操做壹輩子都不可能變成拳的。

三、每壹個動作都要體現節節貫穿,因為節節貫穿是太極拳最顯著的特點,很多人都知道在《拳論》中有“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這句話,但要做到知行合壹也不是件簡單的事,首先要知道這二句話的真正含義,其根在腳,關鍵是怎樣有根?如果在拳架中不吻合骨骼最佳受力狀態,那就很難有根。同時又因為骨節沒對,也沒辦法壹節壹節貫穿出來,所以就沒辦法體現節節貫穿。另外,在做節節貫穿時的要領是壹節壹節貫穿的,也就是說在做節節貫穿時是有虛實變化的,比如從肩貫穿到肘時,這時肘為實,而肩要從實轉為虛,貫穿到手時,肘就又從實轉為虛。在壹個手臂上就有實有虛,實中有虛,虛中有實,這樣又吻合了太極的原理,俗話說無處不太極,就是說太極就是不斷的在虛實變化。又吻合了太極拳是相互矛盾而統壹的運動這壹說法。

四、在每個動作上都要體現不丟不頂、以柔克剛。怎樣做到是關鍵!大家都知道,練拳其實就是把壹個人本能以外的動作用特殊的方法協調起來,再把協調起來的動作綜合起來變成壹個人的條件反射。如果拳架動作不通過檢驗、不明拳理,那可能是在做操。在練太極拳中有句諺語:“在練拳時無人當有人,在推手時有人當無人”。意思是說在練拳過程中感覺有人在推著,但其實光靠想象是沒有用的。在易太極學拳就壹定要先明理,為什麽要這樣做動作!而且壹定要檢驗,把每個動作拆開,讓人推著把拳架動作給做出來,而且在過程中不能和對方頂,也不能被對方推出去。但那時如果沒有吻合人體骨骼的最佳受力狀態,就很容易會被對方推出去,如果在拳架中沒有完美的運動曲線、沒有節節貫穿、沒有虛實變化,那就不可能讓推的人使不出力把動作做出來。所以雖說要“練拳時無人當有人”,但學拳時壹定要先有人就有人。當真的有人推著,能用完美的線路,不斷虛實變化的技術,讓推的人在使不出力的情況下完成拳架線路,那就表明這個動作做對了,當壹套拳都通過這樣的檢驗,就會對這套拳為什麽要這樣做動作?怎樣練準確的拳?會感覺非常清晰。再在練拳時還不能大意,還要想象著有人推著妳,用已經明確的方法去練拳,這就是“練拳時無人當有人”的過程。因為在檢驗和練拳時壹定是讓推的人使不出力的,然後不斷的去練通過檢驗過的拳架,直至把碰上力就讓人使不出力的動作變成條件反射。到後面碰上力的第壹反應就是讓對方使不出力,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推手是有人當無人”。如果拳架不明理,不通過檢驗,就算練的時間再長,碰上力還是在頂。所以說廣播操做壹輩子都不可能變成拳,不通過不丟不頂檢驗過的拳架,練的時間再長也不會是太極拳。所以說太極拳的每個招式都應具有清晰和準確的運行線路和先後順序,如此才能符合太極拳的原理和運動特點,才能具有良好的養生和太極技擊的攻防作用,才能在招熟時達到以柔克剛、四兩拔千斤的效果。

五、大家都知道太極拳是內家拳,內家拳就必須產生內氣,而現在幾乎所有的太極拳的書上都很少講到產生內氣的方法。所以很多習練者都迷失了方向,甚至練了壹輩子都不知道氣是什麽。下面我著重闡述壹下太極拳的“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的原理和習練方法:

根據中國古老的道家養生理念「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這個修煉公式加以檢視,我們可以得知:修練會造成精、氣、神的改變,換句話說,精、氣、神三者的成分、功能各自不同,精不等於氣,氣也不等於神。它還告訴我們經過修練,精可以變化為氣,再由氣變化為神。從文字上觀察,這個公式包含了二個重點:(壹)「練」這個字就是再制、精制的意思,因此,我們要研究精變成氣、氣變成神的過程和方法;(二)「化」即是變化、轉變,不管是質變或量變,前者與後者必有不同之處。

