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妳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響點亮了四面風;
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
妳是四月早天裏的雲煙,
黃昏吹著風的軟,
星子在無意中閃,
細雨點灑在花前。
那輕,那娉婷,妳是,
鮮妍百花的冠冕妳戴著,
妳是天真,莊嚴,
妳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後那片鵝黃,妳像;
新鮮初放芽的綠,妳是;
柔嫩喜悅,
水光浮動著妳夢期待中白蓮。
妳是壹樹壹樹的花開,
是燕在梁間呢喃,
——妳是愛,是暖,是希望,
妳是人間的四月天!
初聞此曲,驚為天人,速去查看壹番,然後認識了林徽因。
百度上能查到的林徽因實在是淺薄至極,這個端莊溫雅的名字下面,盡是數不盡的風流韻事,徐誌摩、梁思成、金嶽霖……這些名字伴隨著她的名字出現,把她塑造成壹個禍國殃民的形象,這實在是太誤導民眾。
時至幾年後,終於有緣遇見《林徽因傳》,壹讀之下, 不由得捶胸頓足,悔恨自己竟對這樣壹個堪稱偉大卓絕的女子頗有誤解。
這才知道,她是清華大學教授,是中國著名的建築學家、作家,更是被評為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傑出女性,被世人稱之為壹代奇女子。
我的徽因,請允許我這樣稱她,壹直以來,我與她之間似乎只是差壹本傳記的距離,讀著傳記,切切實實走進她的生命, 陪她壹起遊歷河山、經歷炮火、感受香山如火的楓葉, 看著孩子小再冰和小從誡聰慧天真的笑靨。 她痛時我流淚,她歡喜時我嘴角含笑。
她在時光的磨礪下病倒在塌時我義憤填膺想拯救她於水火之中, 她跋山涉水為古建築留下傳記時我想盡壹把綿薄之力, 抗戰時珍貴的建築資料被毀她和梁思成痛哭流涕時我在九十年後的今天依舊淚流不止。
她是林徽因,她是在歷史上永垂不巧的壹代文豪,她是為中國近現代建築史立下汗馬功勞的偉人。
下面,我將把這本書分為三個方面的內容來闡述林徽因為什麽能被世人稱為壹代奇女子 ,她到底有什麽獨特的人格魅力以至於無數人為之敬仰贊美。
首先,我們會講到作為文人,她有著怎樣精彩絕倫的才華, 以及留下了怎樣流傳千古的作品。
其次,會講到她作為壹個妻子,與丈夫梁思成是怎樣攜手***進,組成了壹對令人羨艷的神仙眷侶。
最後,我們會講到作為壹個普通的知識分子,她是怎樣輾轉於戰火紛飛的瘡痍大地,在黑暗裏開出卓絕的花。
讓我們就此走進林徽因的世界中暢談壹番。
? 1
首先作為文人, 她在二十世紀的文壇上留下多首優美至極的詩歌,我們所熟知的《妳是人間的四月天》更是其中翹楚流傳頗廣的壹首,便是文章開頭被李宇春傳唱的那首詩歌。
除此之外,她還是新月社的成員, 新月社是五四以來最大的以探索新詩理論與新詩創作為主的文學社團,能成為其中的主力成員,其文學素養可見壹斑。
她的文學地位在泰戈爾訪華壹事上也頗有體現。
1924年,印度國寶級大詩人泰戈爾訪華,“這位名揚世界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訪華的消息壹出, 整個中國的知識界如沸騰的水壹樣無比激動。”
“當墨綠色的車廂,靜靜地停在北京前門火車站的月臺時,前來迎接的人群立刻站成壹排,個個神情肅然, 這是壹支文化名人的隊伍:梁啟超、蔡元培、胡適、林長民……”
在這樣盛大且重要的場面上,林徽因獻上鮮花,與老詩人挽臂而行。 不久之後北京壹些文化人為泰戈爾舉辦了祝壽會,在祝壽會結尾新月社成員用英語趕排了泰戈爾的詩劇《齊德拉》。
在這場匯聚北京城文人觀看的詩劇表演裏, 林徽因當之無愧擔任了其中的女主角———齊德拉。
可見,不管是在新月社,還是在“文化圈”裏, 她都是那顆被世人所承認並且光彩奪目的文壇新星。
除了在詩歌方面的成就,她關於建築的文學著作也不可忽視, 她曾留下無數以散文形式或是詩歌形式描寫中國建築的優美構造以及蓬勃之美。 其中《平郊建築雜錄》,且與梁思成合著的《晉汾古建築禦查紀略》等等作品,對後人了解眾多在戰時被摧毀的建築意義重大。
2
接下來,我們講講 作為妻子,林徽因女士對梁思成先生的愛有多濃,情有多深。
洞房花燭夜時,她與梁思成曾有這樣的對話:
梁思成問: “有壹句話,我只問壹次,以後都不會再問,為什麽是我?”
徽因答: “答案很長,我得用壹生去回答妳,準備好聽我說了嗎?”