我們先說壹下練氣的前提。宋·寇宗奭《本草衍義》說:「夫人之生以氣血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傷其氣血者。」意思是只有人的氣血先出了問題,疾病才會跟著來。所以《靈樞·脈度》裏面說:「氣不得無行也,如水之流。」就是說:氣跟水壹樣,壹定要流動,否則就會汙濁腐敗,成為致病之源。《內經·靈樞經脈》說:「經脈者,所以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又說:「氣血淤阻,病由之生,氣血通則百病愈。」說明氣必須依靠經絡、氣脈來運行的,如果經脈不通,那氣血運行就會受阻,所以開通經脈是練氣的首要任務,當然開通經脈是需要特定的外形。易太極的第壹體系準確性就是讓經脈暢通的。經脈不通,則采氣、行氣等工作皆難以進行。

說「練精化氣」,那麽「精」是什麽?在生活中當我們身體狀況好的時候稱為「精力充沛」,身體狀況差的時候稱為「精疲力盡」,這表示「精」是供給身體活動力的能量,它可增可減,是壹種常會消耗、常需補充的元素。《黃帝內經》說:「人始生,先成精。」又說:「夫精者,身之本也。」再進壹步指出:「人生有形,不離陰陽。」由這三句話的相互關系得知,精是構成身體的基本元素;精是陰氣、陽氣結合的產物;精是強健身體的要素;精是建構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的基本元素。中醫認為,五臟六腑都有精的存在,所以「精」是氣的壹種,它關系到四肢、五臟的健康及六識感官的靈拙。《內經》說:「真氣者,所受於天,與谷氣並而充身者也。」就是說人是能從天地之間采取的「真氣」,可以與食物中的「谷氣」合流,用來充足我們身體的精氣。《內經》又說:「真氣著,經氣也。」就是說精氣行走於血管、經脈之中,精含動能,它有推進的動能,所以這壹類的氣都歸屬於精。

太極拳是拳,在古代拳就是壹種用於搏擊的技術。拳有內家、外家之分;拳的種類有很多,但在以前有***同的壹點是必須有技擊的含義。不能用於技擊的,就不能稱之為拳。拳是壹種載體,它可以去承載不同的思想、文化而變成獨具特色的拳種。在當今社會,拳更賦予的是壹種精神、壹種文化。拳是技術,不只是架子或套路,它必須區分於操或舞蹈,它壹定在吻合人體的生理基礎上,有非常完美的運動曲線,才能體現拳術的魅力。所以對任何拳術都有“差之毫厘,繆以千裏”之說。

而“太極”是壹個哲學概念,是華夏人類文明的結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太極圖是對太極形象而又貼切的概括。從太極圖上看:太極呈壹圓,圓中有黑白兩部分,俗稱“陰陽魚”,兩魚互抱,循環往復;白魚中有壹黑眼,黑魚中有壹白眼,代表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它維系了陰陽的平衡。因此,在太極拳中必須能夠體現出太極的陰陽之理,需知道如何通過在動作的運動過程中保持身體各個部位的陰陽變化和陰陽互變,要知道如何做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太極拳就是把這個太極的思想融入的拳中而成為太極拳的,就是用拳作為載體、用動作來展現太極文化和思想的,所以有人把太極拳稱為“哲拳”不是沒有道理的。所以既然被稱為“太極拳”,她必須包含了“太極”和“拳”的兩層含義,也就是必須把太極的陰陽之理融入到拳裏面,才能稱得上真正的太極拳。而不是緩慢地做壹些看似打拳的動作就是太極拳了。

來源網絡,供參考~

山人運動祝拳友身體康健,運動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