是的,林徽因用壹生去踐行了這個答案。
作為妻子,當梁思成因車禍受傷入院時,她衣不解帶陪床照顧,後來遊學歸來, 與梁思成攜手撐起東北大學建築系,多年後二人又壹起撐起了清華大學建築系,培育了中國最早壹批建築人。
此外,當梁思成在戰亂中去山西考察雲崗石窟和應州木塔,為照顧梁思成在外雜亂的生活並且能壹同領略古建築之風華, 林徽因毅然決定前往,他們壹起查閱地方誌,壹起準備測量工具、照相機、攀爬工具,還有行軍床、吊床、罐頭、食品等壹切瑣碎的事物。
到山西後, 他們不畏艱苦,用毛驢當交通工具,迎面是混著煤渣的灰土和人們丟棄的垃圾,住在沒有門窗、沒有家具、屋頂露天、四壁透風的屋子裏 。如此這般,他們依舊保持著對建築同樣的熱枕,壹起成長、壹起奉獻,壹路相伴、互相扶持,還有什麽能比這樣的同甘甜、***患難更能值得尊敬了。
這樣的事數不勝數,他們夫妻同心,壹路相攜而行,在將自己的小家經營的和諧美滿之外,更是為社會做出了莫大的貢獻。 保持同頻、互相毫無保留的付出與愛,這樣的倆個人,說壹句神仙眷侶也毫不為過吧。
3
最後,我們來說說 作為壹個普通的國人 ,她在戰爭年月用堅韌且智慧的力量怎樣艱難求生,以及怎樣在黑暗的低谷裏結出溫柔美麗的花。
1936年7月28日,這是很多國人只要提起來就聲淚俱下、義憤填膺的日子, 這壹天,日軍占領北京,滿街升起太陽旗。
之後不久,林徽因和梁思成收到了署名“東亞***榮協會”的請柬,約他們參加壹個會議。
林徽因憤怒撕毀請柬,夫妻倆壹致決定放棄舒適的科研條件, 在壹個戰火升騰的黃昏,攜帶全家依依不舍離開了北京。
這壹走,就走了八年。
離開北京後,他們先是到了天津,隨後經青島南下到了濰坊,停留壹夜後,他們又去了濟南,濟南所有旅館都已經爆滿,無奈他們只能繼續南下,經徐州、鄭州、武漢,於9月中旬到達長沙, 可全中國到處都是硝煙戰火,哪裏又是安生之所?
在長沙暫住後, 他們親身經歷了黑壓壓的炸彈在樓底開花的場面, “轉眼又有壹批炸彈在天井裏炸響,林徽因被氣浪沖倒,順樓梯滾到院裏,樓房坍塌了,壹家人逃到街上,大街上黑煙彌漫,有幾處房子燃起大火,四處都是人們驚慌的哭叫聲。”
在這場浩劫裏, 林徽因的親弟弟死於戰火。
後來,他們又去了昆明, 日子剛剛安穩下來,梁思成和林徽因竟不顧舔舐傷口,立刻將北京來的“營造學社”的人組織起來,恢復了古建築考察的工作。
這“營造學社”便是他們夫妻倆建築事業所歸屬的壹個集體。
可戰火並未放過昆明,他們又搬到了郊區龍泉鎮的麥地村,而後梁思成與“營造學社”的同仁開始了對雲南、四川、陜西、西康等地為期半年的古建築考察, 林徽因負責留守和整理資料。
在這段時間裏,林徽因總算有了久違的壹段平靜的時光。
“他們設計並親手建造了龍泉鎮3間住房和1間廚房。 這座小屋坐落在村邊開窪地的邊上,背靠高高的堤壩,上面長著壹排筆直的松樹,南風吹來,野花散發出清新的香氣,生活又迎來了久違的平靜 。”
1940年,為了便於利用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的圖書資料,他們壹家和“營造學社”的同仁輾轉去了南溪縣李莊鎮上壩村安營紮寨。 這是抗戰八年裏他們的最後居所。
“安頓下來後,林徽因、梁思成等人又開始了緊張的考察工作。”
但繁忙的工作和照顧倆個孩子的壓力並沒有扼殺她天生對美的詮釋。
“ 她把倆間簡陋的房子總是收拾得井井有條 ,窗戶是用粉白紙糊過的,窗臺上的玻璃瓶裏,經常插著她從田野裏采來的鮮花。這裏的小屋也吸引了上壩村的鄉親,林徽因熱情好客,大家都喜歡與她交流,閑暇時便聚在這裏談天說地,盡管都是生活的瑣碎之事。”
……
在戰火裏堅強逃生,只要有機會,立刻開展工作。低谷裏仍不忘為生活插上鮮花,侍弄得了家務瑣碎,更勝任得了工作重任。 她是黑暗中開出的茉莉,身體力行為我們闡明了壹句話,“妳若盛開,清風徐來”。
? 結語
這本書的作者林曉斐在書中這樣描述到:“ 也有人說林徽因深諳調配煙火,不會讓自己被俗世所傷 。很多人試圖追尋她的足跡,卻都無往而終。誠然, 她的清淡與溫婉,是我們無法企及的。”
也許正因如此,在她逝去的這幾十年風雲變幻裏,壹代代風流倜儻的文人墨客,亦或是風采驚艷的絕色佳人,無人再能與之媲美, 更無人敢無畏的說壹聲,我的名字能與之相提並論。
或許曾有三個同樣優秀的年輕人對她展開了強烈追求,而引得某些人抓住這壹點瘋狂詬病, 但我相信,更多的人在讀完她的故事,壹定會在心裏有壹個正確的評價。
如此女子,何須妖嬈。
這三言倆語講不清她的美與偉大。 她的身上凝聚了太多常人無法企及的品質和與生俱來的氣質。 說壹句“時代的瑰寶”毫不為過 ,可她又在亂世裏像個男子壹樣建功立業,在倆個領域裏撐起了倆片天, 她是被世人稱為奇女子的人物。
她是林徽因,她的故事將永垂不朽。